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课程纲要
- 格式:ppt
- 大小:423.00 KB
- 文档页数:59
1、高一年级各学科集体备课纲要高一语文备课纲要一、集体备课1.备课时间:每周三下午1—2节课。
2.备课地点:行知楼二楼会议室。
3.参加人员:高东生、郭静娟、卞幼平、蔡明、王青寅、石凌云、杨建民、陶美芳、钱建新、陆婷婷4.主要任务:①了解、检查并交流上周教与学的进度情况,青年教师二次备课和教后记撰写情况。
②了解、交流或通报上周教学案使用和作业批改情况,含语文上的多种作业。
③交流或通报上周课堂督导情况,师徒听课学习情况。
④对照学期初的计划,商量并确定下一周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和主要活动。
⑤重点讨论本次备课内容,共同修订好教学案一体化资料。
⑥相关练习、作业的安排与处理办法。
⑦推荐或学习有关报刊上的教改文章,周知语文活动、课程改革、考试方面的重要信息。
⑧优秀日记、习作、练字、摘抄等交流展览。
5.具体要求:①每次活动,必须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家都能准时参加备课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情,也不在备课时吃水果和葵花籽之类,以免分心,影响备课效果。
②上周内容的通报、交流必须建立在活动之前的抽查了解掌握第一资料的前提下进行,并能每次突出一至两个重点内容,尽量准备个案和大家一起剖析。
③主备人要有印制好的教学案一体化资料,发放到大家手中,然后有主备人主讲,大家讨论,修改、调整、增删,并考虑到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的情况。
④印制的“教学案一体化”必须包括课题、时间安排、教学目的或要求、重点难点的解析、教学过程或步骤、电教手段使用建议、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题目及答案,备课时就以上项目逐一讨论并落实。
⑤就本周主要语文活动的安排、时间、任务量等,并落实到每个具体的人头。
⑥相关资料的选择,题目的增删;练习与测试的批改、记分、讲评、补救措施等做到明确清楚,资料使用的检查办法也要落实好。
⑦作文、日记、练字、摘抄等检查原则逢双周进行一次,每班每次至少提供2篇优秀作文、3篇日记、4本练字本、5本摘抄本,用作参观展览。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完整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是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或者批准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以下是部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一、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要求:1.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自觉敏感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对祖国语言的欣赏水平。
3.注重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6.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教学重点:1.掌握和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2.掌握和运用默读、速读、背诵等阅读方法。
3.能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和自己的兴趣确定阅读目标。
4.能够主动展开联想和想象来理解作品。
5.注重对作品中人物、情节或场景的猜想和推测。
6.能够快速收集信息,形成对作品的理解。
7.能够理清作者思路,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
8.能够通过品味语言来欣赏文学作品。
9.能够结合个人经历和阅读经验来理解文学作品。
10.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大纲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一、课程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面向时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高中语文必修三、四》(人教版)课程纲要高一语文备课组厚慧珍◆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高一语文必修三◆课程名称:高一语文必修三◆设计:高一语文备课组全体成员◆授课课时:40课时◆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掌握朗读的方法,尤其注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朗读中传达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借助音乐欣赏等方式,、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拓展语言学习的范围,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2、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应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努力做到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经历、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3、通过文本阅读,了解议论文论点的深刻性、论据的典型性、论证的严密性,提高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能力。
4、结合上下文和相关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教科书所选的文言文,并能根据要求给重要的语段断句或翻译。
5、从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材料,并用恰当的形式真实地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鲜明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6、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特别是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议论。
必修三第一单元课程内容分享课程纲要(1课时)通过全书章节体系的浏览,认识必修3的文本内容,能说出必修3学习内容。
通过学生的合作研读,学生能知道学期学习内容,要获得的知识、能力,并初步了解通过怎样的方法和步骤,解决语文学习存在的困难。
第一单元(10课时)必修三议论文写作课程纲要与计划(8课时)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资源⑴音像资源:录音带,视频、音频材料。
⑵书本资料:①课本:必修1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必修1语文教案,必修1语文名师导学同步测控。
②参考书目:教辅资料2、实施手段⑴导学方式:预习、展示、精讲和反馈。
教师起引导、指导作用,充分利用导学案。
⑵学习方式:探究、合作、讨论和自主学习,先学后讲,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完成每堂课的探究、答疑解难。
⑶练习处理:课本后随堂练习,随堂检测题。
⑷教学反馈:课堂反馈主要通过观察、问答、交流、板演、小测试等途径来实现,课后反馈主要通过课后作业、谈话、考试等途径来实现。
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修34)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高中语文必修三》《高中语文必修四》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授课时间:《高中语文必修三》36课时《高中语文必修四》40课时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本小说单元着重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
(1)欣赏人物形象。
通过鉴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品味小说语言。
通过角色朗读,能说出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区别。
通过人物的语言,能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
2、古典诗词单元,着重鉴赏艺术手法及诗人的思想情感。
(1)通过比较阅读《蜀道难》和《登高》,能具体说出李白和杜甫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手法。
(2)通过反复诵读,说出《琵琶行》音乐描写中的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能运用其中的某一种方法写一段文字。
(3)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把握宋词豪放派的创作风格,体会苏辛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3、古代论说性散文和人物传记,着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体会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
文言基础知识:(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的词类活用,能具体说出文中重要词语的具体用法。
(3)学习《师说》《过秦论》《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篇目,能说出文中的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和判断句等,并对这些句式进行较准确的翻译。
思想精髓和人格魅力:(1)诵读《劝学》,学习古人学不可以已的精神。
(2)站在现代人的立场,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学习《寡人之于国也》。
(3)学习《苏武传》通过分组讨论交流,组织学生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和弘扬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
4、戏剧单元着重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欣赏曲词之美,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5、科普类文章不但传播科学知识,宏扬科学精神,还能激发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高一语文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高一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使其能够听、说、读、写一定的语篇,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a. 语篇理解与应用:学习了解各类语篇的基本结构、语言文体特点,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语篇理解和分析;b. 逻辑思维的培养:学习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了解与之相关的逻辑常识,提高文学鉴赏力和理解能力;c. 文字表达与写作:学习运用正确的文字表达方式,培养写作能力,包括作文、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各种文体。
2. 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学习:a. 古代文学: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包括经典名篇、古代诗歌和古文,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内涵、艺术特点和时代背景;b. 现当代文学:学习现当代文学的作品,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了解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现状,掌握现代文学的鉴赏方法。
3. 文化传承与创新精神的培养:a. 文化传承:学习传统文化,包括中国文化的基本理论、基本常识、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b. 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影视资料等直观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2. 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文化活动参观等,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
4. 教辅材料辅助教学法:引导学生利用各类教辅材料进行学习,如课外阅读、电子资料等。
四、教材与教辅1. 主教材: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一语文教材。
2. 辅助教材:选用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辅助教材,如语文辞典、名著导读、文学作品评论等。
五、评价与考核1. 课堂表现:通过平时的课堂参与、表达和活动表现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荥阳高中高一语文上学期(必修1、必修2)课程纲要设计人:郭振勇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授课时间:72课时授课教师:高一语文全体教师授课对象:高一学生(中等偏上程度)《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1.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3.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古代和现代的诗歌,积累一些古代和现代的优秀诗歌,并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像,感受充溢于作品中的真情。
2.通过学习古代的诗文,积累文言文中的重要字词的含意,理解文言文语法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通过学习新闻、报告文学和演讲辞,掌握一些实用文体的基本结构,能写出相应的实用文章。
课程内容:课时1 高中语文课程介绍,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
必修一课时2 沁园春长沙课时3-4 诗两首课时5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时6 习题讲评课时7-8 烛之武退秦师课时9-11 荆轲刺秦王课时12-15 鸿门宴课时16 习题讲评课时17-18 记念刘和珍君课时19-20 小狗包弟课时2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时22 习题讲评课时23-24 短新闻两篇课时25 包身工课时26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时27-28 优美的汉字课时29-30 奇妙的对联课时31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课时32-38 必修一检测必修二课时39-40 荷塘月色课时41 故都的秋课时42 囚绿记课时43 习题讲评课时44-45 《诗经》两首课时46-47 离骚课时48-49 孔雀东南飞课时50-51 诗三首课时52 习题讲评课时53-54 兰亭集序课时55-56 赤壁赋课时57-58 游褒禅山记课时59 习题讲评课时60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时61 我有一个梦想课时6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时63 成语:中华文明的微缩景观课时64 修辞无处不在课时65-67 阶段复习课时68-72 期终测试课程实施:1、在课时安排上,突出诗歌和文言文的地位,在高一上学期的教学中给学生的高中学习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高中语文必修一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新课标人教版2007年第2版授课时间:35-40课时设计者:授课教师:授课对象:课程目标:1、把握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2、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
把握塑造、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
3、学习巧妙运用比喻,使文章更生动形象的办法。
4、学习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写人技巧(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特别是其中的细节描写),叙事技巧(典型事例的选择,材料的详略安排,叙述次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运用)和其他技巧(白描、渲染、对比、直抒胸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5、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抓住文中的典型事例、典型细节等写人记事散文的主要构成部分,来品人、品文。
6、了解新闻和报告文学的特点,能区别特写、消息、通讯等不同新闻样式。
7、能够分清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注意抓有效信息。
课程内容:根据高中新课标要求,采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模块: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2课时)2、《诗两首》(2课时)3、《大堰河──我的保姆》(2课时)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3课时)5、《荆轲刺秦王》(3课时)6、《鸿门宴》(3课时)第三单元:7、《记念刘和珍君》(2课时)8、《小狗包弟》(1课时)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1课时)第四单元:10、《短新闻两篇》(1课时)11、《包身公》(1课时)12、《飞向太空的航程》(1课时)第二模块:表达交流《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2课时)《记叙要选好角度》(2课时)《写人要凸显个性》(2课时)《写事要有点波澜》(2课时)第三模块:梳理探究《优美的文字》(1课时)《奇妙的对联》(1课时)《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1课时)第四模块:名著导读《论语》(1课时)《大卫·科波菲尔》(1课时)课程实施建议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时安排:共35─40课时,每单元根据需要3─9课时课外拓展练习:阅读比赛、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经典赏析等。
高中语文课程纲要(高一上学期)枣庄四十六中杨圣国一、课程类型:必修课程二、教学教材:普通高中教科书三、授课时间:课文 62课时(一)、课程目标:1.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2.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3.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效果4.能阅。
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了解实用类、文学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法。
5.在阅读鉴赏中,了解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及其他文学知识,能用于分析作品,帮助对作品的理解6.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7.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
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8.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9.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
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10..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1.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必修一》(人教版)课程纲要高一语文备课组段育林◆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课程名称:高一语文必修一◆授课课时:50课时◆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上学期第一学段)◆课程目标:1.对于中国新诗的鉴赏,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的意境,表述出诗歌的思想内容,说出诗人表达的感情;要注意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
学习中国新诗,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说出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2.文言文阅读,重在表述出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含义和用法;说出作品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表述出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3.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善于透过整理对人和事的描写,深入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特征;要善于透过描写准确把握整理的情感倾向和对笔下人物品行的评价;学习写人记事的基本方法,譬如精选片断写人物、抒发真情显个性、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的章法等,并能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4.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要了解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引导学生把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整理的主观评价,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资源⑴音像资源:录音带,视频、音频材料。
⑵书本资料:①课本:必修1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必修1语文教案,必修1语文名师导学同步测控。
②参考书目:教辅资料2、实施手段⑴导学方式:预习、展示、精讲和反馈。
教师起引导、指导作用,充分利用导学案。
⑵学习方式:探究、合作、讨论和自主学习,先学后讲,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完成每堂课的探究、答疑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