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17.41 KB
- 文档页数:2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课标解读 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有些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医药工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作为 参与物质循环:对于自然界中 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细菌— 可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一足癣、手癣等 植物: —玉米瘤黑粉病、水稻稻瘟病等 概念:有些 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真菌与藻类 与豆科植物动物肠道中的 与动物人和肠道内的细菌考点01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典型例题】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永远保留的主要原因是( )A .细菌的分布十分广泛B .动植物的遗体自身会分解C .绿色植物能分解动植物遗体D .腐生细菌等生物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规律总结】不是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才能作为分解者。
考点02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典型例题】小明同学的脚患了足癣,其病因是感染了某种( )A .寄生虫B .真菌C .细菌D .病毒【规律总结】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营寄生生活):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 。
考点03 与动植物共生知识清单课标解读人 引起动植物 和人患病 举例 与动植物共生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典型例题】农业生产中,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主要是因为()A.土壤中氮肥较多B.豆科植物的根可以制造氮肥C.空气中氮气较多D.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含氮物质【规律总结】与动植物共生(营共生生活):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不能分开的现象,简言之,互利共生。
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动物肠道中的细菌与动物人和肠道内的细菌共生等。
分层提分题组A 基础过关练1.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包括()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B.在叶绿体中制造有机物C.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D.与动植物共生2.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根瘤菌,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关系是()A.共生B.竞争C.寄生D.捕食3.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会引起人患病。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聚焦目标(1)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生本课堂自主预习知识点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这些物质又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
所以,这些微生物的生活方式是异养腐生。
知识点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1、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是寄生生活的,它们能够从活的动植物和人体内吸收现成的营养物资,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
2、细菌引起的疾病有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真菌引起的疾病有手癣等知识点三:与动植物共生1、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这种现象叫作共生。
2、地衣是真菌与藻类的共生体,根瘤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体。
合作探究1.每到冬天,森林里铺满一层厚厚的落叶。
年复一年,森林里的落叶层会不会越积越厚呢?为什么?不会越级越厚,因为自然界中的细菌、真菌等会分解落叶。
2.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是为什么?豆科植物的根上长有根瘤,根瘤中生活着固氮菌,它们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使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增高。
氮是植物生活中需要量较大元素,所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3.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呢?有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的生活有利,有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的生活不利,因此我们应该客观辩证的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
(三)名师点拨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二氧化碳在绿色植物和一些微生物中的循环作用,请据图作答:(1)图中的绿色植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空气中有利的二氧化碳依靠植物的______形成______,被固定在植物体中(3)落叶以及枯枝被子微生物主要分解成______、和______无机盐.它们再被植物利用.(4)图中微生物包括______和______.这些微生物学营______生活.【名师点拨】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识图填空题,涉及植物的分类、光合作用、细菌和真菌等的知识,要求基础知识要掌握扎实,才能灵活应对此类题目。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01知识管理1.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角色: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作用: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分解者的作用。
物质循环:被细菌、真菌分解的物质又被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2.细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是寄生生活,他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体患不同疾病。
举例:①细菌中链球菌寄生在人体内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②一些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引起人患手癣和足癣等疾病;③真菌还可以引起植物患病,如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等。
3.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的现象。
举例: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肠道内大肠杆菌与动物(包括人)共生。
注意: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
如海葵和小丑鱼。
不只是微生物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共生关系。
02例题解读【例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是()A.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B.可以和动植物共生C.作为分解者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D.以上作用均有【解析】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故选C。
【答案】 C【例2】“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主要原因是该方式()A.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抑制杂草生长B.能够利用植物固氮,提高土壤肥效C.通过调整害虫的食物链,减少病虫害D.通过增加单位土地的有效光合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解析】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1.枯草杆菌使梨或苹果腐烂2.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对于自然界中CO2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1.细菌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2.真菌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三、与动植物共生:1.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
2.豆科植物根瘤——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
3.动物胃肠中的某些细菌和该动物共生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意义在自然界中腐生着大量的细菌,它和其他腐生真菌联合起来,把动物、植物的死体和排泄物以及各种遗弃物分解为简单物质,直至变为水、二氧化碳、氨、硫化氢或其他无机盐类为止,它们不仅完成自然界物质循环作用,还供给植物和农作物肥料。
有益于农业的细菌很多。
如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固定为氮化物,供给豆科植物营养;土壤中的固氮菌能给高等植物提供氮肥;磷细菌把磷酸钙、磷灰石、磷灰土分解为农作物容易吸收的养分;硅酸盐细菌能促进土壤中磷、钾转化为农作物可以吸收的物质。
细菌可用于工业方面。
如利用细菌的发酵作用制造乳酸、丁酸、醋酸、丙酮等;此外,在造纸、制革、炼糖等方面以及浸剥麻纤维等也要利用细菌的活动。
在医药方面利用细菌也很多。
如利用大肠杆菌产生的冬酰胺酶,用于治疗白血病;肠膜状明串珠菌产生右旋葡萄糖酐,是很好的代用血浆;人们利用杀死的病原菌或处理后丧失毒力的活病原菌,制成各种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疫苗;也利用细菌的活动,制取抗血清和抗生素。
但细菌的有害方面,也不容忽视,如痢疾,伤寒、鼠疫、霍乱、白喉、破伤风等病原菌,侵入人体,可以发生严重疾病,危害生命。
家畜、家禽的传染病菌,如马炭疽菌、猪霍乱病、鸡霍乱病等,可致家畜、家禽死亡。
腐生细菌能使肉类等食物腐败,人误食后会引起中毒。
你是否留意过厨房杀手?据国外媒体21日报道,英国埃克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我们厨房里使用的一些物品的杀伤力被我们大大低估,比如不粘锅,它也可能有害健康。
研究发现,它们包含的一种耐热和防粘化学物,可能会使人患甲状腺疾病的可能性更大。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材预习全解趣味情景导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有很多种类令我们非常讨厌,如某些细菌或真菌使食物腐败了(如图)、衣服发霉了、动植物或人生病了……有时我们恨不得把它们全部消灭。
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了它们,我们周围的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便不再被分解,最终堆积如山,后果将非常可怕。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呢?学习目标导航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3.关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相关知识链接1.真菌和绝大多数细菌的细胞中不含叶绿体(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
有些种类靠分解动植物遗体、遗物进行腐生生活;有些种类生活在活的生物体的体表或体内,并从生物体的体表或体内获得有机物,营寄生生活。
2.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可以把动植物遗体、遗物等分解,产生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
3.动物不仅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
教材内容全解想一想,议一议(见教材第79页)森林中的落叶不会越积越厚,因为自然界中的细菌、真菌等会分解落叶。
知识点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1.教材第79页“观察与思考”全解(1)面包发霉面包发霉是由霉菌生长引起的。
面包内的营养物质、水分为霉菌孢子萌发提供了必需的条件,在适宜的温度下霉菌的孢子萌发形成霉菌,分解面包中的有机物,从而使面包腐败。
(2)真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如图)细菌和真菌将动物(野兔)、植物(树木、野草)的遗体或遗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其中一部分水和无机盐被植物根吸收,一部分水、二氧化碳可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进而制造有机物。
之后,动物直接或间接吃掉这些植物。
当动物和植物死亡后,其遗体等又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掉,从而促进物质循环。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芜湖市善瑞中学张小龙一、教材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八年级生物学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是是在学生已有了细菌和真菌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五节接着介绍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以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事例,从正反两面介绍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体现了从多角度、多层次辨证看事物的理念。
本节的课外阅读材料“以菌治虫”,不仅能增长学生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必须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分布以及生殖方式等有了充分的了解,也知道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
对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学习,已经有了充足的知识铺垫。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从对不同的问题评价,提高分析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辩证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2)形成自觉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思想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2.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和多媒体辅助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准备1.学生查阅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2.教师多收集素材制作PPT。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教师讲故事:小猫种鱼提问:小猫能收获许多的小鱼吗?学生思考、回答趣味性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过渡:细菌和真菌个体虽小,不像动植物那样引人注目,但他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习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植物和动物(包括人)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重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学习引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你知道是谁在落花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吗?现在让我们一起了学习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旧知复习:(重点背记)1. 真菌有多细胞的真菌,如、。
也有单细胞的真菌,如。
2. 有的酵母菌上会长出芽体,这是酵母菌在进行生殖。
青霉的孢子呈色,着生在菌丝的顶端,成串。
长有孢子的菌丝呈状。
3. 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它与动植物都属于生物。
4. 青霉有两种菌丝: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的菌丝叫;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的菌丝叫。
真菌细胞内没有,只能,是生态系统中的,其营养方式为。
蘑菇的地下部分是纤细的菌丝,能吸收水分和;地上部分叫。
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来繁殖后代。
三、自学检测:(通读教材后尽量闭卷完成)进而制造。
引起动植物和;一些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引起人患手癣、足癣等疾病。
4.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
如地衣是与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
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一种细菌)与植物共生。
5.在牛羊、骆驼等草食动物的胃肠内生活的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而动四、合作探究:1.面包发霉后,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什么物质?这一生理过程叫什么?怎样理解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请用图解说明。
2. 你能区别生物的腐生、寄生以及共生关系吗?请举例说明。
五、拓展提升:1.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套实验方案:方案一: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学生能够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包括物质循环、生态平衡等方面,形成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作用案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认识,理解人类活动对细菌和真菌生存环境的影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作用(如碳循环、氮循环)。
•细菌和真菌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细菌和真菌在复杂生态系统中的具体作用机制。
•分析人类活动对细菌和真菌生存环境的影响及后果。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示意图、动画等)。
•相关视频资料或图片,展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实际作用。
•课外读物或网络资源,介绍细菌和真菌在特定生态系统(如森林、海洋、土壤)中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展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细菌和真菌在其中的具体作用。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理解和看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活动的视频或展示一系列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微小的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揭示课题: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 新课教学•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碳循环和氮循环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细菌和真菌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如分解有机物、释放养分等)。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目标1.概括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B.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C.与动植物共生2.探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分解作用。
3.探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第三个作用:与动植物共生。
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腐生)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引起动物和人患病。
(寄生)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以与动物共生。
教学难点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可以与动物、植物共生。
教学过程[复习问答,导入新课]教师:前一章,我们学习了细菌、真菌,那么从形态上讲,细菌和真菌的最大区别是……(学生接述:细菌没有细胞核,只有核区;而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具有细胞完整结构)。
我们学习过的细菌按形态分,可分为……(学生接述: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学过的真菌有……(学生接述:酵母菌、青霉、曲霉,还有蘑菇等食用菌)很好。
细菌和真菌虽然个体小,不像动植物那样惹人注目,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
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关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板书:第五单元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做实验,探究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教师:首先请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细菌和真菌吗?学生:通过讨论,课下收集资料,日常生活经验等。
可能有以下几种答案。
(A)手中腐败的梨(或苹果)里有。
(B)在妈妈实验室的显微镜下见过。
(C)根瘤菌里有。
(D)没见过。
教师: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和细菌、真菌接触吗?好,先请同学们观看老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
注意观察课件里所涉及到的细菌和真菌的生活现象。
随即播放多媒体课件(没条件的可观察书上P66~P68的图片)多媒体演示画外音:“如果继续放置,它会(慢语速且极具探索性)全部腐烂。
”梨由部分腐烂到全部腐烂的动态过程(速度很快)。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细菌
(1)分解有机物:细菌是分解有机物的重要生物,可以分解树叶、植物、动物尸体等有机物质,并将其还原成有机物质的元素,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氮循环:氮是生物体中必需的元素,但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氮气。
细菌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硝酸盐等化合物。
(3)制药:许多药物都来源于细菌,例如抗生素、肽类药物等。
真菌
(1)分解有机物:真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比细菌更强,能分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残体,同时还能分解木材和纤维素等复杂有机物质。
(2)食物生产:许多真菌可以生产人类食用的蘑菇、酵母、豆腐等食品。
(3)医药应用:真菌中存在许多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如青霉素、曲霉素等。
总之,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们通过分解、循环物质、制药、食品生产等多种方式对人类和自然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及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的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等等。
下面将详细讨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首先,细菌在自然界中起到了分解和循环有机物的作用。
细菌通过分解死亡生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氨和其他化合物。
这些无机物可以被其他生物再次利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此外,细菌还能分解一些困难降解的物质,如植物纤维和石油等化石燃料,起到了环境的净化作用。
其次,细菌在自然界中还是一些重要的共生微生物。
它们和其他生物形成共生关系,为宿主提供一些有益物质。
例如,大肠杆菌和人体肠道中的其他细菌有利于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等。
类似地,一些植物根际中的细菌可以与植物根部形成共生关系,促进植物的生长并提供营养。
这种共生关系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另外,真菌在自然界中具有多种作用。
首先,真菌是分解有机物的重要分解者。
它们能够分解木材、叶子等植物残体,将其转化为有机质,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这一过程有助于循环有机质,并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养分和栖息地。
真菌还能分解一些难以降解的化合物,如木质素和纤维素等。
其次,真菌在土壤中起到了重要的固定和改良作用。
真菌的菌丝网络能够穿透土壤,形成类似于网络的系统。
这样的结构可以固定土壤颗粒,增加土壤的稳定性,防止水和风的侵蚀,并提供栖息地给其他微生物和植物。
此外,真菌还能合成黏土矿物和有机胶体,增加土壤的肥力。
总结起来,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参与了有机物的分解和循环、共生关系的建立、土壤的固定和改良、食物链的构建以及其他生物学和生态学功能的实现。
对于了解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细菌和真菌的生态学角色和相互关系。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八年级人教版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包括物质循环、生态平衡等方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中微生物的敬畏之心,培养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导入教师行为:1.1 教师首先展示一段关于自然界中分解过程的视频,如落叶被细菌和真菌分解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微小的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学生活动:2.1 学生观看视频,被自然界中分解过程的奇妙所吸引,纷纷表示好奇并尝试回答教师的问题。
过程点评:•视频导入直观生动,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3.1 物质循环:•教师讲解细菌和真菌在碳循环、氮循环等自然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清洁工”。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讲解,记录关键信息。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
过程点评:•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关键作用,培养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3.2 生态平衡:•教师介绍细菌和真菌在食物链、疾病控制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它们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细菌和真菌的角色。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活动,通过模拟不同生物的行为和互动,更加直观地理解了细菌和真菌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过程点评:•角色扮演活动生动有趣,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细菌和真菌作用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三、与动植物共生
【教学反思】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5、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交往的能力。
6、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环保等方面的作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
难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三、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课件示发酵作用的原理(细菌和真菌促进淀粉的分解);日常生活中的发酵食品(啤酒、豆豉、面包、馒头等)。
学生:观察发酵现象;探究食物保鲜方法;收集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及原理;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在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方面的有关资料。
四、课时分配2课时
五、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