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故事两则
- 格式:pdf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10
初中语文世说新语二则【实用版】目录1.《世说新语》简介2.《世说新语》中的两则故事:管宁割席、谢安教子3.两则故事的启示正文《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刘义庆所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载了自汉末到东晋时期的士族阶层的言谈举止和逸事传闻。
这部书以简练的文字和生动的故事为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风俗民情,也传递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其中的两则故事:管宁割席和谢安教子。
首先,我们来看管宁割席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管宁和华歆两位好友在读书时,发现华歆总是被外界的纷扰所吸引。
为了让华歆能够专心读书,管宁毅然决定割断两人共坐的席子,与华歆保持距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应该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在面对诱惑时,我们要有足够的自制力,不能因为一时的兴趣而耽误了学业和事业。
接下来,我们看看谢安教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描述了东晋名臣谢安教育儿子的过程。
谢安发现他的儿子们过于奢华,沉溺于享乐,于是他决定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教育他们。
他让儿子们分别穿上华丽的衣服,然后让他们在雨中行走。
当儿子们因为衣服被淋湿而感到寒冷时,谢安借机告诉他们,只有经历过困苦和挫折,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来之不易。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抓住时机,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教育他们。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懂得在逆境中奋发向前。
通过《世说新语》中的这两则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朋友之间要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在面对诱惑时,要有足够的自制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抓住时机,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教育他们;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懂得在逆境中奋发向前。
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九下——《庄子》古诗两则一、文学常识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著作有《庄子》。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或:有的人。
恐:害怕。
国:国都。
往:前往。
鹓雏(yuān chú):像凤凰一类的鸟。
止:栖息。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醴(lǐ)泉:(甘甜,甜美的泉水。
于是:在这时。
鸱(chī):猫头鹰。
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濠梁:濠水之滨,濠,水名。
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吗”全:完全,确定是。
请:请允许我。
循:从…说起。
本:最初。
安,怎么。
既:已经。
【一词多义】吓:仰而视之曰: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用作动词,威胁于:鹓雏(yuān chú)发于南海:从于是鸱得腐鼠:在而飞于北海:到达之:子知之乎:代词,鹓雏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助词,的固:固不知子矣:固然。
子固非鱼也:本来。
【古今异义】止:古义:栖息今义:停止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因果关系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词类活用】惠子相梁:相,名词活用作动词,做宰相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庄子故事两则,即有关于庄子的两则故事,分别为《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其中《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的品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则以能否知道“鱼乐”的辩论问题,表现了庄子豁达的心态和高超的生活情趣。
【重点问题】1、指出《惠子相梁》中运用比喻的内容鹓雏(yuān chú)比喻意:庄子,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意:惠子,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禄。
鹓雏(yuān chú)的故事里,鹓雏(yuān chú)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初中语文教育故事案例故事一:毛泽东劝学故事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常常使用毛泽东劝学故事来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这个故事发生在毛泽东读书时期,他一直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且勤奋努力。
有一次,毛泽东在图书馆看书时,发现了一个同班同学在一旁玩乐不学习,他心生愤怒,走过去劝告那个同学要好好学习,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由于毛泽东的劝告和榜样作用,那个同学受到了启发,从此改变了学习态度,并取得了好成绩。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们,学习是很重要的,要时刻以学业为重,像毛泽东一样,努力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故事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故事《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的一首著名军歌,它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常常作为教材内容学习。
这首歌是在1935年,中共中央在闽西地区决定红军总部转移时产生的。
当时,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举行会议,讨论战斗中的困难和挑战,而在会议上,毛泽东突然起立,并用一支笔画了一张地图,同时口述了这首歌的词和曲。
他鼓励红军战士要勇敢奋斗,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这个故事通过让学生了解歌词的背景以及毛泽东的创作过程,激励学生要有责任心、爱国心,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追求伟大的理想和目标。
故事三:鲁迅之《狂人日记》的故事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狂人日记》是一篇以狂人口吻写的讽刺文章,通过狂人的视角来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愚昧。
这个故事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常常被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鲁迅和现代文学。
文章中,狂人以自己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用尖锐的语言揭示了社会的问题和以往的文化观念。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能够了解到鲁迅的思想和文学观,同时也让他们有机会思考和探索现代社会和人生的意义。
以上是初中语文教育中一些常用的故事案例,通过这些故事,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的含义,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欣赏能力。
《庄子》故事两则参考译文
惠子相梁
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它,发出(类似)‘吓’的怒斥声。
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请允许我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