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常设计及课课练和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64 KB
- 文档页数:4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13、小小考古学家:在中国历史上,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和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人,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
他们的房屋是如何建造的,他们使用什么样的工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请你阅读课本第45页的图文信息或收集更多的资料,从住、食、用等方面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尝试做个“小小考古学家”吧!14、展示课本第45页图片材料。
15、你说我说:从这些考古资料的分析中,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16、总结: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动物,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蓄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
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17、活动园:为了更好地了解早期文明,同学们还查找到不同的资料。
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发现?(课本第46页)18、我的小发现:(1)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区域都有文字的出现,它们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2)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区域都有相应的医学研究,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提高搜集、分析史料的能力,感受远古先民的智慧。
感受文明古国灿烂辉煌的文化贡献。
课堂小结早期文明区域创造的灿烂文化还有医学、数学、建筑学、文学、艺术……它们都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提升板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题探访古代文明单元第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认识到人类文明史是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的,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任务,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2.了解认识古代早期文明的发展状况。
3.认识古代中国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成就和影响,涵养学生爱国情怀。
从远古走来的老人,向我们低低诉说着那些过去的故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主要介绍了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包括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巴比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这些文明古国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古代文明的理解可能比较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学习兴趣浓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认识它们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及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教学难点: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文明。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搜集和处理信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古代文明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古代文明的成果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
2.课件: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3.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代文明古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古代文明?你们对古代文明有什么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 了解中国古代的世袭制度和家训制度,认识传统家风的重要性。
3. 学习并掌握一些探访世界文化遗产的方法,强化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世袭制和家训制度的内容和作用,掌握文化保护与传承之道。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简述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化。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古代的建筑、器具等有何特征,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20分钟)1. 中国古代世袭制度和家训制度的作用。
2. 世袭制度的构成和主要内容,包括官员、士族、世家等。
3. 家训制度的构成和主要内容,家训的形式和传承方式。
4.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和人的影响。
三、探究(30分钟)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进行研究,探访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撰写简要的报告。
2. 学生分享结果,讲述探访过程,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总结(10分钟)课程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看法等。
五、作业(10分钟)1. 学习理解本课内容,加深自己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作好相关笔记。
2. 撰写一篇关于探访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章,包括所选择的文化遗产和探访的过程和体会等。
【教学心得】本节课主要以中国古代世袭制度和家训制度作为教育内容,目的是想要让学生在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同时,同时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意义。
课堂上,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图片、多媒体、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探究,培养对于文化的兴趣和保护的认识。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征,创设多元化的教学场景和互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13、小小考古学家:在中国历史上,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和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人,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
他们的房屋是如何建造的,他们使用什么样的工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请你阅读课本第45页的图文信息或收集更多的资料,从住、食、用等方面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尝试做个“小小考古学家”吧!14、展示课本第45页图片材料。
15、你说我说:从这些考古资料的分析中,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16、总结: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动物,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蓄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
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17、活动园:为了更好地了解早期文明,同学们还查找到不同的资料。
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发现?(课本第46页)18、我的小发现:(1)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区域都有文字的出现,它们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2)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区域都有相应的医学研究,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提高搜集、分析史料的能力,感受远古先民的智慧。
感受文明古国灿烂辉煌的文化贡献。
课堂小结早期文明区域创造的灿烂文化还有医学、数学、建筑学、文学、艺术……它们都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提升板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六课 探访古代文明1.追溯人类文明发祥地,我们发现人类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
2.(长江)和(黄河)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
3.(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4.(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5.我们发现早期文明区域都有(文字)出现。
6.世界上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更是(人类文从远古走来的老人,向我们低低诉说着那些过去的故事。
6、探访古代文明教学目标1.懂得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2.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知道古代中国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明白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3.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知道要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如何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同学们,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很多文明成就。
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都发现了古代遗迹,这些古代遗迹的发现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古代文明。
2.板书课题:探访古代文明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早期文明发祥地(一)看图发现规律。
1.观察p44”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图”。
2.说说: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3.发现: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
我发现……(二)阅读,做一个考古学家。
1.阅读p45图文材料。
2.想象与思考:在中国历史.上,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和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
)早期开始了定居生活。
他们的房屋是如何建造的,他们使用什么样的工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3.考古发现:收集更多的资料,从住、食、用等方面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尝试去做个小小“考古学家”吧。
(三)查找资料,比一比。
1.收集资料:为了更好的了解早期文明,同学们还查找到不同的资料。
2.比一比:你还有哪些发现?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区域都有文字的出现,他们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第二课时(一)、课前引入播放课件:远古时期青铜器,陶罐,万里长城,金字塔,空中花园,奉姬陵等图片。
无数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这些光辉璀璨的文明,为人类的文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地区历史文明的产生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1-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1-2课时,以探访古代文明为主题,通过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性成就进行梳理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文字的演变、印刷术的发明、古代科技成就、古代艺术成就等。
这些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特点、成就的认知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学习兴趣浓厚,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字的演变、印刷术的发明等知识点感到难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性成就,如文字的演变、印刷术的发明、古代科技成就、古代艺术成就等。
2.教学难点:文字的演变过程、印刷术的发明原理、古代科技成就的意义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物资料等,直观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访古代文明》是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和特点,通过学习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
学生对于道德和法治的概念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情境来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和特点,认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守法律法规,做到遵纪守法。
四. 教学重难点1.古代文明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2.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方法。
3.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和特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古代文明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和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古代文明资料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呈现和分析。
2.准备教学PPT,包括导入、呈现、操练、巩固、拓展、小结等环节的内容。
3.准备计时器,以便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文明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古代文明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包括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重要事件和文化遗产。
6 探访古代文明一、教学目标1.懂得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2.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知道古代中国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明白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3.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知道要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三、教学难点如何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四、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同学们,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很多文明成就。
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都发现了古代遗迹,这些古代遗迹的发现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古代文明。
2.板书课题:探访古代文明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早期文明发祥地(一)看图发现规律。
1.观察 p44”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图”。
2.说说: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3.发现: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
我发现……(二)阅读,做一个考古学家。
1.阅读 p45 图文材料。
2.想象与思考:在中国历史.上,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距今约 7000 年和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人(距今约 6000 年。
)早期开始了定居生活。
他们的房屋是如何建造的,他们使用什么样的工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3.考古发现:收集更多的资料,从住、食、用等方面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尝试去做个小小“考古学家”吧。
(三)查找资料,比一比。
1.收集资料:为了更好的了解早期文明,同学们还查找到不同的资料。
2.比一比:你还有哪些发现?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区域都有文字的出现,他们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第二课时(一)、课前引入播放课件:远古时期青铜器,陶罐,万里长城,金字塔,空中花园,奉姬陵等图片。
无数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这些光辉璀璨的文明,为人类的文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地区历史文明的产生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
《道德与法治》六下第三单元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道德与法治》六下第三单元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的第一课时。
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这一课包含“早期文明发祥地”和“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两个话题。
第一课时“早期文明发祥地”的内容从认识早期文明区域的地理分布和成因开始,引导学生探究以半坡和河姆渡为代表的中华早期文明成就。
并指导学生用探究中华早期文明的方式去探究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帮助学生了解早期先民创造的灿烂文化,及其对人类文明社会形成的重要影响。
二、学情分析:课前,我们通过调查采访,发现学情有以下特点:1.距离生活遥远“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对于身处现代的学生来讲有很遥远的时空距离,只是在博物馆或书籍中略有涉猎。
2.知识储备有限学生对人类文明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但在内容上并不系统也不深入,思想观念上也没有形成明确的价值判断。
3.资源能力不强关于这一学习主题的教学资源数量很多,有大量纪录片、文献、书籍,但面对庞杂的资料,学生缺少梳理和内化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预学交流,了解世界早期文明所处区域的的共同之处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2.在项目化学习中,习得资源整合的能力,探究人类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成就。
3.通过对比拓展,感受早期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和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其中,教学重点是了解世界早期文明发祥地形成的原因,探究人类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是,感受先民的智慧以及早期文明对人类发展的重要贡献和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四、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分析,对于我执教的第一课时,我的教学思路如图所示:接下来讲讲我的教学过程:首先,进入第一板块:(一)预学交流,感知早期文明成因1.视频导入,感古代文明兴衰之变上课伊始,我通过一段视频,向学生展示早期文明区域的灿烂成就、兴衰变迁,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练习题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52分)1、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很多文明成就,都可以____________。
2、世界多个地区_________的发现,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明史是由___________共同创造的。
3、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___________的_______。
4、区域文明的_____、______和变迁,构成了人类文明眼睛的历史画卷。
5、______和______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北成为“__________”。
6、_______流域和______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_________。
7、远古先民在_____生活中逐渐学会培养_________,在______生活中学会了_________。
8、远古先民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_____到_____、从______到______的伟大变革。
9、____________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_______。
10、世界上还由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____________,它们是世界人民的______,更是人类文明的_______。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20分)1、早期的文明都大同小异,没有各自的特色。
()2、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3、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
()4、中华文明比其他三大古文明要更加高尚、优秀。
()5、中华文明曾经在满清时期中断过。
()6、早期文明区域的文字都各不相同。
()7、文明古国中并没有医学、数学等创造。
()8、当今世界科技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些古代文明遗迹可以扫描进电脑,就不需要保护实物了。
()9、人类古代文明之间无法相互借鉴,但现代文明可以。
()10、我们应该放弃自己的文明去学习更优秀的文明。
()三、选择题。
(每题3分,共12分)1、早期文明都出现于()A.群山山脉B.大河流域C.高原地区2、以下哪项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A.万里长城B.斗兽场C.金字塔3、以下哪部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A.《汉谟拉比法典》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C.《拿破仑法典》4、请你在以下选项中选出不属于四大古文明的一项()A.古巴比伦文明B.古希腊文明C.古印度文明四、简答题。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6《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访古代文明》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通过了解古代文明,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尊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古代文明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了解可能比较片面,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古代文明。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尊重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尊重。
3.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2.难点:学生对于古代文明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明。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代文明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视频:准备相关古代文明的视频资料。
3.纸笔:准备纸笔,供学生做笔记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古代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古代文明?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古代文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等。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古代文明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古代文明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巩固。
6、探访古代文明
教学目标
1.懂得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2.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知道古代中国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明白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3.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知道要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如何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同学们,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很多文明成就。
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都发现了古代遗迹,这些古代遗迹的发现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古代文明。
2.板书课题:探访古代文明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早期文明发祥地
(一)看图发现规律。
1.观察p44”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图”。
2.说说: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发现:
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
我发现……
(二)阅读,做一个考古学家。
1.阅读p45图文材料。
2.想象与思考:
在中国历史.上,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和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
)早期开始了定居生活。
他们的房屋是如何建造的,他们使用什么样的工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3.考古发现:收集更多的资料,从住、食、用等方面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尝试去做个小小“考古学家”吧。
(三)查找资料,比一比。
1.收集资料:为了更好的了解早期文明,同学们还查找到不同的资料。
2.比一比:你还有哪些发现?
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区域都有文字的出现,他们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第二课时
(一)、课前引入
播放课件:远古时期青铜器,陶罐,万里长城,金字塔,空中花园,奉姬陵等图片。
无数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这些光辉璀璨的文明,为人类的文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地区历史文明的产生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
人们把最先产生科学文化的国家称为文明古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人类文明的发样地。
(二)活动一早期人类文明与自然
1课件展示大“河流域文明发源地”地图,书本P108页.
2通过观察地图上的相关信息。
你们有什么发现?结合P110页活动园上面的三段文字,四人小组为单位.把你们的发现汇总起来.
3教师汇总发言内容并进行补充.
(三)活动二中华文明发祥地
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
被称为“母亲河”。
文明的祖先在河边居住。
必定离不开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必须。
那他们究竟是如何生活的呢?
课前我们布置了探究任务,下面按小组派代表上台为全班同学进行介绍。
(四)活动三古代文字探索,了解文字诞生的意义
游戏:拷贝不走样
1让7~8名学生轻声传递一段信息。
2评价:在文字诞生之前,人类靠嘴巴传递信息,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口口相传就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容易变了样,更别说长吋间的传递信息了。
终于,文字的诞生让我们的信息能郁得以保存和传递。
现在我们所了解的最古老的中国文字是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就能够接收到古人们在3000多年前传递的信息,这是多么伟大的一项发明啊.课件出示:甲骨文图片3除了中国的甲骨文,其它的古文明也有他们相应的文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出示课件: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图片资料.
4师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哪一秧是楔形文字、哪一种是象形文字,并说说为什么。
5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说法也比较正确.从画面中不难看出.楔形文字写法简单,表达直观.比较复杂的意思和抽象的概念就用几个符号结合起来表达。
而象形文字是一种以图像表达意思的文字,在各种象形文字中,古代埃及人发明的最为著名。
(五)总结延伸,收集并宣传早期的灿烂文化
除了文字、农耕之外.早期文明在医学、数学、建筑、文学和艺术等方面也都有重要的贡献.让我们课后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迸行资料的收集,絵制成早起文化手册.放到班级图书角供其他同学翻阅学习。
6探访古代文明
金字塔——古代埃及的象征
埃及——尼罗河的赠与
古代巴比伦——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
古代希腊——丰富多彩的古希腊历史
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课课练
一、填空
1.()和()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2.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河水灌溉沿岸和三角洲平原的农田。
他们栽种大麦、小麦和亚麻等作物,把尼罗河流域建成了()。
3.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从()到畜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者的智慧。
4.()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5.()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共有282条。
6.()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二、判断
1.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
2.古印度人在印度河、恒河流域驯养动物、种植谷物和棉花。
()
3.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市的西北郊,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
()
4.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
()
5.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
三、单项选择;
1.古埃及文明发源于()。
A、非洲南部
B、亚洲中部
C、非洲北部
D、亚洲西部
2.两河流域是指(),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和洪水的斗争中,学会了修堤坝、引渠灌溉、发展农业。
A.幼发拉底河和印度河
B.底格里斯河和尼罗河
C.印度河和尼罗河
D.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3.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A.甲骨文、青铜器
B.石器、玉器
C.陶器、瓷器
D.书画、青铜器
四、问答:
1.世界上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2.你从众多国家创造的灿烂文明中感受到了什么?
附:第六课参考答案
一、填空:
1、黄河、长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2、“粮仓”
3、农作物动物农耕渔猎
4、金字塔
5、“汉谟拉比法典”
6、殷墟
二、判断:
1—5 对对错对对
三、单项选择:
C D A
四、问答:
1.世界上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它们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现着早期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
2.人类古代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
古代文明的遗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珍惜、领悟和传承。
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