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金融资产的计量处理区别
- 格式:xlsx
- 大小:10.67 KB
- 文档页数:1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会计分录(一)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应收股利(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贷:银行存款等??(二)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持股比例)?应收利息(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应收利息)???贷:投资收益?(三)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1.公允价值上升?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公允价值下降?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四)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借:银行存款(价款扣除手续费)???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同时:?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贷:投资收益?或:?借: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会计分录?(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 ——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利息)???贷:银行存款等?(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三、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会计分录(一)贷款?1.未发生减值?(1)企业发放的贷款?借:贷款——本金(本金)?? ?贷:吸收存款等??????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2)资产负债表日?借:应收利息(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贷:利息收入(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
这几类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的区别,您结合下面的表格理解一下: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有公允价值,短期持有出售的股票、债券、基金有公允价值,长期持有到期的债券有公允价值,长期持有,无重大影响的债券、股票控制(子公司)以及不具有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股票或股权共同控制(合营企业)和重大影响(联营企业)的股票或股权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公允价值计量)应收股利(已宣告未发放的股利)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未付息)投资收益(交易费用)贷:银行存款等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未付息)贷:银行存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方)1、债券投资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利息调整(差额,或贷方)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未付息)贷:银行存款等2、股票投资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应收股利(已宣告未发放的股利)贷:银行存款借: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股利贷:银行存款初始成本>占有份额(不调整成本)初始成本<占有份额(计营业外收入)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贷:银行存款营业处收入交易费用不计入成本,计入投资收益。
取得时的交易费用均计入成本中。
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以及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作为应收项目处理,不计入成本,不影响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的债券投资按票面利率*面值)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的债券投资按票面利率*面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到期时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1)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收益/亏损时: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按票面利率*面值)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方)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按票面利率*面值)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或借方)(或贷方)贷:投资收益(或借方)(2)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股利计入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或贷)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借)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或贷方)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借方)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比较注:被投资方发行亏损,不作财务处理。
会计操作技能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金融资产是公司在进行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拥有的具备现金流量或者可交易性的金融产品。
在会计准则中,金融资产被划分为不同的分类,并且需要根据一定的计量原则进行计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方法。
一、金融资产的分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资产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以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公司通过购买债券等金融工具所形成的长期投资,投资者在购买这类金融资产时有明确的意向持有至到期,通过计算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来确定其初始计量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公司既可以将其持有至到期,也可以在有利的时机出售的金融资产。
这类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是以公允价值确定的,之后根据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
贷款和应收账款是指公司通过发放贷款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应收款项,其初始计量金额为公允价值,并在确认账面价值后按照待偿金额计量。
其他应收款包括了与企业主业不直接相关但仍然可以转换为货币的金融资产,其初始计量金额同样是以公允价值确定的,并按照待偿金额计量。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指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在内的可随时转换为确定金额的资产,其计量金额为面额。
二、金融资产的计量对于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其计量方法各不相同。
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其计量金额为购买时的公允价值,并按照摊余成本法进行摊销。
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计量金额同样为购买时的公允价值,并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进行重新计量。
贷款和应收账款以及其他应收款的计量金额为初始公允价值,并根据待偿金额调整。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计量金额为面额。
在计量金融资产时,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公允价值的确定。
公允价值是指在交易参与者之间进行的公平交易中,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价格,其确定需要依赖市场行情、定价模型或与市场定价数据相关的其他信息。
三、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在会计处理上,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会有不同的记账方式。
一、金融资产的概念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项、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
【提示】虽然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没有在《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规范,但长期股权投资属于金融资产。
二、金融资产的分类金融资产的分类与金融资产的计量密切相关。
因此,企业应当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将其划分为下列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如下图所示: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概述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属于衍生工具。
公允价值变动大于零。
但是,套期有例外。
(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1.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和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2.企业的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或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通常情况下,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二)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三)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
金融资产计量方法与应用金融资产是指具有货币性质的能够为金融机构带来经济利益并能够进行交易的工具。
为了准确评估金融机构的风险和价值,金融资产的计量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金融资产计量方法及其应用。
一、市价计量法市价计量法是指根据金融市场上的实时价格对金融资产进行计量。
这种方法最为直接和简单,可以实时反映金融资产的价值。
它适用于流动性较高的金融资产,例如股票、基金等。
通过市价计量法,金融机构可以及时了解其投资组合的价值变动情况,以便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二、成本计量法成本计量法是指根据金融机构购买或产生金融资产的成本对其进行计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期持有、较稳定的金融资产,例如债券、贷款等。
通过成本计量法,金融机构可以了解其投资所产生的成本,并进行风险管理和收益分析。
三、摊余成本计量法摊余成本计量法是指将金融资产的成本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相抵销,以确定其账面价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期金融资产的计量,例如长期债券。
通过摊余成本计量法,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反映其投资的价值变动情况,并进行风险管理和财务报告。
四、公允价值计量法公允价值计量法是指根据市场上类似金融资产的交易价格对金融资产进行计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流动性较高、市场价格透明度较高的金融资产,例如股票、交易所交易基金等。
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法,金融机构可以准确反映其投资组合的价值,并进行风险管理和财务报告。
五、折旧摊销法折旧摊销法是指将金融资产的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到其使用寿命内,以反映其价值逐渐减少的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一定使用寿命的金融资产,例如房地产、计算机等。
通过折旧摊销法,金融机构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其资产的净值,并进行风险管理和财务报告。
在实际应用中,金融机构通常根据不同的金融资产特性和市场环境,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方法进行评估。
同时,金融机构还需要根据监管要求和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与识别,并进行定期报告和风险管理。
总之,金融资产计量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至关重要。
金融资产会计四分类详解金融资产会计四分类详解 这四类金融资产的主要区别在于如何计量起始日至到期日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
对一项金融资产在确认时进行明确的分类,目的是为了将这种变动进行一以贯之的处理。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针对短期持有、以交易为目的的资产,使盈亏能较为迅速的反映在当期的利润表中,使投资者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公司持有的这些以赚快钱为主要目地的资产的表现。
而有些金融资产,公司想要长期持有,但如果也像FVTPL那样把短时间内的价值变动都计入当期利润,损益表会产生无意义的波动。
反正到期日早着呢,你们这么猴急猴急的算来算去,一会盈一会亏的,有嘛用?!所以这类资产一般不会去看他的价值变动。
除非真的有很严重的、不可挽回的价值减损,比如所投资公司清算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就是公司持有,也不打算持有至到期,也不打算马上卖掉。
那计入当期利润也不太合适,完全置之不理也不合适。
这时候所有者权益就成了一个缓冲:把价值的变动计入到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承认它的价值变化了,但是不承认其对利润的影响,煮熟的鸭子上桌了,但是还没吃到嘴里所以谁也别嚷嚷好吃。
一旦实际交易发生,该盈利该损失的再从所有者权益表中调出来进当期利润,并由此名正言顺的进入留存收益中。
贷款和应收款按定义是金融资产,有点类似持有至到期投资,但一般公允价值变化不大,所以就不跟着以上几个搀和,自己单独分类出来。
-------------------------------------------------------------------------------------------------------------- 再说深一点的,上面的FVTPL,还包含了衍生金融产品,什么掉期啊,期货呀,期权啊都在这个分类里。
这类产品一般是投机性质的,所以准则认为公司持有就是想短期获利,直接被打入FVTPL。
四大金融资产的区别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应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如果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应作为金融资产(交易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它们均属于金融资产,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持有的目的不同这是决定一项金融资产划定类型的基础: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为了短期持有,随时准备转让或出售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短期收益,赚取差价的,所以此类金融资产持有期限是最不确定的。
持有至到期投资:此类金融资产的持有目的并不是为了赚取差价的,而是净一定的资金投资后,目的是为了获取稳定的,低风险的、长期性的回报的,是要将金融资产(债券),持有至到期。
这类资产的期限是固定的,回报是可以预见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此类资产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一种金融资产,持有并不是准备随时出售的,持有时间是相对较长的(一般是要超过一年的),但却又是不准备持有至到期或企业没有能力或意图要持有至到期的,这种资产的特定也是没有固定的期限与可预见的回报的。
长期股权投资是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权且短期内不准备出售,按照股权比例享有被投资单位的权益并承担风险。
确定这些金融资产的分类问题,是管理层的决定范围!2、对象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对象工具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债券。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对象工具则必须是债券。
不可是股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对象工具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债券。
(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一致的)3、核算的原则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计量原则是公允价值属性,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完全的公允价值来计量的,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是以公允价值与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相结合(债券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原则是历史成本属性,用实际利率摊余成本法。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
4、初始确认核算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取得时所发生的交易费用是记入到当期损益中去了(投资收益),而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时发生的交易费用是记入到所取得的金融资产的成本中去了。
金融资产会计四分类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
(3)贷款和应收款项;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管理者的持有意图决定金融资产的分类,从而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
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差异和应注意的问题:
初始计量:即是指所取得的资产在一开始取得时的入账价值的确定;
后续计量:指资产入账后价值的变动的处理。
(1)初始计量:第一类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三类有区别:第一类金融资产用其买价(即公允价值)入账,作为金融资产的取得成本,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不计入投资成本,应是计入投资收益。
后三类都应是用其公允价值加上交易费用来确认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
(2)后续计量:
第一类金融资产应以其公允价值来计量,直接调整相关资产账户。
第二类和第三类应按照摊余成本来进行后续计量;
第四类金融资产应是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资本公积。
新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的分类及计量一、金融资产的分类根据新会计准则,金融资产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公司用于短期获利目的持有或出售的金融资产,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股票、债券等。
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是指除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2.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指公司持有至到期日或确定交付且具备固定、确定的收款金额的金融资产,如债务投资和贷款等,其初始确认金额为交易时的公允价值,随后按摊余成本进行计量。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权益的金融资产:指公司长期持有并不打算出售的金融资产,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二、金融负债的分类根据新会计准则,金融负债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
交易性金融负债是指公司用于短期融资目的而发行的金融负债,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是指除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外的金融负债,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2.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指公司发行的非交易性金融负债,其初始确认金额为交易时的公允价值,随后按摊余成本进行计量。
三、权益工具的分类根据新会计准则,权益工具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指公司持有且不以交易为目的的金融资产,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2.权益法下投资权益工具:指公司对其它企业持有的权益工具的投资,按照行列总表及合并财务报表的要求进行核算。
四、金融工具的计量根据新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的计量方法如下:1.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以现金或者其它金融资产的等价交换金额进行确认。
2.摊余成本计量:金融工具以初始确认成本减去摊销金额的方式进行计量。
3.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工具以现金或者其它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一、金融资产的分类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存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务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企业应当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化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存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动,详细讲:企业在初始确认时,①将某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化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②其他类金融资产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化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③持有至到期投资、存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三类金融资产之间,也不得随意重分类。
提示留意:上述四类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均按〝公允价值〞计量。
但是后续计量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化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种;另一类是以摊余本钱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存款和应收款项〞两种。
二、金融资产的计量〔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化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化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买卖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化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重点掌握买卖性金融资产。
所谓〝买卖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的金融资产。
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就属于买卖性金融资产。
买卖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置:账户设置:〝买卖性金融资产〞本科目设置〝本钱〞、〝公允价值变化〞两个明细户。
〔1〕企业取得买卖性金融资产〔包括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借:买卖性金融资产——本钱〔公允价值、卖价〕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支付的利息〕投资收益〔相关的买卖费用〕贷:银行存款等留意两点:一是买卖性金融资产取得时发作的〝相关买卖费用〞,要记入当期损益〔借记:投资收益〕,不能记入本钱。
企业金融资产的分类及会计处理
企业金融资产主要分为四类: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项。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持有的可以随时转换为现金的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
币资金等。
货币资金的会计处理一般是按照实际购买金额计算成本,并按照实际金额列示
在资产负债表上。
短期投资是指企业购买的一年内到期或随时可变现的金融工具,如短期债券、股票等。
短期投资的会计处理一般是按照实际购买金额计算成本,并按照公允价值列示在资产负债
表上。
公允价值是指根据市场价格或其他可靠数据进行确定的价格。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后,尚未收到款项的权益凭证。
应收账款的会
计处理一般是按照发生金额计算成本,并按照预计收回的金额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
对于
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需要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金融资产的分类及会计处理是根据其性质和特点进行划分和计量的,以反映企业
的金融资产状况和价值。
企业需要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和规定的要求进行准确的分类和会计
处理。
这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和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