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扬:海南黄花梨的标准定义
- 格式:docx
- 大小:12.82 KB
- 文档页数:1
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鉴别要点1、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的名称和产地海南黄花梨在《红木》国标中的名称是降香黄檀,俗称很多,有黄花梨、花榈、降香、榈木、香枝木等,属豆科黄檀属,产于中国海南。
越南黄花梨目前在《红木》国标中并没有提及,中文学名待定,俗称越南黄花梨,属豆科黄檀属,具体树种不明,产自越南与老挝边界的长山山脉东西两侧。
2、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的纹理不同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的木材特征较为接近,要在木材局部刨光之后才能鉴别,难度比较大,最好找专业人士鉴别,首先看纹理,海南黄花梨纹理清晰可辨,且粗细一致,生活活泼,富于变化;越南黄花梨纹理相对海南黄花梨来说略微粗一些,纹理多数浑浊不清,宽窄不一,而且断断续续,有时会有类似水浸过的痕迹,有的纹理会发生剧烈变化,相互之间毫无联系。
3、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的气味对比海南黄花梨的新切面有刺鼻的辛辣味,放置一段时间后有清淡的香味;越南黄花梨的新切面有较浓的酸香气,海南黄花梨香味比越南黄花梨要大一些。
4、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的鬼脸海南黄花梨的结疤之处呈现无规则的魅力花纹,称之为鬼脸,越南黄花梨也有鬼脸,但是没有海南黄花梨的鬼脸美丽、生动,而且也没有海南黄花梨的鬼脸多。
5、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的颜色对比海南黄花梨的颜色相对要深一些,在心材出呈现红褐色、深褐色等颜色,带有黑褐色条纹,越南黄花梨的颜色多为浅黄色,较少红褐色、深褐色。
5、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的心材大小不同海南黄花梨的树材普遍比较小,而越南黄花梨的树材则比较大,目前市场上的海南黄花梨,最大的心材直径有30多厘米,而越南黄花梨,一般心材直径在20-40厘米。
鉴别红木在购买家具时,大多数人注重的往往是家具的外形款式,而对如何鉴别质量却所知不多。
业内人士提示,我们可以从很多细微之处来鉴别家具质量的优劣。
沙发、软床软硬适中在挑选沙发、软床时,应注重表面要平整,不能高低不平,软硬度要适中。
挑选方法是坐一坐,然后用手摁一摁,看弹簧响不响,假如弹簧铺排不合理,致使弹簧咬簧,就会发出响声。
正宗海南黄花梨的七大特征(图)花梨木海南黄花梨纹理
海南黄花梨木七大特征,与国标对花梨木的认定是一致的,但易懂好记得多,简单地说叫六看一闻:
一看带状条纹:花梨木纹较粗,纹理直且较多,心材呈大红、黄褐色和红褐色,从纵切面上看带状长纹明显。
二看交错纹理:花梨的纹理呈青色、灰色和棕红色等,并且几种颜色交错分布。
三看偏光:从花梨的切面看折射的光线,只有一个角度可看到折射的光线最亮最明显,而其它角度则不明显,这是偏光现象。
四看鬼脸:花梨也有鬼脸,据《广州志》记载:“……其纹有若鬼面,亦类狸斑……”。
圆晕如钱,大小相错。
五看牛毛纹:花梨产地不同,木质也有很大差别,有的质地较细密,有的质松,但从弦切面上看,都能明显地看到类似牛毛的木纹。
六看荧光:花梨中有一层淡淡的荧光,如果把一小块花梨放到水中就能发现,水里漂着绿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发出一种荧光。
如果是下雨时淋湿了堆放的花梨木,从流出的雨水中也能看到这种荧光。
七闻香味:凑近花梨用鼻子闻一闻,可闻到花梨也有一股香味,味很香,但比降香黄檀的香味要淡。
* 文章转自:互联网,侵权请告知!任何涉及版权权益问题请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我们第一时间说明或删除并赔付版权费!。
海南黄花梨究竟如何鉴定
云夫子文玩官方网址:
中国收藏家协会由全国收藏家、收藏组织、收藏爱好者自愿组成,以保护、开拓民间收藏品,提高收藏者的品位及技艺的民间收藏品市场的非营利性的全国性社会团体。
基于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我国积极推进文化产业持续前进的前景,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民间艺术品收藏评估委员会正式成立海南分委会,为我国最南端的艺术市场注入新力量。
如今,海南黄花梨艺术评估委员会、海南黄花梨鉴定专业委员会已正式在海南省成立。
由胡德生、张志扬、杨波等海南黄花梨鉴定委员会成员组成,也是业界收藏大佬。
他们从原料采购到一线加工、市场经营,多年的实战经验,炼就了一双鉴赏黄花梨“火眼金睛”。
引领夫子在海南黄花梨市场造假手段层出不穷的今天,对海南黄花梨赝品说不,为海南黄花梨收藏爱好者保驾护航,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夫子家也很荣幸成为海南黄花梨艺术评估协会中的一员,
与百余名艺术品收藏商家见证下成立的海南黄花梨
鉴定委员会,为更多的海南黄花梨收藏爱好者指点迷津,尽最大限制地保护他们的利益,更好的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促进行业繁荣发展。
以“去伪存真”的坚定立场,向海南黄花梨赝品斗争到底。
让黄花梨收藏爱好者辨别真伪,为海南黄花梨美好明天继续砥砺前行。
张志扬:海南黄花梨的标准定义
今天,在植物学的范畴里。
己经给予海南岛产花黎木这种植物,科学定义的名称。
植物中文名称:降香黄檀。
拉丁文植物标准名称:
国际、国内拍买行专用名称:黄花梨。
张志扬建议用的俗称:海南花黎或海南花黎木。
1980年出版由成俊卿先生主编的《中国热带及亚热带木材》一书中对侯宽昭先生的定名又有所修正,建议把该树种与海南黄檀…另一种树,海南岛当地俗称为花梨公‟区别开来。
另定名为“降香黄檀”。
读者们会产生迷惑,怎么又出现了一个花黎木。
这“黎”和“梨”是同音借用,还是表示分属不同的木材。
实际上,明朝人己经用“花黎木”这个名词来称呼海南岛产花黎木了。
明〃顾蚧《海槎余录》载:“花黎木、鸡翅木、土苏木,皆产于黎山中”。
【作者:张志扬】
现在再取“黎”字,要表述的内容是;
首先,突出它的独有性。
标示本种花黎木,是指唯中国海南岛独有的降香黄檀。
“黎”字,明显区别于其他产地花梨木的“梨”字。
其次,用“黎”字还寓示它的产地性。
花黎木产自海南岛,海南岛是中国黎族同胞最多的地方,也是黎族同胞最大,最原始的居住区。
而最多、最好的花黎木产自黎山中。
降香黄檀:就是今天的主角。
摘自《国宝花梨》张志扬。
什么是海南黄花梨一眼货
2016年03月08日11:59 新浪收藏微博我有话说(2人参与)收藏本文
我们行内里说的“海黄一眼货(一眼就能断定为海黄的货品)”,也就是具有海黄经典特征的货品(手串,把件等)下面我从以下几点来谈谈海黄一眼货。
1。
从色泽上讲,海黄的颜色丰富,变化多。
老料的图片效果有黑色(强光下有酒红色),黑褐色,紫色,紫红色,褐红色和金黄色等。
并且是往往几种颜色交错相融。
一定要注意一点:海黄的颜色在不同的光线下体现出来的色泽有较大的差异!
2。
形成纹理的线条有粗有细,走向多变(这条特征+材质好的老料就是精品了),颜色多为黄金色或褐红色。
当然,一些新料,还有个别板材的老料除外。
对于现在市场比较混乱,冒充海黄的木材较多。
3。
海南黄花梨的线条多以黑褐色为主,这就是为什么颜色深的老料油梨纹理不够糠梨丰富的原因。
因为糠梨底色较油梨浅一点,所以黑褐线条清晰可见。
且还黄底色干净,商家经常用“玻璃底”来描述。
材质好的原料经3000目砂纸打磨抛光后,荧光度好!感觉线条勾勒出的图案由里往外透,甚是养眼!。
张志扬:黄花梨是分花梨公花梨母的现在我们在一些介绍和研究中国古典家具的书里,时常还会看。
海南花黎木还有用“花黎公”、“花黎母”来称呼的。
相传,在海南岛历史里。
早期黎族同胞是用“花黎公”、“花黎母”这两个名称区分,山里生长着两种极为相似,也被当地称为花黎的植物。
他们把能生长出心材的海南花黎木,即降香黄檀,称为“花黎母”;而不长心材的海南檀,即海南黄檀,称为“花黎公”。
这种称呼,在海南岛并有被广泛使用,属较偏的名称。
《海南植物志》有较详细地介绍。
【作者:张志扬】据现在可查阅到的大量资料里显示,民国时期的北京城里。
百姓对用海南岛产花黎木制作的家具。
通常用“老花梨木家具”和“黄花梨木家具”来称呼。
用“老花梨木”来称呼海南岛产花黎木,是老北京城民间的俗称。
其启源、启时,恐怕现在是无法具体地考证出来了。
相信是。
在老北京城,人们把海南岛产花黎木称作:“老花梨”,也许是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仿佛海南花黎木早已绝迹。
不少在京的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专家、热爱明清家具的人士、许多生产或维修明清式家具的厂家和师傅们。
他们都普遍认同,海南岛产花黎木已经绝迹这一“事实”。
这种印象,可能一直持续至20世纪80年代。
这就不难想象海南岛产花黎木这种木材,在他们的记忆中是那么远久的事,相当的“老”了。
因此,灌上“老花梨”这一尊称,也就不足奇了。
【作者:张志扬】“老花梨”这一名称,现今北京的百姓仍相当普遍地使用,做单指海南花黎木的专属名称。
同时,人们还会注意到:现今在经营中国古典家具的市场里,稍加留心,不难发现。
出售传承下来的古典家具或当今高仿的明清式家具,标注制作家具材料一栏中,常常标着:“黄花梨木”。
摘自《国宝花梨》张志扬。
什么是海南黄花梨木海南黄花梨木家具价格导读:本文介绍在房屋装修,装修方挑选的一些知识事项,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海南黄花梨木因具有颜色不静不喧,恰到好处,纹理或隐或现,生动多变的特点而被应用于家具行业,并受到了不少追求古典优雅的业主的青睐。
了解它的价格有助于我们购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介绍海南黄花梨木家具价格。
什么是海南黄花梨木黄花梨木,学名为降香黄檀木 ?又称海南黄檀木、海南黄花梨木(D.hainanensis.)。
黄花梨是明清硬木家具的主要用材,由于其色泽黄润、材质细密、纹理柔美、香气泌人而备受明清匠人宠爱。
黄花梨还可以制作成手串,气味芳香。
很受大众喜爱。
海南黄花梨手串的纹理与颜色。
一般讲海南黄花梨木是红木的纹理,花梨的底色。
那高贵与典雅、稳重与大气完美相结合的花纹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纹路变化多端,如行云流水一般,给人以柔和文静之感;又或在生长过程中的不规则的结疤,形成了变化多端的“鬼脸”,但不是黄花梨都有鬼脸。
黄花梨的颜色始终有着一抹金黄,久之则呈紫红、褐红之色。
黄花梨手串纹理清晰,颜色淡雅。
黄花梨主要产于我国的海南省,其木材的名贵程度仅次于紫檀木,是因为黄花梨木的木性极为稳定,不管寒暑都不变形、不开裂、不弯曲,有一定的韧性,适合作各种异形家具,如三弯腿,其弯曲度很大,惟黄花梨木才能制作,其他木材较难胜任。
黄花梨木与其他木材的特点比较相近且容易混淆,主要的是易与花梨纹紫檀混淆。
黄花梨木色金黄而温润,心材颜色较深呈红褐色或深褐色,有屡角的质感。
黄花梨木的比重较轻,可能比红木(酸枝木)还要轻工一些,放入水中呈半沉状态,也就是不全沉入水中也不全浮于水面。
黄花梨木的纹理很清晰,如行云流水,美丽。
海南黄花梨木家具价格是多少海南黄花梨木家具价格一般在上万元。
黄花梨之所以贵,是因为海南黄花梨在前些年被国际上承认是“降香黄檀”,是红木里面上乘的东西,所以就水涨船高了啊。
而且黄花梨的成长时间漫长,要达到做家具的程度,都要上百年的树才行,现在野生黄花梨基本上快没有了,物以稀为贵。
降香是不是海南黄花梨?中药降香中药降香,别名花梨木、降真香,现代医学证明,具有行气、活血、化痰、止痛、降血压之功效,是治疗脘腹疼痛、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抗惊等症不可缺少的重要药材。
随着降香药用价值研究的加深,它的价格也是一路攀升,达到了每公斤35~40元左右。
海黄,也就是海南黄花梨,是目前制作红木家具的珍贵用材,据说它的下角料就可卖给药材公司做药,这位中药就是“降香”。
海南花梨文化研究会会长、海黄专家张志扬先生很肯定地认为中药降香就是海南黄花梨,因为在海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其用处就是做药材,或者卖给算盘厂做算盘,要不就卖给工艺品厂,就是现在海黄的下脚料也是被卖给药材商。
药材商也称,海南黄花梨的心材就是中药降香,不过现在好的海黄料大多用作家具,入药的大多是做家具和工艺品的下角料,把这些下角料中的心材部分粉碎之后即可入药。
也有的学者根据清代文献的记载,认为降香和黄花梨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情,他们的依据是屈大均在康熙中期撰写的《广东新语》中将花榈(黄花梨)入“木语”类,而降香入“香语”类。
其实这也并不矛盾,“花榈”入“木语”类,说的是黄花梨树,降香入“香语”类说的是它的心材,降香是一种药材,并不是一种树。
同样在屈大均《广东新语》中的一段话,因理解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该书第二十六卷书中是这样记载的:“降香,一曰‘降真香’,杂诸香焚之,其烟直上,辄有白鹤下降。
有马眼香,其藤大如臂,岁久心朽皮坚,甚香,周遭有小眼如雕刻香筒状,粤人多以供神,谓之‘比降’。
降之真者从海舶而来,曰‘番降’,根极坚实,色紫润,似苏方木,烧之初不甚香,得诸香和之,特美,其屑可治刀伤。
”有的学者根据这段话,认为降香是进口的,不是国内的,所以就不可能是海黄。
学者们观点不一,关键是在对上述这段话的理解不同上,这段话的大体意思是:降香,也叫“降真香”,和别的香一起焚烧,它的烟是直的,烟如同白鹤一样降下来,有一种马眼香,它的藤如同胳膊一样粗,时间长了,中间空了剩下坚硬的皮,非常香,四周有小眼,如果雕刻成香筒,广东一代的人们多用他供神,称之为“比降”。
张志扬对海南黄花梨和香枝木定义与区分“香枝木”这个名词,最早的使用出现在广州。
确切地说:这个名称仅流传于20世纪70年代前的广州,它明显地带有地域性和模糊性。
我们将历史分别重现到明朝永乐年、正德年和清朝的康熙年至乾隆年间。
这几个时段,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分别处在鼎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得以迅速地发展,朝廷、权贵、贾商都积聚了大量的财富。
上至朝廷,下到贾商,国人固有的奢华心态得以充分地释放。
于是,朝廷修皇宫,皇爷修王府,大臣修廷院,富贾修园林。
举国,由上至下;由北向南;从东到西,到处修宫建院。
由于受中国建筑特点所决定,国内木材需求因此空前大量。
【作者:张志扬】这几个时段,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相当繁荣。
广州当时是中国对外通商最主要的口岸。
人们对来自世界各地,大量云集到广州来的各种热带雨林木材,应付不暇。
同时,当时社会也根本就不可能具有,现代植物学分类知识,人们缺乏对木材进行科学别类。
于是,人们凭借木材的气味来区别木材的品种。
就出现了“香枝木”和“酸枝木”这两大类木材。
香枝木和酸枝木,都不是仅一种木材的专属名称。
而是对来自热带雨林硬木中,带有香味或带酸味木材的泛称。
酸枝木里有:白酸枝、红酸枝、黑酸枝。
按现今植物分类学的科学分类,称作酸枝木的木材种类有许多。
它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包含着各种不同种类和品质的木材。
所谓称之为香枝木的木材里,同样也包含着:海南岛产花黎,交趾花梨,安南产花梨,暹罗花梨,印尼花梨,苏门答腊花梨等地产的花梨木,甚至还包括花榈木。
不排除称作香枝木的木材里,除了花梨木类外。
同时,还包括其它产自热带雨林硬木中,带有香味类木材的可能性。
香枝木这一名称,由于带有明显的地域使用性和缺乏应有的内涵,被用于特指海南花黎木的名称。
在社会上,特别是在中国古典家具研究和收藏界里,颇有争议。
至今,一直无法被广泛的接受和采用。
【作者:张志扬】不理解的是:这种含糊不清,相互左右,不具科学、没有清晰界定的命名。
“黄花梨痴人”张志扬的海南黄花梨历程10月23日,海南花梨文化研究会会长、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张志扬受邀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博物馆工作人员及相关专业从业人员、高校学生开展了题为《海南花黎的文化现象》的专题讲座。
张志扬围绕“海南花梨的显著特征”、“海南花梨与越南花梨的区别”、“海南花梨的文化转变”等内容,从文化层面为观众介绍了一个立体生动的“海南花梨木”现象。
张志扬国博讲座归来,与海南日报记者交流起与花梨的痴情与缘分。
三时许,身着淡雅唐装、软底布鞋的张志扬带着一阵清风翩然而至。
这位“花梨痴人”,谈论起他所钟情的黄花梨,认真得有几分固执。
好比一定要把海南花梨木称作“花黎木”,并且告诉我们,在他的专著里、讲座中,无一不是以这个在许多人看来仍然陌生的名号,如昵称般呼唤这种“国宝植物”。
在他看来,这是传承,沿用中国古典家具艺术的巅峰时期——明朝对此种植物的命名,更是借海南独有的少数民族——黎族,为这种名扬海内外的珍稀植物打上了一枚海南标识。
道不明的花梨之缘谈起20多年来,缘何对花梨木从接触到喜爱、从喜爱到痴迷,又从痴迷到跳出个人情感,从学术角度深究其中的文化现象,张志扬显得坦然而从容,曾经苦心经营而今抛诸脑后的金融和装修事业,停留在他的前半生里,佐证着这段花梨之缘是那样的“势不可挡自儿时起,张志扬就常常从父辈那里听说,花梨木是一种珍贵、珍稀的植物,小小的人儿听过竟没有忘记,立下了决心要探索这其中令父辈年年不忘的奥秘。
但由于在漫长的一段时间里,因为中国经济的停滞不前,花梨木渐渐淡出市场,张志扬亦难以窥得养在深山的自然之美。
直到1998年,他终于得到了第一对用花梨木制作的圈椅,心里充满惊喜。
那一刻,用他的话来说,“不知为何会有一种莫名其妙、茫然无措的感觉。
从此,对花梨木的执著和热爱一发不可收拾。
”为什么热爱花梨木?张志扬认为,它是人与自然沟通的最佳捷径,具有一种“让你一见到就立即被它征服的美感”。
他告诉记者,自从购回那对花梨木圈椅,他的身边就像有了一位“恋人”,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用毛巾为它擦去浮尘,然后坐坐、摸摸,又或站或蹲或俯身,绕着圈儿地来回观察半天。
最权威的海南黄花梨鉴定标准!作为名贵木材,海南黄花梨经济价值持续攀升。
然而,由于缺乏标准,黄花梨市场乱象频现,有以假乱真的,有以次充好的,甚至有半真半假的,此类乱象制约了海南黄花梨产业健康发展。
什么是真正的海南黄花梨?如何鉴别海南黄花梨?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海南省地方标准《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心材鉴定规程》,并于2015年10月1日实施,为海南黄花梨产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制定标准规范发展做大产业省质监局发布海南黄花梨鉴定地方标准填补地方标准空白据了解,《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心材鉴定规程》在海南省林业厅、省质监局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省海南黄花梨博物馆、海南黄花梨收藏协会起草,由海南省海南黄花梨博物馆组织国内著名红木材质研究专家、科研机构、木材研究所等权威单位和专家学者,历时两年,经过数十次专家会议讨论,根据数百件海南黄花梨样品检测报告分析总结制定。
省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说,《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心材鉴定规程》是国内首次对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珍稀木材“降香黄檀” (海南黄花梨)作出的地方性鉴定标准。
它既是对《红木-国家标准》的完善和补充,也是产区內行业组织同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典范和有益尝试,填补了我省对单一珍稀树种的鉴定标准的空白,代表了海南省在黄花梨研究领域的理论突破和学术成果。
《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心材鉴定规程》严谨、科学,规范系统,不仅公布了化学分析数据,密度检测数值,弦切面、径切面、模切面的纹理特征,还形象描述了降香黄檀的香气特点、触摸感觉、色彩表现、材质稳定性等,以及视觉与嗅觉方面的特征。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降香黄檀属于蝶形花科黄檀属热带乔木植物,又名:海南黄花梨,别名:降香檀、花梨母、花梨、降香,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被上帝亲吻过的木头”、“国际旅游岛魅力四射的一张响亮名片”。
集众多美誉于一身的海南黄花梨,家喻户晓,知名度和美誉度历久弥新,常盛不衰。
木友经验:对海南黄花梨颜色三种说法的理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红木微媒体!传播红木文化,交流红木知识发布供求信息,关注市场动态分享国学智慧,传递正能量!红木 | 木材 . 家具 . 工艺品常常听一些老玩家形容海南黄花梨木色的词,作为入行不久新玩家,很难想象出到底何为色,难以给人一种直观的形象。
下面摘录三种关于对海南黄花梨颜色常见说法及对这三种说法的见解。
说法一:海南黄花梨的心材和边材颜色差异较大。
心材:呈现浅黄色、金黄色、红褐色、深褐色等深浅不一的颜色,常带有黑褐色条纹。
边材:呈灰褐色或浅黄褐色。
说法一见解:一般工艺成品都为黄花梨心材所制,从这件'知足'工艺来看,并没有呈现出浅黄色的色调。
而其他色(线标色),恰如其分的证明了'金黄色、红褐色、深褐色等深浅不一的颜色,常带有黑褐色条纹'这句话(见图上所示)。
单个直观上或许使得你不够信服,再拿多个来鉴赏:这串海黄并没有明显的金黄色,有金黄色的地方就是十点钟方向的珠子的左上角的位置。
在上面所提到的观点中——浅黄色,红褐色,深褐色深浅不一,带黑色条纹,在这串手珠中也充分体现出来。
特别说明的是有些海南黄花梨不一定具备以上所有的颜色,有些是双色,三色,四色,以下列举几个图例,自己去感觉吧。
海南黄花梨心材的颜色见解:作为入行新手来说何为心材何为边材,也许很模糊。
边材也称白皮,关于白皮的说法,也有很多见解,这里也不多说了,下来就看它的颜色。
从上图中看就可知道其边材颜色为灰褐色,特别是12点钟方向和5点钟方向的颜色,其他地方也呈现出浅黄褐色。
以上解析仅从原木料角度,那么再看海南黄花梨工艺品中带有边材(白皮)的手串:边材颜色显得浅黄偏暗,这还是不明显,下面的海黄手串浅黄褐色更突出。
呈浅黄褐色的海南黄花梨边材说法二:海南黄花梨颜色深一些,色彩多样,除主色调为金黄色外,还有黄白、红、褐、紫、黑,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组合甚至多种组合于一块木料中,总体洁净,尤如明心见性的清纯山水画。
张志扬会长权威说海黄之二:明式海南黄花梨家具的艺术成就昨日发布了张志扬会长受邀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专题讲座。
张志扬深入浅出,通过几十年积淀的权威经验,为我们描述海南黄花梨的前世今生,反响热烈。
今日继续发布张会长的其他讲解,此讲为《明式花梨家具的艺术成就》,值得关注!海南黄花梨成就明式家具的辉煌明朝的时候,就有点儿像我们当今我们这个年代,明朝由于郑和下西洋,但是现在我们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证明是郑和用他的宝船把木头拉回中原,就是我们现在看了大量的史料还没有证据证明是郑和拉木头下来,但是有大量的证据证明朱棣皇帝营造一个万国朝贡的一个现象,还有一个朱棣皇帝的话实行了一个叫贡少赏多的政策,就是宗主国来我这边朝见我的国家,你哪怕是贡给我一百块钱,我可能是赏你一千块钱。
而在封建等级社会贡与赏是一个上与下的关系。
贡是下对上的一个行为,而赏是上对下的一个行为,他没有平等。
所以现在我们说有些人说朝贡贸易,贸易是平等的,贡是不平等的,没有朝贡贸易这么一说。
贡就是由下至上的一个行为,而正是由于这个政策带动了印度洋、太平洋沿岸的很多国家。
而且当时的中国有点儿像我们今天一样,举国上下都在盖房子,而当时的中国盖房子木材是第一要素,而不是砖和瓦,木材是第一要素。
北京在盖紫禁城,所以整个进驻到中国来的使者看到的中国,好像木材成为中国人的第一需求,就使着大量产自于印度洋,太平洋沿岸的硬木进入了中国。
为什么讲这个事?就是六百年前,中国人完成了对世界木材的总结,而在这一场总结当中,因为过去我们在中原用的木材都是我们中原自产的木材,当时我们认为最好的木材就是楠木,楠木既是栋梁之材也是家具之材,而通过了这个朝贡贸易,让大量产自热带雨林的木头进入了中国,而中国人历史上完成了对世界木材的总结。
而在这一次的总结当中,海南花梨脱颖而出,也就是后面后来到了明中期催生并成就了明式家具的辉煌。
而到了清朝,家具的艺术的转变或许因为是政治的需求,也或许是资源的枯竭。
048《名家名作》·研究一、海南黄花梨的历史文化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民勤劳聪慧,加之文化的博大而精深,这些都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奢侈宫廷享受提供了丰富物质和深厚文化的铺垫。
各地挑选出的呈献给君王的贡品,无疑是经过严格的比较和筛选的。
今天人们在参观北京故宫博物院时,不难发现故宫博物院里的馆藏珍宝,多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所用之物,那实在是物尽奢华,取天下之所极;工之精巧,聚天下之所能也。
能成为中国皇室里的贡品实属不易,而能成为历朝历代皇宫里的贡品,那必是更难,除非是物中极品的天灵之物。
海南岛所产的花梨木,正是明至清每朝贡品中的一分子。
据史书记载,海南花梨木在唐朝时期就已经作为海南岛的贡品进贡给中原皇室。
自明初到清嘉庆时期的500多年里,海南花梨木作为贡品从未间断,一直担当海南岛进贡宫廷的地方贡品。
它究竟是以何种神奇的魅力征服多位超级“鉴赏大家”中国皇帝,并且直到今天仍受到人们的极力推崇、追逐,使之身价百倍?这其中必定有深层次的内在原因。
二、海南黄花梨的药用价值(一)古典本草记载唐陈藏器《本草拾遗》:味辛,温,无毒。
主破血血块,冷嗽,并煮汁及热服。
《海药本草》:主产后恶露冲心,癥瘕结气,赤白漏下,并到煎服之。
(二)现代本草记载《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1)药材性状。
本品为近圆柱形、 常扭曲的长条,或为不规则的片块,长短大小极不一致,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略有光泽,有刀削痕及纵长线纹。
质细致而坚重,能沉于水,难折断。
劈裂后裂面粗糙不平,显油质。
火烧时冒黑烟,香气浓,烧后残留白色灰烬。
气香,味微苦。
以质坚结而硬、无枯木、紫棕色、烧之气香浓者为佳。
(2)性味和功用。
辛,温。
归肝、脾经。
行气化淤,止血止痛,辟秽。
用于风湿性腰腿痛,心胃气痛,吐血,咯血,金疮出血,跌打损伤。
常用量3~10克。
《中药志》:味辛,性温。
有行气活血、止痛、止血的功能。
用于脘腹疼痛、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打损伤、 外伤出血等。
如何区分海南黄花梨是油梨还是糠梨根据质地不同,海南黄花梨一般分为油梨和糠梨。
油梨:主要成长于海南的西部,比如昌江,东方,乐东,白沙一带。
颜色较深、深褐色,紫色,有些接近黑色。
比重大,密度好,油性强,但由于底色深,导致黑油线勾勒的图案不够清晰。
从而感觉纹理不如糠梨好!糠梨:也叫黄梨,成长于海南的东部和东北部,比如海口、三亚一带。
颜色较浅,浅黄、金黄、浅褐色和红褐色居多。
比重和密度稍差,油性也稍差,但纹理好看!其实二者也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色泽往往是几种颜色交错相融。
所以一般都是根据料子的综合特点来区分(对于初入门的海黄爱好者,这是必备知识)。
以下为实图讲解:紫油梨老料:偏酒红色!有因病理形成的瘤疤纹,瘤丁。
鬼脸!紫黑油料中纹理较为清晰的108颗佛珠手链糠料:材质不如油梨那样致密,密度较小,油质稍差。
糠料:纹理致密,清晰!用行内话:有点糠,也有点油,不好界定。
可是很多海黄爱好者却发现无法从以上特点来辨别海黄的优劣。
仅仅从颜色上来区别油梨和糠梨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再说,糠梨也有密度好的,油质好的。
还有一些商家的忽悠和假货参杂,被搞得一头雾水,另外,由于一些糠梨嫩格(人工嫁接或种养的速成海黄)的影响,有些海黄爱好者甚至主观的认为油梨比糠梨好。
小编认为,不管是糠梨还是油梨。
主要参考以下几点来辨别海黄优劣比较科学。
1、纹理好!参考意见:对眼,鬼眼,鬼脸,虎皮,山水和螺旋纹等是海黄经典纹理。
芝麻和瘤疤和蜘蛛纹要谨慎入手!2、油质好!参考指标:密度和荧光。
3、材质好!参考指标:密度和色泽。
4、手感好!参考指标:棕眼和油质。
5、色泽美!参考意见:色泽丰富!紫红,紫褐,紫黑等海黄稀缺色彩。
且海黄往往多种颜色交错相融!由浅入深。
海南黄花梨特征
海南黄花梨特征
纹理和颜色:
海南黄花梨底色为黄、红褐色,打磨后的黄花梨,在自然光或灯光直射下。
会显示出自己琥珀似的,迷人耀眼的金质。
有的纹理似乎为微微晃动的水波,给人以入木三分的感觉。
比重及手感:
用手掂应比较有份量不至于发飘,手感应温润如玉。
真正的海南黄花梨成品不会有戗茬或阻手的感觉。
海南岛东部的黄花梨除了颜色浅外,份量也稍轻一些,油性稍差一些。
而西部的黄花梨则油性很重,油质感经几百年也不会减弱。
气味:
新锯开的黄花梨料有一股浓烈的辛香味,但时间久了特别是成了老家俱,其气味则转成微香,一般是闻不出来的。
如果在允许的怎条件下,可在不起眼的地方刮下一小片,一般就可以闻到香味。
烟色及灰烬颜色:用火烧海南黄花梨的木屑,其烟发黑直行上天,而灰烬则为白色,燃烧时香味也浓。
张志扬:海南黄花梨的标准定义
今天,在植物学的范畴里。
己经给予海南岛产花黎木这种植物,科学定义的名称。
植物中文名称:降香黄檀。
拉丁文植物标准名称:
国际、国内拍买行专用名称:黄花梨。
张志扬建议用的俗称:海南花黎或海南花黎木。
1980年出版由成俊卿先生主编的《中国热带及亚热带木材》一书中对侯宽昭先生的定名又有所修正,建议把该树种与海南黄檀…另一种树,海南岛当地俗称为花梨公‟区别开来。
另定名为“降香黄檀”。
读者们会产生迷惑,怎么又出现了一个花黎木。
这“黎”和“梨”是同音借用,还是表示分属不同的木材。
实际上,明朝人己经用“花黎木”这个名词来称呼海南岛产花黎木了。
明〃顾蚧《海槎余录》载:“花黎木、鸡翅木、土苏木,皆产于黎山中”。
【作者:张志扬】
现在再取“黎”字,要表述的内容是;
首先,突出它的独有性。
标示本种花黎木,是指唯中国海南岛独有的降香黄檀。
“黎”字,明显区别于其他产地花梨木的“梨”字。
其次,用“黎”字还寓示它的产地性。
花黎木产自海南岛,海南岛是中国黎族同胞最多的地方,也是黎族同胞最大,最原始的居住区。
而最多、最好的花黎木产自黎山中。
降香黄檀:就是今天的主角。
张志扬是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恭王府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中心研究员、海南黄花梨艺术评估委员会首席评估专家、海南花梨文化研究会会长。
收藏、研究海南黄花梨文化20年,《国宝花黎》《物华天宝》两书的撰著人,是海南花梨最有话语权的人物之一
摘自《国宝花梨》张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