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历史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于2001年初,经过数年发展,已形成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学术群体。历史学科现有教师10人,教辅人员1人,9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1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人。另本学科拥有兼职教授3人,外籍客座教授1人。在职教师中,1人为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为湖北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2人为湖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指导教师罗家祥教授曾获选2005~2006年度中美富布莱特学者,并应邀赴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进行学术交流;刘金华博士曾应邀赴香港浸会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根据学校长远发展战略,历史学科发挥所有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招收国学、两宋学术文化史、中国政治文化史、中国民俗文化史、历史文化与旅游、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史、史学思想史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罗家祥教授同时招收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两宋学术文化史、中国政治文化史方向学术带头人罗家祥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院长、历史所所长,除担任本校博士生导师外,还兼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两宋政治史和学术文化史研究,先后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王氏新学与宋代社会》、《从新学到理论—11世纪后半至13世纪初年宋学主流的嬗递》、《两宋学术嬗递与政治变迁》等研究课题,并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1项,并参与多项重大攻关课题,其《北宋党争研究》、《宋代政治与学术论稿》、《北宋王氏新学的兴衰及其理论价值》、《王氏新学的历史命运及其内在原因》等研究成果获得学术界的好评。

中国民俗文化史、历史文化与旅游方向学术带头人雷家宏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历史所副所长。198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曾参与承担重大攻关课题、省部级社科研究课题多项,在宋史、中国古代社会史、民俗文化史、湖北地方文化史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所著《宋代社会与文化管窥》、《中国古代乡里生活》、《湖北通史·宋元卷》(合著)等均获得学术界的较高评价,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武汉市社科成果优秀奖各一项,湖北地方文化史相关成果曾被武汉市有关部门采纳,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较重要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史、史学思想史方向学术带头人李传印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副院长,200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参与承担国务院特批项目《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分典》魏晋南北朝部分、《中国古代史学与政治关系及其现代启示》、教育部人文

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马克主义的史学成就》等重要社科课题的研究,所著《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与政治的关系》、《魏晋南北朝史学与学术初探》、《南北朝时期史学与政治》、《北朝谱学与北朝政治》等论著有一定学术影响。

硕士导师、毕业于武汉大学的刘金华博士和张超博士在简牍文献和近现代思想文化等方面具有较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理论素养。

历史学科近年引进的人才分别毕业或工作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大都年富力强,具有较大的学术成就,并富有学术创新精神,为本学科的科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潜力与活力。本科学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6项,参与承担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2项。共出版学术专著16部,合作撰写“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和历史学专业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为建立我校历史学科的学术地位,扩大我校历史学科的影响,历史学科积极以各种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国外学术界,历史研究所与国外从事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如与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历史系等院校的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建立了学术交流渠道,为我校历史学科走上国际学术舞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历史学专门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及相关工作,富有宽广学识、严谨学风和创新精神,以历史学的智慧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理论与应用专门人才。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毕业研究生就业去向:教育科研单位从事历史学科研教学及相关工作;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及相关工作;传媒文博单位从事文化事业工作;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深造。

欢迎全国有志青年学子报考本专业,报考条件和注意事项详见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册

2013年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册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 二O一二年八月

说明 1.《2013年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册》(以下简称“代码册”)是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以下简称“新目录”)并参考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旧目录”)编制的。 2.“代码册”编制的原则: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全部使用“新目录”中代码和名称;二级学科使用“旧目录”中的代码和名称;“新目录”中新增加的一级学科全国不统一设二级学科,招生单位可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3.本“代码册”对“新目录”中可授予不同学科门类学位的一级学科,在相应学科门类中分别编制了学科代码(第3位为“7”或“8”)。 4.本“代码册”中学科名称后括号内四位(六位)数字为该学科在“新目录”中原一级(二级)学科代码。 5.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代码前四位为该学科所在的一级学科代码,第五位为“Z”,第六位为顺序号(从“1”开始顺排)。 6. 交叉学科代码编制规则:代码前四位为交叉学科所涉及一级学科(一个或多个)代码,第五位为“J”,第六位为顺序号(从“1”开始顺排),专业名称使用交叉学科名称。 7.附《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

01 哲学0101 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010104 逻辑学 010105 伦理学 010106 美学 010107 宗教学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2 经济学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 应用经济学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历史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于2001年初,经过数年发展,已形成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学术群体。历史学科现有教师10人,教辅人员1人,9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1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人。另本学科拥有兼职教授3人,外籍客座教授1人。在职教师中,1人为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为湖北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2人为湖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指导教师罗家祥教授曾获选2005~2006年度中美富布莱特学者,并应邀赴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进行学术交流;刘金华博士曾应邀赴香港浸会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根据学校长远发展战略,历史学科发挥所有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招收国学、两宋学术文化史、中国政治文化史、中国民俗文化史、历史文化与旅游、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史、史学思想史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罗家祥教授同时招收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两宋学术文化史、中国政治文化史方向学术带头人罗家祥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院长、历史所所长,除担任本校博士生导师外,还兼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两宋政治史和学术文化史研究,先后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王氏新学与宋代社会》、《从新学到理论—11世纪后半至13世纪初年宋学主流的嬗递》、《两宋学术嬗递与政治变迁》等研究课题,并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1项,并参与多项重大攻关课题,其《北宋党争研究》、《宋代政治与学术论稿》、《北宋王氏新学的兴衰及其理论价值》、《王氏新学的历史命运及其内在原因》等研究成果获得学术界的好评。 中国民俗文化史、历史文化与旅游方向学术带头人雷家宏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历史所副所长。198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曾参与承担重大攻关课题、省部级社科研究课题多项,在宋史、中国古代社会史、民俗文化史、湖北地方文化史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所著《宋代社会与文化管窥》、《中国古代乡里生活》、《湖北通史·宋元卷》(合著)等均获得学术界的较高评价,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武汉市社科成果优秀奖各一项,湖北地方文化史相关成果曾被武汉市有关部门采纳,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较重要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史、史学思想史方向学术带头人李传印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副院长,200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参与承担国务院特批项目《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分典》魏晋南北朝部分、《中国古代史学与政治关系及其现代启示》、教育部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安全4个二级学科、专业。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人才。具体目标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专业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流利的进行交流,能运用该外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软件工程 研究大型软件工程化方法的基本理论、技术与实施策略;自动程序设计、程序变换、软件设计理论、程序正确性理论、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及相关技术; 研究支撑软件开发全过程的各类智能工具及相应环境、智能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及其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软件开发环境。 研究软件规范的形式化的工具、形式语义学、程序逻辑及程序验证以及以上理论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和实现; 研究软件可靠性模型与理论、软件的评估与测试、软件工程规范、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保证技术。 2.计算语言学 研究用计算机模拟人类对语言的使用,建立具有自然语言知识的软件系统,包括能理解

自然语言的用于数据库查询的自然语言界面、通用自然语言描述事件或场景的多媒体软件以及进行不同自然语言之间互译的翻译系统。 3.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研究数据仓库、数据挖掘、Web数据库、空间数据库、信息安全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及其数据模型与语言。 4.并行计算 研究各种分布式系统的模型、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基于细胞自动机理论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模型与算法、基于网络分布式系统的并行虚拟机(PVM)及信息传递界面(MPI)的分布式计算与并行计算及软件、分布并行语言的形式语法与语义、数值和非数值计算。 5.演化计算 研究演化计算,包括仿生(演化算法、演化软件和演化硬件)与拟物算法,如遗传算法、演化策略和模拟退火算法等,及其在智能计算中的应用。 6.移动计算 Agent模型、方法、软件系统;分布并行处理模型、方法、软件系统;计算网格、信息网格、服务网格和数据网格技术、软件系统等。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技术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办公自动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智能代理及应用,电子商务技术。 2.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 模型库及其管理技术,知识库及其管理技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工具与生成器,网络化决策支持技术,谈判支持系统。 3.可视化技术及应用 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应用,多维数据可视化,视频数据库技术,关系结构可视化。 4.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数据压缩技术,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多媒体数据传输技术。 5.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 网络系统工程,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安全,宽带网技术及应用,无线移动网络技术,网络计算。 6.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7.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包括知识工程,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非规范知识表示和处理。 8.计算机控制与仿真 9.生物信息工程 10.计算机图形学与CAD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VR技术与虚拟空间。机械工程CAD与CAM,土木、水利工程CAD,计算机辅助城市建筑与规划设计。 (三)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2016年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册

2016年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册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 二O一五年九月

说明 1.《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册》(以下简称“代码册”)是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以下简称“新目录”)并参考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旧目录”)编制的。 2.“代码册”编制的原则: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全部使用“新目录”中的代码和名称;二级学科使用“旧目录”中的代码和名称;“新目录”中新增加的一级学科全国不统一设二级学科,招生单位可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相关规定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3.对“新目录”中可授予不同学科门类学位的一级学科,本“代码册”在相应学科门类中分别编制了学科代码(第3位为“7”或“8”)。 4.本“代码册”中学科名称后括号内四位(六位)数字为该学科在“新目录”中原一级(二级)学科代码。 5.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代码前四位为该学科所在的一级学科代码,第五位为“Z”,第六位为顺序号(从“1”开始顺排)。 6. 交叉学科代码编制规则:代码前四位为交叉学科所涉及一级学科(一个或多个)代码,第五位为“J”,第六位为顺序号(从“1”开始顺排),专业名称使用交叉学科名称。 7. 本代码册仅供研究生招生工作使用。 8. 附《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

01 哲学 0101 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010104 逻辑学 010105 伦理学 010106 美学 010107 宗教学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2 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 020204 金融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 0270 统计学(0714)

学科名称及代码.docx

学科名称及代码外 国 语 专业基础课导师姓名主要研究方向专业课备注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英 日 任 选 测试技术 陈子辰 数字化制造与新型数控系统(含数字化制造理论 及应用,数控系统开发,制造装备自动化) 以下选一: 机械CAD 机制工艺理论 1、考生选择考试科目时应与 报考导师联系。 2、欢迎跨专业考生报考,可 申请选考相关学科的初试科目。 精密工程(含精密机械热、动态理论和监控技术, 制造过程计算机检测和控制技术) 微机电系统理论与微制造技术(含3D打印,微成 形技术,温差发电器件) 柯映林 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装备及系统(含装配协调 理论和方法,装配过程仿真,高端装备设计制造, 机器人辅助装配技术) 1、考生选择考试科目时应与 报考导师联系。 2、欢迎跨专业考生报考,可 申请选考相关学科的初试科目。 3.这几位导师同属于浙江大 学飞机数字化装配团队成员。 复合材料加工工艺及装备(含航空复合材料加工 技术,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装备) 李江雄 产品设计与制造自动化(含CAD/CAE/CAM技术与 系统,反求工程等) 飞机数字化装配(含数字化装配理论、数字化装 配工艺及工艺管理技术、数字化装配工艺装备开 发、数字化测量及评价技术、数字化装配系统集 成技术) 王青 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和系统;飞机装配偏差建模 及容差分析;反求工程CAD建模技术及系统 董辉跃 航空难加工材料加工工艺 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及自动化制孔工艺 机器人技术 方强 机电系统实时现场总线控制 飞机数字化装配系统控制技术 机器人技术 祖磊 飞机复合材料构件设计与制造技术 复合材料自动铺放工艺与装备 谢谢聆听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的前身造船系1959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华中工学院朱九思院长受海军委托而创建。学科点分别于1981年、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第一批有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1995年建立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在5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本学科面向国防及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学科建设、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众多突出的科研成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海洋资源开发的长远需求,本世纪将成为海洋的世纪,大力发展船舶海洋学科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优化学科建设,落实“创新、服务、责任”办学思路,华中科技大学于2008年4月新成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积极适应船舶与海洋工程高速发展挑战,在更高起点上谋划船舶的研发、海洋的开发。 本学科点目前已形成以下有特色的、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方向: 1.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性能分析与新概念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流体力学、船舶阻力、推进、耐波性、操纵性、水质环境监控以及舰船新概念设计理论与方法等。主要特色是将兴波理论研究与船型设计相结合,改进与开发新船型,推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代平头涡尾船型;将船舶运动响应与控制相结合,提高船舶的操纵性能;将流体力学与水质环境监控相结合,研究水动力作用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建立赤潮及水华的预测预报模型。建设了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筹),完成大量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船型优化研究,有力地支持了新船型的工程应用;开发了舰船运动物理仿真系统,解决了舰船操纵系统的陆上联调试验的关键技术,为舰船操纵系统的开发提供了逼真的物理环境。本方向研究工作已获得国防预研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得了部级一、二等奖。 2.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性能与声性能分析、控制与优化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流固耦合分析,水下爆炸,导弹发射等动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结构振动的主动、半主动控制,声辐射预测和控制及智能型优化设计方法,新型船用复合夹层结构等。该研究方向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新型抗冲击结构,为新一代舰船的发展构造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新型结构形式;深入开展舰船各种特殊部位的结构振动和声辐射机理和工程应用研究,为总体设计提供重要

招收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名称代码册

招收研究生的学科、专业 名称代码册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 二OO六年六月

说明 1、《招收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名称代码册》(以下简称“代码册”),与《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中的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学科、专业)的代码表示方法一致,即分别为二位、四位和六位阿拉伯数字。 2、本“代码册”对“专业目录”中可授予不同学科门类学位的学科、专业编制了新的专业代码(第3位均为“7”)。 3、本“代码册”中学科、专业科名称后括号内四位和六位数字为该学科在“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代码。 4、各有权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的招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专业代码的规则是:二级学科代码的前四位与该二级学科所在的一级学科代码相同,后两位从“20”开始依次排序。

01 哲学 0101哲学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2中国哲学 010103外国哲学 010104逻辑学 010105伦理学 010106美学 010107宗教学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02 经济学 0201理论经济学 020101政治经济学 020102经济思想史 020103经济史 020104西方经济学 020105世界经济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应用经济学 020201国民经济学 020202区域经济学 020203财政学 020204金融学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6国际贸易学 020207劳动经济学 020208统计学 020209数量经济学 020210国防经济 03 法学

0301法学 030101法学理论 030102法律史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30104刑法学 030105民商法学 030106诉讼法学 030107经济法学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0109国际法学 030110军事法学 030180法律硕士 0302政治学 030201政治学理论 030202中外政治制度 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4中共党史 030206国际政治 030207国际关系 030208外交学 0303社会学 030301社会学 030302人口学 030303人类学 030304民俗学 0304民族学 030401民族学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3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030404中国少数民族史 030405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精品]国家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

[精品]国家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国家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 (科研处,2009年12月整理核实) 01 哲学(学科门类) 0101 哲学(一级学科)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010104 逻辑学 010105 伦理学 010106 美学 010107 宗教学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2 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 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 03 法学 0301 法学 030101 法学理论 030102 法律史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30104 刑法学 030105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 030107 经济法学 1 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0109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030110 军事法学 0302 政治学 030201 政治学理论 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 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206 国际政治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 目录 一、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2 二、测绘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2 三、材料科学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3 四、矿山工程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4 五、冶金工程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4 六、机械工程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5 七、动力与电力工程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6 八、能源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6 九、核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7 十、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8十一、计算机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9十二、化学工程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0 十三、纺织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1 十四、食品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1十五、土木建筑工程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2十六、水利工程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3 十七、交通运输工程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4十八、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5十九、环境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6二十、安全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7 二十一、管理学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18

法律硕士: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doc.doc

法律硕士 (学科代码: 035101、035102授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以法律职业为背景的专业学位,是为法律实务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的专业学位教育。北京交通大学自2009 年成为法律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以来,确立了在秉承学 校专业构成特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原则。 北京交通大学法律硕士培养分为两个方向: 1. 法律(法学):培养对象为接受过系统法学本科教育的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 2.法律(非法学):培养对象为本科阶段所学专业为非法学类,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和复合 型知识背景的专业法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优秀法律人才为总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思想道德层面: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水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信守并勇于实践 公平正义,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 原则,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2.学术水平层面:掌握坚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法 律现状与研究动态,了解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 3.能力水平层面:具有良好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综合运用法律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实务和研究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于专业研究与学 术交流;具备较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较全面的法律实务知识以及法律职业所要求的知识结 构、思维特征和应用能力,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活动所需的学术水平和职业技能。 4.成果水平层面:毕业答辩前至少公开发表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至少参加一次调研或实践,至少参与一个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为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金融系统、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等。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一)培养方式 1.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必修环节训练和学位论文撰写,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法 律问题的能力。

考研各专业学科名称代码

考研各学科名称代码表 (仅供参考) 门类名称:哲学门类代码:01 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 哲学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1 中国哲学010102 外国哲学010103 逻辑学010104 伦理学010105 美学010106 宗教学010107 科学技术哲学010108 门类名称:经济学门类代码:02 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 理论经济学0201 政治经济学020101 经济思想史020102 经济史020103 西方经济学020104 世界经济020105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106 应用经济学0202 国民经济学020201 区域经济学020202 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3 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4 产业经济学020205 国际贸易学020206 劳动经济学020207 统计学020208 数量经济学020209 国防经济020210

门类名称:法学门类代码:03 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 法学0301 法学理论030101 法律史030102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3 刑法学030104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 保障法学) 030105 诉讼法学030106 经济法学030107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8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 私法、国际经济法 030109 军事法学030110 政治学0302 政治学理论030201 中外政治制度030202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 030203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 建设) 030204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030205 国际政治030206 国际关系030207 外交学030208 社会学0303 社会学030301 人口学030302 人类学030303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030304 民族学0304 民族学030401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2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405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学科分类与代码 共设5个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学科分类代码是基于一定原则对现实科学体系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并以符合逻辑的排列形式表述出来且赋予代码的一种学科。《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是科学发展、教育、科技统计、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鉴于学科分类在科学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联合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际组织与世界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学科分类体系标准化工作,纷纷制定相应的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 《学科分类与代码》使用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disciplines。 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 本标准的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 3. 相关术语: 3.1 学科: 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3.2 学科群: 学科群是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每个学科群包含了若干个分支学科。 4. 分类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和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 4.2 实用性原则: 对学科进行分类和编码,直接为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经费、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 4.3 简明性原则: 对学科层次的划分和组合,力求简单明了。 4.4 兼容性原则: 考虑国内传统分类体系的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并注意提高国际可比性。 4.5 扩延性原则: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高度动态性特征,应为萌芽中的新兴学科留有余地,以便在分类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得到扩充和延续。 4.6 唯一性原则: 在标准体系中,一个学科只能用一个名称、一个代码。 5. 分类依据: 本标准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方面进行划分。 6.编制原则: 6.1 本标准所列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展开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

全国一二级学科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

全国一级学科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 门类名称:哲学门类代码:01 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 哲学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1 中国哲学010102 外国哲学010103 逻辑学010104 伦理学010105 美学010106 宗教学010107 科学技术哲学010108 门类名称:经济学门类代码:02 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 理论经济学0201 政治经济学020101 经济思想史020102 经济史020103 西方经济学020104 世界经济020105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106 应用经济学0202 国民经济学020201 区域经济学020202 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3 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4 产业经济学020205 国际贸易学020206 劳动经济学020207 统计学020208 数量经济学020209 国防经济020210

门类名称:法学门类代码:03 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 法学0301 法学理论030101 法律史030102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3 刑法学030104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 保障法学) 030105 诉讼法学030106 经济法学030107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8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 私法、国际经济法 030109 军事法学030110 政治学0302 政治学理论030201 中外政治制度030202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 030203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 建设) 030204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030205 国际政治030206 国际关系030207 外交学030208 社会学0303 社会学030301 人口学030302 人类学030303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030304 民族学0304 民族学030401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2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405

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模板

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 门类名称:哲学门类代码:01 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 哲学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1 中国哲学010102 外国哲学010103 逻辑学010104 伦理学010105 美学010106 宗教学010107 科学技术哲学010108 门类名称:经济学门类代码:02 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 理论经济学0201 政治经济学020101 经济思想史020102 经济史020103 西方经济学020104 世界经济020105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106 应用经济学0202 国民经济学020201 区域经济学020202 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3 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4 产业经济学020205 国际贸易学020206 劳动经济学020207 统计学020208 数量经济学020209 国防经济020210

门类名称:法学门类代码:03 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 法学0301 法学理论030101 法律史030102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3 刑法学030104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 保障法学) 030105 诉讼法学030106 经济法学030107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8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 私法、国际经济法 030109 军事法学030110 政治学0302 政治学理论030201 中外政治制度030202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 030203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 建设) 030204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030205 国际政治030206 国际关系030207 外交学030208 社会学0303 社会学030301 人口学030302 人类学030303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030304 民族学0304 民族学030401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2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405

法律硕士: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doc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法律硕士 (学科代码:035101、035102 授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以法律职业为背景的专业学位,是为法律实务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的专业学位教育。北京交通大学自2009年成为法律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以来,确立了在秉承学校专业构成特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原则。 北京交通大学法律硕士培养分为两个方向: 1.法律(法学):培养对象为接受过系统法学本科教育的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 2.法律(非法学):培养对象为本科阶段所学专业为非法学类,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和复合型知识背景的专业法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优秀法律人才为总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思想道德层面: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水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信守并勇于实践公平正义,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原则,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2.学术水平层面:掌握坚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法律现状与研究动态,了解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 3.能力水平层面:具有良好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综合运用法律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实务和研究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于专业研究与学术交流;具备较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较全面的法律实务知识以及法律职业所要求的知识结构、思维特征和应用能力,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活动所需的学术水平和职业技能。 4.成果水平层面:毕业答辩前至少公开发表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至少参加一次调研或实践,至少参与一个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为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金融系统、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等。

招收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名称代码册

招收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名称代码册01哲学 0101 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010104 逻辑学 010105 伦理学 010106 美学 010107 宗教学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2 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 020204 金融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 03 法学

0301 法学 030101 法学理论 030102 法律史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30104 刑法学 030105 民商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 030107 经济法学 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0109 国际法学 030110 军事法学 030180 法律硕士 0302 政治学 030201 政治学理论 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 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206 国际政治 030207 国际关系 030208 外交学 0303 社会学 030301 社会学 030302 人口学 030303 人类学 030304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 0304 民族学 030401 民族学 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 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院系所、一级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院系所、一级学科、专业、研究方向指导老师考试科目 拟招 人数 备注 001水利与环境学院(拟招53人) 085214水利工程 01水文学及水资源 0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03水工结构工程 04水利水电工程 05水利水电工程管理01陈求稳、戴会超、刘德 富、董晓华、郭红民、李 英海、彭涛、肖尚斌、徐 刚、王雨春 02戴会超、陈和春、郭红 民 03李建林、刘德富、田斌、 周宜红、黄耀英、黄宜胜、 孟永东、彭辉、彭云枫、 王从锋、吴海林、杨学堂、 杨启贵 04陈求稳、戴会超、李建 林、刘德富、周宜红、杜 发兴、郭红民、孟永东、 王海云、吴海林、燕乔 05许文年、陈钢、郭琦、 黄建文、江新、赵春菊、 郑霞忠、李昌彩、任玉珊、 孙役、王先甲 ①101思想政治理 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911材料力学(二) 或913水力学(二) 43 复试笔试科目:水 利工程施工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①水工建筑物 ②工程水文学 085239项目管理 01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含涉外工程) 02建设项目造价控制03建设项目管理 04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05电力企业项目管理 06水资源与水库管理01周宜红、郭琦、黄建文、 江新、王从锋 02安慧、郭琦、吴卫江 03安慧、陈钢、郭琦、黄 建文、江新、王海云、郑 霞忠、李昌彩 04郑霞忠 05郭琦、江新、王从锋、 陈邦峰、李昌彩 06董晓华、王先甲 ①101思想政治理 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916工程经济学 (二) 10 复试笔试科目:工 程项目管理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①运筹学②管 理学 002土木与建筑学院(拟招40人)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 01岩土力学基本理论及应用 02滑坡成灾机理、预测预报及防治 03边坡防护及生态恢复04材料动力特性与结构01李建林、张国栋、徐连 民、张华、王乐华、刘杰、 孙大伟 02张国栋、罗先启、易武、 程圣国、张振华、陈勇、 吴剑 03许文年、郎煜华、刘刚 04彭刚、雷进生、李文伟、 ①101思想政治理 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901材料力学 20 复试笔试科目(任 选一门):①混凝土 结构设计原理②钢 结构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①土木工程施 工②工程力学

2018年招生学科专业和主要研究方向简介1

招生学科专业和主要研究方向简介植物学专业(硕士学位点071001)含植物多样性、植物生理学两个研究方向。 植物多样性:针对中国东北植物区系起源、发生和地理联系以及东北主要植物类群进行分类及系统演化研究,重点进行专科属及特有植物的研究;对中国东北主要植被类型进行生物多样性以及谱系结构研究,为中国东北地区植物资源合理利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基础,为国家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植物生理学:以我国中高纬度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木本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植物生理学技术手段研究我国东北地区林业相关的重要问题,探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中植物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的水分吸收、传导和散失的生理学过程和树木水分平衡的维持机制,从水分生理角度揭示森林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干扰的响应机制。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071005)含微生物资源与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系统分类学、生物工程五个研究方向。 微生物资源学与微生物生态学:以微生物资源学和微生物生态学为主要研究方向,以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生态学研究技术和方法为基础,开展微生物新资源研究与开发、微生物系统学以及微生物生态学等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同时开展以微生物资源及其代谢产物为核心的抗肿瘤生物新药及其新型生物佐剂的研发工作;开展以微生物为核心的人类及动物益生菌剂及其相关产品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的研究工作。研究典型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变化规律;微生物来源碳氮的周转和截获情况以及微生物群落和其生境角色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转变。 环境微生物学:以污染环境治理/修复与土壤碳氮循环中的关键微生物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手段,开展环境微生物学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的创新性研究工作,重点开展了污水生物净化、污染土壤/水体生态修复、温室气体的产生机制与控制、土壤物质循环及土壤改良、矿物资源和石油开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微生物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工作。 农业微生物学:以土壤及其海洋微生物资源为基础,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需求,重点开展多功能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菌剂及其生物农药研发等基础和应用基础的研究工作;开展以微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的污染环境和退化农田土壤及其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开展针对农作物病虫草害生物防治开发新型微生物源制剂及其相关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系统分类学:以长期、连续、系统的野外调查、采集为基础,全面、系统研究了我国木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对重要经济真菌如灵芝、桑黄等数十个真菌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修订。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温带、寒温带木生真菌区系和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开展了我国木生真菌的遗传学、致病木生真菌的病原学、食药用真菌和生物工程真菌资源等方面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生物工程:以现代微生物工程理论和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为研究手段,研究维生素C、多种氨基酸、有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产生菌的代谢、调控及工程菌的构建;研究筛选新型生物活性物质,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食品、生物药物,并开展环境保护及研制新型生物农药及生物肥料等。 生态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071300)含森林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

英语专业研究生11大研究方向及就业解析

英语专业研究生11大研究方向及就业解析 与其他不少考研热门专业一样,英语专业研究生招生的研究方向设置非常细,不同学校的方向设置类别不一,名称也各异。 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设有语言方向、文学方向、教学法方向、翻译学方向、口译学方向、英语国家文化方向、跨文化交际方向7个方向。而同样是外语类专业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该专业设置的研究方向明显不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该专业设置的8个研究方向更与前两所学校无一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备考英语专业的同学对“如何选择研究方向”这样的问题一头雾水,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跨考网的老师为大家就英语专业的研究方向做一个归纳和总结。 就英语专业考研而言,外国语言文学下设置的二级学科很多,包括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11个学科。其中,涉及英语专业的二级学科主要有3个: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一般院校的英语专业多设置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专业,所以,英语专业考研的专业设置其实比较简单,一般就是两大专业。不过,这两个专业被不同学校细化研究方向以后,就变得复杂了。如前面说到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设有7个方向,这7个方向进一步细分,小的研究方向达37个之多。 英语专业的研究方向虽名目众多,却也并非杂乱无章,其设置仍是遵循一定规律的。粗略分析,这些研究方向可分为传统研究方向和新兴研究方向两大类。 传统研究方向 传统研究方向,顾名思义,指的是设置多年的老牌研究方向,这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