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第五课——三大面、五大调子教学文案
- 格式:ppt
- 大小:3.25 MB
- 文档页数:21
三大面、五大调子一一素描几何体的明暗表现高雪峰授课对象:19数4班,美术高考班学生,画过一段时间集合体结构素描教学内容:三大面、五大调子一一素描几何体的明暗表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几何体的三大面、五大调子的明暗规律。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画出明暗关系的几何体素描作品,熟练掌握用笔用线的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用明暗调子表现几何体空间感、体积感的绘画过程与方法, 能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1、对几何体三大面、五大调子的理解。
2、几何体三大面、五大调子明暗变化规律及运用。
教学难点:几何体如何表达出三大面、五大调子。
教学方法:呈现法、观察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准备:1、教具:石膏几何体、聚光灯、示范工具、范画、课件2、学具:学生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整顿课堂纪律,准备好绘画工具二、情境导入,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回顾上节课结构素描的内容展示讲台上放置的球体,并辅以聚光灯提问:观察球体,大家看到了哪些明暗变化?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活动设问:怎样才能表现出几何体的空间感和体积感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几何体素描的知识和表现方法。
三、讲授新课(1)认识几何体的三大面五大调子(以球体为例)教师活动:播放课件,讲解、分析。
学生活动:观察石膏球体光照后的明暗变化,讨论、回答。
想一想:观察球体受光后的明暗有哪些变化?这些明暗变化有规律吗?•认识光源照射后球体的三大面•认识光源照射后球体的五调子教师活动:演示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讲解各步骤和关键点。
在上节课结构素描基础上进行明暗的表现。
具体步骤:(斜受光白(正受光灰色调 受光受环境光影响 明暗交界线 反光(背光亮色调(高白(正受光面)整个球体中最亮。
灰(斜受光面) 光线斜射区域, 较多,呈亮灰色 黑(背光面)没有光线照射, (2)表现球体的二大面五大调子亮色调:光线直射,最亮。
灰色调:光线斜射,呈亮灰色 明暗交界线:亮面与暗面交界的区域,因此比照拟强,呈暗黑色,是画面中最暗局部。
初中素描明暗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素描中的明暗关系,包括三大面和五大调子。
2. 培养学生对光线、色彩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素描绘画技巧的掌握,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1. 三大面:亮面、中间面、暗面。
2. 五大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教学难点:1. 明暗交界线的处理。
2. 反光和投影的表现。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素描作品,用于讲解和示范。
2. 学生准备素描纸、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著名的素描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明暗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明暗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二、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1. 三大面:亮面、中间面、暗面。
- 亮面:受到光线直射的部分,色调最浅。
- 中间面:受到光线侧射的部分,色调适中。
- 暗面:受到光线照射不到的部分,色调最深。
2. 五大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 亮面:受到光线直射的部分,色调最浅。
- 灰面:受到光线侧射的部分,色调适中,变化丰富。
- 明暗交界线:亮部与暗部转折交界的地方,色调较深。
- 反光:受到周围反光影响的暗部,色调较亮。
- 投影:物体在地面上产生的影子,色调最深。
三、示范演示(15分钟)1. 教师选择一个简单的物体,如球体,进行现场绘画示范。
2. 教师边画边讲解明暗关系的处理方法,如如何区分三大面、五大调子。
3. 教师重点讲解明暗交界线的处理技巧,以及反光和投影的表现方法。
四、学生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自己尝试绘制一个物体,如球体、立方体等。
2. 学生注意区分三大面、五大调子,重点关注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的表现。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给予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素描五大调子第一篇:素描五大调子1、形体的点、线、面我们所描绘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球形、柱体与椎体。
素描写生可从这四类形体出发,去研究主体构成的基本因素与形体塑造的关系点点表示位置,是形体塑造的标记,对于造型有着特定的数量意义。
先看位置点,找出它的基点与顶点、右点、左点、近点和远点,这些点规定着物体的整体范围和个面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
再看转折点,这些点如同交通枢纽,联系着形体中的线与面。
线线由点的定向运动产生。
线条是点运动的延续,连接起点和终点的是线,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无数的线组合而成。
线是形体塑造的中坚,线有着无穷的魅力。
辅助线是指在形体塑造的过程中所借助的假设线。
这些线,有助于我们把握形体的动势和形体的整体特征,有利于我们表现形体时能做到从整体到局部有序的进行。
轮廓线轮廓线反映的是形体转折部分。
在绘画过程中,轮廓线的表现要求由直线到曲线,有外轮廓到内轮廓,从而形成物体的立体框架。
面无数点的组合或无数线排列后的效果,在视觉上形成了面,而面运动产生了体。
在造型过程中,面可分为两类,即直面与曲面。
直面立方体在画面上一般是以正面、侧面、顶(底)三个面呈现。
曲面球体借助于光线,在画面上一般是以亮面、暗面、明暗交界线(面)、反光面和投影组合而成。
任何一种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立方体、球体体面关系去理解和分析。
2、透视与空间一切物象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与物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距离。
如画者与写生物的空间距离,被画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被画物本身前后的空间距离,被画主体与背景的空间距离……在素描中,利用物体的透视变化产生距离感,表现空间的技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透视原理的运用。
几何透视法几何透视法产成与数学原理,是把几何透视运用到绘画艺术表现之中,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技法。
它主要借助于远大近小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平行透视当立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一个面与画者的位置呈平行状态时,画者所看到的是它面产生的透视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明暗关系的概念,掌握三大面、五大调子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明暗关系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力、分析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明暗关系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2. 三大面、五大调子的运用。
教学难点:1. 运用明暗关系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 创作过程中对明暗关系的把握和调整。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素描作品、明暗关系教材、画板、画笔等。
2. 学生准备:素描本、铅笔、橡皮、画板、画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些素描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明暗关系,并提出问题:“你们能看出这些物体是如何通过明暗关系来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明暗关系是素描中表现物体立体感和空间感的重要手段。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明暗关系的概念,包括三大面、五大调子等基本理论。
- 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 五大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2. 教师展示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的物体素描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明暗关系。
三、实践练习1.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分析其明暗关系。
2. 学生用铅笔在素描本上练习,尝试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明暗关系在素描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明暗关系,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三大面、五大调子?”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如何运用明暗关系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素描作品,分析其中的明暗处理手法。
三、实践练习1. 学生选择一个物体,运用明暗关系进行素描创作。
素描的三大面、五大调子、七要素都是什么?小白来了解一下呦素描(sketch),是指用单色或简单颜色的工具描绘对象的绘画方法。
凡学画者必学素描,这是源于西方美术学习的基本定论。
而我们中国美术就不是这样去学习,多是从花鸟鱼虫的线描开始的。
当然,随着中西美术的交融,现在的国画也开始借鉴素描的一些技法理论了。
那么,对于素描基本理论我们需要知道多少呢?最基础的就是掌握和理解:•三大面、五大调子、七要素1.三大面:黑、白、灰;2.五调子:高光、亮灰部、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3.七要素:轮廓、透视、体积、细节、比例、关系、空间。
用一个球体来讲解吧球体只有处在光源下,我们才能看清它的形体结构和特征,明暗在这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球体在光照射下,其表面可分成受光部和背光部和测光面三部分,如果使用铅笔或是炭笔进行描绘,那就成了三种面的呈现,即背光面(黑)、受光面(白)、侧光面(灰)。
这就是所谓的三大面。
那么我们如何把握明暗的规律呢?这要从光与物的接触上去找到调子,即五大调性:•高光(受光物体最亮的点)•灰部(高光与明暗交界线之间的区域)•明暗交界线(区分物体亮部与暗部的区域,一般是物体的结构转折处)•反光(物体的背光部分受其他物体或物体所处环境的反射光影响的部分)•投影(物体本身遮挡光线后在空间中产生的暗影)五个调子是一切物体在一定光线下明暗变化的最基本格局,其具体明度的差比,要根据具体对象和具体光线去比较着表现。
五大调的明暗对比的顺序是:高光>亮灰>反光>暗灰>明暗交界线。
其实画好素描不仅仅牢记三大面、五大调子两个方面,还要在素描过程中始终牢记七大要素,这样才能画好素描作品。
1、轮廓:没有轮廓就没有“形”,好的轮廓会赋予它既具有说服表现力又充满节奏变化的韵律感,而不是缺乏空间及表现力的铁丝框框。
2、体积:素描的基础在于画好物体的体积。
画面中物体的体积是整幅画面的精华所在,物体体积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画面的生动与否。
立体感——三大面、五大调子物体立体感对初学者来说也是个难题。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产生产体感。
那么,在作画时,就要去找出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先确立明暗两面(块)。
再画出投影,物体的立体感就已经很强了。
接下去把“三大面”、“五大调子”都找出来,物体的立体感也就塑造完毕。
那么,什么是“三大面”、“五大调子”呢?这都是对物体的明暗关系而言的。
所谓“三大面”即黑、白、灰。
“黑”指物体背光部;“白”指物体受光部;“灰”指物体侧光部。
“五大调子”指高光(最亮点)、明部(高光以外的受光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包括反光)、投影。
另有一说即去掉“投影”加上“反光”,为“五大调子”。
明白了“三大面”、“五大调子”物体的立体感也就容易表现了。
结构画法中以线的虚实就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另论。
质感、量感质感简单说就是物体给人感觉是什么质地。
量感就是物体的份量、重量感。
质感与量感一般情况都是混合在一起的。
质感表现出来了、量感也就容易出来。
如何表现质感,一般说细腻、柔和、光滑的物体用细一点的线条去表现,如瓷器、丝绸等;表面粗糙的物体宜用粗放的线条去表现,如陶器、粗布等,还可根据物体固有色的深浅,使用B数大一点或小一点的铅笔来表现质感量感,如浅色瓷器可用B-3B来表现,深色陶器可用4B、5B先铺大关系,再结合2B、3B来刻划一下细节。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
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
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三大面五大调子教案教案标题:三大面五大调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面和五大调子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习并演奏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三大面和五大调子。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 中国传统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3. 乐器:二胡、琵琶、古筝等(可根据学校资源和条件进行选择)。
4. 乐谱和教材:包括三大面五大调子的介绍和相关乐曲。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资源或带有中国传统音乐的录音,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中国传统音乐了解多少?你们知道三大面和五大调子是什么吗?主体:1. 介绍三大面和五大调子的概念和特点:a. 三大面:南面、北面、中面。
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不同地域风格和特色。
b. 五大调子:宫、商、角、徵、羽。
这五个调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音阶,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常用的调式。
2. 学习和演奏三大面和五大调子:a. 分别介绍南面、北面、中面的音乐特点和代表性乐曲。
播放相关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面的音乐风格。
b. 介绍宫、商、角、徵、羽五个调子的音程和特点。
让学生通过示范和练习,熟悉这五个调子的音域和演奏方式。
c. 分组或个人演奏乐曲,要求学生选择一个面和一个调子进行演奏。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拓展: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对现代音乐的影响。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中国传统音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或分享。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三大面和五大调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音乐的理解和演奏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个人或小组演奏的评价和反馈。
3. 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识和理解的书面或口头表达。
【绘画入门干货】“三大面五大调子”作者微博:@毛伟漫画小困惑别人画球,是个球;为啥我画球,仅仅是个圆?面对一个物体,怎么画才能立体?毛OK如果你能准确的掌握“三大面五大调子”,就可以画方是方,画球是球,真正的画出物体的立体感与空间感啦!“三大面五大调子”到底是个啥?且听我慢慢分解!物体沐浴在自然光、阳光、月光、灯光等光源里,由于光的照射角度不同,产生了明暗色调变化,便有了我们眼前所见的立体模样。
我们探寻着色调变化的基本规律,把它们吸收运用到绘画中,作品就会更加立体,有空间感。
物体色调的规律可归纳为:“三大面、五大调子”1三大面绝不是牛肉面、臊子面、西红柿鸡蛋面,而是绘画中表现形体大色调的最基本关系。
↓三大面背光面(黑)受光面(白)侧光面(灰)三大面解析如图所示,这是一个常见的正方体。
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三个面。
其中:光源照射不到的背光面,色调最暗,为黑;被光源正射的面,色调最亮,为白;光源斜射的面,颜色稍灰,为灰。
这就是绘画里常讲的“三大面”,也叫“三大关系”,俗称:黑、白、灰。
2五大调子绝不是酸甜苦辣咸五种调味料,而是绘画中塑造立体感的主要法则。
↓五大调子亮面中间色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点图可放大查看↑五大调子解析亮面:光源直射面。
在它的范围内,有一个光源聚焦点,即高光,它是整个物体最亮的地方。
明暗交界线:色彩最深的部位,它是面与面色调的交接处,也以面的形式存在,并不是真的一条“线”。
中间色:明暗交界线两侧,靠近亮面的部分即灰面,靠近反光的部分,即暗面。
灰面比暗面亮。
反光:暗面的一部分,一般明度不超过亮面。
投影:投影与物体相交处最重,往外逐渐由深到浅扩散。
3“三大面”和“五大调子”的理论,应用在同一物体上时,我们可以按照光源照射的顺序分区域划分:↓三大面+五大调子受光面(白):高光、亮面侧光面(灰):中间色(灰面)背光面(黑):明暗交界线、中间色(暗面)、反光、投影小困惑说了老半天,还是没搞懂如何把球体画立体呀?毛OK别着急,我呕心沥血的绘制了三幅图,为你解答球体的“”三大面五大关系”,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