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514.00 KB
- 文档页数:25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解析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品味】 “明朗”可见鲁迅笑声之爽快。
(这一细节描写,使鲁迅的开明爽朗、平易近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可亲可近。
【段析】突出先生坦白真诚、平易近人的性格,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与伟人的距离。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段析】通过朴素的描写,逼真又传神地把鲁迅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鲁迅先生生病,刚好了一点,窗子开着,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火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品味】 针对“我”的“火红”的上衣,先生认真地发表见解。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
”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品味】 “不大漂亮”是鲁迅先生对“我”这次着装的看法。
过了一会又接着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混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 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混浊得很,所以把红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品味】 画线句体现了鲁迅先生坦荡、直率的性格特征。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品味】 鲁迅先生谈服饰的色彩搭配,与人的搭配,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也表现了他的知识丰富。
3.《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 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并思考批注中提出的问题。
本课是自读课文,文字较多,片段之间没有严密的逻辑,在指导学生自读时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通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能力,自读时,可以借助文旁的批注,为阅读引路。
2. 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本文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并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展现出鲁迅的个性和气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作者对鲁迅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3. 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的细腻等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萧红作为女性作家对生活有敏锐的感知力,而且他的语言细腻明丽,平实自然,如话家常却又感人至深,注意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特点,赏析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教学设想: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采用三层推进教学法,一深入研读讨论旁批根据课文批注,小组讨论,初步感知文意,形成对鲁迅的初步印象,二是主题阅读做上批注,三是专题阅读写好笔记,然后整理成读后感。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资料助读了解人物关于鲁迅导入: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及同学们对鲁迅的传统印象引入。
鲁迅的诗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批注阅读走进文本(一)鲁迅印象方法:默读课文,初步感知导语: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用一句文中的话概括。
0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群文阅读理解作者或人物的情感把握关键语句,理解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
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考点解读】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中记叙的事件和主要人物;然后,审清题意,分析思考文中体现了作者(人物)的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文章的感情基调;最后,组织语言即可。
如果是回忆往事类的文章,那么,其表达的感情往往是对往事的缅怀、纪念,对人物(老师、父母、朋友等)的敬佩、热爱、感激、怀念(人物已经去世),对某种物体的热爱、赞美、怀念、歌颂等。
【例】《回忆鲁迅先生》一文,通过作者对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鲁迅的怀念、爱戴、赞美和敬仰之情。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阅读文章,依据“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完成下列表格。
2.本文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技法点拨】01、提取法:将文章的中心句、总起句、主旨句、议论抒情句、关键词摘选出来,它们往往承载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02、重组法:组合、整理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词来进行答题。
组合法的关键在于要善于抓住文段的中心句(词)、总括句、总起句、结尾句、反复句。
03、概括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这是进行归纳的最重要的方法。
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以下两点:模板1:一般按照“××—××—××—××”的格式来梳理。
模板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的感激(敬佩/喜爱/思念……)之情。
【真题演练】(一)挽着汉字跳舞①老于是高中语文老师,一个钟情汉字、推崇汉字文化、追求生活本真的清癯雅士。
虽然这所新学校叫“外国语学校”,但第一堂语文课,老于就郑重告诉学生:“要成为翻译家,外交人才,首先要学好的不是外语,而是汉语。
”②每次上讲台,老于都觉得那些仓颉汉字,古老、沧桑、豪放、清新,如朝雨轻尘般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又涌上心头。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赏析、积累细节描写的语言;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活人物。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既真实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文学家鲁迅先生及萧红先生的生平事迹及相关的作品,收集鲁迅名言。
教学建议:本文很长,适合长文短教。
本文的设计技巧在于“线条式选点切入”,在教学中切入到“爱笑的鲁迅”、“陪客人的鲁迅”、“对待青年的鲁迅”三个板块,通过整合提炼各段中描写“鲁迅的笑声”的文字,通过文中描写“鲁迅陪客人”的文字,与课外有关鲁迅陪客的不同做法的文字做对比研读,通过描写“鲁迅对待青年”的文字等三个板块,以点带面,深入感悟鲁迅既真实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感受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形象。
这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当然,课始的阶段还有一个“文意整体把握”的教学环节,所以有“概况段落大意”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赏析、积累细节描写的语言;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活人物。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既真实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文学家鲁迅先生及萧红先生的生平事迹及相关的作品,收集鲁迅名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既真实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点拨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图片导入:鲁迅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家,上学期我们阅读他的《朝花夕拾》。
鲁迅的文字比较深刻含蓄,比如《无常》《狗·猫·鼠》,文字大多是批判反讽意味,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威严的愤怒相,有如佛教上所显现的降魔的佛像。
《回忆鲁迅先生》问题探究
【鉴赏(分析)艺术技巧(分析文章写作技巧)】【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鉴赏作品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分析散文形象特点和作用】
问题1(重点):萧红从先生的饮食起居写到待人接物等许多日常小事,为什么单单从笑写起?
明确:这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人觉得他亲切、可亲,拉近了伟人与读者的距离。
问题2(重点):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有关先生的哪些生活片段来表现鲁迅的性格?
明确:从笑声爽朗,走路轻捷,待人饮食,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方面去描摹鲁迅,全方位展现鲁迅先生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再现鲜活生动、可亲可敬的鲁迅形象。
问题3: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体现了鲁迅和我们一样也是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深怀念、崇敬和爱戴之情。
问题4(重点):为什么作者不断强调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
明确:作者强调环境的特点,点明鲁迅工作了整整一夜,更好地突出鲁迅忘我工作的高大形象。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后生字组词1.朗(lǎng):明朗、朗读、晴朗2.捷(jié):轻捷、敏捷、捷报3.帽(mào):帽子、草帽、礼帽4.扣(kòu):扣上、扣子、紧扣5.顾(gù):不顾、顾虑、照顾6.劝(quàn):劝解、劝告、劝慰7.暑(shǔ):暑天、暑期、中暑8.晌(shǎng):晌午、半晌、歇晌9.澡(zǎo):洗澡、澡堂、澡盆10.惜(xī):可惜、珍惜、爱惜这些生字和组词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知识,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鲁迅先生文章的理解。
New Vocabulary and Phrases from "Memories of Mr. Lu Xun (Excerpt)" in Grade 7 Chinese Textbook (Humanities Edition)1.朗(lǎng): bright, read aloud, sunny2.捷(jié): nimble, agile, speedy news3.帽(mào): hat, straw hat, top hat4.扣(kòu): button up, button, fasten5.顾(gù): disregard, concern, take care of6.劝(quàn): persuade, advise, comfort7.暑(shǔ): summer heat, summer vacation, heatstroke8.晌(shǎng): noon, half a day, rest in the afternoon9.澡(zǎo): bathe, bathhouse, bathtub10.惜(xī): regrettable, cherish, loveThese new vocabulary words and phrases not only help students master basic Chinese character knowledge, but als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Mr.Lu Xun's articles in context.。
《回忆鲁迅先生》阅读理解1.课内阅读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
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
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
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边睡着了。
(1)从鲁迅先生陪客人一事中,可看出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散文形象特点和作用】解题思路:如何从文中看出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揣摩:①人物的身体、地位、教养、经历等。
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
③把人物放在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