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 格式:pdf
- 大小:547.78 KB
- 文档页数:7
2013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1 1.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答案:C 解析:A对,侯氏制碱法是将CO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由于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O3,故NaHCO3在溶液中析出。
B对,浓盐酸易挥发,与NH3结合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为白烟。
C错,碘是人体必需元素,补碘常在食盐中加入KIO3固体而不是高碘酸,高碘酸为强酸性物质。
D对,制备黑火药的原料为S、KNO3、C,三者比例为1:2:3 备注:该题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均为最基本的化学常识,为容易题。
2.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答案:A 解析:由该有机物的结构式可以看出:B错误,因为香叶醇有双键,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错误,因为香叶醇有双键、醇羟基,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错误,香叶醇有醇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的一种)备注:此题非常常规,核心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官能团,有什么官能团就能发生对应的特征反应。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K 39 Mn 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每小题 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答案:C 解析:C 选项,应多吃富含碘元素的食物,如KIO 3。
高碘酸为强酸,对人体有很强的腐蚀性。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答案:A 解析:根据碳原子的四价原则补齐氢原子,直接查出C、H 的原子个数, A 选项正确;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B、C 选项错误;含有甲基、醇羟基,所以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D 选项错误。
9.短周期元素W、X 、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 W2-、X+3+2-、ZC.Y B.XD.X+3+、Y2-+、Z答案:C 解析:A 选项W 在X 的上一周期,所以X 为第 3 周期,分别为O、Na;B 选项X 可能为Li 或Na、Y 可均为Al ;D 选项X 可能为Li 或Na、Z 可能为O 或S;上述选+3+、S2-项中的Na均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C 选项Y 只能为Al 、Z 只能为S,Al均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 2S 的缘故。
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理科综合(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Mg 24S 32K 39Mn 55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答案:C解析:C选项,应多吃富含碘元素的食物,如KIO3。
高碘酸为强酸,对人体有很强的腐蚀性。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答案:A解析:根据碳原子的四价原则补齐氢原子,直接查出C、H的原子个数,A选项正确;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B、C选项错误;含有甲基、醇羟基,所以可以发生取代反应,D选项错误。
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W2-、X+B.X+、Y3+C.Y3+、Z2-D.X+、Z2-答案:C解析:A选项W在X的上一周期,所以X为第3周期,分别为O、Na;B选项X可能为Li或Na、Y可均为Al;D选项X可能为Li或Na、Z可能为O或S;上述选项中的Na+均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C选项Y只能为Al、Z只能为S,Al3+、S2-均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
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答案:B解析:由“电化学原理”可知正极反应式为Ag2S+2e-===2Ag+S2-,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反应Al3++3H2O Al(OH)3+3H+,S2-与H+结合生成H 2S,使Al3++3H2O Al(OH)3+3H+的平衡右移,最终生成Al(OH)3沉淀,只有B选项正确。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第I卷<必做,共87分)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8、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elAVxT4vSvA.X、Y、Z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B.Z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C.X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强于YD.Z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9、足量下列物质与等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盐酸 D.稀硝酸10、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7H6O5B.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D.在水溶液中羟基和羧基均能电离出氢离子11、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12、CO<g)+H2O<g) H2<g)+CO2<g)△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13、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0.1mol/L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中pOH(pOH=-lg[OH-]>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elAVxT4vSvA.M点所示溶液导电能力强于Q点B.N点所示溶液中c(CH3COO->﹥c(Na+>C .M 点和N 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D .Q 点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第Ⅱ卷【必做部分129分】28、<12分)金属冶炼和处理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Mg 24S 32K 39Mn 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答案:C解析:C选项,应多吃富含碘元素的食物,如KIO3。
高碘酸为强酸,对人体有很强的腐蚀性.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答案:A解析:根据碳原子的四价原则补齐氢原子,直接查出C、H的原子个数,A选项正确;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B、C选项错误;含有甲基、醇羟基,所以可以发生取代反应,D选项错误。
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W2-、X+B.X+、Y3+C.Y3+、Z2-D.X+、Z2-答案:C解析:A选项W在X的上一周期,所以X为第3周期,分别为O、Na;B选项X可能为Li或Na、Y可均为Al;D选项X可能为Li或Na、Z可能为O或S;上述选项中的Na+均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C选项Y只能为Al、Z只能为S,Al3+、S2-均影响水的电离平衡.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
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答案:B解析:由“电化学原理”可知正极反应式为Ag2S+2e-===2Ag+S2-,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反应Al3++3H2O Al(OH)3+3H+,S2-与H +结合生成H2S,使Al3++3H2O Al(OH)3+3H+的平衡右移,最终生成Al(OH)3沉淀,只有B选项正确。
2013高考湖南卷理综化学部分解析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 .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 .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 .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 10H 18OB .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9.短周期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 .W 2-、X +B .X +、 Y 3+C . Y 3+、 Z 2-D . X +、 Z 2-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 2S 的缘故。
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 .银器为正极,Ag 2S 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 .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 + 3Ag 2S = 6Ag + A12S 3D .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 2S 转化为白色AgCl11.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Ksp(Ag 2Cr 2O 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1-, Br - 和CrO 42-,浓度均为0.010mo1·L -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 -1的AgNO 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 . C1- 、Br -、CrO 42-B .CrO 42-、Br -、C1-C . Br -、C1-、CrO 42-D . Br - 、CrO 42-、C1-12.分子式为C 5H 10O 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A . 15种B .28种C .32种D .40种13.26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浓H 2SO 4 △ + H 2OOH合成反应:在a 中加入20g 环乙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 浓硫酸,b 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 ,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2013·北京卷6.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A B C D硅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能集热器燃气灶6.D[解析] 硅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A项错误;锂离子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项错误;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C项错误;燃气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项正确。
7.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B.金属护栏表面涂漆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D.地下钢管连接镁块7.A[解析] A项使用的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正确;金属护拦表面涂漆、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属于物理防腐,不是电化学防护法,B、C项错误;地下钢管连接镁块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项错误。
8.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的是()A.用浓盐酸检验氨:NH3+HCl===NH4Cl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CO2-3+H2O HCO-3+OH-C.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铁作负极被氧化:Fe-3e-===Fe3+D.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 8.C[解析]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应为Fe-2e-===Fe2+。
9.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如图0)。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图0A.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B.通电使CuCl2发生电离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Cu2++2e-===CuD.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9.A[解析] 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时,Cu2+移向电解池的阴极,故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A项正确;CuCl2晶体溶于水时发生电离,与是否通电无关,B项错误;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故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阳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C、D项错误。
10.实验:①0.1 mol·L-1 AgNO3溶液和0.1 mol·L-1 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滤液b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化学试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Cu 63.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B.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C.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D.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羟基解析:葡萄糖的官能团是羟基和醛基,而果糖的官能团是羟基和羰基,A错误;酯类一般都是易挥发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B正确;油脂在碱性条件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称之为皂化反应,C错误;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氨基酸的官能团是羧基和氨基,D错误。
答案:B命题意图:有机化学基础8.水溶解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a+、Al3+、Cl-、CO32-B.H+、Na+、Fe2+、MnO4-C.K+、Ca2+、Cl-、NO3-D.K+、NH4+、OH-、SO42-解析:Al3+和CO32-因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共存,A错误;H+、Fe2+、MnO4-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B 错误;NH4+与OH—因生成弱电解质一水合氨而不能共存,D错误。
答案:C命题意图:离子共存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4n A个电子B.1L0.1mol·L-1的氨水中有n A个NH4+C.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含有n A个HCl分子D.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个2n A电子解析:1个O2分子含有的电子数为16个,8g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所以8gO2含有的电子数为0.25 mol ×16=4 mol,A正确;一水合氨为部分电离的弱电解质,所以1L1 mol/L的氨水中NH4+的数目会小于n A个,B错误;标准状况下,盐酸为液态混合物,无法换算(或氯化氢为强电解质,盐酸溶液中不存在氯化氢分子),C错误;1 mol Na完全氧化为Na2O2转移的电子数为1 mol,即失去的电子数为n A个,D错误。
2013·安徽卷7.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甲醛的氧化,其反应如下:HCHO +O 2――→催化剂CO 2+H 2O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CO 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C .HCHO 分子中既含σ键又含π键D .每生成1.8 g H 2O 消耗2.24 L O 27.C [解析] 甲醛发生氧化反应属于放热反应,A 项错误;CO 2分子中化学键为碳氧双键,该化学键是不同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的极性键,B 项错误;在HCHO 中C —H 键为σ键,在碳氧双键中一条为σ键、一条为π键,C 项正确;根据HCHO +O 2――→催化剂CO 2+H 2O 可知,每生成1.8 g(即0.1 mol)水,消耗0.1 mol O 2,因不知氧气所处温度、压强,无法确定其体积,D 项错误。
8.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0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图0选项 a 中的物质 b 中的物质 c 中收集的气体d 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 3 H 2O B 浓硫酸 Na 2SO 3 SO 2 NaOH 溶液C 稀硝酸 Cu NO 2 H 2O D浓盐酸MnO 2Cl 2NaOH 溶液8.B [解析] NH 3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时需用向下排空气法,即c 中导管应是“短进长出”,A 项错误;SO 2的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时需用向上排空气法,即c 中导管应是“长进短出”,尾气可用碱液吸收,B 项正确;制取NO 2需选用Cu 与浓硝酸反应,C 项错误;采用浓盐酸与MnO 2制取氯气时需要加热,D 项错误。
9. 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 .银氨溶液:Na +、K +、NO -3、NH 3·H 2O B .空气:C 2H 2、CO 2、SO 2、NOC .氢氧化铁胶体:H +、K +、S 2-、Br -D .高锰酸钾溶液:H +、Na +、SO 2-4、葡萄糖分子9.A [解析] 银氨溶液为碱性溶液,在碱性溶液中Na +、K +、NO -3、NH 3·H 2O 间不能发生反应,可大量共存,A 项正确;在空气中,NO 会与O 2发生反应生成NO 2,B 项错误;H +与S 2-可生成H 2S 气体,C 项错误;葡萄糖含有的醛基和羟基,在高锰酸钾溶液中能发生氧化反应,D 项错误。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化学理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化学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硬)。
第I 卷5至61si.第II 卷7至8页,共4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最:H-1 N-14 O-16 Mg-24 Al-27 S-32 K-39 Cu-64第I 卷 (选择题共42分)注宜事项:必须使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I 卷共7题,每题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 B 、葡萄糖可用于补钙药物的合成C 、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D 、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SO 2、SiO 2、CO 均为酸性氧化物B 、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 、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 、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l 2通入水中:Cl 2+H 2O=2H + +CI -+ClO -B 、双氧水中加人稀硫酸和KI 溶液:H 2O 2+2H ++2I -=I 2+2H 2OC 、用铜作电极电解CuSO 4溶液:2Cu 2++2H 2电解2↑+4H +D 、Na 2S 2O 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S 2O 32 -+4+=SO 42 -+3S↓+2H 2O4、短周期主族元或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Z 原子比X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W 、Y 、Z 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一定是Z>Y>WB 、W 、X 、Y 、Z 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可能是W>X>Y>ZC 、Y 、Z 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D 、WY 2分子中δ键链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2:15、室温下,将一元酸HA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 +) >c(A -)>c(OH -) >c(H +)B 、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 -)=c(K +)-c(A -)=9101- w K C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 -)+c(HA)>0.1mol/LD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 +)=c(A -)>c(OH -)=c(H +)6、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 和气体Y 各0.16 mol 充人10 L 恒容密闭容摇中,发生反应X(g)+Y(g)=2Z(g);△H <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2 min的平均速率ν(Z)=2.0×10-3mol/(L·min))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ν(逆)> ν(正)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人0.2 mol 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7、1.52 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人1.0 mol/L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 g沉淀。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一理综化学试题及解析版D12.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A.15种B.28种C.32种D.40种答案:D解析:属于C5H10O2的酯水解可生成的酸有甲酸、乙酸、丙酸、两种丁酸[CH3CH2CH2COOH、(CH3)2CHCOOH],共5种;生成的醇有甲醇、乙醇、两种丙醇、4种丁醇,共8种,酸与醇酯化,共得5×8=40种组合,即40种酯。
1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分离溶于水中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重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除去丁醇中的乙醚蒸馏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答案:D解析:乙醇与水、乙酸乙酯与乙醇互溶,A、B选项中的分离方法均错误;C选项选用重结晶法是利用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大,而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错误;蒸馏是利用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而采取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D 正确。
26. (13分)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H 2O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 -3) 沸点/℃ 溶解性环己醇 100 0.961 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 2 83 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在a 中加入20 g 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 浓硫酸。
b 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 ,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
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
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 g。
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的名称是______。
(全国卷1)2013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K 39 Mn 557. 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8. 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 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 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9.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 W2-、X+B. X+、Y3+C.Y3+、Z2- D. X+、Z2-10. 银制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 的缘故。
根据电化学原理可以进行如下处理:在铝制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 银器为正极,Ag2S 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 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 + 3Ag2S = 6Ag + Al2S3D. 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 转化为白色AgCl11. 已知K SP(AgCl)=1.56×10-10,K SP(AgBr)=7.7×10-13,K SP(Ag2CrO4)=9.0×10-12。
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2-4,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 Cl-、Br-、CrO2-4B. CrO2-4、Br-、Cl-C. Br-、Cl-、CrO2-4D. Br-、CrO2-4、Cl-12. 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酸和醇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 15种 B. 28种 C. 32种 D. 40种13. 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26.(13分)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
2013年湖北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l2 N 14 O 16 Mg 24 S 32 K 39 Mn 55一、选择题:本题共l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w2-、X+B.X+、Y3+C.Y3+、Z2-D.X+、Z2-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
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11.已知Ksp(AgCl) = 1.56×10-10,Ksp(AgBr) = 7.7×10-13,Ksp(Ag2CrO4) = 9.0×10-12。
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Cl-、Br-、CrO42-B.CrO42-、Br-、Cl-C.Br-、Cl-、CrO42-D.Br-、CrO42-、Cl-12.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醇共有A.15种B.28种C.32种D.40种1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26.(13分)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 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 1 mL浓硫酸。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理科综合(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K 39 Mn 55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答案:C解析:C选项,应多吃富含碘元素的食物,如KIO3。
高碘酸为强酸,对人体有很强的腐蚀性。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答案:A解析:根据碳原子的四价原则补齐氢原子,直接查出C、H的原子个数,A选项正确;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B、C选项错误;含有甲基、醇羟基,所以可以发生取代反应,D选项错误。
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W2-、X+ B.X+、Y3+C.Y3+、Z2- D.X+、Z2-答案:C解析:A选项W在X的上一周期,所以X为第3周期,分别为O、Na;B选项X 可能为Li或Na、Y可均为Al;D选项X可能为Li或Na、Z可能为O或S;上述选项中的Na +均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C选项Y只能为Al、Z只能为S,Al3+、S2-均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
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答案:B解析:由“电化学原理”可知正极反应式为Ag2S+2e-===2Ag+S2-,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反应Al3++3H2O Al(OH)3+3H+,S2-与H+结合生成H2S,使Al3++3H2O Al(OH)3+3H+的平衡右移,最终生成Al(OH)3沉淀,只有B 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