财政学复习资料-重点讲解学习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9
财政学重点复习提纲一.第一章1.财政的定义(10):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实践中,财政表现为政府的一系列收支活动或政府的理财活动。
财政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含义:(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政府) 。
(2)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 。
(3)财政分配的形式既有实物和力役形式,也有价值形式。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 14,了解)区分两者的标准通常是: (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出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竞争性是这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没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权利和义务接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等等。
非竞争形势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如:大学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是公共物品,因为其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我念大学不能排除其他人念,大学的成本不会因为我的加入而增加。
3.财政的三大职能(26--30)只要存在政府和财政,财政的三大职能就不会消失。
(1) 资源配置职能,广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其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O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 GDP 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职能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 1.立法和行政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
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
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 (1) 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财政学重点资料财政学复习第二章财政与财政职能一、财政的概念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伴随着国家产生而产生的;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它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是国家(或政府)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通过多种收入形式,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实现其职能需要的收支活动。
同时,由于政府财政收支活动体现了政府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而这种利益关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具有不同的性质,所以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财政具有不同的性质。
国家的性质决定着财政的性质,完整的财政概念是一般和特殊的统一。
财政产生的条件:①经济条件:生产力发展②政治条件:国家财政本质:国家分配关系1.分配主体:国家2.分配客体:m3.分配目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国家职能)4.分配形式:货币二、市场市场有效: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即帕累托最优状态。
市场失效:①市场低效:现实市场中存在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假设的条件,使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对资源的高效配置。
②市场无效:现实市场严格符合完全竞争的所有条件,但其运行结果也不是有效率的。
市场失效的原因:第一,竞争失灵或垄断的存在(1)竞争失灵的原因:①规模报酬递增:某些产品或行业所具有的经营规模越大,收益率越高的状态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由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的存在,必然产生自然垄断的结果。
所谓自然垄断,强调的是由于自然状态而导致的垄断,而不是人为的结果。
②范围经济(成本弱增性):如果一家企业能比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以较低的成本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或一组产品,则存在成本弱增性,相应的,企业所在的产业就是自然垄断产业。
(2)垄断的市场失效性:A.自然垄断也是垄断,而垄断本身就否定了充分竞争B.市场失效就无法按照MC=MR的原则定价(3)竞争失灵的解决方案:公共的或政府的介入这些行业与公共产品不同,私人资本可以进入该行业(或进入的太多,因为可获得垄断利润)政府的干预就是针对垄断的特点进行的。
财政学复习要点完整版3、4、14、15、23、26、28、32、35、36、39、40、50、51、60-63、70-72、74、75、83-94、101-106、112-117、120-137、149-154、169、171、172、180、183、194、196-204、214、218-232导论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的产生,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存在财政分配的对象、财政分配的主体和财政分配的目的。
1.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经济基础2. 公共权力组织的产生和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3. 公共需求是财政产生的根源财政概念和特征、财政是公共权力组织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1)强制性(2)无偿性(3)国家主体性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 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支出范围2. 政府行为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3. 政府制定财政政策的理论和现实依据4. 政府行为的有效性以及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现代财政学的理论体系。
一、西方财政的主要理论与体系(一)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财政理论威廉·配第魁奈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主张尽量减少国家干预,节省政府开支,减轻租税课征,同时对财政经济领域中的封建特权和垄断进行了批判。
(二)以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新古典财政理论1. 以边际效应论为基础,为政府进行微观干预提供理论前提。
2. 使财政理论具有“福利性政府”的主要特征,扩大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三)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功能财政论(四)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财政理论第一章公共需求一、公共需求与私人需求的含义与特点,私人需求:个人内在产生的不依赖于他人而独立存在并得以满足的个人需要。
特点:1、受益的内在性。
2、需求的分散性公共需求: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
特点:1、受益的外部性。
2、需求的整体性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的含义与特点,用于满足公共、私人需求的商品(不)可分性和(不)可加性混合商品: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私人需求,具有一定排他性或竞争性的公共商品。
财政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第一节1、财政:就就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得社会集中性得活动及其相应得社会经济关系。
这种社会集中性得活动通常以政府为主体组织进行,集中表现为政府得财政收支活动。
2、财政学研究得基本目得:通过研究财政,揭示与阐明财政活动得规律,探索财政活动同国民经济、同其它社会经济活动得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性,进而为财政活动得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3、财政学得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得方法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得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得方法第二节财政学说1、资产主义财政学说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得财政学说(1)背景介绍①自由竞争得资本主义阶段②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富裕③鼓励自由竞争,鼓励自由得市场经济④政府对经济得干预尽量少(2)代表人物1)、亚当斯密:瞧起来似乎杂乱无章得自由市场实际上就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得货品种类与数量。
关键词一:瞧不见得手市场机制对资源得有效配置市场经济即“瞧不见得手”调节得经济关键词二:经济自由主义自由竞争不需政府干预经济个人最大利益(导向)公共最好福利关键词三:守夜人①政府应当尽量缩小职能:防止外来侵略维护国内治安②对于有损于自然经济秩序或个人无力经营、不愿经营得事业由政府出面干涉或经营古典政治经济学中财政学说得基本框架a.财政收入方面——税收四原则:公平、确定、简便与征收费用最小b.财政支出方面——厉行节约,量入为出c.财政得最高目标——“廉价政府”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得财政学说(1)背景介绍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得指引下,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2)经济危机频发①危机爆发得周期越来越短②危机产生得破坏性越来越大③具有了世界性得普遍特点④生产停顿,经济滑坡,工人失业,各种矛盾极端尖锐,各种工人得斗争此起彼伏……(2)代表人物: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主要观点:1)、经济就是没有自动得安全结构得。
第一章导论1.政府有机论:社会是一个自然的有机体,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政府是该有机体的心脏。
个人只有作为社会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社会凌驾于个人之上。
2.政府机械论:政府不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政府是个人为了更好的实现个人目标而创立的东西。
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人民的利益。
第四章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为公共商品2.非竞争性:一旦被提供,多一个人消费还物品的额外资源成本为零。
3.非排他性:要阻止任何人消费这种物品,要么代价非常大,要么就是不可能。
4.课后习题10第五章外部性1.科斯定理:如果产权确立了,科斯定理说明,私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
只要财产权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理论。
2.庇古税:对外部不经济的厂商收税以补偿收到外部不经济影响的厂商或消费者,或者对产生外部经济的厂商给予补贴,使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等,从而改进资源配置的状况和资源利用效率。
鼓励外部经济部门的生产,并限制不经济部门的活动。
3.怎样校正外部性?方法有哪些?p77-82(1)私人对策①讨价还价与科斯定理②合并:把相关各方合成一体,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③社会习俗:有些社会习俗可以迫使人们考虑他们产生的外部性。
道德格言劝导人们为他人着想,从而把行为产生的外部性内部化。
(2)公共对策①税收:庇古税②补贴:对不污染行为进行补贴。
③排污税:对每单位排放而非每单位产量收庇古税。
能实现预期污染减少量,当存在不止一个污染者时,排污费还是有一定的明显优势,能以可能的最低成本实现污染减少。
④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又称可交易污染许可证制度。
即对排放的每单位污染而发放许可证。
第6章政治经济学1.林达尔定价方法:免费搭车者问题会导致公用品的有效提供不足,这时可以采用投票的方式,选择适当税制筹资,由全体选民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共用品提供的数量。
财政学复习重点(纯粹是个人整理,准确与否自行定夺)1、财政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首要条件是经济条件(剩余产品),必要条件是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
根源是公共需求。
2、财政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组织收支、调节控制和监督管理的活动等。
3、三种财政各自的特点:①家计财政(自然经济):作为私人性质的财政,基本上是不干预经济的,追求财政年度平衡,通过实物和力役的征调使用来开展活动。
②国家财政(计划经济):是国家计划配置资源的基本财力手段;直接服务于国营经济。
③公共财政(市场经济):弥补市场失效;一视同仁服务;非市场营利性;法制化的财政。
4、财政分配与生产的关系:(1)生产决定财政分配:①生产为财政分配提供对象;②生产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结构;③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财政分配的性质;④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财政分配的特定形式。
(2)财政分配制约生产:①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首先,财政资金的积累和投资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其次,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的正常进行;②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结构;③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巩固和发展。
5、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关系:(1)区别:财政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具有强制性、无偿性、长期使用性特点的分配,除债务收入外,都是以无偿的方式取得的,因而在资金使用上可以不受资金来源的限制,主要供无偿使用,也可以要求有偿,主要供长期占用,也可以短期占用,因此可以用于满足各种不同性质的资金需要。
信贷分配是以银行为主体,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周转性的特点的分配。
银行与货币资金的供应方或需求方处于同等地位,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合同;信贷分配让渡的使用权必然以有偿为条件,要求还本付息;信贷资金的使用必须受到时间的严格限制,保持有存有贷,不断周转。
(2)联系:信贷分配影响财政分配,财政分配制约信贷分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相互转化将极大地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要资料第一、二章复习题一、填空1.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2.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政府决策失误、、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3. 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4. 财政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5*. 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6*. 自马斯格雷夫于1959年出版的《》首次引入公共经济学概念,随后冠以公共经济学的著作得以陆续出版。
答案:1.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2.寻租行为3.非排他性,非竞争性4.收入分配职能5.0.3~0.46.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二、判断1. 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2. * 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0.4~0.5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3.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
5. 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竞争性上。
6. 公共财政是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所谓的“生产性财政”或“建设性财政”提出的。
7. 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8. 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9. 公共需要是对相于私人需要的,因而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是矛盾的。
答案:1. √2. ×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0.3~0.4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3. ×虽然存在市场失灵,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不是越多越好4. √5. ×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排他性上6. √7. √8. √9. ×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并不一定是矛盾的三、不定项选择1. 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A. 国防B. 花园C. 教育D. 桥梁2. 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A. 国防B. 花园C. 教育D. 桥梁3.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 垄断B. 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C. 收入分配不公D. 经济波动4. 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 立法和行政手段B. 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C. 财政手段D. 强制手段5.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A. 政府决策失误B.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C. 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D. 寻租行为6.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A. 历史性B. 非排他性C. 非竞争性D. 单一性7. 财政的基本职能是:A. 资源配置职能B. 收入分配职能C. 组织生产和销售职能D.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8. 完整的市场体系是哪几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A. 家庭B. 企业C. 政府D. 中介9.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A. 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B. 规范工资制度C. 加强税收调节D. 通过转移支出答案:1. A 2.BCD 3.ABCD 4.ABC 5.ABCD6.BC7.ABD8.ABC9.ABCD四、术语解释1.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
《财政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公共需求1.公共需求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
有三层含义:(1)公共需求并非是一种抽象的需求,而是个人所具有的真实需要;(2)这种需求并非是单个人的需求或少数人的需求,而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多数人的需求;(3)公共需求是一种整体需求。
与私人需求的相比,公共需求主要有两大特点:第一,受益外部性,即在一个人或少数人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其他人也可从中受益。
第二,需求整体性,即这种需求不可能分散或单独得到满足。
2.用于满足公共需求的物品是公共商品。
公共商品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特征是非排他性,第二特征是非竞争性。
3.依据公共商品的“公共”程度将公共商品分为两类:(1)纯粹公共商品:完全用于满足公共需求,并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2)混合商品: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私人需求,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或一定的竞争性。
纯粹公共商品混合公共商品国防、外交、公共安全、罪犯改造、法律法规、基础科学研究、社会文明及意识形态传播、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传染病防治、自然现象预报、自然灾害的防治、货币发行、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信息、商品质量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无线广播电视服务等。
教育、交通、通讯、能源、城市公共服务、消防服务、社会保障、有线电视广播、文体节目表演、产品质量认证、企业信誉评级,地质勘探等。
4.公共选择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从个人偏好得出社会偏好,公共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所做出的决策或选择应达到社会整体效用的最大化或促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
第二章效率与市场5.资源配置机制由四个主要“部件”组成:(1)决策机制:即资源配置决策权在经济主体之间进行分配的制度和机制。
(2)信息机制:即资源配置信息的收集、分析、传输、反馈的渠道和机制。
(3)动力机制:即诱导经济主体作出资源配置决策的动力来源、动力传递以及动能释放的系统,主要包括利益激励机制和目标约束机制。
财政学复习重点知识讲解财政学复习重点财政学复习重点⼀、财政与财政学的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公共权⼒直接参与社会总产品分配的⼀种活动。
在现实⽣活中,财政活动表现为政府的⼀系列收⽀活动及其管理活动。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活动及其对经济运⾏所产⽣的影响的经济学分⽀。
财政学主要是研究政府进⾏资源配置、提供公共商品以及进⾏社会经济管理等经济⾏为的学科。
⼆、财政的本质、演进形态财政的本质表现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关系主要包含两⽅⾯的基本分配关系:在经济系统中,主要是个⼈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在国家机构系统内部,主要是中央与地⽅政府之间、各级地⽅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演进形态:奴⾪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三、西⽅财政理论代表⼈物和代表作品第1时期,古典学派的财政理论。
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关于《国民财富的本质和成因》的著作,从⽽创⽴了财政学。
第2个时期:凯恩斯学派的财政理论。
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3个时期:新⾃由主义学派的财政理论。
货币学派代表⼈物:弗⾥德曼供给学派代表⼈物:阿瑟·拉弗公共选择学派代表⼈物:詹姆斯·布坎南、⼽登·图洛克四、中国传统财政理论1949年以前,我国基本上处于引⼊西⽅公共财政学的阶段。
1949年后,我国的财政学说先是以学习借鉴苏联财政理论为主,20世纪60年代开始才注重结合我国实际进⾏财政理论研究——形成以“国家分配论”为主的财政理论。
五、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帕累托效率1.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指资源分配的⼀种状态,在不使任何⼈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的处境变好。
2.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那条件是什么?完全竞争市场体系符合帕累托效率的标准,完全竞争市场是⼀种理想的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条件:①有⼤量的卖者和买者②产品同质⽆差异③要素⾃由流动④信息完备充分⑤⽣产者和消费者的⾏为是理性的⑥经济利益可分,所有权确定五、市场失灵的含义和表现市场失灵通常也称作市场⽆效:指市场经济存在着的⼀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没有或不能将资源配置到效率状态的现象。
财政学复习资料-重点1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分配活动,2市场失灵:现实的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4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5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6消费的排他性:指产品一旦被供给,不能将任何人排除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7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产权界定不明确或界定不当8庇古税:通过使卖者支付与每单位产出的边际外部成本相等的费用来实现负外部性的内部化9公共选择:指人们通过整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10投票悖论:虽然单个个人的偏好是一致的,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一致的集体偏好1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向企业和个人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12转移性支出: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目标,单方面对居民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无常财政拨款,不以获得同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作为补偿,受益者得到财政的转移资金后也不需要返还给政府13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将不断增加14财政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15现收现付制:是指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当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受益人开支的制度16财政补贴:是指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财政分配,向特定的企业或私人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17支付能力原则:政府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相联系18税收收入效应:对消费者表现为国家征税之后会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的购买量,而居于较低的消费水平。
对生产者表现为政府课税之后会使生产者可支配的生产因素减少,从而降低了商品的生产能力,而处于较低的生产水平。
19税收中性:不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产生任何影响20次优税收:是指在满足政府一定收入规模的前提下,课税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或超额负担最小21宏观税收负担:亦称总体税负,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在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以税收形式集中的收入总额。
22公平定价: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23债务负担率:是指当年国债累积余额占GDP的比例24债务依存度:反映的是当年国债发型额占财政支出的比例25李嘉图等价定理: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26国债的挤出效应:在政府的财政赤字,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减少非政府部门资金的供给,并形成市场利率上升的压力,从而引起非政府部门投资减少的现象27复式预算:是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分别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28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预算收支指标的安排,根据当年政府预算政策要求,财力状况和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重新核定,而不考虑该指标以前年度收支的状况或基数。
29绩效预算:强调预算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政府部门按所完成的各项职能进行预算,将政府预算建立在可衡量的绩效基础上,即干多少事拨多少钱。
30用脚投票:居民在不同辖区间的迁移体现了对不同公共产品的偏好。
假定居民具有迁移的完全自由,那么在竞争性的地方辖区之间,居民出于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动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所征收的税收之间的最佳组合,选择他们最喜欢的社区,并接受和维护该辖区地方政府的管理。
二、简答题1、简述公共产品定义及其特征定义:具有公共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特征:消费的非排他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2、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2)农业是同时面临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弱智产业(3)农业内部积累不能满足农业投资要求的客观需求(4)农业支出项目很多具备正的“外部效应”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3、分析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1)定义:财政通过参与财力分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2)主要内容:①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②调节社会资源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形成合理的产业节后③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3)机制和手段:①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确立财政收支GDP的合理比重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④通过税收政策、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和公债等手段,引导并促进民间投资,吸引高水平外资和强化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4、分析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1)定义: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2)主要内容:①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②调节居民个人的收入水平(3)财机制和手段主要:①规范工资制度②加强税收调节③完善转移支付制度5、所得课税的主要特征(1)税负相对公平(2)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4)课税有弹性6、政府预算原则定义:政府确定预算形式和编制预算的指导思想与准则主要原则:①公开性②完整性③可靠性④统一性⑤年度性7、简要分析基础产业财政投资的必要性①基础设施生产的规模经济性②资本成本比维护成本和经营成本大得多③项目建成之前有很大一部分成本须投入(沉没成本高)④行业的进入和退出成本很高⑤建设和回收期长8、简述公共选择的方法论公共选择定义:人们通过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和机制方法昆仑的三要素: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交易政治观9、简述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1)现收现付制: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当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受益人开支的制度(2)完全基金制: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当期缴费的受保人建立的基金,建立储备基金的目标应当是满足未来全部受保人支付养老的资金的需要(3)部分基金制:当期缴费一部分用于应付当期受保人开支,一部分用于为受保人建立储备基金,以满足未来保障的需要10、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要素(1)经济发展水平(2)经济结构因素(3)分配制度与政策(4)价格因素(5)财政政策因素11、什么是税制税制就是税收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府的税收组成体系及各种征管法令、制度的总称12、财政补贴的积极效应(1)财政补贴的含义:①它是政府无偿支出,具有转移性支出的性质;②财政补贴与商品相对价格变动联系在一起。
(2)财政补贴的社会经济意义:①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②财政补贴可以改变供给结构(3)正确运用财政补贴:①必须正确认识财政补贴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②财政补贴的运用必须与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相适应。
13、次优税收的目标(1)内在优化税收目标:通过税收自身内部的政策和制度的优化设计,实现税收的超额负担和效率损失尽可能的小(2)外在优化税收目标:在市场失效和政策干预导致扭曲的情况下,通过税收手段弥补市场缺陷,校正扭曲。
谋求效率损失最小14、公共定价的含义及定价政策内容定义: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定价政策:(1)纯公共定价: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2)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的价格15、简述拉弗曲线该曲线在于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或GDP之间的函数关系对于说明税率与税收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1)高税率不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取得高收入,高收入也不一定需要高税收(2)取得同样多的收入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税率(3)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有结合虽然在实践中是少见的,但曲线从理论上证明是可能的16、简述“瓦格纳法则”定义: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GDP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因素:(1)政治因素:国家职能扩张→政府职能的内在质量提高→财政支出扩大,(2)经济因素:工业化→扩大的市场与市场主体间的关系日趋复杂→要求建立有关的司法和行政制度→财政支出增长,城市化和人口密度问题→外溢性→必须政府解决。
(3)此外,把对于教育、文化、娱乐、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于需求的收入弹性。
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增长将快于GDP的增长17、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2)垄断(3)不完全竞争(4)外部性(5)公共产品(6)收入分配不公平(7)经济波动18、政府非税收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定义:除税收和政府债务收入以外的财政收入,是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资金具体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型基金等。
通常不包括公共债务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政府间转移支付收入19、简要分析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特征与功能特征:(1)覆盖面的社会广泛性(2)参与上的强制性(3)制度上的立法性(4)受益程度的约束性(5)分配上的互济性功能:(1)公平分配功能(2)社会稳定功能(3)社会补偿功能(4)调节投融资功能(5)平衡需求功能(6)保护和配置劳动力功能20、财产课税的特征、功能及作用财产课税是对所有以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1)课税比较公平(2)具有促进社会节约的效能(3)课税不普遍,且弹性较差(4)对社会财富的存量课税作为现代国家的三大税收体系之一,部分的弥补了商品课税和所有课税的不足,成为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筹集财政收入、公平社会财富分配等方面仍然发挥着其他税系无法取代的作用21、简述税制的构成要素主要要素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课税标准、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附加和加成、起征点和免税额、违章处理等。
其中,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是最基本要素22、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有何不同(1)两者的作用不同。
(2)对政策效益约束不同。
(3)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益约束不同。
23、简述蒂布特模型的基本原理P25024、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要素①经济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②政治因素,体现在政局是否稳定和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两个方面③社会性因素,如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因素25、简述国债的功能与作用 P206(1)弥补财政赤字(2)筹集建设资金(3)调节经济运行26、决定国债期限的因素有哪些27、简述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功能定义: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也称自动稳定器,指财政的某些制度性安排能够自动促进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无须借助外力就可以直接产生控制的效果主要表现:(1)税收的自动稳定功能(2)转移支付制度的自动稳定功能自动稳定器是保证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第一道防线,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熨平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却无法完全消除宏观经济波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28、简述我国政府预算的原则公开性,完整性,可靠性,统一性,年度性29、社会保障的特征1)覆盖面的社会广泛性2)参与上的强制性3)制度上的立法性4)受益程度的约束性5)分配上的互济性论述:1、财政资源配置的职能答题要点:①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参与财力分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