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儿童精神需要 自主表达生活感受——“积累·运用二”习作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16.87 KB
- 文档页数:2
四下、积累·运用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运用本单元学习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朗读、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指导学生运用积累的好词好句,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巩固与运用,课文的朗读与背诵,写作练习。
2.教学难点:好词好句的积累与运用,写作技巧的指导。
三、教学准备1.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学生已预习本单元课文,掌握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邀请学生分享在游戏中遇到的有趣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内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3.学生背诵课文,巩固记忆。
4.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积累运用1.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好词好句,让学生进行朗读、仿写。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好词好句进行写作练习。
3.各小组分享写作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学生进行构思。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写作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修改意见。
1.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巩固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
2.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好词好句,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生字词的巩固与运用:教师通过设计趣味性的互动游戏,如“词语找朋友”,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和记忆生字词。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叫做‘词语找朋友’,每个词语都需要找到一个好朋友,你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2.课文的朗读与背诵: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指导学生通过调整语速、语调等方式表达情感。
教师:“同学们,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们能不能通过声音的大小和快慢来表现小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呢?”3.写作练习:教师通过提供写作支架,如列出写作提纲、给出开头句子,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障碍。
积累运用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格言警句,认识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2、理解《毛遂自荐》的故事,学习毛遂敢于自己推荐自己的精神。
3、背诵格言警句,理解它的意思。
理解成语“毛遂自荐”的意思。
4、进行口语交际,能说清自己的观点。
5、写出语言通顺、内容具体的作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的含义。
2、写好作文,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围绕一个中心写。
难点:1、理解格言警句的含义。
2、作文要选择好材料。
三、教学准备:
幻灯片(写好名言警句)
四、课时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格言警句的意思,再背诵下来。
2、阅读短文《毛遂自荐》,知道成语的意思,会讲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对“自己选自己,好不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
教学过程:
教后记:
组织学生搜集整理更多的成语典故,举办成语接龙的语文活动。
习作应该引导学生写出特色,突出星期天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主要是让学生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人物的品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通过提供不同类型的范文,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并注意运用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材料,突出中心,并注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学会了如何进行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
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还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指导。
此外,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人物的品质和特点,学会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并注意运用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人物的品质和特点,学会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并注意运用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合理安排材料,突出中心,并注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和技巧。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人物描写。
3.交流互动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互相学习和借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进行习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人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人物的特点。
本习作选取了两个事例,要求学生能够围绕中心,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教材难度适中,学生可以通过教材中的例子和指导,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但是,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选材不当,事例不够典型;2. 描写不具体,语言干巴巴;3. 结构混乱,条理不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模仿、讨论、修改等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激发写作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具体的描写。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写作,让学生模仿和学习。
3.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学习和交流。
4.修改法:学生通过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通过具体事例,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分析。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两个事例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通过具体事例,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
《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之一
山东滨州博兴第一小学唐元菊
【学习目标】
1、背诵“读读背背”中的格言。
2、阅读短文,体会到蜜蜂酿蜜是一种卓越的创造,从中受到启发。
3、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练习写值得敬佩的一个人,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读读背背中谚语的幻灯片或小黑板;为“读读背背”所配的古筝曲《高山流水》。
【教学时间】2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阅读格言可以使我们丰富知识,明白道理;写作时恰当的使用格言,可以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有说服力,下面,我们来积累一些格言,好吗?
自由读读,指名读,配乐读,背诵。
看谁背的好。
二、完成阅读
1、自读短文,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蜜蜂酿蜜时一种卓越的创造?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多提问学生,让学生充分的读来寻找答案。
《积累运用二》教案设计: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当今的教育新形势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愈发重要。
面对海量的知识和信息,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就难以有效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成为有价值的人才。
因此,教育界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关注。
而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本篇文章将以《积累运用二》教案设计为例,介绍如何启发学生思维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目标为: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本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学会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1.导入环节任课教师在开始上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个问题:在保护环境方面,们有哪些常规的做法?学生们可以先自行思考,通过个人板书、小组讨论等形式来交流思路。
这样的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自主学习的能力。
随后,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设计引出重要词汇和短语,如protect the environment, plant trees, reduce pollution, save energy等等,注重对于单词的发音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运用的讲解,为学生打下牢固的语法基础。
在该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注重板书和展现形式的设计,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如图片、视频、音频等,来使学生的学习更丰富多彩。
2.教学主体环节在了解了一些环保常规做法后,教师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关于节约能源的问题: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节约能源并降低浪费?学生在小组内,可以自由组合表达思想,教师则可以制定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指南,让学生在探讨问题的同时,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并从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主体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不只是注重学生知识的运用程度,还对于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有着高标准要求。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二》教案制作技巧教案制作技巧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而语文《积累运用二》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
教案作为教师的工作手册,具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编写语文教案的技巧,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小学三年级语文《积累运用二》。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在编写教案之前,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因此,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在编写教案时还需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材的内容,参考教育部的教学要求,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小的单元,逐步安排教学。
此外,还需要注意语言形式的选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知识。
三、教学步骤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将本节课的知识点逐步引导和讲解,使学生能够渐进地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练习,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和课堂练习,从而掌握知识。
四、教学活动的设置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因此在设立教学活动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多种教学方法,注重互动和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五、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材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
对于《积累运用二》教材,教师要注意收集合适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如PPT、图片、音频、视频、电子书等,以示例等真实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教学效果的评估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估,除了需要学生的能力和技能的检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的激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表现和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教案制作是一个需要认真细致的过程,要在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步骤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置和教学材料的准备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小学语文《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区分独体字作偏旁时笔画的变化,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2.积累词语,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
3.背诵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绕口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读一读,比一比”的汉字卡片,“照样子写一写”的词语卡片和插图,《杂诗》的诵读录音。
学生:收集绕口令。
教材简析本次“积累与运用”共有七个方面的训练内容。
一是“读一读,比一比”,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掌握独体字作偏旁时笔画的变化。
二是“你还认识我吗”,既复习巩固所学生字,又积累词语。
三是“比一比,组词语”,区别形近字,提高识字能力。
四是“照样子写一写”,依照例子和插图,让学生连词成句,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
五是“读读背背”,感受古诗的'优美,积累语言。
六是“读读玩玩”,读绕口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是“自主识字园地”,旨在激发学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的愿望。
本次“积累与运用”的重点是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建议本课用2课时。
解读与提示“读一读,比一比”中的独体字作偏旁时笔画发生了变化:“王”、“子”、“足”的最后一笔横或捺都变成了“提”,“足”的第六画撇变成了“竖”,“木”的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女”字长横变成了“短横”,“雨”字的二、三笔竖、横折钩变成了“点”、“横钩”。
教学时,可先读题明确要求。
教师分别出示左右两边的字,让学生认读,并通过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
也可由教师具体指导一组,其余的由学生按照此法在小组、同桌独立完成。
扩展:还发现哪些字作偏旁时样子变了。
“你还认识我吗”,复现与重组生字,读起来琅琅上口。
可让学生先自读词语,也可采用小组合作的练习形式,让学生人人动口,在读中巩固字音,积累词语。
再采用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法,检查学习效果。
“比一比,组词语”,可让学生先比较每组字的异同,再组词语。
特殊教育教案设计:积累运用二积累运用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特殊教育都需要不断改进与提升。
而教育教案设计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特殊教育教学中,教案设计更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特殊儿童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特殊教育教案设计方法——积累运用二,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积累运用二的具体介绍积累运用是指将在前一章节中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把所有的知识点或部分归纳成一个或多个概念,这些概念构成积累,然后运用这些知识点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或实际问题的解决。
积累运用二的意思就是将前一章节中的积累点,再进行积累,两个积累点合并为一个新的积累点,再运用新的积累点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或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积累运用二的优点1.知识点的整体性更强积累运用二会将多个知识点合并成为一个概念,从而增强了知识点的整体性。
而且,不同的知识点之间也会有联系,通过积累运用二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使之更易于理解,且有助于在实际问题中将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提高教学效率积累运用二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前面所学过的知识点,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3.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积累运用二的方式,学生会更加熟练地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组合、拼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前面的知识点,在学习新知识点时,会更加深入、灵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积累运用二的实施步骤1.将前一章节中的积累点汇总,总结出一个或多个概念;2.将前一章节中的知识点按照概念进行分类,找出彼此之间的联系;3.将前一章节中的知识点和新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积累点;4.对新的积累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突出新的知识点;5.在新的知识点中运用前一章节中所学习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实践能力。
《积累与运用二》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AABB式叠词的反义词,感受汉语构词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认识汉语丰富的表达形式。
2.在阅读中注意了解文章的线索。
3.能将自己的创意清楚地告诉大家,与大家交流、分享。
4.学会从小处入手,写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充满童趣的一天。
教学准备提供洋溢现代儿童情趣的习作范文。
教学时间3~4课时。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自读、互读词语,读准字音。
2.想一想,这些词在构成上有什么特点?交流感受。
3.你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有不明白的可利用工具书或向他人请教。
4.观察左右两边的叠词,想想它们的意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5.你还能找到相似的词语吗?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的举例,再读词语,加深理解。
(松松散散——结结实实)(歪歪斜斜——方方正正)(冷冷清清——热热闹闹)(哭哭啼啼——欢欢喜喜)(偷偷摸摸——磊磊落落)(扭扭捏捏——大大方方)二、词语拾趣教师激趣:汉字可以说是世界上词义最丰富、最奇特、最有趣的文字了,人们利用汉字玩出各种游戏,比如对对联、说绕口令、接歇后语、猜灯谜等,玩法真是层出不穷!今天咱们也来玩一个有趣的汉字游戏,那便是词语转换。
要想转换得好,必须了解游戏规则。
1.默读书中举例,思考它的规则是怎样的?(第一个词中的字必须有一个在第二个词里出现)2.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鼓励学生多说。
(1)风格→风光→观光→(壮观)→壮丽(2)遗憾→遗言→(语言)→(语文)→文学遗憾→遗言→(言论)→(论文)→文学遗憾→遗言→(失言)→(失学)→文学遗憾→遗言→(前言)→(前文)→文学遗憾→遗言→(戏言)→(戏文)→文学(3)清凉→(凉快)→(快乐)→(乐观)→(观光)→霞光清凉→(清爽)→(爽快)→(快乐)→(乐观)→(观光)→霞光清凉→(凉粉)→(粉红)→(红霞)→霞光清凉→(凉风)→(台风)→(阳台)→(阳光)→霞光3.出示相似的题目,多做几次“词语转换”的游戏。
《积累与运用(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几个重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和用法。
2.能读出词语及掌握词语意思。
3.提高自身得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音字和词语的学习,为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准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语言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亲人的关心。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多音字、词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提高自身得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语言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亲人的关心。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生词卡、课件,收集母亲节的资料。
学生:提前预习多音字和生词,收集母亲节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揭示课文题目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很多汉子,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字,叫做“多音字”。
今天我们就先来一起学习一下。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本课的新知,单刀直入,省时由明确。
二、学习字、词1.大屏幕上出示四组词语,让学生自由试读,可以小组合作互相探讨。
2.找学生试读词语,每读完一组让学生进行纠正,最后由老师给出评价。
最后把字音和词连线。
3.我们把这个单元里的生字重新组合了以下,成为这些词语,小朋友们还认识吗?有信心读好吗?自己去读读吧。
4.学生自由读词。
5.说一说你觉得哪个词语最不好读,起来提醒一下其他的小朋友。
预设:“湿淋淋”的“淋”是前鼻韵。
师:你来教小朋友读一读。
“石榴花开”的“榴”读轻声。
“雾蒙蒙”的“蒙”和重庆话的区别“五彩锦缎”中“锦缎”里两个字有点难记。
6.自己想一想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记住这些难一点的词语。
7. 并且把你的小技巧和同学们分享。
8. 读一读,记一记。
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妙招记忆词语。
9.教师检测:(1)师抽读(全班读、小组读、个别读)(2)同桌互相考一考10.这么多的好词,你喜欢哪个,选一个来说一句话。
预设:天上的星星闪闪烁烁,像在眨眼睛。
妈妈要出去旅游,我祝妈妈旅行愉快!……[设计意图]通过对多音字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汉子的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1、培养读古诗的兴趣,感悟诗的意境。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的词语,读懂诗的内容。
3、能具体地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的一件事。
4、语言实践活动中,锻炼听说读写的整体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
人文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心。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习不怕吃苦,有恒心的精神。
教学准备:1、齐白石画像及其篆刻作品若干。
2、收集喜欢的童话或编写童话。
课时安排: 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读背背。
1、导入课题。
你们学过哪些古诗?谁愿意背一首自己喜欢的诗给大家听听。
现在我们来读、背一首新的古诗《登飞来峰》。
师范读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质疑互相释疑,教师点拨。
熟读成诵。
2、阅读齐白石的故事,说说你对齐白石有了哪些了解。
再读,交流文后思考题。
课外搜集自己喜爱的齐白石书画刻印作品。
第二课时1、导入课题,引起兴趣。
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曾经发生过什么事,牵动着你的感情高兴的、委屈的或者难过的。
举例:你喂的小动物突然死了;最要好的伙伴误解了你;或者通过努力漂亮地做好了一件事等等。
2、自我选择习作题材,思考习作思路。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征求意见。
老师巡视,了解、指导。
4、指名介绍自己习作的内容和叙述顺序。
教师顺着学生思路适当点拨。
5、教师提出习作要求:写一件事要写具体,要表达真实的感情。
还要一边写一边读,注意把语句写通顺。
6、习作起草。
第三课时一、了解学生习作起草的情况。
让没有完成草稿的,继续进行。
对已完成草稿的,掌握习作内容与语言表达状态。
二、选两篇内容与表达方法不相同的作文当堂批改。
三、自我修改与同学间相互修改。
四、誉清。
要求书写认真、工整。
第四课时一、导语。
今天的实践活动,由同学们自己组织、安排,进行自我学习、锻炼的语文活动。
同学们要主动参与,珍视展示自我的机会,要发挥讲演的才能,体验合作的乐趣。
二、主持人:今天我们班进行童话故事讲演活动。
1、分小组互讲,推选讲演代表。
【最新推荐】《积累·运用二·习作》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积累·运用二·习作》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二·习作》教学设计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学习话题作文的初步写作方法。
二、从生活中去寻找感受,感受要真。
三、练习快速作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话题引入。
1、爱心是全人类的共同话题,是全世界的共同语言……
2、解释话题作文:大家都认可的、或者是大家都在讨论的中心内容。
二、出示话题:爱心。
讨论:
1、什么是爱心?
2、在我们当中,有哪些爱?。
满足儿童精神需要自主表达生活感受——“积累运用二”习
作教学设计
段承超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08(000)0Z3
【摘要】习作内容在你的身边,有关心疼爱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有诲人不倦的校长、老师,有活泼可爱的小伙伴,还有工人叔叔、农民伯伯、售货员阿姨、医生护士、公交司机……选择一
【总页数】1页(P)
【作者】段承超
【作者单位】湖北嘉鱼县牌洲湾镇新洲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4
【相关文献】
1.创设情境快乐习作——人教版第五册《积累·运用二》习作教学设计 [J], 宋浩志
2.放飞想象有序表达——人教版第十一册《积累·运用三》习作教学设计 [J], 郭根福
3.素材始于积累,习作源于生活——运用《习作资料卡》丰富习作素材的尝试 [J], 梁斌
4.感受生活的乐趣拓展习作的源泉——低年级习作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J], 邓世
维
5.满足儿童精神需要自主表达生活感受——“积累·运用二”习作教学设计 [J], 段承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语交际·习作二学习目标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课文,激发情趣1.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场景。
2.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爱……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1.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
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
课堂评价:(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
(2)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一、课堂交流,分享童年1.每个学习小组评选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2.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班内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要求:一位同学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议说得是否清楚、具体,兵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二、修改提升,难忘童年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年历程。
3.班内交流。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