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环青海湖北岸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13.09 KB
- 文档页数:4
环青海湖地区气温变化特征严德行;朱宝文;谢启玉;邓永龙;唐仲涛;任得萍;严玉霞;王红莉;周少龙【摘要】An analysis is made of the temperature trends, abrupt climate changes and abnormal cold or hot years with the temperature data of 1961 to 2008 from Gangcha, Haiyan, Gonghe, Tianjun and Chaka st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regions around the Qinghai Lake had an obvious increasing trend with the rate being 0. 304 to 0. 551 ℃ per 10 years, and the rising amplitude is the greatest in the southern part, second in the eastern part and least in the northern part. There was also abrupt climate change in annual and seasonal average temperature. The abrupt change of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occurred at Gangcha and Gonghe in 1987, at Haiyan in 1990, and at Tianjun and Chaka in 1992. The abnormal cold of Gangcha and Tianjun occurred in the 1960s; abnormal hot of Gangcha, Tianjun and Chaka occurred in 2006; and abnormal hot of Gonghe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years of seasonal mean temperature abnormality 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egions.%利用刚察、海晏、共和、天峻、茶卡5站1961-2008年气温资料,分析了环青海湖地区气温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结果表明:环青海湖地区平均气温具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升幅为0.304~0.551℃/10a,各地平均气温上升幅度:南部>东部>西部>北部;年、季平均气温均发生了突变,刚察、共和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发生突变,海晏在1990年出现突变,茶卡、天峻两地在1992年出现气候突变;刚察、天峻两地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异常偏低,刚察、天峻和茶卡年平均气温在2006年异常偏高,共和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末异常偏高,季平均气温异常各地出现的年份不尽相同.【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1(039)001【总页数】5页(P33-37)【关键词】平均气温;气候突变;异常年份;环青海湖地区【作者】严德行;朱宝文;谢启玉;邓永龙;唐仲涛;任得萍;严玉霞;王红莉;周少龙【作者单位】青海省海北州气象台,西海,810200;青海省海北州气象局,西海,810200;青海省海北州气象台,西海,810200;青海省海北州气象台,西海,810200;青海省海北州气象台,西海,810200;青海省海北州气象台,西海,810200;青海省海北州气象台,西海,810200;青海省海北州气象台,西海,810200;青海省海北州气象台,西海,810200;青海省海北州气象台,西海,810200【正文语种】中文青海湖是黄河上游和环青海湖水源的主要产流地带,也是我国水汽循环重要通道和屏障,其中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也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1]。
地理试题简述青藏高原地区湖泊的变化特点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是世界上一些最高、最大、最深的淡水湖泊之一,它们在地质演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呈现出一些特定的变化特点。
以下是青藏高原地区湖泊变化的主要特点:
1.水位变化: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水位受到季节性降水和融雪的影响较大。
在气候季节性变化的影响下,湖泊的水位会经历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从而影响湖泊周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2.融冰水输入增加: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大部分是由冰川融水供应的,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水输入增加,会导致湖泊水量增加,湖泊面积扩大,但同时也可能会影响湖泊周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
3.湖泊面积变化:部分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面积在过去几十年内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些湖泊的面积因气候变化、地质构造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而呈现出增加或减少的趋势。
4.湖泊水质变化: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区部分湖泊的水质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的影响,一些湖泊的水质受到了污染,而气候变化也可能导致湖泊水温、盐度等参数发生变化。
5.生态系统响应:湖泊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周围的生态系统。
湖泊水位和水质的变化会影响湿地、沼泽、湿地植被以及湖泊周边的动植物群落结构和生态平衡。
总的来说,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地质构造、人类活动等。
了解和监测这些湖泊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以及采取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青海湖流域气温降水特征分析
刘扬;王竹;王芳
【期刊名称】《水文》
【年(卷),期】2022(42)5
【摘要】基于1957-2020年以来青海湖流域周围11个气象站气温和降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等方法,系统分析64年来青海湖流域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趋势。
结果表明,环青海湖地区气温、降水年均变化率和年变化率差异较大,“暖湿”趋势明显。
气温增温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降水增长速度由高到低为夏季〉春季〉冬季,而秋季降水呈减少趋势。
气温的突变时段为1992—1996年,降水量分别在1979—1982年发生突变。
小波分析年气温的主波动周期为23年,年降水量的主波动周期为31年左右。
研究成果为掌握青海湖流域的气象要素变化规律和科学应对策略提供支撑。
【总页数】7页(P82-88)
【作者】刘扬;王竹;王芳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3
【相关文献】
1.青海湖流域近50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研究
2.近40 a青海湖流域逐日降水和气温变化特征
3.青海湖流域极端降水的特征分析
4.近15年来青海湖流域气温、降水变化对植被物候驱动分析
5.2000—2018年青海湖流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40 a青海湖流域逐日降水和气温变化特征孙永亮;李小雁;许何也【期刊名称】《干旱气象》【年(卷),期】2007(25)1【摘要】利用青海湖流域内刚察气象站1958~2001年的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流域内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降水量P≤5 mm的降水总量以9 mm/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已从1960s的130.8 mm/a减少为1990s的116.2 mm/a,而P≥20 mm的降水总量以9 mm/10 a的速率显著增加,已从29.7 mm/a增加为36.9 mm/a;连续无降水最长天数由1960s的32 d/a增加为1990s的45 d/a,至少10 d连续无降水总天数由103 d/a增加为145 d/a.逐年平均温度40 a来明显升高,已从1960s的-0.7℃升至1990s的0.1℃,且与逐年极端低温升高有较好相关性.1990s与1960s的同日平均气温相比,已有261 d变暖(占年天数的71.2%),且主要发生在冬季.这种气候变化特征对流域内的青海湖水位和河川径流有重要影响.【总页数】7页(P7-13)【作者】孙永亮;李小雁;许何也【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土地资源研究所,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土地资源研究所,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土地资源研究所,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相关文献】1.内蒙古东部近40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J], 苏立娟;邓晓东;达布希拉图;闫宾;毕力格2.内蒙古东部近40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英文) [J],3.青海湖流域近50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研究 [J], 曹生奎;曹广超;陈克龙;解家安;朱锦福;王记明4.近40年来加格达奇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J], 牛凤权;许磊;黄剑5.张家川县近40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研究 [J], 冯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海气候以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为主要特征青海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中国内陆高原的一部分,因此其气候受到高原大陆性气候的主要影响。
在青海,干旱是其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本文中,将介绍青海气候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对生态和经济的影响。
一、青海气候特点青海气候受到高原大陆性气候的影响,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干燥:由于地处内陆高原,缺乏海洋影响,青海气候极其干燥。
年降水量相对较低,且年降水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夏季。
这导致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干燥,水资源匮乏,限制了农业和人类生活发展。
2. 寒冷:由于高原地理条件,青海冬季长、夏季短,气温较低。
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在摄氏零下,且海拔较高的山区寒冷程度更甚。
这对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存提出了挑战。
3. 昼夜温差大:青海气候昼夜温差大是由于高原的地形和地理位置造成的。
白天阳光辐射强烈,气温较高,而夜晚由于高原地形的影响,热量散失较快,导致气温骤降。
昼夜温差大不仅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也对植物生长和动物迁徙产生影响。
二、影响因素青海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海拔高度、云量、气流等。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主要因素:1. 地理位置: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处于亚洲腹地,远离海洋。
这使得青海在季风和连续水汽输送方面受到限制,导致其干旱气候的形成。
2. 地形:青海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脉、盆地等。
其中,高原地形是青海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原地貌导致气温变化快、昼夜温差大,同时也妨碍了水汽的输送,加剧了干旱程度。
3. 海拔高度:青海地势较高,平均海拔约2800米。
随着海拔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气候变得更加干燥和寒冷。
高山地区还经常出现大风、雨雪和冰雹等极端天气现象。
三、对生态和经济的影响青海干旱气候对该地区的生态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1. 生态影响:干旱气候限制了植物的生长,导致植被稀疏,草原退化和沙漠化现象普遍。
这对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挑战,对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维持和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简述青海湖流域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青海湖流域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青海省的著名湖泊之一。
该流域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地形:青海湖流域为高原地区,地形呈现多山地貌,且多为
高原河谷,构成了青海湖流域的主要地形特征。
2. 气候:青海湖流域气候属于寒温带半干旱气候,全年温度变
化大,降水少且分布不均。
冬季气温非常寒冷,多数地区为冰雪覆盖,春季和秋季气温适宜,夏季阳光强烈,气温较高。
3. 生物:青海湖流域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草地占据很大比例。
青海湖周边栖息着许多水生和湿地鸟类,还有一些特有的濒危物种,
如青海瞪羚、黑颈鹤等。
4. 土壤和水体:青海湖流域的土壤和水体具有特殊的化学成分
和物理性质,由于区域位置的关系,青海湖流域土壤呈现出特殊的干
湿交替分布,水体则呈现出高盐度、高碱度等特点。
上述是青海湖流域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概述。
青海湖水位变化及对其流域与周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及内陆湖泊。
青海湖级别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五个一百”重点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全球重要湿地和国际重要生态功能区。
青海湖的水位变化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及周边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
青海湖流域与周边的气候变化也可能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青海湖水位变化及其与流域与周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维护青海湖生态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文将通过对青海湖水位变化及其与流域与周边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以下问题:1. 青海湖水位的近期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2. 青海湖水位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 青海湖水位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4. 青海湖流域与周边气候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两种方法。
具体来说,本文将收集青海湖水位、流量、环境监测等相关数据,并结合青海湖流域降水、蒸散发、气温等气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青海湖水位变化及其与流域和周边气候变化的关系。
四、预期结果本文预期将得出以下结论:1. 青海湖近年来水位总体呈上升趋势;2. 青海湖水位变化与流域和周边气候变化有关;3. 青海湖水位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湖岸带水生植物的生长及湖面温度的影响;4. 青海湖流域和周边气候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面积的变化以及湖泊营养元素的含量。
五、论文意义本文将为进一步了解青海湖水文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研究青海湖水位变化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完善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摘要:本文阐述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治理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青海湖现状对策2、现状青海湖区是青海省畜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全省牧区牧业人口的24%,牧区草食牲畜的29%集中在这一地区。
但近十多年来,由于超载过牧和大面积开垦草场,该区域草地退化严重。
据统计,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为65.67万公顷,占该区域草地面积的34.90%,鼠虫害成灾面积76.89万公顷,占该区域草地面积的40.86%。
土地沙漠化速度日益加剧,据2000年的TM卫星遥感图解译测算,目前各类沙漠化土地面积12.48万公顷,其中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达5.0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72%;强烈发展沙漠化土地面积1.15万公顷,占0.39%;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土地面积1.60万公顷,占0.54%;潜在沙漠化土地4.64万公顷,占1.56%。
与1986年7.565万公顷沙漠化土地相比,14年间沙漠化面积扩大了4.915万公顷,平均每年以35.07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而且沙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年扩展速率约为4.63%。
同时由于气候变暖,干旱少雨,使湖面水位下降,1959-1998年,青海湖水位下降了3.39米,平均以每年8.5厘米的速度下降。
作为青海省旅游业王冠的青海湖,正遭受着草场退化、沙化的严重威胁,使得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鸟岛地区草场重度退化面积达5.73万公顷,特别是鸟岛地区以角乌曲为中心的沙化带呈扇形向四周推进,平均流沙厚度14厘米,部分地区已形成“新月型”沙丘,受害面积约0.8万公顷。
原来水草丰美的优良牧场已不复存在,风光秀美的鸟岛地区正面临着全面沙化的威胁。
青海湖鸟岛是鸟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园,由于周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鸟岛连陆,成为沙丘状半岛,鸟类栖息环境明显恶化。
青海湖渔业资源减少,珍稀野生动物普氏原羚数量锐减,成为极度濒危的物种。
3、生态环境发展趋势近百年来湖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在这种气候环境变化的总体特征下,导致湖水位下降,湖面萎缩,湖底沉沙裸露,加之人类活动因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如破坏植被、开垦草地、过度放牧等加剧了湖区沙漠化趋势。
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考察报告摘要: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特殊,环青海湖区域对于该生态系统的维持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在对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湖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现状恶化之因及其危害,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
关键字:青海湖;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1.青海湖自然状况介绍1.1概况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东部,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最深处达38米,湖泊的集水面积约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
比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要大近450多平方公里。
湖水来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
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巴戈乌兰河、侧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
青海湖流域总面积为29778平方公里,现辖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县和刚察县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有20个乡(镇),6个国有农牧场。
据2006年底统计,湖区内有汉、藏、蒙古、回、土、撒拉等民族共10.28万人,少数民族占70%,其中农牧业人口7.85万人,非农牧人口2.4万(含城镇1.89万人),人口密度为3.05人/平方公里。
1.2气象状况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1.2.1光照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达68~69%。
年辐射总量在171.461千卡/平方厘米·年-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1.2.2气温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 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极端最低气温-31℃~和-33.4℃。
26卷第l期李风霞等:青海湖湖岸形态变化及成因分析图像进行重采样,完成图像配准,对配准的图像进行二值变换处理,突出湖岸地貌形态。
2青海湖湖岸形态变化分析1975年和2000年的遥感影像,研究结果表明:近25年来青海湖湖岸总体变化趋势是陆地相对向湖水方向推进,湖岸形态整体萎缩(圈1a),变化较大的湖岸为东岸沙岛和海晏湾地带(图1h)、北岸沙柳河人湖一带地区(图1c)、西岸布哈河人湖地带(图ld)。
J羽1青海湖湖岸线变化V帅n啪讲th…鹏t1l㈣nd4nghmIak。
哺l从罔1可以发现,相对来说,西岸陆地推进速度较快,本文测定的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布哈河向湖水前方相对推进距离为1566.3m,年平均推进距离62.6…布哈河南部一支流向湖水前方相对最大推进距离2565.6m,年均推进距离lo,.6m;海色皮北端向北相对最大推进距离为3086.4m,年均推进距离123.1m。
图1c反映出25年以来青海湖北岸流经刚察县的沙柳河入湖f_I湖岸发生了较大变化,该部位为刚察冲积扇与哈尔盖冲积扇的交界处,陆地相对最大推进距离为3266.9m,年均推进距离1306m。
图1d反映了青海湖东岸25年以来的动态变化,湖区东岸为面积约180km2的流动沙漠地带,沙体形似“鸟嘴”侵蚀东岸湖水,近l()0km2的水体被分离,只有很窄的河道连通湖区,且“鸟嘴”有继续延伸趋势。
3湖岸形态变化原因分析3.1气候暖干化分析环青海湖周围各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发现,在青海湖湖周出现了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蒸发增青海湖湖岸形态变化及成因分析作者:李凤霞, 李林, 沈芳, 伏洋作者单位:李凤霞,伏洋(青海省遥感中心,西宁,810001;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宁,810001), 李林(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西宁,810001), 沈芳(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刊名:资源科学英文刊名:RESOURCES SCIENCE年,卷(期):2004,26(1)被引用次数:16次参考文献(11条)1.任振球;张素琴;李松勤干旱、沙漠化的成因探讨 1987(03)2.周陆生;杨卫东青海湖流域近六百年来的气候变化与湖水位下降原因 1992(03)3.周陆生;汪青春青海湖流域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的初步探讨 19974.王苏民;林而达;余之祥环境演变对中国西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20025.李森;董玉祥;董光荣青藏高原土地沙漠化区划[期刊论文]-中国沙漠 2001(04)6.何东宁;赵鸿斌;张登山青海湖盆地沙地特征及风沙化趋势 1993(04)7.徐建华;艾南山;金炯沙漠化的分形特征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沙漠 2002(01)8.徐建华;艾南山;樊胜岳再论人类活动对地理过程影响的定性分析模型 1995(02)9.周陆生青海省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生态环境可能影响的初步展望 2001(02)10.董玉祥青藏高原沙漠化研究的进展与问题[期刊论文]-中国沙漠 1999(03)11.青海省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青海省农业资源动态分析 1998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李凤霞.李林.沈芳青海湖湖岸形态变化及成因分析[会议论文]-20032.蒋昌丽.张颖张抗抗知青小说创作风格的文本阐释[期刊论文]-电影文学2010(11)3.韩英语法教学的再认识[期刊论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4.廖小芳.陈瑜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9(20)5.时兴合.李生辰.李栋梁.苏忠诚.汪青春.秦宁升.SHI Xing-he.LI Sheng-chen.LI Dong-liang.SU Zhong-cheng. WANG Qing-chun.QIN Ning-sheng青海湖周边年代际气候振动及其对青海高原气候变化的响应[期刊论文]-中国沙漠2008,28(5)6.索南多杰.德旦项毛.Suonanduojie.Dedanhangmao论清代"环湖八族"形成的历史背景[期刊论文]-青海民族研究2010,21(2)7.温国安.WEN Guoan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与成因探讨[期刊论文]-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5)8.宋春晖.方小敏.师永民.王新民.SONG Chun-hui.FANG Xiao-min.SHI Yong-min.WANG Xin-min青海湖西岸风成沙丘特征及成因[期刊论文]-中国沙漠2000,20(4)9.时兴合.李林.汪青春.刘蓓.张焕萍.刘振君.Shi Xinghe.Li Lin.Wang Qingchun.Liu Pei.Zhang Huanping.Liu Zhenjun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湖泊水位的影响[期刊论文]-气象科技2005,33(1)10.陈章进平板显示器扫描模型与理论研究[学位论文]2008引证文献(16条)1.冯钟葵.李晓辉青海湖近20年水域变化及湖岸演变遥感监测研究[期刊论文]-古地理学报 2006(1)2.许长军.侯光良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对青海湖环湖沙地的研究[期刊论文]-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周万福.李凤霞.周秉荣.王力.颜亮东人工增雨补水型湿地修复技术研究[期刊论文]-草业科学 2009(12)4.陈晓光.李剑萍.李志军.韩颖娟.陈葆德青海湖地区植被覆盖及其与气温降水变化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沙漠2007(5)5.侯光良.许长军利用(RS)和(GIS)对青海湖环湖沙地分布等情况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青海环境 2005(3)6.张慧超.沙占江.张婷婷.郭丽红.马燕飞20年来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期刊论文]-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3)7.常国刚.李凤霞.李林气候变化对青海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期刊论文]-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5(4)8.李迪强.郭泺.朵海瑞.武海波青海湖流域土地覆盖时空变化与生态保护对策[期刊论文]-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9.唐仲霞.王有宁青海湖流域沙漠化现状及综合治理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9(5)10.妥进才.陈骏.姚素平.季峻峰.李一良.张传伦青海湖:研究地质微生物的天然实验室[期刊论文]-高校地质学报2005(2)11.孙永亮.李小雁.许何也近40 a青海湖流域逐日降水和气温变化特征[期刊论文]-干旱气象 2007(1)12.妥进才.陈骏.姚素平.季峻峰.李一良.张传伦青海湖:研究地质微生物的天然实验室[期刊论文]-高校地质学报2005(2)13.李小雁.许何也.马育军.王建华.孙永亮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8(2)14.Yongliang SUN.Xiaoyan LI.Lianyou LIU.Heye XU.Dengshan ZHANG Climate change and sandy land development in Qinghai Lake Watershed, China[期刊论文]-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环境科学与工程 2008(3)15.储开凤.汪静萍中国水文循环与水体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水科学进展 2007(3)16.张登山青海高原土地沙漠化及其综合防治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引用本文格式:李凤霞.李林.沈芳.伏洋青海湖湖岸形态变化及成因分析[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4(1)。
青海省是我国的一个高原省份,位于中国西北地区,西临新疆,南接西藏,北界内蒙古和甘肃,东部与四川和陕西接壤。
青海省的气候类型主要为高原气候和第三纪冰川遗迹气候,在这种气候类型下,有很多的暴雪天气出现。
本文将对1986年到2024年间青海省的暴雪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首先,可以看到青海省的暴雪主要发生在冬季,尤其是12月至次年2月。
这一时期的平均降雪量较高,而其他季节的降雪量则相对较低。
这与青海省的高原气候特点密切相关,高原地区的冬季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是造成暴雪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青海省暴雪频率较高,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
高海拔地区积雪深度较大,容易形成暴雪。
而且,青海省境内存在大片的草原和冰川地貌,这些地形特征容易储存积雪,并有利于暴雪的形成。
此外,青海省的暴雪天气持续时间较长。
根据统计数据,大部分暴雪天气持续时间在3天以上,甚至有的持续时间长达一周以上。
这也是高原气候的特点之一,冷空气停留时间长,为暴雪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另外,青海省的暴雪降雪量较大,每年平均降雪量在50毫米以上。
高海拔地区的降雪量一般更大,有时会达到200毫米以上。
降雪量较大不仅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还给道路交通、农业生产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最后,青海省暴雪天气对当地经济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暴雪天气会导致交通不便,道路封闭,甚至造成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
同时,暴雪还会对农牧业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农作物的生长和牲畜的饲养等。
因此,青海省政府和居民对暴雪天气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如加强气象预警和建设防雪设施等。
综上所述,青海省的暴雪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季发生频率较高,高海拔地区集中,持续时间较长,降雪量较大,并对当地经济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在今后的发展中,青海省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暴雪天气的监测和预警,以减少暴雪天气给当地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气候资料分析3.1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分析3.1.1柴达木盆地地区气温的变化趋势及特征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
四周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脉所环抱,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
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
年平均气温在4℃至9℃,其中昼夜温差极大,气候比较恶劣。
下面给出了1970年至2000年30a的平均温度距平图:图2 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气温距平曲线由上图可以清晰看到,柴达木盆地呈显著增暖趋势,近30 a来年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达到了为0.43℃/10a,增暖极为明显,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特别是在1985年左右产生较大幅度的波动,关于这一情况在下文中会继续讨论。
3.1.2三江源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及特征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西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m,总面积为30.25万平方公里,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湿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
下面给出了1970年至2000年30a的平均温度距平图:图3 三江源地区年平均气温距平曲线由上图可以看出,三江源地区近30a来年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约为0.32℃/10a,增温趋势同样较为明显。
3.1.3 东部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及特征青海东部地区位于青海湖以东,地势较为舒缓,多河川,包括黄河与湟水河谷地,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上为数不多的农耕地区,海拔较低(2000m左右),气候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寒冷、干旱、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较大。
年平均气温7.25℃左右,,年均降水量为405.73毫米。
图4 东部地区年平均气温距平曲线由上图可以得出,东部地区气温呈增加趋势,增加的幅度约为0.23℃/10a,温度增加幅度较柴达木盆地与三江源地区而言有一定程度的舒缓。
3.1.4 环青海湖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及特征图 5 环青海湖地区年平均气温距平曲线由上图可以看出环青海湖地区气温呈增加趋势,其幅度约为0.33℃/10a ,温度增加幅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