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考题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变形观测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变形观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监测建筑物的稳定性B. 测量建筑物的尺寸C. 评估建筑物的美观性D. 计算建筑物的重量答案:A2. 变形观测中,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通常是多少?A. 1mmB. 2mmC. 5mmD. 10mm答案:B3. 变形观测中,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观测误差?A. 仪器误差B. 人为误差C. 环境误差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4. 变形观测中,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该设置在什么地方?A. 建筑物内部B. 建筑物外部C. 建筑物基础D. 远离建筑物的地方答案:D5. 变形观测中,倾斜观测通常采用哪种仪器?A. 水准仪B. 全站仪C. 经纬仪D. 测斜仪答案:D6. 变形观测中,裂缝观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估建筑物的美观性B. 监测建筑物的稳定性C. 计算建筑物的重量D. 测量建筑物的尺寸答案:B7. 变形观测中,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建筑物的变形?A. 地基承载力B. 建筑物结构C. 环境因素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8. 变形观测中,哪些数据需要定期记录?A. 观测点的坐标B. 观测点的高程C. 建筑物的尺寸D. 所有以上数据答案:D9. 变形观测中,哪些情况下需要增加观测频率?A. 建筑物出现裂缝B. 建筑物出现倾斜C. 建筑物出现沉降D. 所有以上情况答案:D10. 变形观测中,哪些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分析?A. 沉降数据B. 倾斜数据C. 裂缝数据D. 所有以上数据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变形观测中,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A. 地基承载力B. 建筑物结构C. 环境因素D. 材料质量答案:A, B, C, D12. 变形观测中,哪些仪器可能用于测量建筑物的变形?A. 水准仪B. 全站仪C. 经纬仪D. 测斜仪答案:A, B, D13. 变形观测中,哪些数据需要进行实时监测?A. 沉降数据B. 倾斜数据C. 裂缝数据D. 温度数据答案:A, B, C14. 变形观测中,哪些情况下需要重新设置基准点?A. 基准点受到损坏B. 基准点受到侵蚀C. 基准点位置发生变化D. 基准点精度降低答案:A, B, C, D15. 变形观测中,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A. 仪器误差B. 人为误差C. 环境误差D. 数据处理误差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变形观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建筑物的美观性。
变形监测复习题简答题1、简述变形监测的任务和目的。
(P1任务:确定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目的:监测变形体的安全状态,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或地壳运动的假说,以及建立正确预报变形的理论和方法。
2、导致地表局部变形的原因有哪些?(P3,19-20;防止和减弱变形的措施有哪些?举2例。
原因:人类开发自然资源活动(抽取地下水、采油和采矿等会引起局部地表变形,如在人口密集地区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地下采矿引起矿体上方岩层的移动,严重的会造成地面滑坡和塌方,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措施:工程建筑物的三维变形监测滑坡体滑动监测地下开采引起地表沉陷监测3、简述滑坡体滑动的主要因素。
(P3,9-12内在因素:岩石介质的各向异性、岩石结构的高度非均匀性、地形地貌以及地应力的复杂性。
外在因素:地下水、降雨、温度等因素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4、简述倒垂线法观测坝顶位移原理。
(P11,10-15利用钻孔将垂线一端的链接锚块深埋到岩基中,从而提供了在基岩下一定深度的基准点,垂线另一端与一浮体箱连接,垂线在浮力作用下拉紧,始终静止于铅直的位置,形成一条铅直基准线。
倒垂线的位置与工作基点相对应,利用安置在工作基点上的垂线坐标仪可测定工作基点相对于倒垂线的坐标,比较其不同观测周期的值,可求得工作基点的位移。
5、举例说明变形点的具体精度要求,举三例。
(P23(1对于有连续生产线的大型车间,通常要求观测工作能反映出2mm的沉陷量,因此,对于观测点高程的精度,应在1mm以内。
(2地铁穿越隧道要控制地面沉降,可允许范围根据不同情况为5-20mm(3悬索桥的基础和锚碇的沉降变形只有几毫米,主梁的中跨、塔顶的位移则几厘米至几十厘米(4楼体最大沉降一般应小于16mm(5高速磁悬浮列车架空轨道挠度应小于1mm(6滑坡变形监测的精度一般在10-50mm(7特种工程设备一般要求变形监测的精度高达0.1mm67、建筑物变形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135既包括地基沉降、回弹,也包括建筑物的裂缝、倾斜、位移及扭曲等。
变形监测试题1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0分)1. 变形监测中,以下哪种设备不常用于水平位移监测?A. 水准仪B. 全站仪C. GPSD. 测距仪答案:A2. 变形监测中,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监测建筑物的倾斜?A. 倾斜仪B. 激光准直仪C. 电磁波测距仪D. 光纤传感器答案:C3. 在变形监测中,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监测裂缝?A. 裂缝计B. 测缝仪C. 激光扫描仪D. 光纤传感器答案:C4. 变形监测中,以下哪种设备不常用于垂直位移监测?A. 倾斜仪B. 水准仪C. 测距仪D. GPS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变形监测中,以下哪些设备可用于监测建筑物的沉降?A. 水准仪B. 全站仪C. GPSD. 测距仪答案:ABC2. 在变形监测中,以下哪些方法可用于监测建筑物的裂缝?A. 裂缝计B. 测缝仪C. 激光扫描仪D. 光纤传感器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20分)1. 变形监测中,GPS技术不适用于监测建筑物的微小位移。
()答案:错误2. 变形监测中,全站仪可以用于监测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答案:正确3. 变形监测中,光纤传感器不能用于监测建筑物的裂缝。
()答案:错误4. 变形监测中,倾斜仪仅能用于监测建筑物的倾斜。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变形监测中常用的三种监测方法及其适用对象。
答案:变形监测中常用的三种监测方法包括水准测量法、全站仪测量法和GPS测量法。
水准测量法适用于监测建筑物的沉降,全站仪测量法适用于监测建筑物的水平和垂直位移,GPS测量法适用于监测大范围的地面沉降和位移。
2. 请简述变形监测中裂缝监测的常用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答案:变形监测中裂缝监测的常用设备包括裂缝计和测缝仪。
裂缝计通过测量裂缝两侧的相对位移来监测裂缝的宽度变化,而测缝仪则通过直接测量裂缝的宽度来监测裂缝的变化。
变形监测题目选择题1.在大坝变形监测中,采用多点夹线法观测时,一般须观测( B )测回,每测回中应两次照准垂线读数,其限差为±0.3mm,两测回间的互差不得大于0.3mm。
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2.为减小大气折光的影响,交会边的视线应离地面或障碍物在(B )以上,并应尽量避免视线贴近水面。
A.1.1B.1.2C.1.3D.1.53.交会法观测的工作基点应定期与基准点联测,校核其是否发生变动。
工作基点上应设强制对中装置,以减小仪器(B )的影响。
A、仪器误差B对中误差C水平误差D人为误差4..视准线测量中整条视准线离各种障碍物需有一定距离,以( B )的影响。
A.减弱反射光B.减弱旁折光C.减弱正射光D.减少视准轴误差5. 建筑物沉降观测复测周期,一般宜多久复测一次( A )A.一年B.一月C.三月.半年6.视准线的长度一般不应超过(C ),当视线超过该长度时,应分段测量。
A.100mB.200mC.300mD.400m7.交会法是利用2个或3个已知坐标的工作基点,测定位移标点的( B )从而确定其变形情况的一种测量方法。
( )A.方向变化B.坐标变化C.竖直位移变化D.水平位移变化8. 在进行交会工作基点到位移监测点的边长( C ),以免视线倾角过大,影响测量的精度。
A. 不能相差太大,应大致相等,高度需要要比监测点高B. 可以相差大一点,不能相等,且与监测点大致同高C. 不能相差太大,应大致相等,且与监测点大致同高,D. 可以相差大一点,不能相等,高度需要要比监测点高9.在大气条件下,激光准直测量的精度一般为(A )A、10-5-10-6B、10-4-10-5C、10-6-10-7D、10-7-10-810.激光点光源不包括( D )A、定位扩束小孔光栏B、激光器C、激光电源D、波带板判断题1.倒垂线测量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浮体产生的误差、垂线观测仪产生的误差、外界条件变化产生的误差。
变形测量试题一、名词解释1、变形:由于某种原因改变了原几何形状2、变形监测:从基准点出发,定期地测量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变化量,从历次观测结果比较中了解变形随时间发展的情况。
3、测量机器人:是一种能代替人进行自动搜索跟踪辨识和精确照准目标并获取角度距离三维坐标以及影响等信息的智能型电子全站仪。
4、基坑回弹观测:深埋大型基础在基坑开挖后,由于基坑上面的荷重卸除,基坑底面隆起,测定基坑开挖后的回弹量。
5、挠度:在建筑物的垂直面内各不同高程点相对于底点水平位移。
6、变形体: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筑物的块体,包括自然和人工的构筑物。
7、岩层垮落:矿层采出后,4采空区周边附近上方岩层便弯曲而产生拉伸变形。
8、冒落带: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直接顶板的破坏范围。
9、断裂带:冒落带以上到弯曲带之间。
10、弯曲带:断裂带以上直到地表都属于这一带。
11、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煤层采出后,使煤层底板压力重新分布,并使底板和,向采空区移动,导致底板岩体在采空区边界附近出现破坏。
12、底板岩层隆起:底板岩层较软时,矿层采出后,矿层采出后,底板在垂直方向减压而水平方向受压,导致底板向采空区方向隆起。
13、充分采动:地下开采后,地表出现的下沉值达到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应有的最大下沉值14、非充分采动:当采空区的长度和宽度小于开采深度的1.4倍时,地表不出现应有的最大下沉值,则地表移动盆地呈碗形。
15、移动角:主断面上,采空区边界和地表危险移动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所夹之锐角16、起动距:地表开始移动时工作面的推进距离17、超前影响角:工作面前方地表开始移动的点与当时工作面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18、开采影响传播角:在充分采动或接近采动的情况下,计算采边界与下沉曲线拐点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下山方向所夹的角19、地表移动持续时间:在充分采动或接近充分采动的情况下,下沉值最大的地表点从移动开始到移动稳定时持续的时间20、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当地表达到充分采动后,在地表下沉速度曲线上,最大下沉速度总是滞后于回采工作面一个固定距离。
变形监测试题1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变形监测的目的是:A. 确定建筑物的位置B. 评估建筑物的安全性C. 测量建筑物的高度D. 记录建筑物的重量2. 以下哪项不是变形监测的常用方法?A. 卫星定位B. 激光扫描C. 倾斜测量D. 温度测量3. 变形监测中,以下哪种误差属于系统误差?A. 测量员操作不当造成的误差B. 测量仪器精度不足造成的误差C. 测量环境变化造成的误差D. 测量时间选择不当造成的误差4. 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通常不包括:A. 数据的统计分析B. 数据的趋势分析C. 数据的图形展示D. 数据的物理解释5. 在变形监测中,建筑物的沉降量通常用以下哪个单位表示?A. 米(m)B. 厘米(cm)C. 毫米(mm)D. 微米(μm)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变形监测的周期应该根据_________来确定。
7. 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通常与_________有关。
8. 建筑物的倾斜监测通常采用_________方法。
9. 建筑物的裂缝监测可以通过_________来实现。
10. 变形监测数据的异常分析需要考虑_________等因素。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变形监测在工程安全中的重要性。
12. 解释什么是变形监测中的累积误差,并举例说明。
13. 描述建筑物沉降监测的一般步骤。
14. 讨论变形监测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及其意义。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某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数据显示,经过一年的时间,建筑物的沉降量为30mm。
请计算该建筑物的年平均沉降速率,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16. 假设在建筑物的裂缝监测中,初始裂缝宽度为0.5mm,经过三个月后,裂缝宽度增加到1.2mm。
请计算裂缝的扩展速率,并讨论可能的影响因素。
五、论述题(共30分)17. 论述现代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提高监测效率和精度的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B2. D3. B4. D5. C二、填空题6. 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变形速率7. 监测目的和建筑物特性8. 精密水准测量9. 裂缝宽度测量仪10. 环境因素和测量误差三、简答题11. 变形监测是确保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结构的异常变形,预警潜在的安全问题,为维护和加固提供数据支持。
建筑测量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建筑测量中常用的基准面是:A. 水平面B. 垂直面C. 地平面D. 任意面答案:C2. 测量中,水准仪的主要作用是:A. 测量角度B. 测量距离C. 测量高差D. 测量面积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建筑测量中常用的仪器?A. 水准仪B. 全站仪C. 测距仪D. 温度计答案:D4. 建筑施工中,测量放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 确定建筑物的外形尺寸B. 确定建筑物的位置C. 确定建筑物的内部结构D. 确定建筑物的材质答案:B5.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A. 随机误差B. 人为误差C. 环境误差D. 仪器误差答案:A二、判断题1. 测量时,必须保证测量仪器的精确度,否则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对)2. 建筑测量中,所有的测量工作都可以用一种仪器完成。
(错)3. 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控制和减小。
(对)4. 测量放线时,不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绝对位置。
(错)5. 测量中的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消除。
(错)三、简答题1. 简述建筑测量中水准测量的作用和方法。
答案:水准测量主要用于测量不同点之间的高差,是建筑测量中确定地面或建筑物高程的基础工作。
其方法通常包括:使用水准仪,通过望远镜瞄准目标点,读取水准尺上的读数,从而确定两点间的高差。
2. 描述全站仪在建筑测量中的应用。
答案:全站仪是一种集成了测距、测角和数据处理功能的高精度测量仪器。
在建筑测量中,全站仪可用于快速准确地测量距离、角度和高差,进行点位放样,以及进行地形图的绘制等。
四、计算题1. 已知A点高程为100.00米,B点相对于A点的高差为-0.30米,求B点的高程。
答案:B点的高程 = A点高程 - 高差 = 100.00米 - 0.30米 = 99.70米2. 在建筑施工中,已知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0米,高差为3米,求两点间的坡度。
答案:坡度 = 高差 / 水平距离 = 3米 / 50米 = 0.06五、案例分析题某建筑工地需要进行基础放线,已知建筑物的长为60米,宽为40米,建筑物的四个角点坐标分别为(X1, Y1)、(X1, Y1+40)、(X1+60, Y1+40)和(X1+60, Y1)。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考题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题库一、选择题1(高程控制点标石的埋设要求,一般埋设后,多久可以开始使用观测。
[A] A(不宜少于,,,B(一个月C(半年D(不宜少于一周2( 高程控制网布设要求,每个测区基准点一般不应少于几个 [D] A(,个 B(,个 C(,个 D(,个3(建筑物沉降观测复测周期,一般宜多久复测一次[A] A(一年B(一月C(,,dD(半年4(沉降观测的视线高度不宜低于 [D]A(0.5mB(1mC(1.5mD(0.2m5(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当最后100天的沉降速率小于[C]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具体数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
A(0.01-0.02mm/dB(?0.02-0.40mm/dC(0.01-0.04mm/dD(0.02-0.06mm/d二、名词解释1.沉降:建筑地基、基础及地面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竖向移动。
2.沉降差:同一建筑的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段的沉降量的差值。
3.建筑变形:建筑的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及其场地受各种作用力而产生的形状或位置变化现象。
4.观测点:布设在建筑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上的敏感位置上能反映其变形特征的测量点,亦称变形点。
5、基坑回弹观测:深埋大型基础在基坑开挖后,由于基坑上面的荷重卸除,基坑底面隆起,测定基坑开挖后的回弹量。
三、填空题1、垂线分正垂线和倒垂线两种2、基坑回弹观测的任务是测定基坑开挖后的回弹量3、变形观测周期确定的原则是建筑物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过程等4、通常,在工程建筑物建成初期,变形的速度比较快,因此观测频率也要大一些。
5、建筑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而定。
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稳定为止。
四、简答题1.沉降观测的观测周期和观测时间,在建筑物施工阶段如何具体确定,答:1)普通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变形监测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变形监测中,水准测量法主要用于测量哪种类型的变形?A. 垂直位移B. 水平位移C. 倾斜D. 裂缝宽度答案:A2. 以下哪种仪器适用于大范围的地表变形监测?A. 水准仪B. 全站仪C. GPS接收机D. 测距仪答案:C3. 变形监测中,裂缝监测的主要目的是?A. 确定裂缝的宽度B. 确定裂缝的深度C. 确定裂缝的发展趋势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变形监测的常用方法?A. 几何测量法B. 物理测量法C. 化学测量法D. 遥感测量法答案:C5. 变形监测中,倾斜监测通常使用哪种仪器?A. 经纬仪B. 电子水准仪C. 倾斜仪D. 测距仪答案:C6. 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中,以下哪项不是必要的步骤?A. 数据整理B. 数据校验C. 数据存储D. 数据丢弃答案:D7. 变形监测中,以下哪项不是监测内容?A. 建筑物沉降B. 建筑物裂缝C. 建筑物温度D. 建筑物倾斜答案:C8. 变形监测中,以下哪种误差属于系统误差?A. 仪器误差B. 人为误差C. 大气误差D. 随机误差答案:A9. 变形监测中,以下哪种情况需要进行紧急处理?A. 建筑物沉降速率加快B. 建筑物裂缝宽度增加C. 建筑物倾斜角度增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变形监测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于监测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A. 几何测量法B. 物理测量法C. 水准测量法D. 遥感测量法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变形监测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A. 仪器精度B. 观测人员的技术水平C. 环境条件D. 数据处理方法答案:ABCD12. 变形监测中,以下哪些属于监测数据的分析内容?A. 变形趋势分析B. 变形速率分析C. 变形预警值的确定D. 变形原因分析答案:ABCD13. 变形监测中,以下哪些属于监测数据的预处理步骤?A. 数据筛选B. 数据插值C. 数据平差D. 数据转换答案:ABCD14. 变形监测中,以下哪些属于监测数据的后处理步骤?A. 数据存储B. 数据备份C. 数据共享D. 数据发布答案:ABCD15. 变形监测中,以下哪些属于监测结果的应用?A. 结构安全评估B. 结构加固设计C. 结构健康监测D. 结构寿命预测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变形监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建筑工程测量考试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计算各种测量成果时,凑整进位按照( D )的规则进行。
A .四舍五入B .奇舍偶入C .小进大入D .四舍六入,逢五单进双不进2.用DJ6型经纬仪测某竖直角,盘左读数122°03′36″,盘右读数237°56′48″,指标差应为( C )。
A .24″B .-24″C .12″D .-12″3.经纬仪的使用包括( A )等四项操作步骤。
A .整平—对中—瞄准—读数B .整平—对中—读数—瞄准C .对中—整平—读数—瞄准D .粗平—精平—瞄准—读数4.下图是水准测量的示意图,h AB =应为( B )。
A .251.685mB .0.485mC .-0.485mD .2.885m5.在安置经纬仪时,仪器光学对中器十字丝中心或垂球中心没有对准测站标志中心,将会产生误差,下面( A )不是这种误差的正确称呼。
A .观测误差B .测站偏心差C .对中误差D .偏心距6.视距测量简单便捷,下面( D )是计算高差的公式。
A .l ·cos 2α B .k ·l ·cos 2α C .D ·tg α D .21 D ·tg α+仪高-中丝读数7.视距测量简单便捷,下面( C )是计算水平距离的公式。
A .l ·cos αB .k ·l ·cos αC .k ·l ·cos 2α D .l =下丝读数-上丝读数8.( A)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线,适用于总平面图布置比较简单的小型建筑场β2地。
A .建筑基线B .建筑方格网C .控制基线D .三角网或导线网9.如下图所示,如果αBC =72°01′00″,β2=215°30′00″,则R CD =( D )。
A .N287°31′00″EB .N107°31′00″EC .N72°29′00″ED .S72°29′00″E10.下列关于罗盘仪使用的叙述中,( B )是正确的。
变形监测试题(A卷)(闭卷考试时间2小时 )姓名:身份证号码:时间: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 围护墙侧向变形(倾斜)监测点布置正确的是:()A.宜布置在围护墙中部,间距20~50米,每侧边监测点至少1个;B. 点距不大于20米,关键部位加密,每边不少于3点;C. 监测点间距宜为30~60米;D. 监测点间距宜为6~20米。
2. 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相等,其目的是为了消除()的误差影响。
A.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B.圆水准轴不平行于仪器竖轴;C.十字丝横丝不水平D.水准管轴不平行于十字丝横丝3. 下列关于基准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基准点作为测定的工作基点和监测点依据的、需长期保存和稳定可靠的测量控制点。
B.基准点埋设在施工影响范围之外;C.监测其间应定期联测,检验其稳定性;D.基准点在施工前埋设,一般观测一个月后,方可投入使用。
4. 关于水平角和竖直角,下面论述哪条不正确。
()A、水平角是空间两条视线在水平面的投影所夹的角。
B、竖平角是空间两条视线在竖面的投影所夹的角。
C、水平角与目标的高、低无关。
D、竖直角角度大小的范围是[-90,90]5.观测某目标的水平角,盘左读数为101°23′36″,盘右读数为281°23′30″,则C2为( )。
A 6″B -6″C -3″D 3″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规定垂直位移监测网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其中二级监测网的往返闭合差、附合差限差为()。
A.0.3n B.0.45n C.1.0n D. 3.0n 7.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86°,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为()。
A.96°B.276°C.6° D.186°8.测量计算中,+1mm、-0.02mm、+0.001mm三组数据相加等于()。
A.+1mm B.+0.9mm C. +0.98mm D. +0.981mm9.支撑轴力、钢筋应力以及锚索拉力监测中,对现场采集数据影响较大的为()。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考试试题姓名:成绩: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题)1、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分别为()。
A、水准面铅垂线B、大地水准面、水平线C、水平面、铅垂线D、大地水准面、铅垂线2、经纬仪可以测量()。
A、磁方位角B、水平角和磁方位角C、磁偏角D、水平角和竖直角3、当测角精度要求较高时,应变换水平度盘不同位置,观测几个测回取平均值,变换水平度盘位置的计算公式是()。
A.90°/nB.180°/nC.270°/nD.360°/n4、观测某水平角,左边读数为200°23′12″,右边读数为258°36′36″,则水平角值为()。
A .58°13′24″ B. 58°24′13″C. 58°24′24″D. 58°13′13″5、在距离测量中,衡量其丈量精度的标准是()。
A、相对误差B、中误差C、往返误差D、真误差6、如望远镜的十字丝不清晰,应调节()螺旋。
A、目镜调焦螺旋B、物镜调焦螺旋C、微倾螺旋D、脚螺旋测理始终7、测量的基准面与准线分别是( )。
A、水准面,铅垂线B、大地水准面,水平线C、水平面,铅垂线D、大地水准面,铅垂线8、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原点一般设在( )。
A、测区东北角B、测区东南角C、测区西南角D、测区西北角9、测量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确定( )。
A、点的坐标和角度B、点的距离和角度C、点的坐标和高程D、点的距离和高程10、水准测量时,由于尺竖立不直,该读数值比正确读数( )。
A、大B、小C、可能大,也可能小D、相同11、当经纬仪的望远镜上下转动时,竖直度盘( )。
A、与望远镜一起转动B、与望远镜相对运动C、不动D、不能确定12、经纬仪可以测量( )。
A、磁方位角B、水平角和磁方位角C、磁偏角D、水平角和竖直角13、某段距离测量中,测得往测距离为48.000m,返测为48.016,则相对误差为( )。
专业知识-1-1(总分8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关于建筑变形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建筑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宜采用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或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也可采用独立系统B. 建筑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必须采用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或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也可采用独立系统C. 建筑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宜采用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或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但不可采用独立系统D. 建筑变形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必须采用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或所在地方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但不可采用独立系统2. 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关于建筑变形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设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 建筑位移和特殊变形观测应设置平面基准点,必要时应设置高程基准点B. 建筑沉降观测应设置平面基准点C. 当基准点离所测建筑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作业不方便时,宜设置工作基点D. 变形测量的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3. 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关于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 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共四个等级B.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属于建筑变形测量级别的一级C. 对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的变形测量,其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为±3mmD.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属于建筑变形测量级别的二级4. 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下列不满足高程基准点布设与测量要求的是( )。
A. 特级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4个;其他级别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3个B. 高程基准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基岩层或原状土层中C. 在建筑区内,高程基准点的点位与邻近建筑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最大宽度的1倍D. 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可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方5. 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规定,一级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应满足( )。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考试试题姓名:成绩: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题)1、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分别为()。
A、水准面铅垂线B、大地水准面、水平线C、水平面、铅垂线D、大地水准面、铅垂线2、经纬仪可以测量()。
A、磁方位角B、水平角和磁方位角C、磁偏角D、水平角和竖直角3、当测角精度要求较高时,应变换水平度盘不同位置,观测几个测回取平均值,变换水平度盘位置的计算公式是()。
A.90°/nB.180°/nC.270°/nD.360°/n4、观测某水平角,左边读数为200°23′12″,右边读数为258°36′36″,则水平角值为()。
A .58°13′24″ B. 58°24′13″C. 58°24′24″D. 58°13′13″5、在距离测量中,衡量其丈量精度的标准是()。
A、相对误差B、中误差C、往返误差D、真误差6、如望远镜的十字丝不清晰,应调节()螺旋。
A、目镜调焦螺旋B、物镜调焦螺旋C、微倾螺旋D、脚螺旋测理始终7、测量的基准面与准线分别是( )。
A、水准面,铅垂线B、大地水准面,水平线C、水平面,铅垂线D、大地水准面,铅垂线8、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原点一般设在( )。
A、测区东北角B、测区东南角C、测区西南角D、测区西北角9、测量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确定( )。
A、点的坐标和角度B、点的距离和角度C、点的坐标和高程D、点的距离和高程10、水准测量时,由于尺竖立不直,该读数值比正确读数( )。
A、大B、小C、可能大,也可能小D、相同11、当经纬仪的望远镜上下转动时,竖直度盘( )。
A、与望远镜一起转动B、与望远镜相对运动C、不动D、不能确定12、经纬仪可以测量( )。
A、磁方位角B、水平角和磁方位角C、磁偏角D、水平角和竖直角13、某段距离测量中,测得往测距离为48.000m,返测为48.016,则相对误差为( )。
张治腾:一:选择题(20*1=20分)有浮托的引张线测量中,引张线长度在200m~600m时,一般采用A的重锤张拉。
A.40kg~80kg B.30~60kg C.50~60kg D.80~110kg以下不属于正垂线测量的一般应用是:BA.水平位移监测B.岩层错动监测C.挠度观测D.倾斜测量等。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30分)确定变形监测的精度时,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使变形值不超过某一允许的数值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则其观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变形的过程,则其观测的中误差应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变形监测按研究范围可分为:全球性变形监测、区域性变形监测、局部性变形监测垂直位移监测的测量点可分为: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监测点.如图2所示为一沉降监测的路线图,试在图中找出两条互独立的闭合路线:w1-w2-w1; w1-w2-s12-w1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沉降点水准仪设站RRL112R3图2水平位移监测中,扩展网和单一层次布网有角度交会,边长交会,边角交会、基准线和附合导线等形式;布网时还应使长短边不宜悬殊过大,原因是长短边悬殊过大会影响测角精度。
采用测角交会法时,交会角最好接近90°,若条件限制,也可设计在60°~120°之间。
弦矢导线法是根据导线边长变化和矢距变化的观测值来求得监测点的实际变形量。
边角导线法则是根据导线边长变化和导线的转折角观测值来计算监测点的变形量。
常用的变形监测数学模型有:回归分析法、灰色系统模型、 时间序列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四选二)在灰色关联分析法中,关联度的大小只是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外表现,而关联序才是其实质。
二:计算题如图3所示,在某次水平位移监测中,用测距精度为1mm+1*10^(-6)*D 的测距仪观测到,b=402.2321m,a=400.4324m ,已知A(200.0000m ,200.0000m),B(200.0000m ,620.0000m),求P 点的点位坐标与点位精度。
监测考核试卷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 围护墙侧向变形(倾斜)监测点布置正确的是:()A.宜布置在围护墙中部,间距20~50米,每侧边监测点至少1个;B. 点距不大于20米,关键部位加密,每边不少于3点;C. 监测点间距宜为30~60米;D. 监测点间距宜为6~20米。
2. 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相等,其目的是为了消除()的误差影响。
A.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B.圆水准轴不平行于仪器竖轴;C.十字丝横丝不水平 D.水准管轴不平行于十字丝横丝3. 下列关于基准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基准点作为测定的工作基点和监测点依据的、需长期保存和稳定可靠的测量控制点。
B.基准点埋设在施工影响范围之外;C.监测其间应定期联测,检验其稳定性;D.基准点在施工前埋设,一般观测一个月后,方可投入使用。
4. 关于水平角和竖直角,下面论述哪条不正确。
()A、水平角是空间两条视线在水平面的投影所夹的角。
B、竖平角是空间两条视线在竖面的投影所夹的角。
C、水平角与目标的高、低无关。
D、竖直角角度大小的范围是[-90︒,90︒]2 5.观测某目标的水平角,盘左读数为101°23′36″,盘右读数为281°23′30″,则C为( )。
A 6″ B -6″ C -3″ D 3″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规定垂直位移监测网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其中二级监测网的往返闭合差、附合差限差为()A.0.3n B.0.45n C.1.0n D. 3.0n。
7.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86°,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为()。
A.96°B.276°C.6° D.186°8.测量计算中,+1mm、-0.02mm、+0.001mm三组数据相加等于()。
A.+1mm B.+0.9mm C. +0.98mm D. +0.981mm9.支撑轴力、钢筋应力以及锚索拉力监测中,对现场采集数据影响较大的为()。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1. 试题:在建筑工程测量中,什么是边宽位置标定?如何进行边宽位置标定?答案:边宽位置标定是指测量建筑物外围各个侧面上某一点与边缘之间的距离,用于确定建筑物的边界。
进行边宽位置标定的方法如下:1) 选择边缘上的一个点作为基准点,并用测量设备进行标定,确定该点的位置坐标。
2) 按照一定的距离间隔,沿着边缘线进行测量,标定其他点的位置坐标。
3) 根据测量得到的坐标数据,确定边缘的形状和位置。
2. 试题:建筑工程测量中,什么是正交测量?如何进行正交测量?答案:正交测量是指按照建筑物边缘或重要线路方向进行测量的方法,以保证建筑物各个部分的位置和形状的准确性。
进行正交测量的步骤如下:1) 确定一个基准线,该线通常是建筑物的一个边缘或一个重要线路,例如地板边缘或墙壁中心线。
2) 以基准线为基准,设立垂直于基准线的线,形成一个直角坐标系。
3) 按照一定的间隔,沿着基准线和垂直线进行测量,确定各个点的位置坐标。
4) 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绘制建筑物的平面图,并计算各个部分的几何尺寸。
3. 试题:建筑工程测量中,什么是三角高程测量?如何进行三角高程测量?答案:三角高程测量是指通过测量建筑物或地面上某些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来确定这些点的绝对高程值的方法。
进行三角高程测量的步骤如下:1) 确定一个已知高程点作为基准点,该点的高程值已知。
2) 选择两个需要测量高程的点与基准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并测量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3) 利用三角形的高度比例关系,根据已知的高程值和测得的水平距离和高差,计算出待测点的高程值。
4) 进行多个三角形的测量,并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4. 试题:建筑工程测量中,什么是变形监测?如何进行变形监测?答案:变形监测是指对建筑物或结构体的形状、位移和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的过程,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进行变形监测的方法如下:1) 选择适当的监测点,并在这些点上安装测量设备,如位移传感器、取景器等。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题库
一、选择题
1.高程控制点标石的埋设要求,一般埋设后,多久可以开始使用观测。
[A] A.不宜少于15d
B.一个月
C.半年
D.不宜少于一周
2.高程控制网布设要求,每个测区基准点一般不应少于几个[D]
A.5个B.2个C.6个D.3个
3.建筑物沉降观测复测周期,一般宜多久复测一次[A]
A.一年
B.一月
C.15d
D.半年
4.沉降观测的视线高度不宜低于[D]
A.0.5m
B.1m
C.1.5m
D.0.2m
5.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当最后100天的沉降速率小于[C]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具体数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
A.0.01-0.02mm/d
B.≤0.02-0.40mm/d
C.0.01-0.04mm/d
D.0.02-0.06mm/d
二、名词解释
1.沉降:建筑地基、基础及地面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竖向移动。
2.沉降差:同一建筑的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段的沉降量的差值。
3.建筑变形:建筑的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及其场地受各种作用力而产生的形状或位置变化现象。
4.观测点:布设在建筑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上的敏感位置上能反映其变形特征的测量点,亦称变形点。
5、基坑回弹观测:深埋大型基础在基坑开挖后,由于基坑上面的荷重卸除,基坑底面隆起,测定基坑开挖后的回弹量。
三、填空题
1、垂线分正垂线和倒垂线两种
2、基坑回弹观测的任务是测定基坑开挖后的回弹量
3、变形观测周期确定的原则是建筑物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过程等
4、通常,在工程建筑物建成初期,变形的速度比较快,因此观测频率也要大一些。
5、建筑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而定。
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稳定为止。
四、简答题
1.沉降观测的观测周期和观测时间,在建筑物施工阶段如何具体确定?
答:1)普通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进行观测。
若建筑施工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
3)施工过程中若暂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2.如何判断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
答: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当最后100天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具体数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
3.变形监测的特点:1)周期性重复观测;2)精度要求高;3)多种测绘技术的综合应用;4)监测网着重研究点位的变化。
4.变形监测点的分类:1)基准点:变形监测系统的基本控制点,是测定工作点和变形点的依据。
分为水平位移基准点和沉降监测点。
2)工作点(工作基点):是基准点和变形观测点之间起联系作用的点。
3)变形观测点:直接埋设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的测量点。
5.建筑物变形监测内容: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主要进行沉降、倾斜和裂缝观测,即静态变形观测;对于高层建筑物,还要进行震动观测,即动态观测;对于大量地抽取地下水及进行地下采矿的地区,则应进行地表沉降观测。
6.建筑物沉降监测基准点的布设:基准点是变形观测的基础,基准点布设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变形观测能否成功。
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一般要求基准点绝对稳定,有时也可以要求基准点相对稳定。
要达到基准点稳定的要求,有两种选择:一是远离建筑物,二是深埋。
基准点可分为两级,固定基准和工作基准。
固定基准点应布设在距离需要观测的建筑物一定的距离且稳定,不受其它外力影响、便于保存的位置。
基准点数应不少于3~4个,以便于基准点保护、恢复和稳定性分析。
基准点的标志采用混凝土桩,或钢管加筋桩。
对于高层建筑物或大型建筑物,基准点应钻孔至基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