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制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24.88 KB
- 文档页数:2
畜禽防治X212018年6月·下浅析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范 伟(盐亭县农业和畜牧局,四川 绵阳 621600)摘 要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作为猪呼吸系统中的一种严重的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能够通过接触性空气进行传染,并且不同年龄段的猪都容易感染此类疾病,很多的不良因素也会诱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所以本文将针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这一课题进行探究,以此提出加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传染病;防治措施;猪群随着我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发展,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概率也日趋严重,因为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严重性,发病率、致死率都普遍较高,感染范围较广,所以一旦发病就会给生猪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并且危害食品的生产安全。
下文将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基本概况为着手点,针对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特征,从猪场疫病流行病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预防与治理两个方面的相应对策,希望能够推动日常生猪养殖质量的提升,降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生的概率。
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基本概况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是由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而产生的急慢性传染病,一般容易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发病,是生猪养殖过程之中较为严重的常见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从临床症状上进行判断,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发初期,病猪会出现腹泻、呕吐、发热、间歇性咳嗽等问题,而后期发病以及急性发病时,体温会骤然升高到41℃左右,并且伴随着呼吸困难[1]、有血色分泌物等多种特征。
在解剖之后可以看到,病猪内部的肺部出现大量的积水,周围的心叶部分与胸壁相粘连,气管以及支气管内部充满了粉红色的泡沫。
病猪内部整体呈现出了严重的粘膜脱落现象,根据分离临床病症,可以诊断猪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而且此病具有广泛化的特征,无论生猪处于什么品种、性别、年龄阶段,都有患病的可能,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诱发因素相对较多,比如季节变化、猪圈饲养密度过小、猪圈内部不通风、不消毒、长期运输贩卖等行为都会造成生猪患病,并且扩大了生猪传染范围与传染速度。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 , PCP )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APP )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传染性强的猪呼吸道传染病。
最急性型和急性型时,病猪无先兆症状,突然死亡。
耐过猪只可能转归为亚临床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持续排出病菌,导致感染猪群中很难控制和根除该病(Bosse 等,2002)。
1 病原学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 )是一种典型球杆状菌体、有荚膜的革兰氏阴性菌。
根据体外生长时是否依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APP 可分成生物Ⅰ型(NAD 依赖型)和生物Ⅱ型(NAD 不依赖型)两种。
根据细菌细胞壁外荚膜中荚膜多糖(CPS )的成分不同,APP 分为19个血清型,但仍有一些菌株无法分型(Stringer 等,2021)。
2 流行病学在大多数案例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亚临床感染的猪只排菌引起(Klinkenberg 等,2014)。
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在冬春(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控及净化策略探讨赵月桥 1,胡耀方 1,于学祥 1,陆时娟 2,王久红 3,李文涛 1,何启盖 1 *(1.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贵港 537000;3.湖北金林原种畜牧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200)基金项目: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CARS-35)共同作者:赵月桥,女,硕士研究生;胡耀方,女,博士研究生*通信作者:何启盖,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E-mail :*************** 冷)季节发病率高;各阶段猪只均对APP 易感,但90日龄左右猪只最为易感。
APP 在猪群内主要是通过口腔或是鼻腔分泌物接触传播,或通过0.5~3 μm 大小的气溶胶液滴在2 m 内短距离传播。
2019年第11期 吉林畜牧兽医15·养猪专栏·YangZhu ZhuanLan简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与预防措施刘德雄吉林省榆树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吉林榆树 130400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对猪危害极大,如不加以科学防范会给养猪生产带来很大经济损失,本病是由胸膜肺炎放线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饲养环境发生改变、猪群转移或混群、气温骤变、圈舍通风不良、湿度过高、猪免疫力低下等应激均可引起本病发生或加速传播。
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
急性型呈高死亡率。
各年龄、性别的猪都可发生,但以3~6月龄猪较多发,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临床症状由于猪年龄,疫苗接种情况,环境因素以及猪健康情况和病原感染数量的差异,造成潜伏期长短不一。
依菌株毒力和感染量不同,临床症状一般分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四种,其症状分别如下。
1.1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2 ℃,精神沉郁废食,出现短期的腹泻和呕吐症状,呼吸症状不明显,随后出现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发绀,晚期呼吸极度困难,常呆立或呈犬坐式,张口伸舌咳喘,并有腹式呼吸。
临死前体温下降,严重者从口鼻流出泡沫样血沫,有的病例不见症状突然死亡,死亡率达80%~100%。
死猪剖检可见气管和支气管内充满泡沫状带血的分泌物,肺充血、出血和血管内有纤维素性血栓,肺泡与间质水肿。
1.2 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至40.5~41 ℃,呼吸困难,咳嗽,心脏衰弱,皮肤发红,精神沉郁。
死猪剖检可见喉头充满血样液体,双侧性肺炎。
常在心叶,尖叶和膈叶出现病灶。
病灶区呈紫红色坚实,轮廓清晰,肺间质积留血色样液体,有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
1.3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体温39.5~40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自发性或间歇性咳嗽,呼吸异常,全身毛焦皮肤发白。
死猪剖检可见肺脏出现大的干酪样病灶,如继续细菌感染,则肺炎病灶变脓灶,致使肺脏与胸膜发生纤维素性粘连。
猪胸膜肺炎的预防控制猪胸膜肺炎是由嗜肺军团菌引起的一种猪类感染性疾病。
该疾病主要发生在生猪中,一般发生在生产高密度的猪群中,易引起大规模感染和死亡,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猪胸膜肺炎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是预防猪胸膜肺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求猪舍保持干燥卫生,减少粪便、尿液积聚,及时清理垃圾和死畜。
定期消毒猪舍和设备,注意通风,防止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聚集。
同时,为了减少疫源媒介和防止交叉感染,要对猪舍进行分批次养殖,隔离患病猪只。
二、合理饲养管理合理饲养管理是预防猪胸膜肺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给猪只提供优质饲料,保证充分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
要合理控制饲喂水量,避免饮用冷水引起猪只的压力反应。
同时,要注意饲喂时间、次数、食槽卫生等方面的管理,防止细菌滋生。
三、强化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胸膜肺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猪胸膜肺炎疫苗在预防和控制疾病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接种前要根据猪只的年龄、品种和免疫史等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
接种后要严格按照疫苗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注射前要深入了解疫苗的质量,避免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四、加强监测和检测加强监测和检测是预防猪胸膜肺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定期对猪只进行检测和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
对于已死亡的猪只,要进行病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确定疾病原因和传染源,做好疫情分析和防控措施。
五、加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要加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避免人与猪交叉感染。
在猪类疫病流行期间,要采取必要的专业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装备、消毒、隔离等。
总之,预防猪胸膜肺炎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合理饲养管理、强化疫苗接种、加强监测和检测、加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等。
只有在做好疫情监测、风险评估和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猪胸膜肺炎的发生。
福建畜牧兽医第46卷第2期2024年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及体会钟敬辉1郑珠连2(1.龙岩市畜牧站福建龙岩364000;2.武平县中山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福建武平364300)摘要该文介绍一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治,并对该病的防控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治疗体会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31(2024)02-0074-011发病情况2021年4月20日,武平县中山镇刘某养猪场购进50多头断乳仔猪,5月10日发现购进的仔猪采食量下降,食欲不振,呼吸急促,体温升高,个体较小的仔猪出现症状5d后相继死亡。
笔者接到求救电话时已死亡3头小猪。
发病后养殖户曾使用青链霉素治疗,但效果不明显。
2临床症状患猪体温升至41~42℃,主要表现卧地不起,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部分患猪站立不安或呈犬坐姿,呕吐、腹泻等,个别病情严重的猪只口鼻处有血样泡沫,有的突然出现死亡。
3剖检病变发病猪的口、鼻、耳部及后躯干皮肤发紫,剖检发现其肺脏呈暗红色,肺心叶呈紫色肺炎区,胸膜与胸腔壁黏连,气管和支气管严重堵塞,胸腔内有积液,胸膜表面有纤维素状物外渗,肺门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水肿,肠黏膜变薄。
4实验室检查4.1涂片、染色、镜检采集患猪肺脏病变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多形态两端浓染的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或纤细杆菌。
4.2细菌分离培养无菌取肺脏深部病变组织,划线于巧克力培养基上,置10%二氧化碳环境中,37℃培养24h,可见直径1m m左右、圆形,边缘整齐、中间呈灰白色、光滑、半透明菌落。
挑取单菌落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小球菌,呈线状、多形性和丝状。
5诊断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病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6治疗对患猪隔离治疗,发病猪肌注氟苯尼考(按0.2m g/kg体重),再配合肌注阿米卡星注射液(按0.1~0.2m L/kg体重)[1],1次/d,连用5d;全群每吨饲料添加20%替米考星800g,连用7d,饮水中适当添加电解多维、黄芪多糖,以增强猪群抵抗力。
2019年第05期[1]宋春洁,等.郁金散加减方对长白猪传染性胃肠炎治疗效果的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9,46(02):600-607.[2]张月奎,等.自拟陈竹翁姜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效果好[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9,38(01):75-76.[3]谭德展,等.猪传染性胃肠炎临床鉴别诊断及防治[J].中国动物检疫,2009,26(5):60-61.[4]周燕,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在ST 细胞中增殖规律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学,2005,35(6):423-427.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王楠(辽宁省海城市农业发展中心动物疫病控制服务中心,辽宁海城114200)关键词:猪;传染性胸膜炎;症状;防治DOI:10援3969/J.ISSN援1671-6027援2019援05.104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常出现在猪群中的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而诱发。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都曾经出现在全球各个养猪国家,已经属于一种世界性疾病,严重影响到集约化养猪业。
由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关系到亿万群众的食品安全问题,也直接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对降低疫病的危害程度、提高养殖业生产效益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很有必要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预防控制策略展开探讨。
1临床症状人工感染猪的潜伏期通常都是在1~7d,还有少数病猪的潜伏期会更长。
由于病猪的感染数量、年龄、环境因素、免疫状态等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故可将病猪的临床症状分为三大类:病猪会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病,体温会迅猛增加,直至41~42℃;且病猪的精神较为沉郁、心率会大幅度增加,还会出现呕吐症状、腹泻症状,但持续时间较短。
病猪常会呈现出犬坐式或呆立式,呼吸极度困难的问题,甚至还有可能会有大量的泡沫血性分泌物从病猪的口鼻流出。
一旦病猪出现最急性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会在24~36h 内死亡,且病死率超过80%。
病猪的体温会迅猛增加到40.5~41℃,且会出现皮肤发红、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猪传染胸膜肺炎的防治体会王世宏【期刊名称】《中国畜禽种业》【年(卷),期】2016(012)006【总页数】2页(P110-110,111)【作者】王世宏【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局称钩驿畜牧兽医站743027【正文语种】中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所以该病又称为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呼吸道疾病,是猪细菌性呼吸道的主要疫病之一。
临床多见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多病死)及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可耐过)。
目前抗生素对该病没有显著的效果。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是一种世界性疾病,也是危害现代集约化养猪业的疫病之一,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研究猪传染胸膜肺炎的防治,能够为国内养殖户提供抵抗该病的较完善方案,减少损失。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菌为胸膜肺炎放线菌,菌体有荚膜,无鞭毛,不运动,染色后镜检可见两极着色,革兰氏阴氏。
该病原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常用的消毒剂和温度敏感,可利用该特性制定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措施。
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寒冷的冬季或气温多变的初春季节多发,成年猪易感。
传播迅速,死亡率高。
此外,运输、气候变化等应激因素也可诱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主要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接触传播,被污染的排泄物传播,通过养殖人员传播。
感染猪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高热,呼吸困难并伴有咳嗽和喷嚏。
有的病猪鼻腔的分泌物还含有血液。
呼吸方式表现为腹式呼吸,特征性症状“坐犬式”。
部分病猪耳朵、鼻尖及四肢发绀,发出嘶哑的叫声。
死亡病例鼻孔有流出带血分泌物。
慢性病例只表现咳嗽的症状。
剖检前可见死亡猪只皮肤发绀,剖检后可发现死亡猪只扁桃体、肝脏、脾脏、心叶或颌下腹股沟等处肿大,有出血现象。
回肠黏膜充血,有气体充满肠内,消化道有溃疡。
实质性器官有纤维素样渗出物。
肺部病变明显,多发于前下部,表面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气管内部充满泡沫样血色分泌物,充血,有坏死斑,两边不对称。
福建畜牧兽医第36卷第6期2014年猪鼻端瘙痒,鼻盘擦地,极度不安;呼吸困难明显,剖检肺部有明显的病变。
猪附红细胞体病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与猪弓形体病和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的鉴别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6防治措施6.1隔离饲养将健康猪与患猪隔离,患猪并栏在一起饲养;淘汰3头病重无治疗价值的猪,连同病死猪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6.2药物治疗对患猪用血虫净治疗,按每千克体重5mg肌肉注射,1次/d;另一侧按每千克体重15mg深部肌注兽用2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1次/d,连用3d。
对病情较严重的猪采用强心、输液、补右旋糖酐铁和维生素C、维生素B12等辅助治疗。
6.3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同时定期做好驱杀体内外寄生虫和蚊子、苍蝇,杜绝一切可疑的传染源。
经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后,除3头病重患猪淘汰进行无害化处理外,其他患猪很快恢复健康,猪场未再出现新的病例,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7讨论1)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通过吸血昆虫传播,该病多发生于高温潮湿、吸血昆虫大量孳生且活动较多的夏秋季节。
因此,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减少吸血昆虫孳生,消灭吸血昆虫,是防治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环节。
2)近几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我地区呈大面积暴发和流行,猪群感染发病,临床上常常以无名高热、稽留不退,只有到严重时才出现贫血、黄疸。
在临床症状上与猪弓形虫病、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感染等很相似,临诊上极容易出现误诊。
该病要及时应用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传染病,早诊断、早治疗,可采用血虫净与长效土霉素注射液联合使用,促进康复,减少经济损失。
3)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切忌因治疗见精神有所好转和食欲有所恢复就停止用药,导致治疗不彻底而反复发作。
一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体会罗小平1赖寿贵2(1福建省顺昌县洋口镇兽医站353200;2福建省顺昌县畜牧兽医水产局353200)摘要2014年4月,顺昌县某猪场发生一起疫病,经检查诊断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通过采用替米考星和氟苯尼考进行综合防治,取得满意的效果。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治措施1. 引言1.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定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疾病,主要侵犯猪的呼吸道,并可导致猪的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症状。
这种疾病在养猪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影响,因为它可以导致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加以及肉质下降等问题。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因此在猪场中容易出现集体感染的情况。
对于这种疾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抗生素治疗和加强猪场卫生管理等措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了解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定义及其流行特点对于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防治措施,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背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类传染病,严重影响了猪类养殖业的发展。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传播范围和感染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背景部分将探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学、病理学以及病情严重性。
还将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流行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研究背景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防治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治措施,全面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对猪的影响,维护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进一步完善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认识,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 正文2.1 流行病学特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途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