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窃读记1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477.50 KB
- 文档页数:12
211教学模式
科目语文
年级五年级
教师陆淼
说明
谨对课时计划的各项目填写要求,说明如下:
1、指定时间。
填具编写课时计划的完成时间。
2、课题。
填具序码、课题的表述。
3、教学目的。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知识技能教育的内容;
②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③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4、重点。
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
5、难点。
教材中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
6、课堂类型。
单一课、综合课或者其它。
7、教学流程。
写清上课的结构为框架的对教材内容做教学法处理的内容。
●检测预习、交代目标、合作共享:师常规提问,检测生预习,生按提
纲自学、互学、组学,师生互动,交流研讨,教师适时点拨,共同解决问题。
●质疑问难、交流探讨:生质疑、探究,师释疑。
●新知检测、精设预习:巩固练、精化练、拓展练;师布置下一课时预
习内容。
8、预习案。
按格式精心设计,做到教师教学设计、预习案及学生预习集相吻合。
9、板书设计。
侧重对于年青教师的备课要求。
10、教学反思。
填写课堂教学效果,一分为二地检验教师备课的质量及学习学习状态做进一步地修改、完善。
“211”教学模式导学案(语文科)
教学反思
附课件:。
1 窃读记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学会“踮、婪、辘”3个要求会认的字和“窃、婪、唾”3个要求会写的字,掌握“窃读记、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的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1、师:同学们,多年来我们一直和书形影不离。
在读书中,我们不仅能获取知识、学会思考,而且能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所以,读书可以说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畅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
本文的作者林海音,从小就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
在她少年时期,选择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读书方式——“窃读”(教师相机板书“窃读”),陪伴她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今天,让我们跟随少年林海音一起来感受她读书的乐趣吧。
【以轻松的谈话导入,开门见山地介绍作者不同寻常的读书方式,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欲望)。
】二、紧扣题眼,揭示课题1、教师在“窃”字下加上红色标记,请学生查字义。
这个“窃”字有多种含义,请同学们快速在字典中找出答案。
(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
)2、教师引导学生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师:那么,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去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吧。
1、窃读记上课时间:第二周周二第一节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锅勺、踮起脚、惧怕、屋檐、哎哟”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4、学习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教学时间 :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学。
师:这篇课文选自林海音的成名作《城南旧事》。
“窃”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请你打开书本,读读是什么促使了林海音这样去“窃读”的?二、自学。
1、熟读课文。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窃”是什么意思?三、互学。
1、小组交流。
(1)思考作者窃读的时间段?窃读的办法?窃读的感受?(2)你怎么理解句子“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的”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身体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2、全班交流。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待看阅读课外书持什么态度。
四、小结。
1、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纵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记叙了作者童年时的窃读经历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感悟: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粮食哺育的是我们的身体,书籍哺育的是我们的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多读书,读好书。
3、表扬学习认真的六人小组。
指出合作学习中的优点。
五、作业布置。
1、积累好词、佳句。
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并读一读。
2、收集名人的读书故事,制作一份手抄报。
人教版《窃读记》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窃读记》第一课时教案1、查字游戏:师板书“窃”字,看谁最快查到。
2、指名读字音、记字形、说“窃”在字典中的所有解释。
3、师板书“读”。
过渡: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1、自由读课文:师:读课文后,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请在课题旁边写上批注(或默读、或轻声读、或和同桌分段读等)。
2、再次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小结:原来课文记叙了(师板书:记)“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4、齐读课题:再读题,鼓励质疑:⑴再读课题,说说自己最想知道的内容或最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什么?⑵质疑。
⑶师将问题的大致意思板书于黑板上:可能会问:“我” ___要偷偷的读书呢?“我”是怎样窃读的呢?“我”这样子读书又是怎样的感觉呢?难道不怕被发现吗?……⑷师:古人云:“学贵质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你们能提出这么多好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懂这篇文章。
⑸师: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反复读通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1、你最感兴趣的上哪个问题呢?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吗?2、根据学生的回答,机动教学:⑴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窃读的呢?①指数名学生答。
②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课件展示)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c、“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___。
”d、“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e、“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③师:再用心读读这些句子,你能从中 ___到什么呢?一句或几句都可以, ___长短不限。
《窃读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苏版五年级第九册)实验小学语文组【设计理念】一看课题自然就想起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那“窃书不算偷”的话。
孔乙己“窃”的是书,本文“窃”的是读,两者大相径庭。
到底如何样窃读?窃读的心情如何呢?作者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画心境,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本节课,我想让同学们通过朗读来把握要紧内容,通过圈画重点语句来体会作者窃读的心情,从而激发同学们阅读的爱好。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通过联系课文内容。
明白得“窃”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归纳要紧内容,并找出作者是如何样窃读的相关语句。
3、通过快速扫瞄课文,找出最能体会“窃读”味道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暑假刚刚终止,老师想了解一下,大伙儿在假期都读了哪些书?能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和大伙儿分享一下。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读书有关的文章。
(生齐读课题)二、自主学字词,解题明文意1、交流自学情形师:请大伙儿自由朗读课文,把学会的字词和同桌交流交流。
2、解题师:我们来看看题目中的“窃”字,大伙儿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师:看到那个“窃”字,我们第一时刻会想到“偷”,那么题目中的“窃”是什么意思呢?依照字典的说明,窃有三种意思: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
联系课文内容,你认为应该选择第几种说明?(第②种)3、明文意师:对,“窃读”能够明白得为“偷偷地读”。
大伙儿一定觉得惊奇,读书本是一件光荣的事,作者什么缘故要“窃读”呢?大伙儿齐读课文后,就能找到答案了。
生:齐读课文,归纳要紧内容。
三、查找“窃读”的方法师:快速扫瞄课文,小组合作找出作者是如何样“窃读”的?生:四人小组合作找出“窃读”的方式:假装问价钱、贴在大人周围、下雨天窃读、饥肠辘辘窃读。
四、初步体会“窃读”的味道师:通过刚才的概括,大伙儿都明白了作者小时候想出了许多方法来“窃读”,那么有谁能快速找出文中集中表达作者“窃读”时心情的语句呢?(“我专门欢乐,也专门惧怕——这种窃读的味道!”)五、启发摸索,引导连续阅读“窃读”相伴着一种复杂的感受。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1、窃读记(第一课时)设计者崔世英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提高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教法谈话法阅读法讲授法学法读、画、议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林海音的相关资料2、教师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导学备注一、谈论“读书”,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1、学生畅谈读书的感受。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学生齐读课题。
1、学生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理解词语,划出不懂的地方。
(2)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3)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反馈(1)扫清字词障碍,会认读本课生字生词。
(2)汇报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品读课文,丰富阅读体验。
(1)以接读的方式品读课文。
(2)接读的同学说说读书的滋味,听读的同学说说听读的滋味。
1、谈话。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2、介绍作者(资料链接),引入新课。
3、板书课题1、指导学生按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相机板书。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指导学生读书。
感。
四、总结2、自由读书,感悟读书乐趣。
(1)自读课文,画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这种“我很快乐,也很惧怕”的窃读滋味,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画出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3)交流讨论,感悟乐趣。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交流: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教师倾听、指导学生表达并结合学生的讨论,出示重点句。
1、教师小结: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开启智慧,而且会使一个人成长起来。
《窃读记》(1课时)课前预习1、请结合单元提示、课后阅读提示,请同学们自定学习目标(任务),每组定2-3个目标:2、根据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三学习:知识导航一、文学常识1、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
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
曾任記者、編辑、后从事文艺创作。
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
曾任《纯文学》主编,被誉为编辑和出版界的“常青树”。
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是她的小说代表作。
2、作品鉴赏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异。
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3、阅读课后“阅读提示”,理解课文内容。
4、掌握生字词:蹭[cèng] 抵达[dǐdá] 尴尬[gān gà] 难堪[nán kān] 俯视[fǔshì] 狼狈[láng bèi]枉然[wǎng rán] 贪婪(tān lán) 弹簧[tán huáng] 畅销[chàng xiāo] 诅咒[zǔzhòu]惨淡[cǎn dàn] 威风凛凛[wēi fēng lǐn lǐn] 众目睽睽[zhòng mùkuíkuí] 煞有介事[shàyǒu jièshì]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饥肠辘辘[jīcháng lùlù]5、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