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土壤热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节土壤和空气的热量交换方式和热特性一、土壤和空气的热量交换方式在土壤和空气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热量过程。
除分子热传导、辐射和对流这三种方式外,还存在着平流、乱流和因水的相变而引起的热量转移形式。
这些过程对土壤和空气层热状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分子热传导以分子运动来传递热量的过程称为分子热传导。
在土壤层中,热量交换是由分子热传导形式来完成的。
分子热传导过程强弱对土壤层内热状况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但在空气中,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其分子导热率很小,因而由传导方式进行的热量转移比其他方式要少得多,在多数情况下是可忽略不计的。
(二)辐射地面和大气层之间的辐射热交换是始终存在的。
地面一方面吸收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同时也向大气放出长波辐射。
白天当地面吸收的辐射超过放出的热量时,地面被加热增温,并通过辐射或其他方式把热量传送到大气层和土壤下层使之增温;夜间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超过吸收的大气逆辐射,结果使得地面损失热量,导致地面温度下降,此时土壤深层和大气就反过来以各种方式向地面输送热量,以维持地表温度不致下降太多,结果使得土壤深层和大气层的温度也发生下降。
(三)对流1、对流的概念空气在铅直方向上的大规模升降运动。
2、对流的种类对流按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1)热力对流(自由对流)发生在低层气温剧烈增高或高层空气冷却时,上下层气温差异加大,造成低层空气密度较小,高层空气密度较大的不稳定状态,因而很容易产生对流。
(2)动力对流(强迫对流)空气水平流动时遇到山脉等障碍物时被迫抬升或因其它外力作用强迫时发生的。
对流使上下层空气混合,并发生热量交换。
对流的空气升降速度有时可达10m/s以上,高度可达对流层顶部附近。
复习:土壤孔隙的类型根据孔隙的粗细分为三类: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土体内的垂直分布为“上虚下实”。
耕作层应有较丰富的非毛管孔隙,耕作层以下,除应以毛管孔隙为主以外,非毛管孔隙应保持一定的数量。
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二、土壤结构体的类型1.块状结构体2.核状结构:3.棱柱状结构和柱状结构:4.片状结构(板状结构):5.团粒(粒状和小团块)结构:(二)团粒结构:具有一定的大小;具有大小不同的多级孔隙;具有一定的水稳性、机械稳性和生物稳定性。
1、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1)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2)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3)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4)团粒结构土壤宜于耕作(5)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三、土壤耕性土壤耕性是指土壤在耕作时所表现的特性,也是一系列土壤物理性质和物理机械性的综合反映,耕性的好坏,密切影响到土壤耕作质量及土壤肥力。
(一)耕性的内容一般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耕作难易程度(2)耕作质量的好坏(3)宜耕期长短(二)眼看、手摸、试耕确定宜耕期:1.看土验墒:雨后或灌溉后,地表呈现黑白斑块相间,外干里湿,稍高地表有干土时,即进入宜耕期。
2.手摸验墒:用手抓起3-4cm深处的土壤,紧握手中能成团,稍有湿印但不黏手心,不成土饼,呈松软状态;松开土团自由落地,能散开,即可耕。
3.试耕:耕后土壤不黏农具,土垡能自然散开,不形成块状结构,即为宜耕期。
第三节土壤热性质一、土壤热量的来源(一)太阳的辐射能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其热量一部分被大气吸收散射,一部分被云层和地面反射,土壤吸收其中的一少部分。
(二)生物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释放的热量,一部分被微生物作为能源利用,而大部分可用来提高土壤温度。
(三)地球内热地壳的传热能力很差。
每平方厘米地面全年从地球内部获得热量不高过226J,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极小,但在地热异常地区,如温泉、火山口附近这个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第二节土壤的热性质一、土壤的热平衡(一)土壤热来源与土壤吸热性热量来源:太阳和其他星球的辐射热地壳深部的地热土壤中物理、化学反应产生的热土壤中生物生命活动产生的热能。
一般情况下,土壤中物理化学反应及土壤中生物生命活动产生的热能不大,相比之下,土壤热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的辐射能。
(二)土壤热消耗与土壤散热量土壤内部提高土温的热量只占到达地表有效辐射的5-15%,而乱流热交换与蒸发散热消耗的热量则占90%左右。
蒸发散热(潜热)与乱流热交换的热量(显热)之间的比例主要受地面湿润条件控制。
在土壤水分充足时,蒸发耗热的比例大,在土壤干燥时,乱流热交换的热量损耗则超过蒸发耗热。
土壤向大气散失热量的性能称为土壤的散热性,与土壤的蒸发强度、土表温度有关。
(三)土壤的热平衡热量平衡:是指土壤热量的收支状况。
Q=E-Q1-Q2-Q3,E-太阳辐射能;Q1-地表辐射能;Q2-土壤水分蒸发消耗;Q3-其它方式消耗能量。
二、土壤的热特性土壤接受热量后,土温升降的速率及变化幅度主要决定于土壤的热性质,土壤的热性质主要包括(一)土壤的热容量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K 时所吸收或放出热量的焦耳数叫做土壤热容量 。
以重量为土壤计量单位时,叫重量热容量,用C 表示,单位为J/Kg·K 。
用容积为土壤计量单位时,叫容积热容量,用Cv 表示,单位为Jm 3/K ,换算:Cv=C×ρ影响土壤热容量大小的因素主要为土壤含水量表土壤组成物质的热容量和密度(二)土壤的导热性土壤热量由热量高处向热量低处传导。
土壤传导热量的性能即土壤导热性。
导热率是指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土壤传导的热量,单位J/cm.s.℃影响土壤导热率大小因素是: ①土壤含水量;②土壤松紧度,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的孔隙度。
当土壤干燥缺水时,土粒间的土壤孔隙被空气占领,导热率就小。
当土壤湿润时,土粒间的孔隙被水分占领,导热率增大。
班级: 姓名: 人生不能赌 只能博 乌审旗职业中学导学案
1
§6.1 植物生产的温度条件
1.土壤热性质 第 课时
年级:高一 科目:植物生产与环境 课型:新课 主备人:张志伟 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热性质,包括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知道土壤热容量、
土壤导热率与土壤温度变化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掌握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的概念, 知道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与土壤温度变化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土壤热性质,知道土壤温度与土壤热性质的关
系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土壤热性质,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
2.难点: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学习用具:导学案,黑板,PPT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
1. 植物生产具有的两大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热量一般用__________表示。
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概念来表达环境热量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3. 积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有效积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问导读
1. 土壤温度的高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 土壤热性质包括哪些?
3. 土壤的热容量是指什么?土壤热容量与土温变化快慢的关系如何?
4. 土壤导热率是指什么?土壤导热率与土温变化快慢的关系如何?
三、自学检测
一、填写下列空白:
1. 土壤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同时 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2. 土壤热容量是指:
热容量大,则土温变化_______;热容量小,则土温______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 土壤各组分中容积热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
4. 土壤导热率是指:
5. 土壤导热率越高,土壤温度变化越_____________;反之,土温变化_______。
四、巩固练习
1. 土壤容积热容量是指单位_______________的土壤,温度每升高1℃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释放的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____。
2. 土壤各组分中容积热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
3. 一般地,干燥疏松的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均_______潮湿紧密的土壤,因而,升降温比较_________,一天的温差较_________。
4. 土壤不同组分的导热率相差很大,导热率越_________的土壤,其温度越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反之,土壤温度相对稳定。
五、课后作业
1. 土壤热性质包括哪些?
2. 土壤的热容量是指什么?土壤热容量与土温变化快慢的关系如何?
3. 土壤导热率是指什么?土壤导热率与土温变化快慢的关系如何? 六、安全教育
现在天气多变,阴雨天同学们要注意适当增加衣服,以免着凉,引起 肚子疼、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