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常见的家庭小实验趣味实验(2)
- 格式:docx
- 大小:29.85 KB
- 文档页数:14
化学趣味实验1、浮起来的气球在大烧杯里放入红、蓝两只彩色气球,红色气球内充有CO2,蓝色气球内充有空气,两只气球均沉在杯底。
将一瓶CO2气态缓缓地注入大烧杯中,发现其中的一只气球竟浮起来,用手轻轻将其按下,手一松,气球又会上浮,现象十分有趣。
你知道是什么颜色的气球浮起来了吗?答案及分析:蓝色气球浮起来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2、瓶吞鸡蛋选择一个比广口瓶瓶口稍大的鸡蛋,先将鸡蛋浸在10%的醋酸中,等鸡蛋壳变软后,取出鸡蛋,向广口瓶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再倒入足,迅速的用鸡蛋的小头堵住瓶口,振荡广口瓶,鸡蛋很快被吞入瓶中。
量的CO2分析: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能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而使蛋壳变软。
瓶中的CO2与NaOH溶液反应,使瓶内的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强,鸡蛋就被“吞”入瓶内。
3、魔棒点灯器材:酒精灯6盏、玻璃棒两根、坩埚一个、98%浓硫酸、高锰酸钾(KMnO4)粉末。
步骤:①将高锰酸钾粉末与浓硫酸放入坩埚中混合均匀。
②用蘸有①中已配制好的混合物的玻璃棒去点酒精灯。
现象:蘸有混合物的玻璃棒可以将酒精灯点燃。
结论:点燃酒精灯并不一定要用火柴、打火机等;某些物质相互反应仍可以使酒精灯点燃。
4、烧不坏的手帕用品:手帕、100毫升烧杯、酒精灯、坩埚钳、酒精。
原理:酒精遇火燃烧,放出热量,使酒精和水大量挥发,带走部分热量。
左右摇晃手帕时可散去大量热。
这样火焰的温度被降低,不能达到手帕的着火点。
操作:在烧杯中倒入2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充分摇匀,将手帕放入溶液中浸透。
用坩埚钳夹出手帕,轻轻地把酒精挤掉,然后放在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燃。
手帕着火后,火焰很大。
这时要左右摇晃手帕,直到熄灭。
火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5、隐显墨水如果你想要用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写一封“密信”,你最好使用氯化钴制成的隐显墨水。
先配一小瓶0.1M氯化钴溶液,然后用蘸水钢笔或毛笔在吸水性较好的白纸上写好“密信”。
初中化学趣味实验合集教案
主题:趣味化学实验合集
目标:通过一系列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
学思维。
实验一:变色的魔法水
材料:红色、蓝色食用色素,水杯,滴管
步骤:将水杯中倒入适量水,分别加入红色和蓝色食用色素,用滴管搅拌均匀。
让学生观
察混合后的颜色变化,思考为什么混合后的颜色会变成紫色。
解释:红色和蓝色食用色素混合时,会产生颜色相互叠加的效果,形成紫色。
实验二: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材料:小锥瓶,氢氧化钠固体,盐酸,导管,水槽
步骤:在小锥瓶中放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加入适量盐酸,然后将小锥瓶颠倒放入水槽中
收集气体。
让学生观察气体的生成过程,并用火柴点燃收集到的气体。
解释: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是一种可燃气体,可以点燃。
实验三:酵素活性的观察
材料:苹果,细盐,水杯
步骤:将苹果切成小块,放入水杯中,然后加入少量细盐。
学生观察苹果的变化,思考细
盐对苹果的影响。
解释:细盐中的氯化离子能够抑制苹果中的氧化酶活性,从而减缓苹果的氧化过程。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趣味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奥妙,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希望老师们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创造更多有趣
的实验内容,让化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调查与指导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三)
②布置改进的家庭小实验,整理如下:
1.第一章第一节. P3. “观察与思考”: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对实验的态度也不同。
对于那些不愿做的学生,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不可把家庭小实验当作硬性学习任务强加给学生。
可以先让这些学生和比较自觉的学生结成对,并分担一定的任务,逐步让他们独立去完成,对于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立即给予帮助,在行动上支持他们、感化他们。
趣味化学实验(一)实验内容:1、肥皂的制取2、制备可燃的“胶冻”实验目的:1、利用中学化学知识,了解并能制作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
2、通过实验真正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及学好化学对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实验一肥皂的制取实验原理:油脂在碱性情况下分解,能得到硬脂酸钠、软脂酸钠等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即为肥皂。
实验用品:(1)实验器材:烧杯、量筒、玻璃棒、纱布、酒精灯、三角架、火柴。
(2)实验试药:油脂(植物油)、乙醇、30%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饱和溶液、蒸馏水。
实验步聚:1、在一个小烧杯中加入5m l植物油(橄榄油),5m l3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3m l乙醇,2、将小烧杯置于一个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大烧杯,同时搅拌小烧杯中的溶液。
20分钟后,取出小烧杯,直接加热,至溶液变成奶油般的糊状物3、向其中加入5m l热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并搅拌。
这步操作称作“盐析”。
4、静置,冷却,将混合物上层的固体取出并用水洗净。
问题思考:1、在原料的准备中,加入乙醇的目的是什么?加入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什么?2、植物油的成分是什么?肥皂的成分是什么?3、在实验过程3中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什么?在实验过程3中混合液产生了怎样的现象?4、肥皂去污的原理是什么?实验二制备可燃的“胶冻”实验原理:酒精与水可以任意比混溶,醋酸钙只溶于水而不溶于酒精。
当饱和醋酸钙溶液注入酒精中时,饱和溶液中的水溶解于酒精中,致使醋酸钙从酒精溶液中析出,呈半固态的凝胶状物质——“胶冻”,酒精充填其中。
点燃胶状物时,酒精便燃烧起来。
实验用品:(1)实验器材: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蒸发皿、火柴。
(2)实验试剂:酒精(质量分数95%以上)、醋酸钙、蒸馏水。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再加入适量醋酸钙,制备醋酸钙饱和溶液。
2、在大烧杯中加入80 mL酒精,再慢慢加入15 mL饱和醋酸钙溶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烧杯中的物质开始时出现浑浊,继而变稠并不再流动,最后成为凝胶状。
生活化学小实验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化学的奥秘,即使是简单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成为我们探索化
学世界的舞台。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些生活化学小实验,让我们亲身感受化学的魅力。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日常食材来进行实验。
比如,我们可以用醋和小苏打
来观察化学反应。
将一些小苏打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慢慢加入一些醋,我们会看到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同时伴随着轻微的起泡声。
这就是小苏打和醋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让我们看到化学反应的过程,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日常用品来进行实验。
比如,我们可以用酒精和盐来
观察火焰的颜色。
将一些酒精滴在一个容器中,然后加入一些盐,搅拌均匀后点燃酒精,我们会看到火焰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这是因为盐中的金属离子在燃烧时释放出了特定的光谱,从而产生了不同的颜色。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让我们观察到火焰的颜色变化,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光谱分析的原理。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日常材料来进行实验。
比如,我们可以用红蓝墨水和
牛奶来观察表面张力的作用。
将一些牛奶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滴入一些红蓝墨水,我们会看到墨水在牛奶表面形成了漂亮的图案。
这是因为红蓝墨水中的颜料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在牛奶表面形成了特定的形状。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让我们观察到表面张力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表面张力的原理。
通过这些生活化学小实验,我们不仅可以亲身感受化学的魅力,还可以在日常
生活中发现化学的趣味。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化学的奥秘,感受化学的魅力吧!。
化学趣味实验化学趣味实验 1.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么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2滴水点火水能灭火难道还能点火实验取干燥的蔗糖粉末5克与氯酸钾粉末5克在石棉网上混合用玻璃棒搅匀堆成小丘加入过氧化钠3克滴水半分钟后小丘冒出白烟很快起火燃烧。
3.烧不坏的手帕用火烧过的手帕居然完好无损实验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与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这是会发现手帕依旧完好如初。
原理燃烧时酒精的火焰在水层外吸附在纤维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烧热而蒸发手帕上的温度达不到纤维的着火点因而手帕烧不坏。
4.雪球燃烧雪球也能燃烧燃烧的当然不是真正的雪球而是把醋酸钙溶液放到酒精中析出的醋酸钙就像白雪一样制成球状点燃即燃烧。
实验20毫升水加7克醋酸钙制成饱和醋酸钙溶液加到100毫升95的酒精中边加边搅拌就析出像雪一样的固体。
5.空杯生烟空的杯子里冒出白烟实验两只洁净干燥的玻璃杯一只滴入几滴浓盐酸一只滴入几滴浓氨水转动杯子是液滴沾湿杯壁随即用玻璃片盖上把浓盐酸的杯子倒置在浓氨水的杯子上抽去玻璃片逐渐便能看到满杯白烟。
6、小木炭跳舞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化学吧那么你就自行动手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实验的题目叫小木炭跳舞。
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
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
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
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
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答案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
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把主题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像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
如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该在思维导图中呈现哪些内容?与传统的板书比较起来,内容增加了许多,是否可操作?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完全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而且,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将他们的发现定格,让他们有了学习的成就感。
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还能清晰地看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更奇妙的是,这张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学生今后写记事文的“藏宝图”。
写作的过程实际是反向的,作者往往先画思维导图,再写作。
这种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让学生感觉“有用”,学习的积极性便大大提升,读写迁移水到渠成。
责任编辑郑占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各种教学模式竞相而出,但无论哪一种教学理论或教学模式,都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要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在实验编排上也做了较大的调整,对化学实验及其在教学中的功能及作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很多学校加大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实验教学硬件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然而,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现状与基础教育改革的预期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
这主要表现在实验功能单一、重实验目的而忽视实验过程、脱离生活实际,学生缺少主动设计的空间。
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以及学校要求升学率的影响,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久而久之学习兴趣逐渐下降。
因此重视化学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已成为教师共识。
家庭小实验作为化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实验用品简单易得,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必要补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扩展和加深。
家庭趣味化学实验课程简介本课程名为《家庭趣味化学实验》,设置本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关注我们身边的生活,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并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一些能够在家庭内完成的实验的讲解与引导,一些家庭趣味实验在实验室的演示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
从而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课程目录1、蔬菜中维生素 C 的鉴定2、豆腐中钙质和蛋白质的检验3、由植物油制取肥皂4、牙膏的妙用5、如何炒出可口的酱肉丝——平底锅中的化学6、化作蝴蝶纸上飞讲义实验一:蔬菜中维生素 C 的鉴定实验步骤:在玻璃瓶内放少量淀粉,倒入一些开水,并用小棒搅动成为淀粉溶液。
滴入 2 ~ 3 滴碘酒,你会发现乳白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紫色。
再找 2 ~3片青菜,摘去菜叶,留下叶柄,榨取出叶柄中的汁液,然后把汁液慢慢滴入玻璃瓶中的蓝紫色的液体中,边滴入边搅动。
这时,你又会发现蓝紫色的液体又变成了乳白色。
说明青菜中含有维生素 C。
实验原理: C6H8O6 + I 2 == C6H6O6 + 2H++ 2I-实验二:检验豆腐中钙质和蛋白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属于酸性食物蔬菜、水果多属于碱性食物1、豆腐是人们公认的保健佳品,其在防病保健上的奉献是多方面的,适量地食用豆腐确实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
但是,食豆腐并非多多益善,过量也会危害健康。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种叫皂角苷的物质,它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但又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
长期过量食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发生碘缺乏病。
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膨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在正常情况下,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经过代谢变化,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
生活化学小实验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化学反应,有时候我们可能都没有意识到。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简单的生活化学小实验,用醋和小苏打来做一个有趣的发泡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一杯白醋、一勺小苏打、一个小碗和一些纸巾。
接下来,我们将白醋倒入小碗中,然后在一侧撒上一勺小苏打。
当小苏打和醋
接触时,它们会迅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从而形成了有趣的发泡现象。
当两种物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会不断地往上冒,这就是我们常见的发泡现象。
这种反应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当我们用手去触摸这些气泡时,会感觉到一些微微的冰凉。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让我们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有趣,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
解化学原理。
同时,我们也可以在生活中应用这个实验,比如在清洁马桶时,我们可以用醋和小苏打来清洁,因为它们的化学反应可以去除马桶上的污垢和异味。
通过这个生活化学小实验,我们不仅可以在玩乐中学习,还可以在实践中感受
到化学的神奇。
希望大家都能尝试一下这个有趣的实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初中家庭化学小实验《初中家庭化学小实验:化学式的奇妙世界》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一聊化学式背后那些超级有趣的化学概念,就像我们在家庭小实验里探索化学的奥秘一样。
首先,咱们来说说化学键。
化学键就像是原子之间的小钩子,把原子们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这里面有两种特别的“小钩子”情况哦。
一种是离子键,你可以想象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原子就像超强的磁铁一样,“嗖”的一下就吸在一起了。
比如说氯化钠(NaCl),钠原子(Na)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带正电的钠离子(Na⁺),而氯原子(Cl)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变成带负电的氯离子(Cl⁻),然后它们就像磁铁两极一样吸得牢牢的,这就是离子键。
还有一种是共价键呢,这就好比几个原子共用一些“小钩子”来连接。
像氢气(H₂),两个氢原子(H)各自拿出一个“小钩子”来共用,这样就形成了稳定的氢气分子啦。
再说说化学平衡吧。
这就像一场拔河比赛呢。
反应物和生成物就像是两队人在拔河。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一方比较强,但是随着比赛进行,慢慢就会达到一种状态,两边的力量相当了,这时候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就相等了,就好像两队人谁也拉不动谁了,而且这时候两边的人数(对应化学里就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也不再变化了,这就是化学平衡状态。
分子的极性也很有趣哦。
咱们可以把分子想象成小磁针。
就拿水(H₂O)来说,它是极性分子。
氧原子(O)这一端就像磁针的南极,带负电,氢原子(H)那一端就像磁针的北极,带正电。
但是二氧化碳(CO₂)就不一样啦,它是直线对称的,就像两个一样重的人在跷跷板两边一样平衡,它就是非极性分子,没有像小磁针那样一端带正电一端带负电的情况。
配位化合物呢,这就像是一场聚会。
中心离子就像是聚会的主角,而配体呢,就像是来参加聚会并且提供孤对电子共享的小伙伴。
它们凑在一起就形成了配位化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也很好理解哦。
就像是做买卖一样。
比如说锌(Zn)和硫酸铜(CuSO₄)反应,锌原子就像是一个大方的商人,把自己的电子给了铜离子(Cu²⁺)。
化学趣味实验1、把4g葡萄糖和4gNaOH加入到一个透明带盖的塑料瓶中,加入150ml水和2-3滴亚甲基蓝(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
加盖后震荡,溶液变蓝,静置后变为无色,重复上述操作可看到多次变色现象。
反应。
振荡时,瓶中溶液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氧气在溶液中的溶解量增大,使反应向指示剂中的无色基团被O2氧化为蓝色基团的方向实行,溶液变蓝;静置后,溶液中O2减少,使反应向蓝色基团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基团的方向实行,所以,溶液变为无色。
如此反复,直到溶液中的葡萄糖被消耗完。
”2、鲜花三变一朵红花,能够用化学方法使它三次变色。
如果你有兴趣,能够动手试验一下。
一变:取一湿润的红色玫瑰花(或月季花),浸没在亚硫酸溶液里,红花立刻全部变成白花,因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它与花瓣里的红色素结合,生成了无色的物质。
二变:用注射的针筒(或滴管)吸取少量稀硝酸,射在已经漂白的花瓣上,在射到硝酸的地方,白色又转变为红色,形成红白双色的花。
这是因为二氧化硫跟红色素结合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在有氧化剂(如硝酸)的作用下,就被分解而恢复原来的物质。
三变:如果把红白双色的花全部浸没在硝酸里,则红白双色的花,又变成红色的花了。
3、引蛇出洞将10克蔗糖,10克重铬酸钾,4克硝酸钾分别研成细末,放在一张铝箔纸上混合均匀。
然后卷裹在铝箔纸里,下端封死装进有底的硬纸圆通里水平放在稳妥处,用火柴或燃着的木条点燃口部一端的混合物,立即燃烧起来,可见“蛇”从筒内曲曲弯弯地“爬”出来。
4、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原理】淀粉溶液遇到碘会变成蓝紫色,这是淀粉的特性。
而维生素C能与蓝紫色溶液中的碘发生作用,使溶液变成无色。
通过这个原理,能够用来检验一些蔬菜中的维生素C。
【实验步骤及现象】在玻璃瓶内放少量淀粉,倒入一些开水,并用小棒搅动成为淀粉溶液。
滴入2 ~3 滴碘酒,你会发现乳白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紫色。
再找2 ~3 片青菜,摘去菜叶,留下叶柄,榨取出叶柄中的汁液,然后把汁液慢慢滴入玻璃瓶中的蓝紫色的液体中,边滴入边搅动。
可口可乐和雪碧都是夏令时节的理想饮料;可口可乐淡褐色的液体,而雪碧汽水则是清澈透明的液体;下面介绍一则将“可口可乐”变成“雪碧”的小实验;取可口可乐空瓶一只,倒入四分之三体积的蒸馏水;取烧杯一只加入50亳升酒精,并加入适量碘片,制得深褐色酒精碘溶液;将配好的溶液倒入可乐瓶中,边加边振荡碘直到溶液的颜色和可乐相似为止;一瓶"可乐"制好了;在干燥的瓶盖内放入硫代硫酸钠大苏打粉末,然后取一张糯米纸盖在内粉末上,再将瓶盖轻轻地盖在瓶口上,小心盖紧,注意不要使大苏打粉末散落在瓶内;将可口可乐瓶用力一摇,很快一瓶“可乐”变成了无色透明的“雪碧”;原来,硫代硫酸钠和碘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褪去碘溶液的颜色:I2+2Na2S2O3===2NaI+Na2S4O6自然趣味实验一:鸡蛋入瓶将鸡蛋浸在10%的醋酸中,待鸡蛋壳变软后,将蛋取出,找一个瓶口略比鸡蛋小的广口瓶,往广口瓶中投入一燃着的酒精棉球,火焰熄灭后,迅速将鸡蛋的小头对准瓶口,鸡蛋很快被吸入瓶中;这是因为瓶中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的缘故;过一段时间蛋壳会稍变硬,似鸡蛋原样;这是为什么呢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趣味实验二:蛋壳刻画取一只红壳鸡蛋红壳鸡蛋的蛋壳稍硬,洗净,用布轻轻擦干;取10 g~20 g的蜡,加热使之熔化,用毛笔蘸取蜡液,在蛋壳上绘图或写字,待白蜡冷凝后,把鸡蛋慢慢浸入10%的醋酸中,用筷子拨动鸡蛋,使它均匀地跟溶液接触约20~30分钟;当蛋壳表面产生较多的气泡,蛋壳上有明显的腐蚀现象即可;取出鸡蛋,用清水漂洗,晾干;用铁钉在鸡蛋的两端各打一孔,用嘴吹出蛋清和蛋黄;待蛋清和蛋白全部滴出后,用小刀轻轻刮去涂在壳上的白蜡,最后将蛋壳放在热水中浸一下,就能看到明显的图案花纹或字迹,被腐蚀的蛋壳表面很容易上色;趣味实验三:蛋白留痕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这是因为醋酸溶解蛋壳后能少量溶入蛋白;鸡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条件中发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质,这些物质中的肽键遇Cu2+发生络合反应,呈现蓝色或者紫色,这种“可口可乐”不会可口,“雪碧”也不会令人清爽,它们绝对不能饮用;通常,鸡蛋壳是比较硬的,如果没有学过化学,人们大概会被下面这个小魔术迷惑:拿一个普通鸡蛋,让观众看一看,捏一捏,试试它的硬度,再拿出两个花瓶或烧杯,让其中一个瓶口稍大于鸡蛋,另一个稍小于鸡蛋,演示一下鸡蛋是无论如何也放不进小花瓶的,事先在大花瓶内装入稀盐酸,小花瓶内装入清水,保持其外观一致;先将鸡蛋放入大花瓶,稍待片刻,把鸡蛋倾倒而出,放入小花瓶;上面的魔术是什么原理呢你也许已经猜到,由于鸡蛋壳主要是由CaCO3等物质组成,当浸入稀盐酸时,发生反应2CaCO3+2HCl==CaHCO32+CaCl2,鸡蛋壳溶解,所以鸡蛋变软,又由于鸡蛋内膜由非碳酸盐组成,不容于稀盐酸,所以又不会破裂,而保持鸡蛋原形;如果你想表演这个魔术,那么还要注意:1.花瓶或烧杯最好是透明的,以显示花瓶大小无变化;2.对瓶中的溶液或水应做如下解释:为保证鸡蛋在放入瓶中不会摔碎,所以都加入水以缓冲冲力;3.鸡蛋放入稀盐酸中的时间应在表演前试验好,以保证鸡蛋在所需的时间内变软,但仍能保持原来外形,只是表皮变得有弹性啦,如所需时间太长,可加大盐酸浓度;用浓醋酸也可4.当鸡蛋在大花瓶中时,应适当转移观众注意力,以免被发现瓶中有小气泡生成,如果离观众远,则不存在此问题汽水是由矿泉水或经过煮沸、紫外线照射消毒后的饮用水,充以二氧化碳制成的;属于含二氧化碳的碳酸饮料;工厂制作汽水是通过加压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溶解在水里;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越多,质量越好;市场上销售的汽水,大约是1体积水中溶有l体积~4.5体积二氧化碳;有的汽水中除含二氧化碳外,还加入适量白糖、果汁和香精;二氧化碳从体内排出时,可以带走一些热量,因此喝汽水能解热消渴;喝冰镇汽水时,由于汽水的温度更低,溶解的二氧化碳更多0 ℃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比20 ℃时大1倍,有更多的二氧化碳要从体内排出,能带走更多的热量,所以更能降低肠胃的温度;因此,千万不能大量饮用冰镇汽水,以免对肠胃产生强烈的冷刺激,引起胃痉挛、腹痛,甚至诱发肠胃炎;此外,过量的汽水会冲淡胃液,降低胃液的消化能力和杀菌作用,影响食欲,甚至加重心脏、肾脏负担,引起身体不适;在实验室和家庭中也可以自制汽水;取一个洗刷干净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容积80%的冷开水,再加入白糖及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 g碳酸氢钠,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2 g柠檬酸;并立即将瓶盖压紧,使生成的气体不能逸出,而溶解在水里;将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温;取出后,打开瓶盖就可以饮用;;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么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空中取烟盛夏的傍晚,没有一丝风意,一些小同学集聚在院内乘凉;丽娜的爷爷走过来,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小化学法术——魔棒空中取烟;只见爷爷面前桌上放着一个烧杯,杯里装上半杯清水和一根玻璃棒,爷爷嘴里叼着一只烟卷,时而向空中喷出一团团烟雾;随后爷爷指着空中说:“我能用这根玻璃棒,将烟雾取回来,并且能将它放到烧杯里去;”说完,他拿着玻璃棒在空中将要消失的烟雾画了几下,然后用这只玻璃棒再在烧杯口处划了几圈;果然奇迹出现了,烧杯里的水面上,顿时出现了一团白色的烟雾;这样,神奇的魔棒将喷在空中的烟雾取回来放在杯里了;这个小节目,使十几个小观众感到莫名其妙,他们怎么也弄不清楚魔棒为什么能将空中的烟雾取回来 请读者给小朋友解释一下;答案原来,烧杯里盛的不是清水,而是无色透明的氨水;氨水有个特性,、就是它特别不稳定,氨分子很喜欢从水溶液中跑出来,在空气中自由地逛来逛去;NH 3·H 20=2NH 3十H 20实际上,丽娜的爷爷吸烟时所喷到空中的那些烟雾并没有真的被玻璃棒抓回到烧杯中去,而是玻璃棒的一端事先沾有一种叫做浓盐酸的化学药品;盐酸也非常容易挥发而跑出氯化氢分子;当玻璃棒在烧杯口附近画圈之时,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相遇而化合成白色烟雾状的氯化铵分子:NH 3十HC1=NH 4C1表演者用玻璃棒在空中画几下的动作是个假动作,只不过是给观众造成在空中抓烟的假象而已茶水——墨水——茶水星期天,晓明同学和爸爸在市工人文化宫看了一场魔术表演,其中有一个节目是:茶水变墨水,墨水变茶水;台上的魔术师手里端着不满一杯棕黄色的茶水,只见他用玻璃棒在茶水中搅动一下,大喊一声“变,此时,茶水立刻变成了蓝色的墨水;接着,这位魔术师又将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杯里搅动一下,大喊一声“变”,果然,刚刚变成的蓝墨水又变成了原来的茶水了;多么奇妙的表演呀晓明同学赞不绝口;但是他怎么也弄不清楚是怎样变来变去的,请读者帮助他把变的道理搞清楚;答案这是个非常有趣的化学反应;原来玻璃棒的一端事先蘸上绿矾化学名称叫硫酸亚铁粉未,另一端蘸上草酸晶体粉未;因为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后立刻生成单宁酸亚铁,它的性质不稳定,很快被氧化生成单宁酸铁的络合物而呈蓝黑色,从而使茶水变成了“墨水”;草酸具有还原性,将三价的铁离子还原成两价的亚铁离子,因此,溶液的蓝黑色又消失了,重新显现出茶水的颜色;这种现象在人们生活中也是经常遇到的,当你用刀子切削尚未成熟的水果时,常常看到水果刀口处出现蓝色,有人以为是刀子不洁净所造成的;其实,这种情况同上述茶水变墨水是一样的道理,就是刀子上的铁和水果上的单宁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一吹即燃的蜡烛一般的蜡烛,当它燃烧的时候,一口气就可吹灭.然而,却有一种特殊的蜡烛,当你需要点燃的时候,只要吹一口气就可以了,请看魔术师的表演吧;只见魔术师千里拿一只蜡烛并且故意让台下的观众看看,让观众相信这是一只普通蜡烛,然后把蜡烛插到蜡台上,他对准蜡心吹一口气后,蜡烛便燃烧起来了;当你看完魔术师表演之后,能回答蜡烛一吹即燃的奥秘吗答案原来,魔术师在表演之前将蜡烛芯松散开,滴进了些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因为二硫化碳液体是极易挥发的物质,魔术师吹口长气使其挥发速度进一步加快,当二硫化碳挥发完了,烛芯上留下极为细小的白磷颗粒,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并产生热量,当温度升高到35℃时,白磷便自行燃烧,随之就把原来熄灭的烛芯又引着了;这种由于白磷在空气中氧化而引起的燃烧现象,在大自然中是经常发生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火”或“鬼火”;玻璃棒点燃了冰块玻璃棒能点燃冰块,你一定以为这是在说笑话吧;不过,我说的完全是真事;冰块可以燃烧,这会使人惊奇,而更使人惊奇的是不用火柴和打火机,只要用玻璃棒轻轻一点,冰块就立刻地燃烧起来,而且经久不熄;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做个实验看看;先在一个小碟子里,倒上1一2小粒高锰酸钾,轻轻地把它研成粉未,然后滴上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蘸有这种混合物的玻璃棒,就是一只看不见的小火把,它可以点燃酒精灯,也可以点燃冰块;不过,在冰块上事先放上一小块电石,这样,只要用玻璃棒轻轻往冰块上一触,冰块马上就会燃烧起来;请读者试验后,做出答案来;答案道理很简单;冰块上的电石化学名称叫碳化钙和冰表面上少量的水发生反应,这种反应所生成的电石气化学名称叫乙炔是易燃气体;由于浓硫酸和高锰酸钾都是强氧化剂,它足以能把电石气氧化并且立刻达到燃点,使电石气燃烧,另外,由于水和电石反应是放热反应,加之电石气的燃烧放热,更使冰块熔化成的水越来越多,所以电石反应也越加迅速,电石气产生的也越来越多,火也就越来越旺;石灰煮鸡蛋南京小学的校舍需要重新维修,工人师傅往一堆的响声,好象开锅似的;慧清和艳丽两位同学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一边议论;慧清说:“看这个热乎劲,准能将鸡蛋烧熟;”艳丽说:“根本不可能;”她俩为了弄个明白,就从家里拿来一个鸡蛋,埋到正在冒气的石灰堆里,不大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鸡蛋爆炸了;她们看到这种情形,更加纳闷了,她们想来想去也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谁能给她俩解释一下答案道理很简单;生石灰化学名称叫氧化钙,加水后变成熟石灰,化学名称叫氢氧化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白灰;把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叫做“消化”这是一个放热反应;不用电的电灯泡某中学的趣味化学表演大会正在热烈地进行着,其中一个节目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一根木杆上挂着一只200瓦左右的电灯泡,这个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就亮度来说,一般的电灯比起它来是望尘莫及的;然而这个电灯泡并没有任何电线引入,因为它是一个不用电的电灯泡;请你们想一想,这个不用电的电灯泡的秘密在那里答案原来,这个电灯泡中装有镁条和浓硫酸,它们在灯泡内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引起了放热发光;大家知道,浓硫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属相遇时更能显示出它的氧化本领;金属镁又是特别容易被氧化的物质,所以它俩是天生的“门当户对”了,只要一相遇,便立刻发生脱的化学反应: Mg+2H2SO4浓=MgSO4+ SO2+2H2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电灯泡内的温度急剧上升,很快地使镁条达到燃点,在浓硫酸充分供给氧的情况下,镁条燃烧得更旺,好象照明弹一样;白糖变“黑雪”白糖,是大家经常食用的一种物质,它是白色的小颗粒或粉未状,象冬天的白雪;然而,我却能将它立刻变成“黑雪”;如果你不信,那就请看下面的实验吧;在一个200毫升的烧杯中投入5克左右的白糖,再滴入几滴经过加热的浓硫酸,顿时白糖就变成一堆蓬松的“黑雪”,在嗤嗤地发热冒气声中,“黑雪”的体积逐渐增大,甚至满出烧杯;白糖顿时变成了“黑雪”,真有意思,谁知道这里的奥妙在什么地方答案原来白糖和浓硫酸发生了一种叫做“脱水”的化学反应;浓硫酸有个特别古怪的爱好,就是它与水结合的欲望特别强烈,它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就是其他物质中的水分它也不放过,只要一相遇,它就非得把水夺过来不可;白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C12H22O11,当它遇到浓硫酸时,白糖分子中的水,立刻被其夺走,可怜的白糖就剩下炭了,变成了黑色;浓硫酸夺过水为己有之后,并不满足,它又施展另外一个本领一氧化,它又把白糖中剩下来的炭的一部分氧化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跑出来; C+2H2SO4=2H2O+2SO2+CO2由于反应后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的跑出,所以体积越来越大,最后变成蓬松的“黑雪”;在浓硫酸夺水的“战斗”中,是个放热过程,所以发出嗤嗤的响声,并为浓硫酸继续氧化碳的过程提供热量;小木炭跳舞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化学吧,那么你就自行动手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实验的题目叫小木炭跳舞;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答案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家庭趣味化学实验课程简介本课程名为《家庭趣味化学实验》,设置本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关注我们身边的生活,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并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一些能够在家庭内完成的实验的讲解与引导,一些家庭趣味实验在实验室的演示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
从而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课程目录1、蔬菜中维生素C的鉴定2、豆腐中钙质和蛋白质的检验3、由植物油制取肥皂4、牙膏的妙用5、如何炒出可口的酱肉丝——平底锅中的化学6、化作蝴蝶纸上飞讲义实验一:蔬菜中维生素C的鉴定实验步骤:在玻璃瓶内放少量淀粉,倒入一些开水,并用小棒搅动成为淀粉溶液。
滴入2 ~3 滴碘酒,你会发现乳白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紫色。
再找2 ~3 片青菜,摘去菜叶,留下叶柄,榨取出叶柄中的汁液,然后把汁液慢慢滴入玻璃瓶中的蓝紫色的液体中,边滴入边搅动。
这时,你又会发现蓝紫色的液体又变成了乳白色。
说明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
实验原理:C6H8O6 + I2 ==C6H6O6 + 2H+ + 2I-实验二:检验豆腐中钙质和蛋白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属于酸性食物蔬菜、水果多属于碱性食物1、豆腐是人们公认的保健佳品,其在防病保健上的奉献是多方面的,适量地食用豆腐确实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
但是,食豆腐并非多多益善,过量也会危害健康。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种叫皂角苷的物质,它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但又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
长期过量食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发生碘缺乏病。
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膨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在正常情况下,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经过代谢变化,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
家庭趣味化学实验课程简介本课程名为《家庭趣味化学实验》,设置本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关注我们身边的生活,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并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一些能够在家庭内完成的实验的讲解与引导,一些家庭趣味实验在实验室的演示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
从而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课程目录1、蔬菜中维生素C的鉴定2、豆腐中钙质和蛋白质的检验3、由植物油制取肥皂4、牙膏的妙用5、如何炒出可口的酱肉丝——平底锅中的化学6、化作蝴蝶纸上飞讲义实验一:蔬菜中维生素C的鉴定实验步骤:在玻璃瓶内放少量淀粉,倒入一些开水,并用小棒搅动成为淀粉溶液。
滴入2 ~3 滴碘酒,你会发现乳白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紫色。
再找2 ~3 片青菜,摘去菜叶,留下叶柄,榨取出叶柄中的汁液,然后把汁液慢慢滴入玻璃瓶中的蓝紫色的液体中,边滴入边搅动。
这时,你又会发现蓝紫色的液体又变成了乳白色。
说明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
实验原理:C6H8O6+ I2==C6H6O6+ 2H+ + 2I-实验二:检验豆腐中钙质和蛋白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属于酸性食物蔬菜、水果多属于碱性食物1、豆腐是人们公认的保健佳品,其在防病保健上的奉献是多方面的,适量地食用豆腐确实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
但是,食豆腐并非多多益善,过量也会危害健康。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种叫皂角苷的物质,它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但又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
长期过量食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发生碘缺乏病。
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膨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在正常情况下,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经过代谢变化,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
化学趣味实验汇总(目录)1、可乐变雪碧 (4)2、鸡蛋入瓶 (4)3、蛋壳刻画 (5)4、蛋白留痕 (5)5、石灰煮鸡蛋 (5)6、小木炭跳舞 (6)7、白糖变“黑雪” (6)8、空中取烟 (6)9、一吹即燃的蜡烛 (7)10、不用电的电灯泡 (7)11、彩色温度计 (8)12、不易生锈的铁钉 (8)13、自动长毛的鸭子 (8)14、引蛇出洞 (9)15、化作蝴蝶纸上飞 (9)16、晴雨花 (10)17、白花变蓝花 (10)18、白花变红花 (10)19、茶水——墨水——茶水 (11)20、神奇的瓶子 (11)21、魔术瓶 (11)22、一色变四色 (12)23、写密信 (12)24、用葱汁写密信 (12)25、樟脑丸的沉浮 (13)26、红糖制白糖 (13)27、油水混合 (13)28、清水变浑水 (13)29、吹气变色 (14)30、滴水生烟(一) (14)31、滴水生烟(二) (14)32、玻璃棒点燃冰块 (15)33、水点酒精灯 (15)34、魔棒点灯 (15)35、口吐“仙气” (16)36、吹气生火 (16)37、滴水生火 (16)38、钢丝点火 (16)39、手指点火 (17)40、糖的燃烧 (17)41、自燃——糖与氯酸钾的反应 (17)44、水火相容(一) (18)45、水火相容(二) (19)46、水火相容(三) (19)47、液里星光 (19)48、火山爆发(一) (20)49、火山爆发(二) (20)50、海底火山爆发(一) (20)51、海底火山爆发(二) (21)52、一触即发 (21)53、杯中烈烟 (21)54、烟圈赛跑 (22)55、光照生烟 (22)56、光飞舞 (22)57、化学灯 (23)58、焰火 (23)59、烧不着的棉布 (23)60、烧不断的棉线 (24)61、烧不坏的手帕 (24)62、烧不着纸的火 (25)63、火能写字作画 (25)64、火灭画现 (25)65、火龙写字 (25)66、喷水显字 (26)67、喷雾作画 (26)68、魔壶 (26)69、木器或竹器上刻字 (27)70、铝器表面刻字 (27)71、纺织品上印字 (27)72、热敏纸的制作 (28)73、鞭炮的制作 (28)74、电池的制作 (29)75、消字灵的制作 (29)76、制作干洗剂 (30)77、洗发、染发香波 (30)78、用植物油制取肥皂 (30)79、透明皂的制作 (31)80、合成香精 (32)81、自制固体酒精 (32)82、水果保鲜剂制备 (33)83、自制酸碱指示剂 (33)84、阿斯匹林的合成和水解 (34)85、自制汽水 (34)86、汽水中的气体 (35)89、豆腐中钙质和蛋白质的检验 (36)90、从海带中提取碘 (37)91、检验碘盐中的碘 (37)92、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38)93、用皂泡法检验硬水的硬度 (38)94、巧测面粉的新鲜度 (38)95、巧辨糯米和粳米 (39)96、我是大侦探——指纹提取 (39)97、魔镜闪闪亮 (40)98、铜树开花 (41)99、建造“水中花园” (41)化学趣味实验汇总(正文)1、可乐变雪碧可乐和雪碧都是夏令时节的理想饮料。
初三化学趣味实验《初三化学趣味实验》在初三的学习生活里呀,化学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
那些化学趣味实验啊,可真是超级有趣,就像一场场奇妙的魔法表演呢!我记得有一次,老师做“大象牙膏”的实验。
哇,光听这个名字就觉得好奇怪呀,牙膏和大象有啥关系呢?只见老师把过氧化氢溶液、碘化钾和洗洁精混合在一起。
刚开始啊,就像什么事儿都不会发生似的。
可突然之间,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大量白色的泡沫“呼”地一下涌了出来,那场面就像巨人在挤一大管超级大的牙膏,而且是根本停不下来的那种。
同学们都惊呆了,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有的同学大声喊着:“哇塞,这也太酷了吧!”我心里想,这化学可真是神奇,几种普普通通的东西混合在一起,就能产生这么惊人的效果。
这就好比是几个小伙伴,平时看起来平平无奇,可一旦合作起来,就能创造出超级厉害的奇迹呢。
还有那个“法老之蛇”实验。
老师把硫氰化汞放在一个盘子里,然后用小火加热。
不一会儿,就有像蛇一样的东西慢慢从那堆东西里钻出来,而且还在不断地生长、扭动,就像真的有一条蛇在那里蜿蜒爬行一样。
同学们有的吓得往后退了好几步,生怕那蛇会突然跳起来咬自己一口。
我当时就在想,这化学难道是有魔法吗?怎么能让东西像有生命一样动起来呢?这就像我们画画一样,本来只是一张白纸和一些颜料,可是在画家的手里,就能变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化学也是这样,那些普普通通的化学药品,在一定的条件下就能变成这么奇特的景象。
我们自己也做过一个小实验呢。
那就是自制汽水。
我和我的同桌一起做这个实验。
我们先准备了小苏打、柠檬酸、白糖、水还有一个空瓶子。
我小心翼翼地把小苏打放进瓶子里,同桌就把柠檬酸和白糖用水溶解后也倒进瓶子里。
刚一倒进去,瓶子里就“嘶嘶”地冒起了小泡泡,就像瓶子里有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开派对一样。
我兴奋地说:“哈哈,我们的汽水要成功啦!”同桌也高兴得手舞足蹈。
可是呢,我们的汽水味道不是特别好,有点太酸了。
我们就讨论着是不是柠檬酸放多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