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治资料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7
水资源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日益严重。
水资源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污染的危害,并提出一些防治水资源污染的方法。
一、水资源污染的危害1. 生态破坏:水资源污染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并导致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问题。
例如,部分地区的水污染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中藻类过度生长,形成大规模的藻华,破坏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2. 水源减少:水资源污染不仅导致水质恶化,还使得可用水源急剧减少。
例如,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受到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的污染,使得地下水资源无法安全饮用和灌溉农田。
3. 威胁人类健康:水资源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受污染的水源可能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长期饮用此类水源可能导致慢性中毒、癌症等疾病的发生。
二、水资源污染的防治方法1. 加强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于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让每个人都明白水质的重要性以及水资源的珍贵。
2.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水资源污染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3. 推动清洁生产:鼓励工业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或消除废水排放和有害物质的产生。
同时,加强对于工业废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管,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排放达标。
4. 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废水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鼓励开展废水处理和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工作,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程度。
5. 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对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投入,加大对水环境监测设备和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更新,提高水资源保护的技术水平和治理能力。
6. 强化企业责任: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对于违法违规企业,严厉惩处,确保其依法整改和承担相应的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水污染的危害有哪些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和环境污染等因素,水资源的恶化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水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危害。
本文将阐述水污染的危害,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水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污染水的直接结果是引起水源的污染,携带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当污染水被人们饮用后,这些病原体会侵入人体并引发各种疾病,如腹泻、肝炎、痢疾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因饮用污染水而感染疾病,其中包括许多儿童。
此外,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其他有毒物质也会对人体造成慢性损害,如致癌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其次,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水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而水污染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当水体受到重金属、农药、化学废物等有毒物质的污染时,会导致水生物大量死亡,破坏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同时,水体富营养化也是水污染的重要表现,过量的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会导致水藻过度繁殖,形成赤潮等现象,严重影响海洋和湖泊的生态环境。
最后,水污染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饮用水的污染不仅增加了人们的医疗费用,也导致了生产活动的中断和损失。
农业是水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而农业产生的农药、化肥和养殖废水等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不仅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性,也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此外,水污染还对旅游业和渔业等行业产生了消极影响,降低了相关产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针对水污染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水污染行为。
其次,应加强农业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工业清洁生产,减少有害物质对水体的排放。
此外,公众也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强调个人的责任和行为,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合理使用水资源。
城市水体污染危害及防治对策一、水体污染的危害1.水体污染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加快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水体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民生活,直接危害人的健康,对人体损害很大。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水体污染后,污染物通过饮水或食物链进入人体。
被寄生虫或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
被化学物质污染的水,对人体健康均有危害:被镉污染的水、食物,人饮、食后,会造成肾、骨骼病变,甚至死亡;铅造成的中毒会引起贫血、神经错乱;六价铬有很大毒性,会引起皮肤溃疡,还可致癌;饮用含砷的水,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砷使许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造成机体代谢障碍,皮肤角质化,引发皮肤癌;含有机磷的农药会造成神经中毒;含有机氯的农药会在脂肪中蓄积,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免疫、生殖系统均造成危害;稠环芳烃多数具有致癌作用;氰化物也是剧毒物质,进入血液后,与细胞的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呼吸中断,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
世界上许多疾病与水有关,均由水的不洁引起。
2)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水质污染后,工业用水必须投入更多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
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
这也是工业企业效益不高、质量不好的因素之一。
农业使用污水,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农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质量。
海洋污染的后果也十分严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洋生物死亡。
3)水的富营养化的危害在正常情况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
溶解氧不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条件,而且溶解氧还参与水中的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转化降解,是天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的重要原因。
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致使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促使水中植物疯长,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含量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
这种现象称为水的富营养化。
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及对策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及对策摘要尽管地球上的水很丰富,但由于淡水资源数量有限,分布又不均匀,加上人口急骤增长和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许多地区缺水的现象仍十分严重。
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可再生和不断循环的,但由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水质日益恶化。
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已引起人类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水;环境污染;水资源危机正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这些新时代的产物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断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一种化合物。
全球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覆盖着水,地球上的水总体积约有13亿8600万千米立方。
虽然地球上水的总量很大,但是其中96.5%分布在海洋,淡水只有3500千米立方左右。
若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冠,以及分布在盐碱湖和内海的水量,陆地上淡水湖和河流的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并且淡水资源分布又不均匀,加上人口急骤增长和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许多地区缺水的现象十分严重,不少国家和地区不惜成本昂贵,设立海水淡化装置或采取其它措施来缓和淡水供应矛盾。
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可再生和不断循环的,但由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水质日益恶化。
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已经引起人类的普遍关注。
水污染的主要危害如下:一、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随着饮水和食物,把水中的各种元素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各个部分。
当水中缺乏某些或某种人体生命过程所必需的元素时,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例如,有些地区水中缺碘,长期饮用这种水,就会导致“大脖子病”,就是医学上所称的“地方性甲状腺肿”。
当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时,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致癌物质可以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粮食、蔬菜、鱼肉等),带入人体,还可以通过饮水进入人体。
据调查,饮用受污染水的人,患肝癌和胃癌等癌症的发病率,要比饮用清洁水的高出61.5%左右。
水污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水作为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突显。
本文将探讨水污染的危害,并提出预防措施。
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
首先,水污染导致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水中的有毒物质会直接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污染水源会间接危害人类健康。
饮用污染的水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如胃肠道感染、免疫系统衰弱等。
此外,水污染也对农业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要解决水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水污染监测和治理。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污染源,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同时,推广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确保废水排放符合标准。
其次,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
通过教育活动和媒体宣传,提高公众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和重视,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此外,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除了以上的预防措施,还可以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
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确保供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提倡水的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水污染问题。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有效解决跨界水污染问题,保护全球的水资源。
总之,水污染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保护清洁的水资源,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通过加强监测治理、环境教育与宣传、合作与管理等手段,共同努力减少水污染,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健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水质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预防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水质污染对人类健康可能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以确保清洁安全的饮用水。
1. 水质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水质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水污染可能会导致传染病的传播。
水中被污染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可以引起水源性疾病,如霍乱、痢疾和疟疾等。
这些传染病会给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其次,水中存在的有毒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长期的慢性健康影响。
比如,水中的重金属如铅和汞,可以通过饮用水进入人体,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肾脏疾病甚至癌症等。
此外,水质污染还可能引发皮肤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使用污染水洗浴或直接接触污染水源,可能导致皮肤过敏、瘙痒等症状。
同时,在使用含有污染物的水进行洗衣等活动时,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对呼吸道造成伤害。
2. 水质污染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水质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预防措施:首先,加强水源保护和管理是关键。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物和生活垃圾等对水源的排放。
此外,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监测水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水质问题。
其次,加强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提升水处理技术水平。
现代化的水处理设施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和病原体。
因此,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投资,提升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和质量,同时推进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创新,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此外,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也是防范水质污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水质污染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用水习惯,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和环保行为。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也是预防水质污染的关键。
水污染问题没有国界,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水质污染挑战。
国际组织和机构可以发挥重要的协调和推动作用,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环境污染的概念及类型环境污染指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大气、水域、土地等环境资源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发生改变,丧失原有的环境功能,对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等造成危害的过程。
主要类型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
二、环境污染对人类身体的危害1.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水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但随着人类活动量的增加,水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水污染会导致人体疾病,如肝癌、胃癌、结肠癌、神经系统疾病等。
同时,水污染也会给儿童身体带来更大的威胁,从而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健康。
2.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这些成分可以对肺、心血管等人体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长期吸入空气污染物会导致肺癌、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影响人们的呼吸功能。
空气污染还会对室内环境造成影响,引发室内污染。
3. 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土壤污染会导致土壤营养成分下降,从而影响人类从土壤中获取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的能力。
此外,土壤中存在的一些有毒化学品也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例如,吸入含有镉的土壤会导致人类生殖能力减弱,影响妊娠能力。
4. 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噪声污染是指声音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超过正常人类耳朵可以承受的范围。
过度的噪音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紧张、肌肉酸痛,还可能导致失眠、头痛、情绪不稳等健康问题。
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的人,还可能患上心血管、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多种疾病。
三、对策与建议1. 强化环保意识。
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生态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 推进可持续发展。
推广绿色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建立相应政策法规。
加强环保立法工作,建立环境污染防治的法规制度,并对违法行为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4.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扩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提醒大家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健康。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治理方法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治理方法。
首先,水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的直接影响是引发各类疾病。
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细菌和病毒等,会进入人体并对器官系统造成损害。
例如,饮用被重金属污染的水可能导致中毒,长期暴露于含有农药残留的水中可能引发癌症。
此外,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会引发肠胃疾病,如腹泻和霍乱等,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其次,水污染还会对人类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清澈的水源是人们心灵的寄托,而当水源被污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长期生活在水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人们会感到焦虑、抑郁甚至失去生活的乐趣。
这种心理压力对人类的健康会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那么,如何治理水污染问题呢?首先,加强水源保护是治理水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禁止乱倒垃圾和工业废水,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都是保护水源地的有效措施。
此外,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减少水污染的产生。
其次,加强污水处理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关键。
建设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是减少水污染的有效途径。
同时,加强对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限制和监管排放,也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
此外,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是治理水污染的基础。
人们应该增强环保意识,减少用水量,避免乱倒垃圾和废弃物,正确处理废水和废物。
政府和媒体也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水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引发各类疾病并影响心理健康。
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水源保护、污水处理以及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水质污染危害及防止措施
水到底有多重要,这里就不多做解释了,大家心里都清楚。
那么本章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了解水质污染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止措施吧!
水质污染造成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以下根据环境、生产和人来进行分析!
1.对环境的危害,水污染严重的话会导致生物的减少,甚至灭绝,从而造成各类环境资源的价值降低,破坏了生态环境;
2.对厂家生产造成什么样的危害?水质被污染后很可能就达不到生产用水的要求,自然而然就会导致产量减少;
3.对人体的危害,人一旦饮用了污染的水,会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传染病以及其他的一些病症,污染的水还会引起感官恶化,从而影响到人的正常生活,情绪也会受到不良影响等不良反应。
如何治理被污染的水质呢?从以下四点来分析:
1.先要做的就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如果一项做的好,后面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2.但如果一些已经受到的污染的水源,那就要加强水质安全监管,利用水质在线监测仪来加强水质检测预警,检测项目主要选用对水源有影响项目,比如:浊度、色度、臭味以及一些肉眼可以看到的物质,还有反映细菌污染的微生物指标等,这就体现出饮用水在线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3.依法治理污染源,根据相关法律知识,紧密依靠相关部门有效的对污染源进行处理;
4.减少和消除污染排放的废水量,可以采用改革工艺,减少甚至不排放被污染的水源,或者就是降低有毒废水的毒性,还有就是可以重复利用这些废水。
尽量的采用重复用水及循环用水系统,使其废水减少甚至不排。
饮用水中的常见污染物及其危害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但是由于污染物的存在,饮用水可能会受到污染。
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饮用水中常见的污染物及其危害,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饮用水中常见的污染物1. 有机物:有机污染物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如苯、甲醛等。
这些有机物经常存在于工业废水、农药残留以及家庭清洁用品中。
2. 重金属: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汞、镉等。
这些重金属通常来自于工业废水、农药使用以及地下水中的自然含量。
3. 细菌和病毒:细菌和病毒是最常见的饮用水污染物之一。
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而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肝炎病毒等。
4. 悬浮物:悬浮物是指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如沙子、泥浆等。
这些悬浮物来自于土壤侵蚀、工业废水以及自然过程。
5. 酸碱度:饮用水的酸碱度对人体健康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酸碱度可能导致人体内部环境紊乱。
二、饮用水污染的危害1. 健康问题:饮用被污染的水可能引起各种健康问题,包括腹泻、呕吐、肠胃病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疾病爆发。
2. 免疫系统抑制: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和部分化学物质可能会抑制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使人体更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袭。
3. 癌症风险增加:饮用被污染的水也可能增加癌症的风险。
某些有机污染物已经被证实具有致癌作用,长期摄入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4. 神经系统受损:一些有机污染物如苯和甲醛可以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三、解决饮用水污染的方法1. 水处理:饮用水污染问题可以通过水处理来解决。
常见的水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消毒和沉淀。
过滤可以去除悬浮物和大部分细菌;消毒可以杀灭残留的细菌和病毒;而沉淀可以去除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2. 检测和监控:定期监测饮用水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饮水供应单位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监测机制,确保水源的安全和卫生。
3. 提高环境意识:通过提高环境意识,人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避免造成水污染。
水环境污染与健康水中的污染物通常可分为三大类,即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学性污染物。
生物性污染物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到目前为止,有关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研究较多,且已有较好的灭活方法。
但对致病病毒的研究尚不够充分,也没有公认的病毒灭活要求标准。
人类由粪便排出的病毒达100种以上,它们经不同途径污染水源。
通过常规的净化与消毒处理,大部分病毒可被杀灭,但在自来水厂的出水中仍可能有部分存活,主要有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轮状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
随着水环境污染状况的变化,水体中原有的病毒亦可能发生变化,并出现新的病毒。
物理性污染物包括悬浮物、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其中放射性污染危害最大,但一般存在于局部地区。
化学性污染物包括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随着痕量分析技术的发展,至今从源水中检出的化学性污染物已达2500种以上。
目前应该高度关注的主要有:(1)介水传染病,由水中生活性污染物造成。
饮用不洁水或食用被水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伤寒、霍乱、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甲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应特别避免这类疾病的暴发流行。
此外,人们在不洁水中活动,水中病原体亦可经皮肤、黏膜侵入机体,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2)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水体中常见的致突变污染物如氯代甲烷、丙烯腈等,可引起生物体遗传物质发生突然的、可遗传的效应;石棉、砷、镍、铬等无机物和亚硝胺、苯胺等有机污染物作用于机体可诱发肿瘤的形成;甲基汞、五氯酚钠等致畸污染物可通过妊娠中的母体干扰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使胚胎发育异常而出现先天性畸形,也可直接作用于生殖细胞,影响生殖机能和出生缺陷。
(3)水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危害。
某些化学性污染物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硫磷、合成除虫菊酯等可干扰机体内一些激素合成、代谢或作用,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代谢、生殖、生育等功能。
为了保证饮水安全,防止疾病发生,可采取完善法规、强化管理、保护水源、防治污染等措施,并建立介水传染病和环境污染事故突发应急处理机制。
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及对策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但是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水污染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水污染将污染物质释放到水体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海洋生物死亡和疾病发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本文将探讨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及对策。
1. 水污染引起的疾病污染水可能含有细菌、病毒、放射性物质以及各种重金属和有机物质。
这些污染物质可能引起多种水传播疾病,如霍乱、伤寒、肝炎、疟疾等。
2. 水中重金属污染重金属一般不易挥发和降解,它们在水中的存在也是个别的,它们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作用,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例如,铬的离子常常存在于水中,它能够致癌和毁坏染色体。
汞可以导致中毒,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铅可能对脑部和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损伤。
3. 水中有机物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污染也是人类健康的威胁,有机物通常存在于废水中,它们来自于人类活动、农业和工业等多个来源。
这些物质可以在水中积累,进入人类身体后造成慢性或急性中毒。
这些物质通常包含有毒的化学物质如镉、砷、氰化物、二恶英等,它们会造成甲状腺、肝脏,肺癌等的健康风险。
第二部分:水污染的对策1. 制定严格的法规和规范在保护我们的水源方面,需要严格制定和执行法律。
应该严格限制污染排放和排放标准,加强家庭和小型企业排污管理的法律,控制工业污染量的增加,也可以通过对水污染进行重点监测来制定对应的策略。
2. 促进市民的环保意识一些城市将水污染作为大型公共卫生问题来对待。
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例如鼓励大家减少废水的排放,采用可替代的无公害产品,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的各种防治工作,强制要求企业采用减少污染技术和生产新型清洁产品的技术。
3. 投资改进废水处理系统的技术和设备要减少污染源的产生,需要投资开发和更新各种废水治理设施。
例如,大型企业可以加强废水的处理,通过现代化的工艺和设备,可以有效减少废水排放对环境的破坏性。
在农业和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可以采用植物的生态防治方法治理废水,例如人工湿地、生态堆肥等。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治措施环境污染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它不仅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更直接威胁到我们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预防污染、治理污染等方面。
一、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1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气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排放的气体或粉尘等物质,超过了空气质量标准,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其中,细颗粒物(PM2.5)是引起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它会引起呼吸系统、肺部、心脏等多种疾病,特别是对老年人、婴幼儿、孕妇等人群的危害更大。
1.2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水是我们人体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然而由于人类活动过度排放废水,导致水体污染。
水污染会给人们带来多种疾病,如肝炎、痢疾、霍乱等。
特别是在一些落后地区,由于生活条件差,洗漱用水、饮用水等未经净化或净化不彻底,更加危害健康。
1.3 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导致土壤中存在大量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元素。
食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蔬菜等食品,人体会吸收到大量重金属物质,引发代谢障碍、免疫系统疾病、癌症等健康问题。
二、预防污染2.1 加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预防环境污染的关键步骤,通过对环境质量、污染排放、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监测,及时发现危险信号。
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应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引导公众关注环境问题。
2.2 促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环境治理的核心,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开发新型环保产品,提高污染物净化效率等,有效预防环境污染。
政府和企业应支持环保科技创新,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
三、治理污染3.1 加强立法和执法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环境执法力度,对污染者实施严格的制裁和管理,追责问责,让污染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促进环境治理行动的顺利进行。
3.2 促进环保投资环保投资是治理污染的重要手段,在推动环保设备更新改造、资源回收、新能源应用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水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治水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治净客2011-04-14 12:44:17水是生命之源,它与氧气一样是人生存必需的基本要素。
水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它在保持和促进饮食卫生、生活居住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水是自然环境中化学物质迁移、循环的重要介质,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很大部分以水溶液的形式排放,所以各种有害物质极易进入水体。
而水环境一旦遭到污染,则必将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危害之一——导致介水传染病。
病原体可随人畜粪便污水及其它污染进入水体,引起细菌、病毒、寄生虫性污染,导致介水污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一些有害物质如铜、锌、氰化物等进入水环境后可毒害水体中的微生物群,从而阻碍水中有机物的无机化过程,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的感官性状恶化。
水体的污染还可使水生物的种群优势发生改变,甚至使一些水生物绝迹。
国内外关于介水传染病的实例是很多的:美国1975 —1980年共发生543起介水疾病的暴发流行,发病人数累计达到132548人。
我国1962年至1988年共发生伤寒介水流行547起,累计发病53572例;1962年至1988年传染性肝炎的介水暴发流行156起,累计发病11325例。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900万人死于介水疾病;在每年死亡的1300万儿童中,有1/3是由于饮用污染水导致腹泻造成的。
危害之二一一导致急慢性中毒。
当饮水中有害物超过容许浓度时,饮用后就可能产生急慢性中毒。
如氰化物在水中含量过高时,饮后会产生急性中毒;甲醇过高时,饮后会引起双目失明。
即使水环境污染是低浓度,长期反复作用于人体,也可使机体抵抗力和一般健康状况低下,从而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另外,水环境中有的毒物也可在体内蓄积,引起慢性中毒。
危害之三——具有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水中比较常见的致突变物质有氯化甲烷、溴化甲烷、溴仿、氯乙烯、四氯乙烯等。
致癌物质有四氯化碳、氯仿、狄氏剂、苯芘等。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知识点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和生活污水等活动所排放出的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地给人类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1. 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空气污染是最常见的环境污染形式之一,其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人类的呼吸系统产生直接影响。
细颗粒物(PM2.5)和二氧化硫(SO2)等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并加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展。
此外,臭氧层破坏也使得紫外线增强,导致皮肤癌的风险增加。
2. 水污染对饮用水安全的危害水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资源,而水污染的存在对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水中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化学物质等可能引发肠胃疾病、肝肾损伤以及神经系统问题。
特别是水中若含有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会引发水源性传染病,如霍乱、痢疾和肝炎等。
3. 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而土壤污染会直接导致食物的质量下降。
土壤中病原体、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物质被作物吸收后,将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例如,铅的积累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农药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影响。
4. 噪音污染对听力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噪音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形式,过高的噪音水平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容易引发各种听觉问题,甚至引发严重的听力损伤。
此外,各种噪音还会引起人们的情绪不稳定、紧张等心理问题,在心理健康方面造成负面的影响。
5. 化学物质对人体激素系统的干扰现代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如阻燃剂、塑料添加剂等,被称为“内分泌干扰物”,因为它们可以干扰人体内激素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些化学物质会模拟或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激素作用,导致生殖系统问题、神经发育障碍、肥胖、癌症等多种健康问题。
6. 光污染对睡眠质量和生物钟的影响光污染是指人工照明过度使用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包括街灯、车灯以及室内的白炽灯和荧光灯等。
水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治
水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治
净客2011-04-14 12:44:17
水是生命之源,它与氧气一样是人生存必需的基本要素。
水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它在保持和促进饮食卫生、生活居住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水是自然环境中化学物质迁移、循环的重要介质,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很大部分以水溶液的形式排放,所以各种有害物质极易进入水体。
而水环境一旦遭到污染,则必将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危害之一——导致介水传染病。
病原体可随人畜粪便污水及其它污染进入水体,引起细菌、病毒、寄生虫性污染,导致介水污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一些有害物质如铜、锌、氰化物等进入水环境后可毒害水体中的微生物群,从而阻碍水中有机物的无机化过程,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的感官性状恶化。
水体的污染还可使水生物的种群优势发生改变,甚至使一些水生物绝迹。
国内外关于介水传染病的实例是很多的:美国1975—1980年共发生543起介水疾病的暴发流行,发病人数累计达到132548人。
我国1962年至1988年共发生伤寒介水流行547起,累计发病53572例;1962年至1988年传染性肝炎的介水暴发流行156起,累计发病11325例。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900万人死于介水疾病;在每年死亡的1300万儿童中,有1/3是由于饮用污染水导致腹泻造成的。
危害之二——导致急慢性中毒。
当饮水中有害物超过容许浓度时,饮用后就可能产生急慢性中毒。
如氰化物在水中含量过高时,饮后会产生急性中毒;甲醇
过高时,饮后会引起双目失明。
即使水环境污染是低浓度,长期反复作用于人体,也可使机体抵抗力和一般健康状况低下,从而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另外,水环境中有的毒物也可在体内蓄积,引起慢性中毒。
危害之三——具有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水中比较常见的致突变物质有氯化甲烷、溴化甲烷、溴仿、氯乙烯、四氯乙烯等。
致癌物质有四氯化碳、氯仿、狄氏剂、苯芘等。
国内外一些调查研究发现,长期接触或饮用致突变、致癌物质污染的水,可能使当地人群中癌症发病率明显增高。
如近年来,我国松花江研究中心发现,松花江水中有260多种污染性有机物,江水浓集物具有明显的致突变性,长期饮用江水的人们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很高。
水中致畸物质有甲基汞西维因、敌枯双、五氯酸钠等。
这些物质可致畸胎、死胎、流产等。
危害之四——造成公害病。
公害病是环境污染造成的地区性中毒性疾病,其典型实例如1953年日本水俣湾附近由于水俣化肥厂排出的甲基汞污染而发生的水俣病。
该病主要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四肢末端及口周感觉障碍、运动失调、语言和听力障碍、四肢麻木等。
既然水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如此之大,我们就不得不探究水环境污染的源头在哪里?
污染源之一——工业废水。
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和管理、选矿、除渣、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
据近年调查,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达367亿吨。
据报道,我国长江流域工业企业10万多个,整个流
域年接纳有毒有害物质为:有机物200万吨,汞、铬和镉等金属0.5万吨,石油类4万吨。
重庆纸厂每年排入江中的工业废水达1000万吨。
每逢枯水季节,江水水位降低,流速缓慢,其废水形成的泡沫在江中久聚不散,致使城区江段形成长达约三万米的泡沫带。
这么严重的污染,若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让其污染趋势发展下去,我国的淡水资源将由于受到严重污染而不能直接使用。
污染源之二——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经流的污水。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
生活污水中氮和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经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据资料统计,长江每天接纳污水约3600万吨;就那边烟雨笼罩、“青罗带绕千山梦”的漓江,也被一幢幢烟雾缭绕的摩天大楼所阻隔,有些水体已不能用于农业灌溉和工作生产,对人体健康则更是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污染源之三——医院污水。
一般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医院、结核病医院等排出的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肠道病毒、肝炎病毒、钓蛔虫卵等。
这些病原菌在外环境中往往可生存较长时间。
因此,医院污水污染水体或土壤后,能在较长时间内通过饮水或食物传播疾病。
污染源之四——农田水的经流和渗透。
我国广大农村习惯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尿液浇灌菜地和农作物。
近几十年来,化肥、农药的用量也在迅速增加。
土壤经施肥或使用农药后,通过雨水或灌溉用水的冲刷及土壤的渗透作用,可使残存的肥料及农药通过农田的经流进入地面水。
农田经流中含有大量病原体、悬浮物、化肥、农药及分解产物。
农药的种类很多,性质各异故毒性
大小也不相同:有的农药无毒或毒性小,有的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有的则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有的还可能对生殖和免疫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污染源之五——废物堆放、掩埋和倾倒。
一些暂时堆放于露天的废物可以因雨水淋浸或刮风等原因被带入水中,一些废弃物被人为地倒入水中,这都会直接污染水环境。
另一些难于处置的废弃物被人们掩埋在地下,又未经处理,这也会影响周围的地质环境,然后再经风雨就可能污染水体。
根据以上对水环境污染的分析,结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防治对策:
对策之一——抓污染单位。
产生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单位,必需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
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它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等对水环境的污染。
对策之二——抓管理部门。
对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卫生部门、要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要参与研究给水计划、确定水源选择、水源防护和给水系统设计方案,并做好峻工验收工作,同时要对饮用水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测,如审查水厂水质监测报告等。
对策之三——抓供水系统。
集中式供水除有必要的净化设备外,还应有消毒设备;凡与水接触的给水设备所用原材料及净化剂,均不得污染水质,新材料和新净水剂均需卫生部门批准;单位自备水的供水系统严禁与城镇供水系统连接;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加强对取水、净化、蓄水和输、配水等设备的管理、建
立行之有效的放水、清洗、消毒等制度,以保证水质;直接从事供水工作的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不少于一次体检,如发现传染病患者和带菌者,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对策之四——抓水质防护。
从水质方面讲:水源水的大肠菌群不超过1000个/L;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水源水的毒理学和放射性指标,必须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高氟地区和地方性甲肿病区,应分别选含氟、含碘适宜的水源水,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
从防护方面讲:以地面水为水源时,取水点周围100m半径水域内,应严禁可能污染水源的一切活动,并有明显的标志或告示牌;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废水和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设置污水源,不得进行污水灌溉和施用危害大的农药;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的地区,应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水厂生产区以及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周围不少于10m的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区、饲养厂和厕所,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和废渣,应保持卫生和充分的绿化;分散式供水水源的卫生防护要求,由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提出,由使用单位执行。
纵观全球,人类所拥有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加之降水在时空分布上很不均匀,导致第三世界国家普遍缺水。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是一个贫水大国。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愈来愈突出。
但一些地方对发展经济作片面理解,无视环境保护,违背可持续发展方针,乱砍滥伐森林,大量排放三废,使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水资
源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
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宣传,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切实保护好与我们休戚相关的水环境,从而惠及子孙,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