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技术移动平均线指标和均线理论(MA)动平均线原理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69
最好的技术移动平均线指标和均线理论动平均线原理移动平均线指标(Moving Average,简称MA)和均线理论(MA)动平均线原理是技术分析中常用的工具,它适用于各种市场交易,包括股票、外汇和期货等。
移动平均线指标和均线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价格走势的预测和趋势跟踪。
移动平均线指标可以用于平滑价格数据,通过移动平均线展示价格的趋势和逆转点。
移动平均线指标的计算方式是将一段时间的价格均值作为当前数据点的值。
在均线理论中,常见的移动平均线包括简单移动平均线(Simple Moving Average,简称SMA)、指数加权移动平均线(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简称EMA)和加权移动平均线(Weighted Moving Average,简称WMA)。
简单移动平均线(SMA)是最常用的移动平均线指标之一,它计算方式是取一段时间内的价格总和除以该段时间长度。
简单移动平均线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易于理解和使用。
但是,由于每个价格都被计算在内,简单移动平均线对于短期价格变动的反应较慢,并且容易被价格的离群值(outlier)所影响。
指数加权移动平均线(EMA)在计算时给予最近的价格更高的权重,使得呈现的线条更加接近最新的价格变动。
EMA可以降低因离群值产生的价格扭曲,并更准确地反映出价格的趋势。
EMA的计算方法涉及前期的EMA值,因此计算过程中需要依次推导,并设置一个初始的EMA值。
加权移动平均线(WMA)是一种对历史价格进行加权处理的移动平均线指标。
与其他移动平均线指标不同,加权移动平均线赋予更大的权重给予最新的价格。
加权移动平均线更加敏感于价格变动,能够更早地反应出价格的趋势,但也更容易受到离群值的影响。
移动平均线指标和均线理论的重要应用之一是辨别价格的趋势。
当价格上穿移动平均线时,表明市场呈现上涨趋势。
反之,当价格跌破移动平均线时,表明市场呈现下跌趋势。
此外,移动平均线指标还可以用来发现价格的逆转点,当短期移动平均线与长期移动平均线发生金叉(短期移动平均线上穿长期移动平均线)时,预示着买入信号;当发生死叉(短期移动平均线下穿长期移动平均线)时,预示着卖出信号。
《均线理论》均线[全称移动平均线],它历来都是统计分析学中最基本、又最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应用于股票技术分析的过程中,又衍生出了有关趋势、支撑与阻挡以及周期等诸多技术细节。
我希望读者在阅读本文后面的章节之前,应先对那些常规的技术细节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因为在本文中,笔者无意于论述那些常规的技术细节和实用方法,而是就更深层的均线理论逐一展开讨论,通过从不同侧面的认识和数理论证,以达到拓宽均线理论的目的。
如果您已具备了一定的认识并有意做更深入的研究,或许本文能给你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思想和方法,并激发你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一、平均和有条件的精确预测均线本身就是一个平均数分析指标,它能够反映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一个“平均”二字似乎把每个跳动的单一样本数据全都融合淡化于整段时间序列中,它们就好比激流下潜伏的礁石或是冲浪的滑板,虽然它们被淡化了,可我们又希望能在未来的某个时段,精确的定位出它们的存在位置。
平均过去和精确未来显然是一对矛盾,这是过去的整体与未来的个体的矛盾,又是概率和精确的矛盾。
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自本杰明·L·考顿在所著的《触发你交易的信号》一书中揭示了:利用两不同周期的移动平均线的交叉点这个条件,可以提前一天计算出明天的价格这一秘密之后,使得有条件的精确预测(而不是概率判断)成为了一种事实!尽管他只是提前一了天,但却使均线理论向前跨越了十年!读者们一定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这个算法吧?下面将使用程序语言写出这个公式。
因为已知:两不同周期均线形成交叉点,那么,在该交叉点处,两不同周期的均值应相等,因此可以令(以5日均线和10均线为例子):MA(Y,5)=MA(Y,10)其中,Y——可以取C、H或L;由于《均线理论》均线[全称移动平均线],它历来都是统计分析学中最基本、又最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应用于股票技术分析的过程中,又衍生出了有关趋势、支撑与阻挡以及周期等诸多技术细节。
趋势指标(MA)1、MA(移动平均线)移动平均的分类:根据对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1、算术移动平均线(SMA)2、加权移动平均线(WMA)3、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EMA)实际应用中常使用根据计算期的长短:1、短期移动平均线(5日、10日线)――快速MA2、中期移动平均线(30日、60日线)3、长期移动平均线(13周、26周)――慢速MA公式:MA1:MA(CLOSE,P1);MA2:MA(CLOSE,P2);MA3:MA(CLOSE,P3);MA4:MA(CLOSE,P4);MA5:MA(CLOSE,P5);MA6:MA(CLOSE,P6);基本思想:消除股价随机波动的影响,寻求股价波动的趋势。
特点:①追踪趋势。
②滞后性。
③稳定性。
④助涨助跌性。
⑤支撑线和压力线的特性。
MA的应用法则葛兰威尔法则(“移动平均线八大买卖法则”)――以证券价格(或指数)与移动平均线之间的偏离关系作为研判的依据。
(4条买进法则,4条卖出法则)葛兰威尔法则的不足:没有明确指出投资者在股价距平均线多远时才可以买进卖出,这可用乖离率指标弥补。
MA的组合应用“黄金交叉”与“死亡交叉”(向上突破压力线或向下突破支撑线):当现在价位站稳在长期与短期MA之上,短期MA 又向上突破长期MA时,为买进信号;若现在行情价位于长期与短期MA之下,短期MA又向下突破长期MA时,则为卖出信号。
MA的最基本的思想是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另外还稍微有一点平均成本价格的涵义。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追踪趋势。
注意价格的趋势,并追随这个趋势,不轻易放弃。
如果从股价的图表中能够找出上升或下降趋势线,那么,MA的曲线将保持与趋势线方向一致,能消除中间股价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起伏。
原始数据的股价图表不具备这个保持追踪趋势的特性。
(2)滞后性。
在股价原有趋势发生反转时,由于MA的追踪趋势的特性,MA的行动往往过于迟缓,调头速度落后于大趋势。
这是MA的一个极大的弱点。
ma指标详解一、什么是MA指标MA指标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指标,全称为Moving Average,即移动平均线。
它是通过计算一定周期内的股价均值来反映股票价格的走势,从而帮助投资者判断趋势的变化和股票的买卖时机。
二、MA指标的计算方法MA指标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将一定周期内的股价相加,然后除以该周期的天数即可得到移动平均线的值。
例如,计算5日移动平均线,就是将过去5天的收盘价相加,然后除以5。
三、MA指标的作用1. 判断趋势:通过观察股价与移动平均线的相对位置,可以判断股票的主要趋势是上涨、下跌还是横盘。
当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时,说明股票处于上涨趋势;当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下时,说明股票处于下跌趋势;当股价与移动平均线交叉多次且交错不定时,说明股票处于横盘整理阶段。
2. 买卖时机:当股价由下向上穿过移动平均线时,说明股票可能出现上涨趋势,可以考虑买入;当股价由上向下穿过移动平均线时,说明股票可能出现下跌趋势,可以考虑卖出。
3. 支撑与阻力:移动平均线也可以作为支撑与阻力的参考线。
当股价跌至移动平均线附近时,可能会受到支撑,反弹上涨的概率较大;当股价上涨至移动平均线附近时,可能会受到阻力,进一步上涨的空间有限。
四、不同周期的MA指标MA指标可以根据不同的周期进行计算,常见的有5日、10日、20日、30日、60日和120日等。
不同周期的MA指标反映了不同时间段内的股价走势,可以根据自己的交易风格和投资周期选择合适的MA指标。
五、MA指标的局限性尽管MA指标在判断趋势和买卖时机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MA指标是一种滞后指标,即它只能根据过去的数据来判断趋势,不能预测未来走势。
其次,MA指标对于短期波动较大的股票可能出现滞后效应,导致买卖时机的错误判断。
此外,MA指标也无法应对市场的突发事件和重大利空消息,因此在使用时需要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和基本面分析。
六、如何使用MA指标1. 确定合适的周期:根据自己的交易风格和投资周期选择合适的MA指标周期,一般来说,短期交易者可以选择较短的周期,而长期投资者可以选择较长的周期。
ma移动平均线指标详解一、概念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简称MA)是通过计算某个时间段内的平均价格,来观察价格走势的指标。
它的主要作用是平滑价格波动,把价格的短期波动和噪音过滤掉,更好地反映出价格的长期趋势。
二、计算方法MA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就是将一段时间内的收盘价相加,然后除以这段时间的天数。
比如我们计算5日移动平均线,就是将过去5天的收盘价相加,然后除以5。
三、使用场景1. 判断趋势:移动平均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价格的趋势。
当价格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说明价格处于上涨趋势;当价格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下,说明价格处于下跌趋势。
2. 确定支撑和阻力位:移动平均线也可以用来确定价格的支撑位和阻力位。
当价格向上穿过移动平均线时,移动平均线可以成为支撑位;当价格向下穿过移动平均线时,移动平均线可以成为阻力位。
3. 交叉信号:当不同周期的移动平均线发生交叉时,也可以作为买入或卖出的信号。
比如当短期移动平均线向上穿过长期移动平均线时,可以视为买入信号;当短期移动平均线向下穿过长期移动平均线时,可以视为卖出信号。
四、优缺点1. 优点:移动平均线可以平滑价格波动,过滤掉噪音,更好地反映价格的长期趋势。
同时,它的计算方法简单,易于理解和使用。
2. 缺点:移动平均线具有滞后性,不能及时反应价格的快速变动。
另外,它也无法预测价格的未来走势,只能根据过去的数据进行分析。
移动平均线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价格的趋势、确定支撑和阻力位,并提供交叉信号作为买卖的参考。
然而,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及时反应价格的快速变动,并且无法预测价格的未来走势。
因此,在使用移动平均线指标时,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技术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判断,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股票知识-均线理论详解作为股票的知识,均线理论是少不了的,以下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均线理论知识,希望能帮到您。
均线理论分析一、均线理论的由来移动平均线由美国投资专家葛南维(jogepsb ganvle)所创立,由道氏股价分析理论的“三种趋势说”演变而来,将道氏理论具体的加以数字化,从数字的变动中去预测股价未来短期、中期、长期的变动方向,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移动平均线MA,又称均线,成本线,它代表在一段时间内买入股票的平均成本,反映了股价在一定时期内的强弱和运行趋势。
算术移动平均线,就是将N天的收盘价加和再除以N,得到第N天的算术平均线数值。
从其计算方法上看,它有以下几个均线技术特征:追踪趋势,滞后性,稳定性,助涨助跌性,支撑线和压力线特性。
所谓移动平均线,是指一定交易时间内(日、周、月、年)的算术平均线。
如以5日均线为例,将5日内的收盘价逐日相加。
然后除以5,得出5日的平均值,在将这些平均值在图纸上依先后次序连起来,这条绘出的线就叫5日移动平均线。
其它的均线也是以此类推。
取样的天数就是移动平均线的参数,通常取5天、10天、30天、120天、250天等等。
(见下图)均线的种类1.短、中、长期均线的分类人们常把5日、10日均线称为短期均线。
时间短的均线要比时间长的均线对价格或指数的波动要来的灵敏,起伏变化比较快。
在短线操作中或弱势里,人们常把10日均线作为短线买卖的依据。
人们常把20日(月线)、30日、60日(季线)均线称为中期均线。
其中以30日均线使用频率最高,也常被人们称为股市的生命线。
在强势时,常把股价跌破30日均线或30日均线向下弯曲作为股票最后的止损位。
也常把60日弯曲向上或向下作为牛、熊分界线!人们常把120日(半年线)、250日(年线)均线称为长期均线。
2.普通组合的均线目前,股市上常用的均线组合有以下几种:短期均线组合为5、10、20日,5、10、30日两组;中期均线组合为10、30、60日,20、40、60日两组;长期均线组合为30、60、120日,60、120、250日两组。
技术指标:MA、BOLL、MACD、OBV、AVL(均量线)讲义第一节移动价格平均线MA移动平均线是用统计处理的方式,将若干天的股票价格加以平均,然后连接成一条线,用以观察股价趋势。
移动平均线的理论基础是道·琼斯的“平均成平”概念。
移动平均线通常使用进有3日、6日、10日、12日、24日、30日、72日、200日、288日、13周、26周、52周等等,不一而足,其目的在取得某一段期间的平均成本,而以此平均成本的移动曲线配合每日收盘价的线路变化分析某一期间多空的优劣形势,以研判股价的可能变化。
一般来说,现行价格在平均价之上,意味着市场买力(需求)较大,行情看好;反之,行情价在平均价之下,则意味着供过于求,卖压显然较重,行情看淡。
以十日移动平均线为例。
将第1日至第10日的10个收盘价,累计加起来后的总和除以10,得到第一个10日平均价,再将第2日至第11日收盘价和除以10,则为第二个10日平均价,这些平均价的连线,即成为10日移动平均线,移动平均的期间长短关系其敏感度,期间愈短敏感度愈高,一般股价分析者,通常以6、10日移动平均线观察短期走势,以10日、20日移动平均线观察中短期走势;以30日、72日移动平均线,观察中期走势;以13周、26周移动平均线,研判长期趋势。
西方投资机构非常看重200天长期移动平均线,以此作为长期投资的依据,行情价格若在长期移动平均线下,属空头市场;反之,则为多头市场。
1.计算方法:(1)日平均价=当日成交金额÷当日成交股数(亦有直接采用当日收盘价代替日平均价者)。
(2)6日平均价=(当日平均价+前五日平均价×5)÷6。
(3)10日平均价=(当日平均价+前九日平均价×9)÷10。
(4)30日、72日、13周、26周等平均价计算方法类推。
其计算公式为MA=(P1+… +Pn)÷ nP为每天价格,n为日数。
除了以上这种简单移动平均线外,还有加权移动平均和平滑指数(EAM),其制作方式较为复杂,效果也并不比简单移动平均数好,因此,这里不作进一步探讨。
ma hma lma vma指标
MA(Moving Average,移动平均线)是一种常见的技术分析指标,用于研究证券市场价格变动趋势。
MA通过计算一段时间内证券价格的平均值,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走势和波动。
MA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简单移动平均线(SMA,Simple Moving Average):计算最近一段时间内的收盘价平均值。
2. 指数移动平均线(EMA,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赋予最近的数据更大的权重,使得指数移动平均线更加敏感于近期价格变化。
3. 线性加权移动平均线(WMA,Weighted Moving Average):根据数据的时间顺序,赋予每个数据点不同的权重。
4. 三角移动平均线(TMA,Triangular Moving Average):随着时间推移,平均线逐渐收敛呈三角形。
5. 曼氏移动平均线(MACD,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Divergence):由两条不同周期的移动平均线组成,用于分析价格趋势的交叉情况。
6. 布林带(Bollinger Bands):以标准差为基础,构建出包含上、中、下三条线的通道。
布林带可用于判断市场波动幅度和潜在趋势转折点。
在实际应用中,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策略和市场分析需求,选择合适的MA指标进行辅助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MA指标仅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完全预测市场走势,投资者还需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和市场信息综合判断。
ma的参数
MA是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的缩写,它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指标。
在技术分析中,MA的参数对于股票或其他交易品种的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的影响。
参数是指在计算移动平均线时所使用的数据长度。
常见的MA参数包括5日均线、10日均线、20日均线等。
不同的参数长度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提供不同
的信号和分析结果。
较短的MA参数可以更敏感地反应最近的价格变动,可以快速捕捉到价格的短
期趋势。
例如,5日均线常用于短期交易分析,能够迅速反应价格的变化趋势。
较长的MA参数则相对平滑,可以过滤掉价格的波动,显示出长期的趋势。
例如,20日均线常用于中长期的趋势分析,有助于判断价格的长线走势。
选择合适的MA参数需要根据具体的交易策略和时间周期进行分析。
对于短期
交易者来说,较短的MA参数可能更适用;而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较长的MA
参数可能更能反映市场的整体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MA作为一种技术指标,仅仅通过参数的选择并不能保证准确
的预测和分析结果。
在使用MA进行分析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方法,综合
判断市场的行情和趋势。
总之,MA的参数是决定移动平均线计算长度的重要因素。
根据不同的交易策
略和时间周期,选择合适的参数能够更好地帮助交易者分析市场走势和预测价格变动。
移动平均线(MA)的绘制原理及其应用法则1. 移动平均线(MA)的绘制原理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简称MA)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指标,用于平均化价格的波动,以识别趋势的方向和力度。
它通过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价格来平滑原始价格数据。
绘制移动平均线的原理如下:1.选择计算周期:首先需要确定移动平均线的计算周期,即需要计算的时间段长度。
常见的计算周期包括5日、10日、20日、50日和200日等。
2.计算平均价值:对于每个计算周期,需要将该周期内的价格加总,并除以该周期的长度,即可得到该周期的平均价值。
3.绘制移动平均线:将得到的平均价值绘制在价格走势图上,形成移动平均线。
2. 移动平均线的应用法则移动平均线在技术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分析师确定价格的趋势和支撑/阻力位,从而做出合理的买入或卖出决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移动平均线应用法则:1.趋势判断:观察价格是否在移动平均线之上或之下可以判断市场的趋势。
价格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时,可能表示市场处于上升趋势;价格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下时,可能表示市场处于下降趋势。
2.金叉和死叉:金叉指短期移动平均线从下方向上穿越长期移动平均线,这通常被视为买入信号;死叉指短期移动平均线从上方向下穿越长期移动平均线,这通常被视为卖出信号。
3.支撑与阻力位:移动平均线还可用于确定价格变动的支撑和阻力位。
当价格接近移动平均线时,移动平均线可能会产生支撑或阻力,进而影响价格的反弹或回落。
4.交叉验证:移动平均线之间的交叉也可以用于验证趋势的变化。
当短期移动平均线向上穿越长期移动平均线时,可能意味着市场趋势开始向上转变;反之,当短期移动平均线向下穿越长期移动平均线时,可能意味着市场趋势开始向下转变。
5.动态支撑与阻力位:移动平均线是一种动态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线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移动平均线可以提供动态的支撑与阻力位。
3. 注意事项在使用移动平均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计算周期:计算周期的选择应根据市场的特点和个人的交易策略来确定,不同的周期可能适用于不同的市场和交易对象。
移动平均线的原理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MA)是普遍应用于股票、期货市场等领域的技术指标。
移动平均线是指标分析的基本工具之一,用来衡量价位变动趋势,减少随机波动对价格变动的干扰,过滤掉一些噪音,从而更好地捕捉到价格变动的趋势。
移动平均线的原理是基于数据的统计特征和时间序列上的自相关性而建立的。
移动平均线利用一定的周期对价格数据进行加权平均。
移动平均线可以是简单移动平均线(SMA),也可以是指数移动平均线(EMA),还可以是加权移动平均线(WMA)。
简单移动平均线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定周期内的价格数据取平均值,然后将这些平均值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线。
例如,SMA5是指5日简单移动平均线,计算方法为将最近的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相加,然后除以5,得到5日的平均收盘价。
依次类推,可以得到10日、20日、30日、60日、120日等不同时间周期的简单移动平均线。
简单移动平均线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指标稳定,主流的技术分析软件都提供了这个指标。
指数移动平均线是在简单移动平均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而来的。
它在计算中引入了权重系数,使得每个价格数据的权重不同,离当前时间较近的价格数据权重较大,离当前时间较远的价格数据权重较小。
指数移动平均线的计算方法也比较简单,它的平均值是由当前价格和前一天平均值相乘后再加上当天股票收盘价乘以一个比例因子所得到的。
指数移动平均线的优点是更加反映了近期价格走势的变化,能够更加及时地反应市场变化。
加权移动平均线是对简单移动平均线的一种加权改进。
它利用一定的加权系数对价格数据进行加权平均,权重系数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加权移动平均线的计算方法与简单移动平均线类似,只不过它将权重系数加入到了平均的计算过程中。
加权移动平均线可以缩短时间周期,并且更加灵活地反映市场行情。
移动平均线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捕捉市场趋势,回归均值。
市场价格的变动是波动的,有时候价格会经历较大的波动,而有时候价格变化则会比较平稳。
移动平均线(MA)指标概述移动平均线(MA)具有趋势的特性,它比较平稳,不像日K线会起起落落地震荡。
越长期的移动平均线,越能表现稳定的特性。
不轻易向上向下,必须等股价趋势的真正明朗。
移动平均线说到底是一种趋势追踪工具,便于识别趋势已经终结或者反转,新的趋势是否正在形成。
移动平均线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经常股价刚开始回落时,移动平均线却还是向上的,等股价跌落显著时,移动平均线才会走下坡。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可以设置多条不同计算天数的移动平均线,从不同周期了解股价的总体运行趋势。
以时间的长短划分,移动平均线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几种,综合观察长、中、短期移动平均线,可以研判市场的多重倾向。
如果三种移动平均线并列上涨,该市场呈多头排列;如果并列下跌,该市场呈空头排列。
移动平均线有涨时助涨,跌时助跌的特点。
股价从下方突破平均线,平均线也开始向上移动,可以看成是多头的支撑线,股价回跌至平均线附近,会受到支撑,是买进时机,这是平均线助涨特性。
以后股价上升缓慢或回跌,平均线将减速移动,当股价回到平均线附近时,平均线已失去助涨的特性,此时最好不要买进。
反之,股价从上方跌破平均线,平均线将会向下移动,则成为空头的阻力线,在股价回升至平均线附近时,会受到阻力,是卖出时机,这是平均线助跌特性。
以后股价下跌缓慢或回升,平均线将减速移动,当股价回到平均线附近时,平均线已失去助跌的特性,此时不用急于卖出。
计算公式1. N日MA=N日收市价/N2. 要设置多条移动平均线,一般参数设置为N1=5,N2=10,N3=20,N4=60,N5=120,N6=250应用法则重点参考著名的葛兰碧法则1. 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转为走平,而价格从下方突破平均线,为买进信号。
2. 价格虽然跌破平均线,但又立刻回升到平均线上,此时平均线仍然持续上升,仍为买进信号。
3. 价格趋势走在平均线上,价格下跌并未跌破平均线且立刻反转上升,也是买进信号。
4. 价格突然暴跌,跌破平均线,且远离平均线,则有可能反弹上升,也为买进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