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高低》共2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21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9声音的高低说课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小学刘正学尊敬的各位评委:我是来自同江市第一小学的科学教师。
我将要说课的内容是声音的高低。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声音的高低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第三单元声音的第三课。
教材共编排了两个个活动。
在本课的学习中,实验核心内容都是观察振动的差异。
以此让学生理解声音具有不同特征的根本原因。
活动1.声音的高低观察声音高低的不同,列举生活中声音高低不同的现象认识到声音有高低之分。
活动2.高低音产生的秘密,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尺子产生高低不同声音和什么有关,认识到物体振动速度的快慢和声音高低有关。
二、说学情:对于声音,我们都很熟悉,但声音高低与那些因素有关,大部分学生还是说不清楚。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遵循课标精神,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有高低之分。
认识到物体振动越快,产生的声音就越高,反之声音就越低。
能力培养目标:能够通过观察,辨识声音的高低。
通过观察,发现物体振动速度和产生声音高低的联系。
能够有效控制实验变量,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到声音变化的美妙及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养成严谨的实验习惯和培养认真的实验态度。
四、说教学重点:综合以上的分析和理解,我确立教学重难点如下:知道声音有高低之分。
认识到物体振动越快,产生的声音就越高,反之声音就越低。
五、说教法:基于上述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将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观察法、讲述法、实验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了以下材料辅助教学:铝板琴、音锤、钢尺等七、说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原有的教学经验和认知规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以下三个环节:(一)、导入新课。
媒体出示:乐器展示(竖琴)科学猜想:为什么竖琴的弦有长有短?生活情境:观看乐器展示,发现乐器内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
最新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全套教案
第01课种番茄教案
第02课开花和结果教案
第03课种子的传播教案
第04课专题探究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教案
第05课一起来养蚕教案
第06课母鸡生蛋了教案
第07课胎生动物教案
第0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
第09课制作岩石标本盒教案
第10课岩石与矿物教案
第11课岩石碎裂了教案
第12课保护矿产资源教案
第12课探究技能分类教案
第13课声音的产生教案
第14课声音的强弱教案
第15课声音的高低教案
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
第17课声音的传播教案
第18课生活中的噪声教案
第19课我的小灯笼教案
第20课电路的研究教案
第21课控制灯泡的亮与灭教案
第22课灯泡不亮了教案
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时
蚕的一生卵→幼虫→蛹→成虫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1课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2课时。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5课《声音的高低》教案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四单元第20课电路的研究教学设计第20课《电路的研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2课。
本课活动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认识电路,引导学生用基本的电路元件连接电路,使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观察和比较这些电路的连接方法,通过取出其中一个灯泡的方法来认识到连接方法有两种,从而引导学生对闭合回路有更进一步的认知。
本课共由2个活动和1个实践活动组成。
活动1“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中,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让两个灯泡同时发光的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
活动2“电路是怎样连接的”是让学生通过取出一个灯泡,观察和比较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的特点。
实践活动自制“数学游戏机”是让学生进一步利用闭合回路的原理,自制“数字游戏机”。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节的学习基础上,已经知道了用导线如何连接灯泡、电源能使灯泡亮起来,本节课增加一个灯泡,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对学生来说不算很大难度。
一般学生都能想到的是串联的方法,而并联的方法他们可能需要教师引导或者激发他们发散思维,让他们想多些可能的连接方法。
通过取下其中各灯泡再观察另外一个灯泡的观察方法,学生能直观感受到串联和并联的不同,这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进一步了解闭合回路。
自制“数字游戏机”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对游戏机是十分感兴趣的,能积极主动思考怎么利用简单电路的原理去设计这个游戏机。
三、教学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连接方法让电路中的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
2.通过多种方法对简单电路进行探究,进一步认识电路形成的条件。
3.愿意与同学合作,养成相互交流的习惯。
2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设想、实践,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两个灯泡,让它们同时发光。
四年级科学《声音的高与低》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一个单元,主要研究声音的另一个属性——音高。
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声音的音高变化。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通过观察铝片琴和口琴等乐器的结构,发现音高与物体的长短、薄厚有关。
学生还将通过改变钢尺发出声音部分的长度,来观察音高与振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描述声音的音高,并了解音高在音乐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基本属性,为后续学习声音的其他属性(如音色、响度等)打下基础。
总之,四年级科学《声音的高与低》是一个富有探究性和趣味性的单元,旨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观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声音的基本属性和变化规律。
小学科学(粤教版)四年级上册19、声音的高低一、教学目标:1、认识声音有高低之分,学习分辨生活中的声音哪些是高音,哪些是低音。
2、弹奏简易小吉他,初步了解物体振动越快,产生的声音就越高,反之声音就越低。
3、通过了解我国古代编钟,听编钟演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认识声音的高低,分辨生活中的高低音,了解声音高低的产生原因。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认识声音的高低,分辨生活中的高低音,了解声音高低的产生原因。
四、教学准备:1、铝板琴(每小组一个)。
2、短尺(两人一把),橡皮筋若干。
3、教学课件(PPT)准备。
五、教学过程:1、引入:(1)显示铝板琴的图片,很多同学小时候都玩过这种小玩具。
今天我们又来敲一下。
(学生敲打铝板琴1分钟。
)你能说说铝板琴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吗?(提示:尖锐、低沉,)(2)我们把尖锐的声音叫高音,低沉的声音叫低音。
2、声音的高低:(1)同学们,生活中我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他们也有高音与低音的不同。
下面我们来听几种声音,你能分辨出是高音还是低音吗?显示图片,点击发出声音,学生听声判断。
(2)警车鸣笛声、蝉叫声是高音,汽车发动声、牛叫声是低音。
此处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做适当的评价。
3、观看古代编钟演奏的录像。
介绍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技术。
(此处目的有3:1、让学生感受高低音的不同,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调节课堂气氛。
)我们的祖先两千多年前就能够制造如此精美的乐器,演奏出如此美妙的乐曲。
大家能听出乐曲中有什么不同吗?(声音高低不同)4.、制作“小吉他”。
屏幕显示图片,老师介绍制作方法。
学生制作小吉他,老师巡视指导。
5、探究声音高低的原因。
(1)要求学生制作高音和低音两条玄(提示:绷紧和绷不紧。
)让学生弹拨两根玄,观察高音与低音时振动的情况。
(2)我们来了解声音高低的原因,请大家弹一弹自己的“小吉他”,根据观察的情况完成表格。
(3)提问小结,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振动快,发出高音,物体振动慢,发出低音。
第三单元声音第 19 课声音的高低教课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底与什么相关提出假定。
2.能够设计实验考证假定。
知识与技术:1.知道什么条件下,物领会发出强弱不一样的声音。
2.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相关。
感情态度价值观1.体验到声音的巧妙。
2.感觉到与别人合作的快乐与成功的愉悦。
要点: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大小相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相关。
难点:混杂声音强弱与高低的观点设计:提出问题—实验—察看剖析—结论方法:察看、实验、剖析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强和弱,老师想考考大家,对上节课的内容有没有掌握了。
振动怎么样的时候,声音比较强?振动怎么样的时候,声音比较振动幅度大,声音强;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声音的强和弱指的是什么?单位是什么?音量。
分贝( dB)其实声音既有强弱之分,也有高低之分。
比方我们乐器中的“哆唻咪发嗦啦西哚”中的两个“哆”就是一个高,一个底。
那么声音的高低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研究一下声音的高和低(板书)二、自主研究物体在什么状况下发出高音,什么状况下发出低音。
师:音量其实不可以决定声音的特色,你是如何理解声音的高低的?(铝板琴演示高低不一样的声音)生:声音高就是声音尖细,声音低就是声音粗厚。
师:那么声音的高低与什么要素相关呢?师:此刻有两个实验,一个是尺子,将尺子一端压在桌子上,另一端露出,而后用手拨动尺子,察看震动的快慢和发作声音的高低,而后改变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尺子,察看震动的快慢和发作声音的高低;二是使用橡皮筋实验,经过拉伸橡皮筋长度的不一样,察看橡皮筋发声的高低,并察看橡皮筋振动的状况。
大家能够选择此中的一种,先依据器械做出假定,而后设计实验考证假定,并达成实验记录实验序号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尺子振动的快慢声音的高123实验序号拉车长度声音变化橡皮筋振动状况1完整不拉2拉到比较紧3拉到很紧(学生议论并操作,师巡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