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元君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泰山老母是哪位神仙碧霞元君原本是山顶玉女池中的一尊玉女石像,宋真宗封禅泰山后,被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道书《续道藏》“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赏功罚罪”。
到了明代,这段文字被铸造在了碧霞祠的御制铜钟上,从此,碧霞元君便凌驾于泰山神之上了。
明代王锡爵撰写的“碧霞宫碑”文记曰:“自碧霞宫兴,而世人香火东岳者,咸奔走元君。
近数百里,远即数千里。
每岁拜香岳顶者数十万众,施舍金钱币亦数十万,而碧霞香火视他岳盛矣。
”王昭《行脚山东记》记载了泰山周围的老百姓“终日仰对泰山而不知有泰山,名之曰奶奶山。
”人们称碧霞元君为泰山老母、泰山老奶奶,可见崇拜之至。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作为女神的碧霞元君为何被推崇到如此崇高的地位呢?学者认为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
古代的泰山神原来有两位。
一位是青帝,即上古时代人们所崇拜的太昊氏。
青帝主万物发生,是一位生命之神。
另一位是泰山府君,是泰山地主、天地之孙,主招人魂魄,统治阴曹地府。
青帝是山神,泰山府君是地主。
两尊神各有所司,但都在一个地方食香火,容易混淆。
后来合而为一统称为东岳大帝。
但这个既是生神又是死神,集生杀大权于一尊的大神,虽然体现了最高统治者企图集权一切的愿望,但却为中国老百姓不能接受。
于是,善于造神的中国老百姓依据来自生活的经验,将本来是东岳大帝座前的玉女逐渐神话,最终塑造出碧霞元君这一女神。
并将本属东岳大帝的神力和职司,如治病救人、主宰生育等,转移到了碧霞元君身上。
碧霞元君是生活在中国社会最低层的封建时代妇女长期不懈努力塑造出来的中国妇女保护神。
在那个时代,一个妇女生不出一个儿子,在家庭里便没有了丝毫地位。
但在宋明理学男女授受不亲的文化氛围中,一个妇女怎能向一个男性神仙诉说内心之苦,或祈求他为自己降福送子呢?于是在渐渐之中,东岳大帝主管生育的权利便分化给了一位女神。
而在封建农业宗法社会,有无子嗣承续家族血脉是天字号的的事情。
而能在这一点上进行承诺和担保的神灵,也理所当然会成为天字号的神灵。
泰山老母泰山老母又称碧霞元君,在汉族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女神之一。
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元君”是道教封女仙的尊称),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等。
其道场位于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
泰山娘娘的影响力由山东省泰安市传播开来,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朝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坐镇泰山,道教认为,泰山娘娘“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
汉族民间有“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泰山奶奶和妈祖娘娘之间,虽然有地域之差和山神、海神之别,但同样都普度众生,舍己为人,成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闻名于世的保护女神。
中国南方部分地区也称其为“送子观音”。
“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则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是道教女神的尊称。
一、人物来历关于泰山老母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普遍来说她的老家则在山东泰山,在汉族民间的信仰也远远胜过五岳。
其传说的说法分为“民女得道”和“仙女下凡”两种。
泰山老母说成是玉皇大帝的妹妹,也有是东岳大帝的女儿一说。
1、玉女据说汉代时期,皇宫的一座内殿中放有一尊金童玉女的雕像,到了五代时,大殿突然坍塌,金童的雕像已被风化,而玉女的雕像则掉进了池塘中。
直到宋代时期,真宗来到泰山封禅,在池塘边洗手时,突然从水面上冒一个石头人来。
随后真宗便派人将其捞出,清洗干净一看,正是当年所失踪的玉女雕像。
后来真宗下令在泰山上建立祠堂供人祭祀,将玉女雕像视为天帝之女,将其册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2、黄帝手下的女仙碧霞元君原本就是黄帝手下的一位仙女。
后世文人觉得泰山玉女的地位不够尊贵,所以就给她编排了一个更为显赫的履历。
李谔的《瑶池记》与《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十一中记载,黄帝曾在建立岱岳観时,派遣曾经辅佐过他的七天女(西王母、九天玄女、泰山玉女、素女、女魃、后土、云华夫人)下凡来,云冠羽衣,一同迎接西昆真人。
其中一位仙女跟随西昆真人刻苦修行,最终得道归真,册封为“碧霞元君”。
泰山圣母的由来与东岳大帝泰山圣母,即碧霞元君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尤其是明清以来,她在民间的影响已经大大超过了泰山主神东岳大帝。
碧霞元君是泰山精神的象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泰山奶奶,为什么古代民间十分崇拜泰山奶奶呢?据道教的说法,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证位仙真,统率泰山岳府之天将神兵,照察人间一切善恶生死之事。
而且她神通广大,治病救人,护佑一切农耕、商贾、旅行和婚姻等事。
而且,碧霞元君之女侍塑像中有一个抱有婴儿的女子,这是碧霞元君阴佑妇女儿童健康平安,能让无孕得孕,有孕顺产。
所以,民间也有把泰山奶奶当成送子娘娘的。
泰山娘娘不仅仅是道教之神,更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女神、亦是伟大的正义之神、中华民族的保护神,也是中国宗教史上唯一的一位爱国女神,也是一位可亲可近、有求必应、随时都会为中华民族造福的"大慈大悲广大灵感的泰山老奶奶"。
碧霞元君信仰是泰山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众多的道教神仙中,碧霞元君威灵赫赫,庇佑九州。
特别是明、清时期,正统道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受到限制,而泰山碧霞元君信仰却达到了鼎盛,“泰山行宫” ( 娘娘庙) 遍及全国,元君诞辰日的庙会演化为民俗节日,每年到泰山朝山进香的十方善信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这种兴盛,正是道教趋向民间、趋向世俗,普及于普通民众之中的一种体现,其影响更加广泛。
东岳大帝根据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并由此延伸出几项具体职能: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
秦汉以降,泰山神的影响逐渐渗透社会各阶层,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于是泰山神作为阴阳交代,万物之始的神灵,在保国安民、太平长寿的基础上引伸为可以召人魂魄、统摄鬼魂的冥间之主。
随着泰山神影响的扩大,其信仰向四周扩散开来,在全国各地几乎都建有规模不等的东岳庙,反映了泰山神--东岳大帝在中国传统宗教中的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中国古代神话泰⼭⽼奶奶—碧霞元君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是以中国⼤陆华北地区为中⼼的⼭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天仙⽟⼥碧霞元君”。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
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位于⼭东省的泰安市。
碧霞元君的影响⼒由⼭东省泰安市传播开来,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后,对于中国北⽅地区⽂化产⽣了重⼤的影响。
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天仙⽟⼥碧霞元君”,道经称为“天仙⽟⼥碧霞护世弘济真⼈”“天仙⽟⼥保⽣真⼈宏德碧霞元君”。
因坐镇泰⼭,尊称泰⼭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娘娘、泰⼭⽼奶奶、泰⼭⽼母、万⼭奶奶等。
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的⼥神之⼀。
中国民间的“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指得是泰⼭奶奶和妈祖娘娘之间,虽然有地域之差和⼭神、海神之别,但同样都普度众⽣、舍⼰为⼈,成为北⽅地区和南⽅地区闻名于世的保护⼥神。
中国南⽅部分地区也称其为“送⼦观⾳”。
“碧霞”意指东⽅的⽇光之霞,“元君”则带有浓重的道教⾊彩,是对道教⼥神的尊称。
碧霞元君,全称“天仙⽟⼥泰⼭碧霞元君”。
⾄于碧霞元君的来历,⼀说为黄帝所遣之⽟⼥。
据《⽟⼥考》和碧霞元君《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云冠⽻⾐,前往泰⼭以迎西昆真⼈,⽟⼥乃七⼥中的修道得仙者"。
⼀说为华⼭⽟⼥。
但⼀般作为泰⼭⼥神,为泰⼭神之⼥。
据明王之纲《⽟⼥传》称:“泰⼭⽟⼥者,天仙神⼥也。
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
”⼀说为汉代民⼥⽯⽟叶,凭灵泰岱。
据《⽟⼥卷》称:汉明帝时,西⽜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守道妻⾦⽒,中元七年甲⼦四⽉⼗⼋⽇⼦时⽣⼥,名⽟叶。
貌端⽽⽣性聪颖,三岁解⼈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
⼗四岁忽感母教,欲⼊⼭,得曹仙长指,⼊天空⼭黄花洞修焉。
天空盖泰⼭,洞即⽯屋处也。
⼭顶故有池,名⽟⼥池;旁为⽟⼥⽯像。
可见汉晋时早有泰⼭神⼥的故事。
汉代⼈还在泰⼭顶上雕刻神⼥⽯像,在泰⼭极顶修建⽟⼥池以奉祀。
碧霞元君是谁碧霞元君是中国明清时期道教的重要女神,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坐镇泰山,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中国南方部分地区也称其为“送子观音”。
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
? 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女神。
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的泰安市。
碧霞元君的影响力由山东省泰安市传播开来,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称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
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
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
汉族民间的“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指的是泰山奶奶和妈祖娘娘之间,虽然有地域之差和山神、海神之别,但同样都普度众生,舍己为人,成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闻名于世的保护女神。
中国南方部分地区也称其为“送子观音”。
“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则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是道教女神的尊称。
中国华北地区的人们对她尤其崇拜。
人们把她的神庙建在泰山的最高处,泰山是中国神仙的聚居之地。
无论她的由来是怎么样的,人们普遍认为“碧霞元君”能保佑人们获得许多利益,比如:赚钱、升迁、丰收、旅行平安、生子以及婚姻、法律诉讼、治病等等,所以对她的崇拜一直很兴盛。
关于她的来历有很多说法:第一种传说认为,她就是泰山之神东岳大帝的女儿,和她的父亲一起住在泰山,人们还专门给她建造了神像;第二种传说认为,在很早以前,黄帝中国人的祖先之一派一位神去泰山管理,又派了7位仙女帮助他,其中的一位刻苦修行,终于得道,这位仙女就是碧霞元君;第三种传说是,在公元1世纪时,有一个姓石的女孩子,无意中见到了最高的女神,从此来到泰山修行,3年后得道,就是碧霞元君;第四种说法是,有一位山东本地的女性,15岁时遇到神仙,拯救了许多人,后来自己修炼,成了神仙。
碧霞元君的5个化身
碧霞元君的五个化身分别为:泰山娘娘,眼光娘娘,送子娘娘,天花娘娘,
催生娘娘。
碧霞元君是(道教)山神信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全名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她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影响力最大的女神之一。
碧霞元君的场道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碧霞元君的影响力也是由山东
泰安传播而来,特别是在清明时期以后,历经了上千年,在北方地区的文化有比
较重要的影响。
因为碧霞元君在泰山坐镇,被尊称为“泰山圣母”,“泰山娘娘”等,碧霞元君成为了民众心中的圣母,慈母。
碧霞元君中的“碧霞”的意思指的是东方的日出霞光,“元君”则是对道教
女神的尊称。
千百年来,人民对碧霞元君的崇拜信赖,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
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
碧霞元君的信仰体系核心
是主生思想,东方的主生思想具体到了泰山,因为泰山典故,元君的主生思想与
妇女问题联系到了一起,人们便认为元君主宰生儿育女。
泰山老奶奶,即碧霞元君,被尊为“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
以下是一些与泰山老奶奶相关的吉祥语:
1.碧霞普照,福寿双全。
2.泰山娘娘庇佑,家宅平安。
3.诚心祈求,泰山圣母赐福。
4.泰山老奶奶保佑,阖家欢乐。
5.祈求泰山娘娘,护佑子孙平安。
6.泰山圣母慈悲,赐福满人间。
这些吉祥语都表达了对泰山老奶奶的虔诚祈求和美好祝愿,希望在她的庇佑下,家庭平安、福寿双全、子孙兴旺。
在祭拜泰山老奶奶时,人们常用这些吉祥语来表达自己的信仰和愿望。
碧霞元君对联最经典十首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二十条关于“碧霞元君对联最经典十首”:1. “碧霞光照千秋福,元君德佑万户安。
” 就像那明亮的灯塔,在黑暗中为船只指引方向,碧霞元君的福泽不也是这样,一直护佑着我们吗?2. “元君慈心化春雨,碧霞祥光暖人间。
” 这难道不像春日里的暖阳,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温暖和希望?3. “碧霞显圣千家喜,元君赐福四海欢。
” 你想想,当元君赐福时,那场面该是多么的欢腾啊!4. “元君德厚传千古,碧霞恩深惠万民。
” 这不就好比那永不干涸的清泉,持续地滋养着百姓的心田?5. “碧霞灵光耀天地,元君善念满乾坤。
” 难道你能想象没有碧霞元君灵光庇佑的世界会是怎样的黑暗?6. “元君慈悲解苦难,碧霞祥瑞保平安。
” 好比那坚固的盾牌,为我们抵挡了无数的风雨。
7. “碧霞辉耀九州地,元君福临百姓家。
” 这是不是如同那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每一个家庭?8. “元君圣德千秋颂,碧霞灵光万世传。
” 难道这种圣德和灵光会随着时间消逝吗?当然不会!9. “碧霞瑞彩迎祥至,元君恩德送福来。
” 你看,那瑞彩和恩德就像及时雨,总是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降临。
10. “元君仁心昭日月,碧霞祥佑惠苍生。
” 这仁心难道不比日月还要光明吗?11. “碧霞神韵泽四海,元君慈怀佑八方。
” 这不就是那无处不在的春风,给各方带来生机?12. “元君高德惊天地,碧霞妙法渡众生。
” 难道元君的高德和妙法不是我们心灵的依靠?13. “碧霞灵光通三界,元君善德满五行。
” 这灵光和善德,就像那神奇的魔法,影响着整个世界。
14. “元君圣恩如泰山,碧霞祥辉似东海。
” 你说,这圣恩和祥辉是不是无比宏大?15. “碧霞妙香飘万里,元君神功震千秋。
” 就如同那响彻云霄的钟声,元君的神功怎能不让人震撼?16. “元君仁爱传千古,碧霞慈悲佑万家。
” 这仁爱和慈悲,不正是我们生活中的温暖阳光吗?17. “碧霞祥风抚千户,元君瑞雨润万家。
” 难道你感受不到这祥风和瑞雨带来的滋润?18. “元君德范昭千代,碧霞灵光耀九州。
碧霞元君的诗句
哎呀,说起碧霞元君,您知道吗?她在人们心中那可是神圣又神秘的存在!就好像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有人说“心香一瓣祈元君,护佑苍生福满门。
” 这诗句不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碧霞元君敬意的大门?这难道不让您感受到人们对她的深深依赖和期望吗?
还有“碧霞灵光照九州,慈恩浩荡解民忧。
” 这难道不像是一阵温暖的春风,吹拂着每个人渴望庇佑的心灵?
碧霞元君的诗句,那可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那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呼唤和信仰的寄托啊!您想想,在困难重重的时候,这些诗句是不是就像黑暗中的明灯,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我觉得呀,碧霞元君的诗句就是心灵的慰藉,让人们在迷茫时有了方向,在困苦时有了依靠。
这不就是它们最珍贵的地方吗?。
描写碧霞元君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100句)碧霞元君是一个令人心醉神迷的存在,她拥有着如晨曦一般清新的容颜,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下面是一些描写碧霞元君的唯美句子,希望能够展现她的优雅和美丽。
1. 碧霞元君,那如柳丝般柔软的长发在微风中轻轻飘扬。
2. 她的眸子,深邃如夜空中的繁星,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3. 唇角微微上翘,带着一抹温柔的笑容,仿佛春风拂面。
4. 无尘的容颜,如洁白的莲花从池塘中绽放,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5. 碧霞元君的眉宇间流淌着一抹宁静与智慧,让人为之倾倒。
6. 轻盈的步伐,仿佛踏着天空的云朵,飘然而行。
7. 她的眼神中蕴含着深深的海洋,让人感到无边的安宁。
8. 她如黎明中的霞光,将一切映照得如诗如画般美好。
9. 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在空气中荡漾开来。
10. 碧霞元君的妆容轻盈而精致,如一幅古代仙子的画卷。
11. 她的举止优雅而从容,仿佛一朵舞动的花瓣。
12. 碧霞元君的目光是一条温暖的河流,将人心融化。
13. 她的笑容是一抹阳光,照亮了整个世界。
14. 碧霞元君的存在是一首诗,让人读来心生愉悦。
15. 她的声音如天籁般悦耳,仿佛仙人在唱歌。
16. 看着碧霞元君轻拂花瓣的手指,仿佛触摸到了细腻的感觉。
17. 她的皮肤如凝脂一般细腻,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
18. 她的嘴唇微微张开,透露出一股神秘而诱人的气息。
19. 碧霞元君的眼眸中潜藏着一股不可言喻的智慧,让人为之倾倒。
20. 她的步姿轻盈如仙子,每一步都带起空气中的花香。
21. 碧霞元君的笑容如盛开的花朵,绽放出美丽动人的光彩。
22. 她的存在如初升的朝阳,带给人们希望和温暖。
23. 碧霞元君的发丝如黑羽般柔顺,闪烁着迷人的光泽。
24. 她的目光深邃如梦境,透露出一股无尽的柔情。
25. 碧霞元君的眉间微微挑起,散发出一丝傲然与自信。
26. 她的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无边的优雅与高贵。
27. 碧霞元君的容颜犹如冰雪般清透,却又带着一抹令人陶醉的红晕。
碧霞元君庙石景山简介位于首钢厂区内石景山上的碧霞元君庙,是石景山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它背风向阳,气势宏大,占据着石景山上中心点的位置。
在这些古建筑群落中,有古井、东天门、碧霞元君祠、天空寺、元君殿、戏台、古碑等景观,还有高高在上的玉皇神祠遗址。
那里风景秀丽,古木众多,可观可赏,游人登临石景山后,碧霞元君庙是最抢眼的景观。
碧霞元君庙,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太监钱宁建。
据《明武宗实录》记载:“正德十二年(1517)五月,上微行石经山,经玉泉亭数日乃还。
石经山寺,朱宁所营建也,穷极壮丽,乃邀上幸焉。
”朱宁,即建碧霞元君庙的钱宁。
朱姓为明代皇帝近侍太监宠信者所赐皇帝之姓,朱宁、钱宁是一个人。
从记载可见,碧霞元君庙建成后,钱宁曾“诱帝微行”,即带领皇帝来游石景山。
据《日下旧闻考》引《戴斗夜谈》记载:嘉靖元年(1522)二月,皇帝派三名官员来石景山把庙拆毁,并命李默撰文叙述毁庙原因。
嘉靖皇帝平毁碧霞元君庙,是因为太监钱宁把正德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无恶不作,为所欲为。
所以,皇帝把钱宁处死并平毁他所建的一切庙宇。
万历年间(1573—1619),董常侍复建碧霞元君庙,虽不如钱宁所建“穷极壮丽”,但仍吸引了不少香客前往。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碧霞元君庙重修。
有《重建石景山大殿碑记》碑文记载,修建人为北辛安“士庶商贾众善人等”和“远近村庄善男信女”。
当时,庙里的住持僧人为“性”字辈,徒弟为“海”字辈。
清末至民国初期,该地还成为外国人租借休息的别墅之一。
《西山名胜记》云:“此处为西人租住。
然西人甚和蔼,不禁游者,盖亦因此处游人不轻到故也。
”碧霞元君庙那时住有和尚,也住有道士道姑。
民国二十一年(1932)版《拈花寺戒录》记载,清末碧霞元君庙里有个慧明和尚曾在天空寺出家,当时庙里的住持是明珠和尚。
日伪时期,该地成为禁地。
解放前夕,碧霞元君庙成为国民党208师的一个团指挥部。
解放后,碧霞元君庙回到人民怀抱。
赞美碧霞元君诗词
哎呀,提起碧霞元君,那可真是让人满心敬畏与尊崇啊!
想那碧霞元君,就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闪耀着温暖而慈悲的
光芒。
难道不是吗?她的慈爱就像春日里的微风,轻轻拂过每一个人
的心田,带来希望与安宁。
就好比一位温柔的母亲,时刻守护着她的
孩子。
“坤德巍巍道配天,慈云霭霭覆山川。
”这诗句不正是对碧霞元君的
绝佳赞美吗?她那无边的仁德,难道不像是广袤的大地,承载着万物
的生长?她的悲悯,难道不恰似流淌的清泉,滋润着世间的干涸?
在传说中,人们向碧霞元君祈求平安、健康和幸福,她总是有求必应。
这不正像在黑暗中为迷路的人点亮的明灯吗?
碧霞元君啊,您是我们心中永恒的依靠,是那永不熄灭的信仰之光!您的神圣与伟大,让我们永远敬仰和赞颂!
我的观点结论是:碧霞元君以其慈悲和仁爱,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
心中,她的形象通过诗词的赞美,愈发熠熠生辉,成为了人们心灵的
寄托和精神的指引。
碧霞元君真经碧霞元君真经碧霞元君诰志心皈命礼童身得道,泰山成真,曩时现玉女之身,证果居天仙之位,凝九气而垂慈,示相冠百灵,而智慧春融,行满十方,恩周亿劫,司人间之善恶,统玉府之神兵,护国救民,寻声赴感,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天仙玉女,广灵慈慧,恭顺普济,保生真人,弘德:碧霞元君,金光普照天尊(三称)经文:每日忙忙寻泰山,寻到泰山应怎然,上山来到奶奶庙,参见奶奶跪平川,来者有女也有男,都是为了求保佑,保佑凡事遂人间,叩头烧香摆上供,祈告奶奶施灵验,既然求我施恩佑,必要听从我的言,金石良言向您讲,望众善人记心间。
劝善人礼神明敬天地,敬天地礼神明是头一端,劝善人报深恩敬父母,须知道父母的恩德如天,劝善人,夫妻们必要和美,父子亲夫妇顺,神人乐观,劝善人弟兄们兄讦弟让,兄爱弟,弟敬兄神见喜欢,切不可冷淡了姑舅姨娘,为人子于六亲莫失礼端,儿媳妇于公婆须当孝敬,当门婿孝岳老也是当然,为继母待前子亲儿一般,当前子奉继母如亲娘一样,交朋友务须要真心实意,要学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与乡邻要和睦亲热,一关怀二支援三热爱,再劝您妯娌要和睦,切不可吵闹生天,再劝您守王法当顺民附合天义,劝善人要忍让有福来降,受人辱把人让莫要荒唐,神自有善恶报天理循环,劝善人拣好道教养儿女,好让他长大了知理知端,当伯父伯母叔父婶母对侄男女亲生一般,我说的这些话句句皆善,人听了后务必实践,当善人望善报多做善事,善事里各项目尽其完全,做善事捐献钱修盖庙宇,做善事捐奉资印经印篇,做善事若施舍施舍贫寒,做善事路拾遗交还不昧,做善事见争吵劝人和美,做善事无远近扶老怀幼,做善事劝化人敬神拜天,众善人行忠善行全行遍。
再戒除做恶的诸般事端,戒做恶别忘心暗起歹意,须知道神眼目闪电一般,戒诸恶别偷盗别拐骗,快刀子割肉终遭报还,戒诸恶不可打架斗殴,背弃了[宝忍字]可不占嫌,戒诸恶可不要当假证见,戒诸恶可不要挑拨离间,戒诸恶可不要扬已人短,戒做恶见人祸不可乐观,能彼借切不可不给当借,借了后能以还不可不还,为学徒认师傅必须尊敬,当教师教导徒须好须严,劝世人还须要戒淫戒赌,淫本是万恶首赌也不占,戒诸恶行众善当要恒常不变,当人要心诚意坚,行善事务要久行不倦,终行到极福地进永乐园,当善人行众善定有善报,行善报在阳世吉祥如意,行善报在阴间更是喜欢,有金桥和银桥让人行走,有金童和玉女掌托善幡,餐不尽极美味鲜桃鲜果,游不完极美丽的金山银山,常赏听悦耳的笙歌细乐,常观赏喜目的乾坤鲜景,有楼和玉阁善人安坐,游玩时就能驾云端,那地境并没有忧虑愁闷,那时候并没有暑热寒冷,朝郎官附马郎都紫上千金仓,万银仓万银库也不占嫌,我的话原本是通天大道,在道上恒行走终到达天堂,我的话根本是利苗益秧,我的话是基本的基地祥园,能奉行我的言福从天降,能执行我的话禄起地悬,这部经谆谆的将世若劝,劝世人化善人奉行善端,如其能通戒恶从心向善,拜必灵求必应事遂人间,倘或是恶不戒,仍不行善总烧香,虽叩头也是枉然,违背这部经是苦海无边,遵念这部经岸在目前,登高处大声呼这边,这边洪水里漂流者快登救船。
北京市碧霞元君祠
丫髻山碧霞元君祠位于平谷县刘店乡。
京东丫髻山在平谷县刘店乡,平密公路路旁。
因两座山头高耸若古代女童头上的两个丫髻而得名。
自唐初便有道士在此结庐修炼。
唐贞观六年,建殿堂于西顶。
元代改为碧霞元君祠。
北京地区旧时有一民谣:“西有妙峰山,东有丫髻山。
”两山之上都建有碧霞元君祠,但是,京东丫髻山碧霞元君祠的历史比“庙无碑碣,其原无可考。
然自雍乾以来即有之”的妙峰山碧霞元君祠要早得多。
只是清朝后期,外敌入侵,国家多事,皇帝远行到丫髻山多有不便,在慈禧太后的旨意下,北京远郊的碧霞元君庙会才转以妙峰山金顶为最盛。
丫髻山庙宇建筑大致可分为3层:上层为两只丫髻,人称东顶、西顶。
西顶建有碧霞元君殿,俗称娘娘殿,并有寝殿、斗姆宫、供奉王二奶奶的铁瓦小殿和钟楼等;东顶是康熙捐资修建的玉皇阁和鼓楼;两顶之间以三皇殿相连,此殿除祀奉伏羲、神农、黄帝三皇外,还供奉扁鹊、孙思邈、韦慈航三名医,故又称此殿为药王殿。
东西二顶,皆是用重达千斤的巨石围绕山顶垒砌而成,高达30余米,登山仰望,异常宏伟壮观,给人以如临西藏布达拉宫之感。
中层主体建筑为回香亭,包括三官殿、菩萨庙、东岳庙、灵官殿等。
回香亭便是当年奸宦魏忠贤欲建生祠之处。
回香亭前殿奉有十二太保、齐天大圣,后殿塑有十帝阎君,分七十二司,司中塑刀山、油锅等阴间酷刑,惩戒世人。
下层以山前东、西宫(紫霄宫)为主,另外还有观音堂、马王殿、虫王庙等建筑。
神话故事高山老奶奶的经卷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
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的泰安市。
碧霞元君的影响力由山东省泰安市传播开来,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称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
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
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
中国民间的“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指得是泰山奶奶和妈祖娘娘之间,虽然有地域之差和山神、海神之别,但同样都普度众生、舍己为人,成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闻名于世的保护女神。
中国南方部分地区也称其为“送子观音”。
“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则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是对道教女神的尊称。
碧霞元君,全称“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
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
据《玉女考》和碧霞元君《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
一说为华山玉女。
但一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
据明王之纲《玉女传》称:“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
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
”一说为汉代民女石玉叶,凭灵泰岱。
据《玉女卷》称: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时生女,名玉叶。
貌端而生性聪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
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
天空盖泰山,洞即石屋处也。
山顶故有池,名玉女池;旁为玉女石像。
可见汉晋时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
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
农历三⽉⼗五泰⼭⽼奶奶⽣⽇农历三⽉⼗五⽇,是泰⼭碧霞元君的⽣⽇,登⼭、烧⾹、祈福、为碧霞元君庆⽣⽇是泰⼭的重要民俗之⼀。
碧霞元君是泰⼭宗教中对平民百姓影响最⼤的神,当地⼈都亲切称其为'泰⼭⽼奶奶'。
每年到这⼀天拜⼭的⼈来⾃四⾯⼋⽅,盛况空前。
碧霞元君是道教著名的⼥神,全称东岳泰⼭ “天仙⽟⼥碧霞元君”,民间俗称“泰⼭圣母”、“泰⼭⽼奶奶”等,华北⼀带则称为“泰⼭娘娘”。
碧霞元君的⾝份来历可谓是众说纷纭,有史可考的,宋真宗封泰⼭时,于岱顶⽟⼥池旁得⽟⼥⽯像,即造神龛供奉其中,封为“天仙⽟⼥碧霞元君”,并创建昭真祠。
祠于⾦代改为昭真观,明代称“灵佑宫”,近代称“碧霞祠”。
泰⼭碧霞祠位于泰⼭极顶南侧,泰⼭天街东。
每年上百万的登⼭游客中,有很多来⾃五湖四海的信众,专程为泰⼭⽼奶奶⽣⽇⽽来!专程来烧⾹拜佛。
每年三⽉⼗五正值清明节假期前后,⼤家也会选择这天来祭拜!⽣活在⼭东泰安,对于泰⼭⽼奶奶的传说可以说是版本众多,但只要⼼存善良,愿望终会实现。
在民间有“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指得是泰⼭奶奶和妈祖娘娘之间,虽然有地域之差和⼭神、海神之别,但同样都普度众⽣、舍⼰为⼈,成为北⽅地区和南⽅地区闻名于世的保护⼥神。
中国南⽅部分地区也称其为“送⼦观⾳”。
在中国的⼤地上的每⼀⼨⼟地都能得到这两位神仙的保佑。
妈祖娘娘主要在南⽅⼀带,像上海、天津、福建、⼴州只要靠海都有妈祖庙,不还有⼀部电视剧《妈祖》讲述的都是⾏善之事。
碧霞元君⼜叫泰⼭⽼母,主要在北⽅,最⼤的庙宇应该在泰⼭上的碧霞祠。
碧霞元君在北⽅,有个谚语叫泰⼭⽼母管的宽”,泰⼭娘娘她什么都管。
每⼀个中国⼈在她⼼中都成了她的⼦⼥,她啥都管。
泰⼭⽼母,碧霞元君周围⼀定会有催⽣娘娘,送⼦娘娘,眼光娘娘,癞鲜娘娘。
有史料记载,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间善恶”。
是道教中的重要⼥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的⼥神之⼀。
⼈世间总有七灾⼋难,每当有地⽅发⽣地震、洪⽔等灾害时,泰安⼈习惯说:“咱泰安没事,有泰⼭⽼奶奶保佑着呢!”祈福平安⽆事!保佑国泰民安,吉祥如意!泰⼭闻名全世界,国家5A级景区,世界⽂化和⾃然双遗产,每年有数百万游客慕名⽽来,登⼭,烧⾹,祈福。
讲故事大赛——泰山故事碧霞元君的来历泰山气势雄伟,风景秀丽,是个游玩的好地方。
凡是爬泰山的人,没有不拜见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
可是,你们知道碧霞元君的来历吗?传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统一天下后,要把全国的领地都分给功臣们。
姜子牙封来封去把全国其他的名山大川、风水宝地都封完了,就留下了一座泰山,想留给自己。
可谁知半路里又杀出个程咬金,周武王的大将黄飞虎找上门来,非要把泰山封给他不可。
两人正在商讨,没想到黄飞虎的妹妹黄妃也来找姜子牙要地盘。
这下可好了,三个人都看准了泰山这块宝地,这可怎么办好呢?黄氏兄妹两人争得面红耳赤。
于是,姜子牙想了想,一边捋着胡须,一边说:“好了二位,谁也别争,谁也别抢。
这样吧!你们兄妹两人凭着自己的力气,谁先登上泰山,泰山就是谁的。
"黄飞虎一听,不禁拍手叫好。
他想:凭我一身力气,泰山还能有黄妃的份?可是,身单力孤的黄妃,也没有害怕,也一口答应了比赛。
黄飞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比赛日期一到,便骑上他的麒麟,直奔泰山。
黄妃为比赛绞尽了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比赛一开始,她先将自己的鞋子脱下一只,使了个法术,将鞋子扔到玉皇顶上,然后才不慌不忙地向泰山赶来。
等到黄妃爬上泰山,黄飞虎早在南天门上等得不耐烦了。
他见黄妃姗姗来迟,便对她说:"不行就是不行,别逞能。
这回你该服气了吧?"。
"真是岂有此理!是我先已到此,我以为哥哥在路上出了什么事,回去接你,不想你已经赶来。
"黄妃说。
"你别胡搅蛮缠,你说你先到,有何证据?"黄飞虎着急地说。
"证据吗?当然有,你来看吧。
"黄飞虎跟着妹妹来到玉皇顶,只见黄妃的一只绣花鞋端端正正地放在石坪上。
黄飞虎大吃一惊,虽然心里不服气,却也没有什么办法。
等姜子牙赶来,一看便知道黄飞虎上了妹妹的当。
可是他也不好再把事情说破,只好将计就计,把黄飞虎封为泰山神,把黄妃封为碧霞元君,一个在山下的天贶殿,一个在山顶的碧霞祠。
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是泰山现在的第一主神,有史可考的,宋真宗封泰山时,于岱顶玉女池旁得玉女石像,即造神龛供奉其中,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并创建昭真祠。
祠于金代改为昭真观,明代称“灵佑宫”,近代称“碧霞祠”。
元君庙在泰山上下有很多座,山顶的碧霞祠为主庙,山下的遥参亭、红门宫和灵应宫都是元君行宫。
此外,泰山周围遍布很多小的元君庙。
明清时,由于碧霞元君影响日益扩大,祀元君的庙宇也从泰山扩展到全国各地,每日里香火旺盛,对其的信仰遍及大半个中国。
在碧霞元君信仰广泛流传的时候,南方的妈祖信仰也逐步流传开来,碧霞元君信仰主要在北方,妈祖信仰主要在南方,因此,碧霞元君和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广泛的两位女神。
事实上,在碧霞元君之前,泰山的主神是“泰山之神”,也就是东岳大帝,但是随着东岳大帝的帝王化和国家专祀化,东岳大帝信仰与普通下层民众的距离越来越遥远,于是人们需要一个可以作为心灵依托的母亲神,碧霞元君的信仰经过了很多变化,最早是一个青春少女的形象,称为泰山玉女,后来随着信众的不断增多,碧霞元君的年龄也不断增长,从最早的婚姻之神变成了生育之神,直到后来变成家庭之神,家族之神,甚至护国之神,她的称呼也从泰山玉女变成了泰山娘娘,泰山老母,泰山奶奶,直到泰山老奶奶,经过一千年的变迁,碧霞元君的神威不断升格,乃至超过了东岳大帝成为了泰山的第一主神,现在到泰山的香客,绝大部分都是给泰山老奶奶进香的。
泰山碧霞元君
泰山碧霞元君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尤其是明清以来,她在民间的影响已经大大超过了泰山主神东岳大帝,以至于当时的文人士子对碧霞元君势力的发展颇有微词,明人谢肇淛曾说:“岱为东方,主发生之地,故祈嗣者必祷于是,而其后乃傅会为碧霞元君之神,以诳愚俗。
故古之祠泰山者为岳也,而今之祠泰山者为元君也。
岳不能自有其尊,而令它姓女主,偃然据其上,而奔走四方之人,其倒置亦甚矣。
”
碧霞元君信仰始于宋真宗封禅泰山时发现的玉女石像。
《文献通考》卷九十“郊社考”云:泰山玉女池在太平顶,池侧有石像。
泉源素壅而浊,东封先营顿置,泉忽湍涌;上徙升山,其流自广,清泠可鉴,味甚甘美。
经度制置使王钦若请浚治之,像颇摧折,诏皇城使刘承珪易以玉石。
既成,上与近臣临观,遣使砻石为龛,奉置旧所,令钦若致祭,上为作记。
宋真宗于岱顶修建了奉祀玉女的庙宇——玉女祠(即现存的碧霞祠)。
对于玉女祠,《泰山道里记》引《岱史》云:“宋建昭真祠,金建昭真观,明洪武中重修,号碧霞元君。
成、弘、嘉靖间拓建,额曰‘碧霞灵佑宫’。
”庙宇虽建,但在宋元时期,泰山玉女的信仰还是附着在东岳大帝之下,并没有成为独步民间的神灵。
泰山玉女发展为后来的碧霞元君,一个关键环节是她与泰山神东岳大帝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座神仙名山,历来是一名神灵主司一座名山,东岳大帝自然是泰山的主神,但是在五岳之首的泰山,宋代之后
却出现了女神碧霞元君与东岳大帝共主一山的现象,甚至碧霞元君的影响在民间大有凌驾于东岳大帝之上的势头。
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泰山的神灵在宋真宗之前没有显赫的女神,宋真宗修建玉女祠奉祀玉女后,泰山玉女在一个时期内只是附祀于东岳大帝之下。
元人秦子晋所撰《新编连相搜神广记》的“东岳”条:“帝一女:玉女大仙,即岱岳太平顶玉仙娘娘也。
”把泰山玉女与东岳大帝的父女关系确立下来,使她在泰山上的地位合法化,从而可以名正言顺地与东岳大帝的儿子(东岳有五子)一起承受香火。
泰山玉女被“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的称呼所取代大概是在明朝初期。
在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刊印的《万历续道藏》中更有了冠以“碧霞元君”之称的道经——《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这说明碧霞元君之称此时已经普及。
称呼泰山女神为碧霞元君。
明《灵应泰山娘娘宝卷》,卷中的泰山女神被称作“圣母娘娘”或“泰山娘娘”,她是西牛贺洲升仙庄金员外妻黄氏所生,三岁吃斋,七岁悟道。
皇上召她为妃子,不就,而到泰山修行;父母追她到泰山,不归。
在泰山修行三十二年得道成仙,“天佛牒文、玉帝敕令”封她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永镇泰山。
她为民众送子送药,劝人行善,并具有护国佑民的神格。
卷中还讲述了北京董氏夫妇在家供养泰山娘娘和眼光娘娘、送子娘娘,刊印施放《十王卷》(即《泰山东岳十王宝卷》)和《伏魔卷》(即《护国佑民伏魔宝卷》),又发愿作此宝卷,舍财刊板施放,祈子求福。
卷中说他们“夫妇共一心,施财留经文。
娘娘来加护,准定得子孙”。
在《天仙圣母源流泰山宝卷》中,天仙圣母的出身却不
是平常人家的儿女,而是皇帝的女儿千花公主。
随着碧霞元君影响的扩大,以及在民间的普及,有关碧霞元君身世的各种说法就应运而生。
1929年罗香林曾在国立中山大学的《民俗》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文《碧霞元君》,其中对碧霞元君身世有详细的考证。
文中对碧霞元君的来历共归纳出四种说法:一为东岳大帝的女儿说,二为黄帝遣七女迓西昆真人说,三是华山玉女说,四是民间凡女得仙说。
泰山女神被封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统的说法是宋真宗的加封。
到明中期的弘治、正德年间,碧霞元君的封号已经非常普及,并通过民间宗教利用宝卷的形式广为传播,而为广大民众所熟知。
她的职司也从最初的生育神发展为功能涵盖面十分广阔的神灵,尤其到了嘉靖、万历年间,碧霞元君信仰深入民间,在民众心中牢牢地扎下了根基,以碧霞元君为奉祀主神的泰山香社也空前活跃,民众在泰山的进香活动进入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这种繁盛景象一直持续到清代的康熙、乾隆时代,余波至于光绪年间,时间长达400余年。
传说中的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生辰”,有“三月三”、“三月十五”、“三月二十五”、“四月初八”、“四月十八日”、“四月二十”等多种说法,其中的“三月十五”与“四月十八”影响最大。
碧霞元君生于“四月十八日”,此说由来已久,源头甚长。
最早的载录见于明代中期出现的宝卷《玉女卷》。
其记云: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性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
十四
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
书中将女神诞生之日设定在“四月十八”,载入经籍,成为世俗公认的“娘娘圣诞”。
明万历甲寅(1614)明宫监所铸岱顶后寝宫铜钟(今存岱庙)上,镌有《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中云:天母运合,玉阙真仙。
金莲发苞,御制熊然。
孟夏十八,化现母前。
修真合道,受命天仙。
敕封玉女,护世威严。
成书于明代、收入《万历续道藏》的《元始天尊说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亦称:是时元君已证太一青玄之位,观见众生受此沉沦,慈悲不已,为化女流,普度群生,于四月十八日分真化炁,现是慈颜,陟降泰山,静居上境,复炼元真。
自明代中晚期始,每逢此日,都有规模盛大的碧霞香会举行。
自“四月十八”圣诞确立后,天下碧霞祠庙近至直隶,远至辽东、江南,对此皆遵行不易,独独元君信仰的祖庭——东岳泰山,后来却改易为“三月十五”。
关于“三月十五”圣诞日期的最早记录,是民国女作家凌叔华(1904—1990)的《泰山曲阜游记》(《国闻周报》第1卷第41期,1934年版):阴历三月十五是娘娘生日,济南府及各处来进香的很多。
根据时人所记,每值官府“封山”而香客禁足。
可见无形之中,“四月十八”这一天,已为皇帝所垄断。
普通进香庶众无奈望祠兴叹,绝难一奠心香,群体祭祀活动只能另选时日。
按照地方传说:“三月十五”系元君“换袍日”。
即这一时段,春夏代序,天气转暖,神仪上之旧帔渐敝,例应换置新袍。
信众往往醵资制服,于此日群聚岱祠,行换袍之礼。
柳芳梧先生《泰安城和城郊社戏传略》详
载民国时泰安风俗:“三月十五泰山顶,老奶奶换衣裳,碧霞祠唱社戏一天一晚上。
三月十四日城乡、新泰、莱芜、淄博、德州、桑园等地,各路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都到达泰山顶,晚上温台开戏,这时碧霞祠山门内外,钟、鼓楼上,东、西神门外,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这晚上不单唱戏,中间还加上为善男信女死去老人过金桥等迷信活动,做的活灵活现。
第二天即十五日,再唱一天戏,并举行给老奶奶换衣裳。
”“四月十八”吉日既为官府所占据,信众聚会行香,便更多地选取在“三月十五”这一“换袍日”上。
久而久之,便口耳相因,将这一“良辰”传说成了元君圣诞。
虽辛亥国变,清廷“四月十八”之礼废止,但“三月十五”在泰山一带却已相沿成习,深入人心,再难更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