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1 小数加减法(9)
- 格式:ppt
- 大小:796.00 KB
- 文档页数:10
第四单元小数加减法一、知识点:1.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满十进一;退一作十;结果要化简。
2.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算。
3.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二、经典题型讲解例1:小明在计算11.42减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的把数的末尾进行对齐,答案得到了10.99,你能够算出正确的答案是多少吗?解析:由于错误的把小数的末尾对齐,所以得到了差是10.99,那么我们首先可以根据被减数-减数=差,得到减数=被减数-差,继而求出减数是11.42-10.99=0.43。
又因为题目中说被减的是一位小数,所以可以得出原来的减数为4.3,所以正确的答案为11.42-4.3=7.12例2:两个数的差是19.5,如果被减数增加2,减数不变,那么现在的差是多少?如果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2,那么现在的差是多少?解析: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根据公式:被减数-减数=差来分析,便可以得到在减数不变的情况下,被减数增加2,则差增加2;当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2时,差减少2。
解题过程为:19.9+2=21.919.9-2=17.9答:当被减数增加2,减数不变时差为21.9,当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2时,差为17.9例3:小明同学在计算2.58减一个数时,错误的将减号看成了加号,结果得到了4.13.你呢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解析:因为错看成了加号,得到和为 4.13,所以我们可以先求出没告诉我们的那个数,继而可以求出正确的结果。
4.13-2.58=1.552.58-1.55=1.03答:正确的结果为1.03例4:航航给亮亮3.2元后,亮亮还比航航少0.25元,亮亮原来比航航少多少元?解析:航航给亮亮3.2元后,航航的钱减少3.2元,亮亮的钱增加3.2元,亮亮比航航少的钱数就减少了2个3.2元。
此时亮亮还比航航少0.25元,那么两个少的数相加就为原来亮亮比航航少的钱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教材: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
3.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2. 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3. 小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2. 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四、教学难点1. 小数点对齐2. 进位和退位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小数加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小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让学生明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小数加减法案例,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练习,加深对运算规则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笔算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小数加减法的笔算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小数加减法的概念、运算规则和笔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重点关注的细节: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
在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需要详细讲解和强调。
1. 小数点对齐: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时,首先需要将小数点对齐。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四单元 1 小数加、减法第二课时-苏教版一、课程基本信息主题:小数加、减法适用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课时: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特点。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规则和方法。
3.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4.能够解决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小数加减法问题。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细心、耐心、思维敏捷、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质疑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小数加减法的规则和方法。
2.小数加减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
2.独立解决小数加减法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2.学生作业;3.教师解题演示材料;4.小数计数器与板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小数加减法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重点,大家都还记得小数加减法的规则和方法吗?(板书)2.58+7.35=10.932. 新知讲授教师先通过小数计数器演示一两道加减法题目,师生一起回顾和巩固小数加减法基础知识,之后再进入本节课的讲授。
(板书)7.85+2.34=10.19在进行小数运算时,我们需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只有小数点对齐后才能进行运算。
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步骤都是类似的。
下面,我们来讲几道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题。
(1)例题讲解:(板书)1.57+2.43=?解题步骤:首先,需要将两个小数点对齐;接着,从个位数开始逐位相加,得到0+7= 7,5+3=8,1+4=5,最终结果为4。
因此,1.57+2.43=4教师可以将题目投影到课件上,让学生操作小数计数器或口算的方式,进行拓展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法规则。
(2)练习提高:(板书)18.36−6.24=?解题步骤:首先,需要将两个小数点对齐;接着,进行减法运算,得到6−4=2,3−2=1,8−6=2,最终结果为12.12。
教案:《小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的重要性,并能灵活运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小数点位置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旧知:整数加、减法运算。
2. 提问:我们在学习整数加、减法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二、新课讲解1. 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示例: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讲解练习题中的错误,并进行纠正。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提问:我们在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注重了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讲解、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及时讲解错误,进行纠正。
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在课后作业环节,我布置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我也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小数点位置的灵活运用详细补充和说明:在小数的加减法教学中,小数点位置的灵活运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细节。
小数点的位置不仅决定了小数的大小,而且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它还决定了如何对齐数字以及如何进位或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