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优质教学资源----信息窗1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3
2022-2022学年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安排四个信息窗和一个相关链接。
教材以“小手艺展示”为线索,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放风筝的情景,借助问题“做小鸟(或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观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织围巾”的活动情景,借助问题,学习“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第三个信息窗呈现的是“泥塑制作”情景。
主要学习“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第四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做沙包”情景,学习的是“分数的连乘”。
相关链接是引导学生学习有倒数的知识,为分数的除法做准备。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计算方法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本单元教材是在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同时,它也是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百分数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2.循序渐进的安排知识内容。
3.练习素材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2、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初步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应用知识的意识和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计算方法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借助直观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谈话:同学们,学校要举行一次小手艺展示活动,班里有一位小强同学也想参加。
看,他准备制作两个漂亮的风筝,这两个风筝还带有长长的尾巴呢。
可就在制作这个风筝尾巴的时候,小强遇到困难了,咱们都来帮帮他,好吗(课件出示信息)谈话:从图中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谈话:你能根据这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全班交流,板书学生所提有价值问题:(1) 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板书)(2)做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板书)【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小强遇到困难了,我们都来帮帮他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感悟知识奠定基础。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谈话:求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你会列式吗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①21+21+21+21+21 ②21×5 ③5×21 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列式谈话:为什么求5个21 相加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明确:相同整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由此可以联想到相同分数连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联想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
所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信息窗(1)——山东假日游》精品案例相关链接(一)教学内容:青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04—105页。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链接是以解决纯数学问题的方式引入对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因此没有设计情境,可直接切入主题。
本节课主要是围绕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的:①小数和分数化百分数②百分数化分数③百分数化小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小数、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互化。
2、在学习互化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1.复习:(投影出示)⑴读出下列的百分数。
25% 130% 13.6%⑵说出下列小数所表示的意义。
0.98 1.5 0.125⑶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45 1.2 0.375⑷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⑸把下面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2.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百分数,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但是用百分数直接用不方便,一般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
所以,我们要学会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的互化。
(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设计意图】:回顾整理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对后面的学习他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探究新知1.把下面的小数和分数化成百分数:课件出示:把0.13 1.2化成百分数。
小组讨论改写方法,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或学生板书:0.13= =13%1.2= =120%师生共同总结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板书:)练习:每个学生自己出一道小数化成百分数的题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全班互相交流。
第一单元信息窗1整十数、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1,主要涉及整十数、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十数、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教学重点:整十数、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价格标签,如商品价格、菜市场买菜等,注意价格中的整十数、几百几十数。
(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价格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可以采用一种快速口算的方法。
2. 例题讲解:(1)以420÷2为例,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发现可以将420看作42个十,然后进行口算。
(2)讲解42个十除以2的结果,即21个十,转化为210,所以420÷2=210。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类似的口算题目,如360÷3、550÷5等。
(2)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将整十数看作几个十,然后进行口算。
(2)引导学生发现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将几百几十数看作几个十,然后进行口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整十数除以一位数:420÷2 = 210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360÷3 = 120550÷5 = 110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口算题目。
2.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口算方法的掌握情况良好,但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
信息窗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前言本教案主要介绍了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一中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内容。
本教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老师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该话题,并在教学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教学内容一、知识点概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数学中的一种基础运算,需要运用到加、减、乘、除的概念,结合分数的大小关系和转化,进行整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分数的大小关系及大小的比较方法。
2.分数的运算法则,包括加减乘除。
3.将分数和整数进行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深入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和计算方法。
2.课堂演示法: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小游戏或案例演示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深入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分数应用场景进行演示,例如披萨、蛋糕、水果等,引导学生逐渐了解分数的含义、大小关系及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律。
第二步:基础技能讲解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分数的转化、简化等基础技能,以及加减乘除的基本操作。
第三步:综合例题讲解使用一些综合型例题,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加减乘除运算的规则,并在课堂上逐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步: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
第五步:课堂练习给学生一些练习题,用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并在检查中对学生犯错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和纠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分数的大小关系及大小的比较方法。
2.学生需要掌握分数的运算法则,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操作。
3.学生需要掌握分数和整数进行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学生需要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进行深入理解,掌握其运用方法。
2.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分数的运算法则、大小关系及大小的比较方法。
信息窗一(1-5的认识)-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1-5的数字符号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学会1-5的数字符号的写法及书写规范。
3.能够准确朗读1-5的数字符号。
4.能够将1-5的数字符号与数量正确对应起来。
二、教学内容1. 1-5的认识1.引导学生朗读1-5的数字符号并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数量。
2.在黑板上书写1-5的数字符号,并介绍每个数字符号的书写规范。
2. 1-5的数字符号的书写与认读1.告诉学生1-5的数字符号是阿拉伯数字,教授其书写方法。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1-5的数字符号,并核对其书写是否符合规范。
3.引导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1-5的数字符号。
3. 数字符号与数量的对应关系1.准备1-5的小板子或棋子,并让学生手上握一个。
2.引导学生数数将小板子或棋子放到相应的位置上,认识数字符号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3.让学生自己操作,将小板子或棋子放到相应的位置上,加深对数字符号与数量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5的数字符号的书写规范、数字符号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难点:让学生进行操作,将数字符号与实际数量相对应。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教师与学生一同朗读1-5的数字符号并理解其数量。
2.操作法:让学生自己拿着小板子或棋子进行操作,理解数字符号与实际数量的对应关系。
五、教学评估1.观察每个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1-5的数字符号的情况,检查是否符合规范。
2.让学生自行进行数数操作,确认其是否能够准确地将小板子或棋子放到相应的位置上。
3.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朗读1-5的数字符号。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己创造游戏规则,用小板子或棋子进行游戏操作,强化数字符号与实际数量的对应关系。
2.让学生互相进行数数游戏,巩固数字符号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3.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中的各种数字符号与其数量的关系。
信息窗2 做书信袋和小裙子——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推理过程,运用转化的思想领会计算方法的来由。
3.熟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加以运用。
4.培养分析、推理、辩证思维等能力。
教学重点: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推算过程。
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铺垫引入1.课件出示: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2米布做书信袋,一个小书信袋,需要1/5米,一个大书信袋需要2/5米。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合作交流,探究算理1.独立思考,探究方法生:两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生: 两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大书信袋?生:列式:2÷1/5 2÷2/5师:2÷1/5等于多少呢? 先独立思考一会儿。
启发:大家可以用学具摆一摆,或者用画图的方法,也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试一试。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办法解决!2.班内交流,感悟方法先在小组里说计算方法及理由。
看看你们组能想出几种计算方法?然后各组派代表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生1:我把1/5化成小数0.2来算2÷1/5=2÷0.2=10(个)生2:画图分析:1里面有5个1/5,2里面有10个1/5,所以2÷1/5-=2×=10(个)生3:2÷1/5=(2×5)÷(1/5×5)=2×5=10(个),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除数各扩大5倍,把它变成整数除法。
师:这些方法思路很清晰。
一个数除以分数,大家一下子就研究出了三种方法。
我觉得每种方法都有道理,虽然思考角度不同,但都是用了转化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了旧知识。
3.尝试比较,优化方法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了可以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生2:我发现除法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生3:我发现5和1/5互为倒数,2除以1/5就等于2乘1/5的倒数。
信息窗一(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学习比的化简及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比的化简。
三、知识讲解1. 比的基本概念比是数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两个数相除的结果。
常用“冒号”(:)或“横线”(/)表示。
比的两个数称为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到的“值”称为比的“比值”。
比的表示方法:若 a 与 b 是两个数,且b ≠ 0,则通常用 a:b 或 a/b 表示这两个数的比。
比的读法:读作“a 比 b 大”或“a 与 b 的比为 a:b或a/b”。
2. 比的性质比具有以下性质:1.比的值只与两个数的比值有关,与前项或后项本身的大小关系无关;2.若比的两个数乘以同一个非零数,则比不变;3.若比的两个数被同一个非零数除,则比不变;4.两个相同的数的比为 1:1 或者 1。
3. 比的化简当比中的两个数有相同的因子时,可以进行化简。
如:16:20 可以化简为 4:5。
化简的步骤:(1)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2)用公因数同时除以两个数。
4. 比的应用1.比的比较: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就要把它们化为同一种单位,再进行比较。
2.比的增加和减少:类似于商,要增加或减少一个比,就要把它乘以或除以一个数。
3.比的求值:根据比的定义,可以求出各项的具体值。
四、课堂练习1.用a: b表示下列比值。
•小明身高160cm,小李身高170cm•五年级男生数比五年级女生数•苹果重量160克,香蕉重量40克2.化简下列比。
•6:8•30:503.比较下列数的大小。
•0.5:0.6 与 3:4•2:3 与 0.6:0.8五、课后作业1.在家中观察物品,给出它们的重量或长度等信息,并用比的形式表示出来。
2.计算下列比的值。
•6:3•40:503.比较下列数的大小。
•1/3:1/2 与 0.4:0.6•5:7 与 8:11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比的化简、应用等方面的讲解,让学生对比的概念和使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三课时一个数乘分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和直观图示,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在操作、观察、归纳、反思等活动中,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和演绎推理的意识,培养研究问题的规划能力和反思意识。
3.经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积累研究分数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和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1.谈话:在学校举行的“小手艺展示”活动中,王芳同学获得了“编1米长的围巾。
(课件出示情境图)织能手”的称号,她每小时能织52.谈话: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王芳2小时能织围巾多少米?(2)王芳21小时能织围巾多少米?(3)王芳32小时能织围巾多少米?……3. 谈话: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口头列式并说想法,教师板书算式。
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 :每小时织的米数×时间=织的总米数。
谈话:51× 2上节课已经学过,表示什么意义? 小结:51× 2求的是2个51是多少或51的2倍是多少,结果得52。
提问:观察下面两个算式跟上面的有什么不同?谈话: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个数乘分数。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抓住了学生的认知起点,沟通新旧知识的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理解意义,体会算法1.用画图的方法研究51× 21(1)规划研究方法。
谈话:对于分数乘分数这个新问题,你想用什么方法开始我们的研究?小结:我们就从画图开始今天的研究。
如果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米长的围巾,要画图表示21小时织的部分,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之后同桌两人合作在图中画出来。
《快乐足球——比例尺》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八小学程施教学内容:青岛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第53-56页。
教材分析:《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比和比例知识的延伸和应用,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尺子,却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工具。
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比例尺的学习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于常见的平面图和地图并不陌生,但对“比例尺”这个概念可能会有些生疏和抽象,课堂上将紧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经历“比例尺”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知道比例尺的种类,能读懂不同种类的比例尺。
2、根据比例尺的含义,会正确的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3、正确进行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互化。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测量和画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能看懂线段比例尺和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和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策略设计:比例尺是人们约定俗成地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
以往我们执教传统教材,是直接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然后让学生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要求化成单位相同再写比,这样的比就是比例尺。
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已经知道了比例尺,但是比例尺为什么应运而生?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如何让学生经历比例尺的产生过程,青岛版教材创设了设计足球场平面图的情境,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体验到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绘制平面图时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既体现了新理念,又让学生有了更多自我体验和感悟的时间与空间。
学生准备:直尺教师准备:电子白板、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以疑激思同学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我们学校是一所传统足球特色学校,运动员们个个球技精湛,教练们也个个经验丰富。
信息窗2:一个数乘分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页。
教材简析一个数乘分数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拓展。
教材中先安排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再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让学生理解“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材通过直观图示,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14×12 就是求14 的12是多少。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中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之间的关系,教材再次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探索与理解。
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课件出示一条手织围巾)同学们,天气渐渐凉了,老师想织一条围巾。
老师每小时只能织1/4米。
根据这个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条件可能提出整数、分数的不同问题……)师:同学们刚才提了这么多问提。
那么老师两小时能织多少米呢?生:1/4 ×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说出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不仅激发学生的情趣便于理解其意义。
《分数乘整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谈话:同学们,学校要举行一次小手艺展示活动,班里有一位小强同学也想参加。
看,他准备制作两个漂亮的风筝,这两个风筝还带有长长的尾巴呢。
可就在制作这个风筝尾巴的时候,小强遇到困难了,咱们都来帮帮他,好吗?(课件出示信息)谈话:从图中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谈话:你能根据这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全班交流,板书学生所提有价值问题:(1)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板书)(2)做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板书)【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小强遇到困难了,我们都来帮帮他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感悟知识奠定基础。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谈话:求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你会列式吗?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①21+21+21+21+21 ②21×5 ③5×21 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列式?谈话:为什么求5个21 相加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明确:相同整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由此可以联想到相同分数连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联想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
所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