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报告_2020中国“新冠疫期”消费者行为大数据监测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4.25 MB
- 文档页数:37
消费者触媒行为研究报告2020年6月目录Array•内容小结•消费者触媒行为整体概览•视频类媒体的触媒行为•音频类媒体的触媒行为•资讯类媒体的触媒行为•社交类媒体的触媒行为•户外媒体的触媒行为•数据源说明1受众整体媒触行为特征概览人均触媒数量•平均每日接触媒介类型个数达到4.4个,每周为7.1个媒介类型。
•女性接触的媒介类型数量略高于男性。
•一线城市接触数量高于二三线城市。
•30-39岁接触数量高于年轻人和中年人。
•高教育和高收入的人群接触数量高于低教育和低收入人群。
渗透率•手机,电脑,电视三大屏端中手机端整体渗透率最高,其中社交(朋友圈+微博)、资讯、短视频三类型的渗透率最高。
•电视与电脑端渗透率相近,电视直播渗透率高于点播。
•音频类媒体中:传统电台渗透率已经低于手机音频媒体。
•户外媒体中公交车身与楼宇电梯广告渗透率最高。
使用时长•手机,电脑,电视三大屏端中,手机端每周使用时长远超过电视和电脑端。
其中朋友圈,短视频的周使用总时间最长。
•电视端的总使用时长超过电脑端。
电视直播使用时长高于点播。
•音频媒体中,传统电台的使用时间短于手机音频媒体。
•智能电视硬件普及率45.6%,一线城市更高于二三线。
•虽然直播渗透率和时间更长,但点播显然也已是普遍性行为。
•电视智能功能得到普遍使用,其中放映照片,付费节目,语音模式最受欢迎。
电视【视频类】媒体触媒习惯•手机短视频日渗透率最高,超过其它所有视频媒体类型。
•手机视频虽然日渗透率低于电视直播和短视频,但每周至少看1次的比例较高,使其总体周渗透率最高。
•电视直播日渗透率排名第二,超过点播智能电视渗透率超40%。
•电脑视频是几类视频媒体中日渗透率最低的。
并且有36%的人基本不接触(每月不足1次),说明其影响力逐渐减弱。
视频类媒体的屏端受众差异明显:•电视人群:偏年龄较高,更集中于30-39岁、40岁以上人群。
•电脑视频人群:偏男性,高收入,高教育特征明显,低年龄特征明显。
2020年度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中英文两版2020年度中国消费趋势报告:预示着经济新篇章的开始The 2020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Consumer Trends: Marking the Beginning of a New Era in the Economy随着2020年的到来,中国的消费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在这一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而《2020年度中国消费趋势报告》则成为了我们洞察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窗口。
这份报告对中国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未来几年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
As we ushered in the year 2020, China's consumer market entered a new turning point. In this year, China's economy faced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making the "2020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Consumer Trends" a crucial window for us to gain insights into the Chinese consumer market. This report provides in-depth analysis of Chinese consumers' behavior and attitudes, reveal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Chinese consumer market in the coming years.报告指出,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首先,年轻一代消费者成为了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2020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中国消费者多样化“脸谱”2019年12月管中国售增速放缓但费者信心指数自中美贸易端来现弹售增速与消费者信心指数(至)管中国售增速放缓但费者信心指数自中美贸易端来现弹售增速与消费者信心指数(至)今年以来中国GDP 增长放缓,中美贸易争端为中国经济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
一些市场声音认为,这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引擎之一的消费构成负面影响。
但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他们或许不必为此多虑。
近些年,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增速均有所放缓,但中国消费者信心依然坚挺。
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CCI )在2018年下半年出现下滑后,2019年初重拾升势、创下10年新高(图1)。
2019年中国消费者依然在大幅增加支出,虽然增速可能会略低于2018年,但他们仍愿意为具有强大价值主张的商品买单。
2019年“双11”交易额再次刷新纪录,所有平台的总交易额较去年增长31%,达到4,100亿元人民币(合 580亿美元),远高于“网购星期一”和“黑色星期五”线上交易额的总和。
由此可见,中国消费者需求依然旺盛,仍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引擎。
尽管中国零售增速放缓,但消费者信心指数自中美贸易争端以来出现反弹零售增速与消费者信心指数(2012年1月至2019年9月)图 12019年“双11”所有平台 总交易额同比增长31%32020 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在增加 图 2回望过去10年,中国消费市场的整体增长日新月异:10年前,多数城市居民还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当时,92%的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年收入为14万元人民币或更少。
如今,已有一半的中国家庭跻身较富裕家庭行列,可支配年收入达到14万至30万元人民币。
收入的增长让他们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后,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比如定期外出就餐、购买化妆品、平板电视和假日旅行(图2)。
但中国农村人口的消费贡献相对较低,消费增长几乎都来自城市;城市消费者为中国贡献了60%以上的GDP 增长1,而这也说明中低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大有潜力可挖。
今年以来中国GDP增长放缓,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增速均因中美贸易争端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
中国消费者行为正在分化,由过去各消费群“普涨”的态势转变为不同消费群体“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消费行为。
尽管中国零售增速放缓,但消费者信心指数自中美贸易争端以来出现反弹。
2019年“双11”交易额再次刷新纪录,所有平台的总交易额较去年增长31%。
我们进行了消费者画像并提出五大关键消费趋势,旨在帮助零售及相关企业完善经营策略,在中国这个全球极其重要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制胜未来。
趋势一,中低线城市消费新生代成为增长新引擎对于中国消费支出的持续大幅增长,居住在生活成本较低的二线及以下城市的“年轻购物达人”贡献巨大。
他们仅占调研对象的1/4,但却为2018年消费支出增长贡献了近60%。
在知名度不高的三四线城市,中上层中产阶级消费者数量快速增长。
2010年至2018年,三四线城市中,年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至30万元人民币的家庭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高于一二线城市的23%,这些较富裕家庭占到三四线城市人口的34%以上。
电商平台的崛起也推动了低线城市富裕年轻人增加消费支出。
“目前,大部分全球品牌还是将大量营销资源分配到上海、北京等中国最大的城市。
而中低线城市消费新生代的购买力将越来越强,品牌商应加倍关注。
同时,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比一二线城市更看重社交性和产品独家性,聚会和展览可能比传统营销活动更能吸引他们。
那些能令消费者感到自己与众不同的产品也将更具吸引力,品牌商需要更有创造性地利用社交媒体。
”——泽沛达(Daniel Zipser)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趋势二,多数消费者出现消费分级,在升级的同时有的更关注品质、有的更关注性价比等。
绝大多数受访者在支出方面都表现得更加谨慎。
60%的受访者表示,即使自己感觉比较富有,但仍希望把钱花在“刀刃上”。
在生活成本高昂的大城市,不同消费群体则表现各异,应对经济紧缩的方式不尽相同,在较为谨慎的三类消费者群体中,以忙碌而富有的中年人为代表的“品味中产”群体,更加看重品质,他们愿意为高品质商品付出昂贵的价钱,而不是单单为社会认同而买单;而以一线城市中年女性为代表的“精明买家”更注重最高性价比,2018年他们减少支出的品类已经超过增加支出的品类;新观察到的节俭型消费群体“奋斗青年”则全面缩减了非必需消费品方面的开支。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购物行为变化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大规模传播,全球范围内的购物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偏好在疫情的影响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零售行业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的机遇。
一、线下零售受到冲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导致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封锁措施和社交隔离政策。
这种情况下,线下零售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大量的商店不得不暂时关闭,导致消费者无法进行传统的实体购物体验。
此外,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惧也使得消费者更加谨慎,减少了线下购物的频率。
二、线上零售迎来飞速增长与线下零售相比,线上零售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迎来了飞速增长。
人们被迫居家隔离,无法到实体店购物,转而选择通过互联网购物满足自己的需求。
电子商务平台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各种商品在网上销售火爆。
因此,许多线上零售商纷纷加大了对线上销售渠道的投入,以适应消费者的新需求。
三、食品和日用品市场需求激增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消费者的需求更加集中于食品和日用品市场。
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大幅上升,同时,个人卫生用品、清洁用品等日用品的需求也激增。
由于人们普遍避免集中在人群中购物,许多消费者选择大宗采购,以减少到商店的频率。
这种现象进一步推动了超市和线上零售商对食品和日用品储备的需求。
四、健康和安全意识日益增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得人们对于健康和安全问题的关注空前增加。
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和卫生状况。
这对于零售业来说,意味着他们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维护产品的质量和卫生,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例如,一些超市和电商平台加强了对于食品的检测和质量控制,以确保消费者的安全。
五、电子支付成为主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对现金支付表现出了更多的顾虑。
传统的现金支付需要交接过程,涉及到货币的传递,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电子支付方式开始成为购物的主要选择。
人们通过移动支付、银行卡支付等方式完成购物支付,以降低感染风险。
这种趋势进一步推动了电子支付的普及和发展。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一)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 不见曦月(xī)夏水襄陵(xiānɡ)B . 沿溯阻绝(sù)素湍(tuān)C . 绝巘(yǎn)飞漱(shù)D . 重岩叠嶂(zhànɡ)属引凄异(shǔ)2. (2分) (2017九上·安丘月考) 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 . 要决庖官根深蒂固吹毛求疵B . 诓骗诘难格物致知味同嚼腊C . 谮害聒噪文采藻饰唯唯连声D . 腻烦胡绉娇揉造作恃才放旷3. (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御骋赏赐精致B . 闲游接触篷勃C . 枯藤溅落崖璧D . 红润茏罩悬挂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A . 应该说,那些水平优越,文笔优美的译作本身也成了我国文苑中的珍宝。
B . 事实反复证明,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因素。
C . 在服务领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智能机器人必将在服务行业上充当极为重要的角色。
D . 面试开始,按照抽签顺序,1号候选人率先被召进了面试会场。
5. (2分)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
②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
③眼不见,耳则愈灵。
④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
⑤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
⑥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青纱遮面,看不真切。
⑦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蹦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⑧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
A . ④①⑥⑧⑤③②⑦B . ④①⑤②⑧⑥③⑦C . ④①⑧⑥⑤②③⑦D . ④①⑤⑧⑥③②⑦二、课外阅读 (共1题;共14分)6. (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疫情背景下大众消费状况调研报告(精选2篇)疫情背景下大众消费状况调研报告「篇一」疫情背景下大众消费状况调研报告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封锁和限制措施导致了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也对大众消费状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疫情背景下的消费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大众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
一、消费者收入状况调研结果显示,疫情对许多消费者的经济状况造成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据统计,约有60%的受访者被迫降低了消费水平,其中有15%的人甚至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困境。
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娱乐和餐饮行业从业者,他们的收入大幅减少,甚至失去了工作。
二、消费方式的改变疫情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
调研显示,在疫情期间,线上购物成为了主要的消费方式,约有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过去半年内增加了网购的频率。
而实体店消费则受到限制和担忧,很多人宁愿选择线上购买日常所需商品。
另外,由于封锁和限制措施,线上娱乐的需求也大幅上升。
调研显示,约有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疫情期间增加了对在线娱乐平台的使用,例如在线电影、音乐和游戏平台。
三、消费倾向的变化随着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发生了变化。
调研结果显示,约有50%的受访者在疫情期间减少了对奢侈品和大宗消费品的购买,而将资金用于更为必需的开支上。
然而,也有约有3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疫情期间增加了对某些品类的消费,比如健康食品、居家用品和个人防护用品等。
消费者的这种倾向变化,也反映出他们对健康、安全和生活品质的新关注。
四、旅游和餐饮业的挑战旅游和餐饮业是疫情的重灾区。
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消费者远离疫情高风险地区,取消或推迟了原本计划的旅行,经济低迷和担忧疫情也导致消费者在餐馆用餐的次数显著减少。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餐馆和旅游行业纷纷转向外卖和线上服务。
此外,旅游业也开始推出更灵活和有保障的退订政策,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
五、消费者对将来的期望尽管面临各种挑战,大部分受访者对未来保持了一定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