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课程作业评讲(2)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汉语批评语的言语行为理论解读批评语作为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
从广义上讲,批评语是指对缺点或错误提出意见。
在交际中,人们说出的话语往往会违反社会规范、特定文化的会话规则等,这时,就会受到他人的批评。
批评是一种典型的言语行为,正如Austin 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思想即“说话即做事”。
[1]当说话人对别人的言行进行否定性评价时,批评这种行为得以完成。
虽然批评语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但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深入分析批评语还有一定的空间。
因此,本文旨在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Austin 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Searle 的以言行事行为理论对汉语批评语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从而揭示其内在的本质的东西。
一、理论基础:言语行为理论Austin ,英国语言哲学家,1955年在哈佛大学作了一系列讲座,五年后,由他的学生Urmson 将他的讲演和当时听课笔记的内容整理成十二个讲座,取名为《论言有所为》(How T o Do Things With Words ),于1962年出版。
Austin 曾指出,有些话语一说出来就是一种行为。
因此,Austin 认为,施为句,即实施行为句,它是一些行事性语句,亦即具有行事能力的语句。
然后,Austin 对施为动词与非施为动词进行了区分。
施为句具有以下特点:说话本身就是做了某事;不使用语言说出来就不能做某事;施为句是一个肯定陈述句,句子要有施为动词作为它的主要动词,这个主要动词必须是第一人称、现在时、主动语态,从而清楚地表明说话人在说这句话的过程中意图完成什么样的行为。
Austin 之后对显性施为句(explicit performa-tives )和隐性施为句(implicit performatives )也进行了区分。
前者指的是有施为动词的施为句,而后者没有表示要实施言语行为的动词。
[2]这里还需指出的是,就后者而言,语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影响话语的施为功能即行事功能。
优选语言课评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评课稿准备工作,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那么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选语言课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选语言课评课稿1写作的过程,是用语言文字表现自己生活体验的过程,因而,平时的积累和练笔就显得尤为重要。
黄老师的这节作文课,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自己一直没有做到位的一点xx日常练笔的高效性。
我们平时看似也有好词好句的摘抄、赏析,也有对名著的评价借鉴,但是很少像笑娟这样从日常点滴积累、日常生活感悟开始“让语言更美丽”。
“每日一语”是很好地练笔方式,不求多但求精。
学生的习作老师精心收集整理,日积月累,学生的优秀习作,展示给大家,美了学生,提高了习作水平,也震撼了我们听课的老师。
教师从情感、修辞、意蕴的角度锤炼语言,习作又紧紧围绕生活和我们的课本,遇到适合的.文本,哪怕一个段落,也要学生模仿一个片段,或者一句话,慢慢的,写作能力再差的学生也会对写作产生兴趣。
写作文是让我们学生和老师很头疼的事,但是在笑娟的作文讲座课,却让我们感觉写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这节课,我感觉特别适合初一阶段,点滴积累,语言从此美丽。
优选语言课评课稿2一学期一次的教师听课、评课活动已经完毕。
本次听课、评课活动共听取了来自全镇16处幼儿园72名教师的课。
72名教师的课各具特色,各具风格,从不同的课型角度给我们展现了在新纲要的引领下,教师们观念的更新,素养的提升,以及以幼儿为主,把时间留给孩子,深挖教材,明确目标的表达。
这次讲课的教师都是本乡镇的一线教师,这与听名师的课有所不同,少了些仰视,多了些真实。
72名教师中既有阅历丰富的老教师,也有上任缺乏半年的年轻教师。
她们能站在这儿上课,就是特别优秀的。
这样的课堂不仅是对教师根本功素养的考验,还是对教师课堂驾御力量的考验,也是心理素养的考验,与其说坐在下面听课,其实是在观赏,以鄙视的姿势去倾听,去学习。
电大《言语交际》模拟试题一及答案一、填空题(20分)1.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交际主体的能力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能力,二是交际能力。
3.话语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其它三种意义,即语言意义、语境意义和语用意义。
4.角色从不同的标准可以区分为先赋形角色和获得性角色,活跃性角色和潜隐性角色,经常性角色和依赖性角色。
5.角色扮演者对角色期望的同化和顺应又称作角色期望的内化。
6.情景语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方式,交际对象和潜在受话人。
7.一般把上下文语境分为语音上下文,语义上下文,语法上下文。
二、辨析对错并说明理由(20分)1.在交际主体扮演的角色中,与语言风格相关的主要是主体的经常性角色。
(√)2.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若违背方式准则,势必达不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有时出于修辞的需要,交际主体也会有意违背方式准则,以隐晦的话语达到含蓄的效果。
)3.话语违反逻辑,造成语义矛盾或混乱,既不符合规范要求,更谈不上幽默。
(×,违反逻辑也是创造幽默的常用手法,通过逻辑上的矛盾、乖谬,使人在心理上有一个大的跨越和落差,一样可以创造幽默感。
)4.话语含蓄其实就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二者只是说法不同。
(×,含蓄与间接言语行为有一定的关系,但含蓄话语的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之间的距离大于一般的间接言语行为,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间接一些。
)三、简答题(20分)1.述诚实准则和信用准则的要求和二者的区别。
(参见《言语交际学》P172)2.简述方式准则的要求并举例说明。
(参见《言语交际学》P190)3.简述话语意义的不同层次类型。
(参见《言语交际学》P129)4.简述“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参见《言语交际学》P141)四、分析题(20分)1.利用你学到的言语交际的有关知识,对下面材料进行分析:间接言语行为,具体参见《言语交际学》P143公共汽车上,一个小孩鼻涕流了很长也不动手擦一下,旁边的年轻女士看不下去了,就问他说:“小朋友,你没有手帕吗?”小朋友一翻眼睛说:“有也不借给你。
新出版的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言语交际》形考任务3试题及解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A. 真实性B. 礼貌性C. 目的性D. 复杂性答案:D2. 在言语交际中,倾听者的角色主要是什么?A. 传递信息B. 理解信息C. 评价信息D. 所有以上答案:B3. 下列哪个不是言语交际的类型?A. 口头交际B. 书面交际C. 非言语交际D. 虚拟交际答案:D4. 在言语交际中,哪种方式最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A. 直接批评B. 间接赞美C. 直接赞美D. 间接批评答案:B5. 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言语交际的互动性?A. 交际双方只是单向传递信息B. 交际双方需要实时反馈C. 交际双方无需考虑对方反应D. 交际双方仅在必要时进行互动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言语交际只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不包括非言语交际。
()答案:错误2. 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和关系对交际效果没有影响。
()答案:错误3. 有效的言语交际仅取决于交际者的表达能力和技巧。
()答案:错误4. 为了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需要遵循一定的交际规则和准则。
()答案:正确5. 在网络时代,虚拟交际已经成为言语交际的主流形式。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请简述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答案: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包括真实性、礼貌性和目的性。
真实性要求交际双方传递准确、真实的信息;礼貌性要求交际双方尊重对方,保持良好的交际氛围;目的性要求交际双方明确交际目标,确保交际的有效性。
2. 请简要说明言语交际的类型。
答案:言语交际的类型包括口头交际、书面交际和非言语交际。
口头交际是指通过口头语言进行的交际,如面对面的交谈、电话沟通等;书面交际是指通过书面语言进行的交际,如书信、电子邮件等;非言语交际是指借助非言语手段进行的交际,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3. 请简要分析言语交际中的互动性。
言语交际及其案例分析第一篇:言语交际及其案例分析言语交际及其案例分析一、什么是言语交际说到言语交际,首先应该搞清楚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则是运用语言的行为,表现为一定的个性。
同样一种语言,不同的人不同的言语行为总是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就像下棋一样,对于双方而言,棋子是一样的,下棋的规则也是一样的,需要共同遵守的,但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行棋风格。
语言规则对于社会成员而言都是相同的,但是每个人使用则是体现出不同的风格色彩,正是因为有相通的共同遵守的语言规则,语言才可能为人所理解,成为社会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正是因为规则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人不同的言语行为就表现出个性差异。
所以,语言可以理解为一种交际表达的一种基本的规则,而言语则是对这种规则的运用。
言语交际与信息传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所谓言语交际就是以语言作为沟通工具进行的交际,包括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
言语交际是一种普遍而常见的社会行为,社会交往离不开言语交际。
传递信息和接受信息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行为。
人们普遍认同交流能力是当今社会劳动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人们需具备运用现代语言和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能力。
交流能力的涵义非常宽泛。
交流能力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界定,即交流的顾客或对象(与谁交流)、交流的目的(为什么交流)、交流的方式(交流者介绍自我的方式等)、交流的手段(交流得以实现的手段)。
交流的能力包括:提供书面陈述的能力(如写信、写报告、写文章),提供口头陈述的能力(如打电话、在公众场合发表意见),提供信息的能力,提供建议的能力,建立公共关系的能力,谈判能力,与顾客、学生等不同层次的人建立联系和持续地保持联系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言语交际能力的具体体现。
语言运用、言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是相对于职业特地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而言,具有跨行业跨职业的特点,居于核心基础地位,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是把每一个人培养成现代职业人——能力人的保证。
近年来,我校五年级语文培优班的学生日益增多。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对五年级语文教学进行了全面分析,尤其是口语表达方面。
在研究其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口语表达技巧教案”一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我们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化其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使其能够清晰流畅、逻辑严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并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二、教学内容1、口语表达技巧(1)用恰当的语言交际方式:采用适当的语言交际方式,如礼貌用语、感谢用语、道歉用语等,让语言更为得体、彬彬有礼,使自己的表达内容更富有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2)建立清晰、条理的思维框架:在表达前应根据自己的思维逻辑和想法构建一个清晰、条理分明的思维框架,使表达更为连贯、通顺、有条不紊。
(3)使用丰富的表情和手势:通过运用适度的面部表情和手势,使表达更为生动、形象、有趣,引起听者的关注和共鸣。
(4)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在表达时应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如升降调、重音、停顿等,使话语流畅、声音悦耳、语言有感染力。
2、口语表达技巧实践(1)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学生的实际表达能力和交际技巧。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演讲等活动,使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情感表达:通过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情感表达、感悟分享、文学鉴赏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流露自己的情感,并从中获取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听、看、说、做等多种途径来学习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例如通过PPT、视频等展示丰富的语言场景和表达技巧的应用方法。
2、任务教学法:采用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别完成课堂小任务、组内任务和个人任务,通过任务完成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协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技巧,培养学生口语表达中的语言技巧和思维技巧。
语文名师典型案例细读作业答案《语文名师典型案例细读》第三批次作业简答题:1、联系张学青《月光启蒙》教学实录,谈谈散文的词汇教学策略?答:张学青执教“月光启蒙”的主要教学过程为:导入——解题——自读质疑——重点品析。
这一教学过程中看似平易,但是对“词汇”的体验教学处理得却很到位,强调学生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使文本词汇与学生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创设情境,引领学生真切体验“民谣”。
2)铺桥搭路,使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抽象词汇。
3)语感熏染,促使学生在比较、联想中体验词汇的诗意美。
4)多元朗读,引领学生体验词汇传递的情感美。
5)补充语文材料,引导学生体验词汇传递的文本意蕴。
2、结合王君《丑小鸭》教例,简要回答阅读教学"切入口”的设计要领。
答:王君老师的课堂教学细节艺术,可圈可点之处多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课堂切入艺术。
切入,是庖丁解牛的第一刀,这“第一刀”切在何处,怎么切,切得是否有效,至关重要。
它是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前提和基础,更显示着教师文本研读和教学设计所能达到的层次和境界。
王君老师精妙的“切入”艺术,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一、切得准:选“点”切入,独具匠心。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命门”,找准“命门”,就好比找到了打开解读这篇文章大门的钥匙。
长期以来,我们许多一线教师,拿到小说,就是“三要素”,面对文言文,就是朗读和翻译,解构议论文,就是论点论据论证……千篇一律,面目可憎。
王君老师能够充分尊重文本的个性,从而寻觅到独特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切入点。
王君老师课堂切入的选点,还有标题切入、主线切入、背景切入、语文知识点切入……,我们在欣赏她的课例的时候,每每被她所精选的独具匠心的切入点所折服,问君何能尔?精湛的眼光,深厚的功力。
二、切得巧:运刀自如,切中肯綮。
“选点”,是有效切入的第一步,“选点”之后,便是“运刀”了,“怎么切”是很讲究的,切得得当,游刃有余;切得不当,崩掉刀刃,王君显然是深谙此道的。
《言语交际》课程作业评讲(4)一、下面句子划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句式?试分析其修辞效果。
有时一种意见会激起热烈的辩论。
智慧的火花,有如星光闪耀;思想的交锋,常似电掣雷鸣。
然而,气氛友好、自由,推心置腹。
每一次讨论会,他总凝神倾听别人的发言,从中吸取启人心扉的每一个独到的见解,每一个创造性的思考。
1.知识点:第三章句子的选择2.答题要点:这种题比较灵活,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这类问题首先针对它是提问直接回答:划线部分使用了对偶。
其次指出在文章中适当插入整齐的句子,散句和整句交替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凝重,更有气势,更能增强表达效果。
二、利用语境的制约功能分析下面这段话2003年4月12日著名演员濮存昕当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副院长,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个非同小可的工作,既光荣又艰巨。
而濮存昕的“就职演说”却是在非常平静的气氛下进行的,他说:“我对这个剧院热爱而熟悉,对创作人员和行政人员都很信任,我们会以发展的眼光和务实的精神来建设剧院。
我没有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咱们事要慢慢干,话要慢慢说。
”1.知识点:第八章“言语交际艺术”中“四、交际环境及其功能”2.答题要点:这属于教材第八章“言语交际艺术”中的“交际环境及其功能”的知识,可以这样分析。
从著名演员濮存昕的就职演说的前言后语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严谨和务实的精神,诚恳、严谨、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
正是通过语境的制约功能,让我们看到了它能担此重任的原因。
三、试从言语交际的基本要素分析下面这段文字。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言语交际及其案例分析一、什么是言语交际说到言语交际,首先应该搞清楚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则是运用语言的行为,表现为一定的个性。
同样一种语言,不同的人不同的言语行为总是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就像下棋一样,对于双方而言,棋子是一样的,下棋的规则也是一样的,需要共同遵守的,但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行棋风格。
语言规则对于社会成员而言都是相同的,但是每个人使用则是体现出不同的风格色彩,正是因为有相通的共同遵守的语言规则,语言才可能为人所理解,成为社会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正是因为规则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人不同的言语行为就表现出个性差异。
所以,语言可以理解为一种交际表达的一种基本的规则,而言语则是对这种规则的运用。
言语交际与信息传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所谓言语交际就是以语言作为沟通工具进行的交际,包括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
言语交际是一种普遍而常见的社会行为,社会交往离不开言语交际。
传递信息和接受信息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行为。
人们普遍认同交流能力是当今社会劳动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人们需具备运用现代语言和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能力。
交流能力的涵义非常宽泛。
交流能力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界定,即交流的顾客或对象(与谁交流)、交流的目的(为什么交流)、交流的方式(交流者介绍自我的方式等)、交流的手段(交流得以实现的手段)。
交流的能力包括:提供书面陈述的能力(如写信、写报告、写文章),提供口头陈述的能力(如打电话、在公众场合发表意见),提供信息的能力,提供建议的能力,建立公共关系的能力,谈判能力,与顾客、学生等不同层次的人建立联系和持续地保持联系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言语交际能力的具体体现。
语言运用、言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是相对于职业特地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而言,具有跨行业跨职业的特点,居于核心基础地位,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是把每一个人培养成现代职业人——能力人的保证。
专题26 语言的表达效果类新题型——突破高考语用题语言运用怎么考1.体现学科素养,注重基础性语言文字运用在学科素养中居于重要的位置,是学科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最直接的体现,部分主观题也直接体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高考评价体系》强调学科素养在高考考查中具有导向作用,“考查内容聚焦于应对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情境中的问题时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本部分试题的命制直接指向核心素养,且“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其它三大素养的基础,体现了基础性。
2.关联学习任务群,具有导向性《课程标准》强调“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力,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能力”。
由此可见,语言文字运用的检测既涉及基础知识,又对接教材,呼应新教材的“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等单元,具有导向性。
3.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应用性《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言文字运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广泛,是所有学科的文字基础。
《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要求强调“基础性”,“关注学习者在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所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高考试卷中语言文字运用作为独立的第四部分,占20分,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引导学生打牢知识基础。
4.综合设置情境,强调创新性《课程标准》在“高考命题建议”一部分明确指出:“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
”《高考评价体系》考查要求强调学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本课是安排在小语第七册第五组“语文园地”中的一节口语交际课,这节课让人过目难忘的是教师几次交际情境的创设,以及教师有层次、有梯度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出教师挖掘教材,尊重学生,预设课堂的整体构思。
一、创设情境,调动交际的情绪; 一定的情境创设,是接近学生生活体验,激发思维和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
教学时,教师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点,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精心设计了富有感染力的导入语,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调动自己的语言储备,积极参与口语交际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学生很自然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到交际的情境中。
二、创设情境,补充交际的内容一种交际教学方法的运用,往往始于某些能够激发学生开展交际动机的练习。
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要给学生进行交际的内容,而这个内容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设计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如本课“为保护长城提合理化的建议”这一交际内容,学习课文在前,又有教材中引入的报导稿,所以为学生提供的交际空间变得畅通无阻。
但是作为“保护文物”这一大主题,单单保护长城是不够的。
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将视野放得宽广一些,不仅关注我国的历史遗迹,还关心世界其他国家的文物古迹。
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这就使本节课不仅完成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更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提炼和升华。
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组织学生和自己喜欢的同学进行交流,加之教师自己补充的录相资料,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内容更为开阔,这也为下一环节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丰富的材料,为把学生带入交际角色奠定牢固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提供交际的舞台口语交际必须具备在交际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待人处事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只有通过双向互动的方式才能实现,如果缺少双向互动,就无所谓交际。
这其中模拟社会生活交际是我们小学口语交际课堂中一种非常有效的交际形式。
因为精彩的表演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主动、积极地融入角色。
言语交际网络核心课程形成性考核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班级:国家开放大学编制第 1 页共36 页使用说明1.本考核册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参加国家开放大学新平台试点的学生。
2.本任务册是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言语交际课程形成性考核的依据,由国家开放大学文学院胡吉成编制,与《修辞与言语艺术》教材(胡吉成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及网络课程配套使用。
3.言语交际是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共4学分,72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课内实训32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特点是内容多,知识覆盖面宽,理论性和实践性强。
因此,对本课程的学习除了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必须加强实践环节训练,参加网上相关学习活动。
4.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为同学设计了10次任务,内容包括第1章到第6章内容。
要求同学按进度认真完成,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5.形考册任务要求在网上完成。
每一次任务评阅根据情况分别由教师、机器、学生评阅完成。
其中7-10次任务,由教师评阅或教师安排学生互评。
6.本课程为完全形考,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0%,十次形成性考核任务占90%,学习行为综合评价占10%。
这里的学习行为指学生学习的总体表现情况,包括学生使用网络课程自学、参加网上各种学习活动(浏览资源、参与论坛讨论等)、使用QQ、微信、飞信、E-mail等网络工具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以及参加教学点组织的教学活动等情况,不包括本形成性考核册里面设计的网上学习活动要求。
7.为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自主安排完成形考,本课程形考任务进行分层设计,分为基础知识层和高级活动层。
第一层次为课程基本知识学习检测,包括第一、二、三、四、五、六等六次任务,共70分;第二层次为网上学习高级活动要求,为自由选择完成任务,一共30分,包括第七、八、九、十等四次任务和一次学习行为综合评价。
学生完成第一层次的任务且总分达到60分以上,可以不完成第二层次的任务。
《言语交际》课程作业评讲(1)《言语交际》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使用的《修辞与言语艺术》教材是由胡吉成主编、2005年8月由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
教材体例上比较新,有一些新观点。
特别在修辞格的划分上,一共有十八大类,因此需要理解各类修辞格才能真正掌握,也需要在深入领会各类修辞格的基础上才能灵活运用,在面对具体材料时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以下举若干实例进行分析,以期对同学们有帮助。
比如博喻修辞格,属于比喻这个大类,教材上称连续使用两个以上的比喻说明同一个本体的叫博喻。
看以下例子:一、下面段文字中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1.知识点: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比喻”。
2.答题要点:这里面形容箫声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就属于博喻。
再如“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陈独秀《敬告青年》)。
这里用了四个比喻,显然也应该是博喻。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这段话也运用了博喻修辞格。
应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再看其他实例:二、指出下面句子包含了什么辞格,并作简要分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知识点: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对偶”。
2.答题要点:这是鲁迅诗的一联,明显的运用的对仗,前后两句又形成了对比,应这样回答:①这首诗用了对仗、对比修辞格。
②诗人以“横眉”对“俯首”,以“冷对”对“甘为”,以“千夫指”对“孺子牛”,十分工稳,同时上句与下句又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表明诗人对敌人的蔑视和仇恨,对革命青年的热忱和奉献精神。
《言语交际学》(1、2、3章)作业1一.名词解释1.语言2.言内语境3.角色距离4.角色结构5.言语解码6.角色二.简答题1.言语交际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科学?2.语言与言语有什么联系与区别?3.简述上下级之间应如何进行言语交际?4.言语交际有哪些基本形式?5.思想、性格、气质与言语表现形式之间有哪些关系?.6.交际双方心理障碍有哪些具体表现?7.亲友之间的言语交际有何特点?8.简要说明言语交际学的任务?9.言语交际过程的主要矛盾有哪些?三.分析题1.分析思想、性格、气质的差异与言语表现形式的关系。
《言语交际学》(4、5、6章)作业2一.名词解释1.合作原则2. 礼貌原则3.协调原则二、简答题1.交际场合对言语表达与理解的制约有何表现?2.什么是礼貌原则的六项准则?3.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言语交际有何特点?4. 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言语交际有何特点?5. 言语交际与文化背景的有何关系?6.如何有效地减少交际双方因阅历和文化素养造成的种种差异?7.交际双方对情景意义的把握有何特点?8.交际场合和会话含义的生成是否有联系?9.简要说明交际场合构成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三.分析题1.分析思想、性格、气质的差异与言语表现形式的关系。
《言语交际学》(7、8、9章)作业3一.名词解释1.话轮2.话对3. 话链二.简答题1. 话语之间的隐性连贯手段有何特点?2.形式衔接与语义连贯有何关系?3. 简要说明话轮、话对、话链及其组合模式。
4. 说明话语的内部结构及其交际功能?5. 语言中的词和话语中的词在语义上有何区别?6. 简要说明语言符号的抽象性与话语的具体性?三.分析题1.分析汉语的话语内部结构及其组合特点。
《言语交际学》(10、11、12章)作业4一.名词解释1.副语言2.现成交际用语3.辅助语言二.简答题1.简要说明现成交际用语的特点与交际功能。
2.学习和研究现成交际用语的有何意义?3.副语言有何特点?4.简要说明辅助语言的内容和特点。
《言语交际》课程作业评讲(2)
对教材十八大类修辞格,以下举若干实例进行分析,以期同学们在面对具体的语言材料时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比如借代修辞格,教材有阐述,我们首先需要区别借代与借喻。
先看以下例子:
一、“‘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鲁迅《药》)。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知识点: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借代”。
2.答题要点:
根据教材。
回答是借代,什么词是借代呢,就是“花白胡子”。
又如“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鲁迅《风波》)。
这里以七斤代小说中的那位农民,用的就是借贷修辞格。
借贷、借喻的区别可用以下方法判断,借喻本体和喻体间可用比喻词“象”,借代就不行,你不能说那位青年农民象“七斤”,也不能说那位老头象“花白胡子”。
再看关于夸张的实例:
二、下面一这首诗包含了什么辞格,并作简要分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
1.知识点: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夸张”
2.答题要点:
1.这首诗用了夸张、暗喻修辞格。
分析如下
2.诗人以三千丈形容白发,是扩大夸张,更加突出了“愁”的深重,白发因愁而生,达三千丈,表明作为浪漫主义浪漫诗人擅长用极度的夸张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秋霜”是一种暗喻修辞手法,本体白发,喻体秋霜,但没有出现比喻词。
“何处得秋霜”表明白发的出现十分突然,出于诗人的意料之外。
以三千丈、秋霜形容白发具有很好的修辞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要求我们分析,就不能漏掉。
夸张容易理解,看了以上分析,我们也应当理解什么是暗喻。
关于对偶,古代诗歌中的流水对,这个问题是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三、先分析实例,下列诗句中属于流水对的是()。
A.“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毛泽东《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B.“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毛泽东《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C.“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D.“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秋兴八首》之二)
1.知识点: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对偶”
2.答题要点:
我们知道近体诗是要讲对仗的,但总是避免用同字相对,一般要求律诗的中间两联,就是第2、第3联要对仗。
所谓流水对是说相对的两句之间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和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
例如: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骆宾王《在狱咏蝉》)
按照以上理论“两句之间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来分析,A句就不是,后面3句都属于流水对。
再看综合分析实例:
四、下面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并运用修辞格理论进行分析。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朱自清《荷塘月色》)
1.知识点: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移接(三)移觉”
2.答题要点: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这段文字主要用了明喻、博喻、通感、叠字、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明喻有:“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
博喻有“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连续用3个比喻,形成博喻。
通感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把嗅觉才能
感受到的清香用听觉感受“渺茫的歌声”来比喻,这是运用了移觉,也就是通感手法,更能引起读者联想。
叠字有“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缕缕”。
拟人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叶子却更见风致”
夸张有“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作者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描写月光下荷塘景色,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
需要注意的是,要能对教材上的各类修辞格有比较准确的理解,才能利用这些理论来分析上面文字,所以还是要在掌握了的基础上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再看下面一个问题。
四、从语体角度分析下面一段文字,说明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
了。
(鲁迅《故乡》)
1.知识点:第六章“语体的运用”中“语体及语体的类型”。
2.答题要点:
语体问题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是是比较新的概念,硬结合教材上的知识来进行分析。
这是鲁迅小说《故乡》的一段,属于文艺语体,本段对月亮及环境描写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对人物少年润土描写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段描写生动形象,文字流畅,内涵丰富,能够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具有较强的审美效果。
应当注意的是,在阅读中充分运用教材的理论知识来对照分析,也需要其他方面的如文学理论上的一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