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字母教学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8
王力上古•三十二声母系统舌音:端(知) 透(彻) 喻四
定(澄) 泥(娘) 来
章昌船书禅日
唇音:帮(非)滂(敷)并(奉)明(微) 齿音:精清从心邪
庄初崇生
牙喉音:见溪群疑
晓匣(喻三)影唐末守温•三十字母
牙音:见溪群来疑
舌音:舌头端透定泥
舌上知彻澄日
唇音:不芳并明
齿音:齿头精清从
正齿审穿禅照
喉音:喉中音(清) 心邪晓
喉中音(浊)匣喻影
《广韵》•三十五字母
牙音:见溪群疑
舌音:端透定泥(娘)来
知澈澄
唇音:帮(非)滂(敷)并(奉)明(微)
齿音:齿头精清从心邪
正齿庄初崇生
章昌船书禅日
喉音:晓匣(于)影喻
宋人•三十六字母
牙音:见溪群疑
舌音:舌头端透定泥
舌上知彻澄娘
唇音:重唇帮滂并明
轻唇非敷奉微
齿音:齿头精清从心邪
正齿照穿床审禅
喉音:影喻晓匣
半舌音:来
半齿音:日
《中原音韵》•二十五声母
舌音:端透泥来
唇音:帮滂并明非微
齿音:精清心
知痴十日
之嗤诗儿
喉牙音:见溪疑晓影。
上古三十六字母“三十六字母”相传为唐朝僧人守温所创,故又称为“守温三十六字母”。
不过根据现在的研究,“三十六字母”并不合于唐朝的声类,另外,守温的著述残卷也已经被发现,上面只记述了三十个字母,而且和“三十六字母”有很多的不同。
因此“守温三十六字母”当出于后人的伪托。
至于“三十六字母”究竟何人所创,至今未有定论。
“三十六字母”如下: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晓匣影喻日来请注意,这里把“三十六字母”分为六行并不是随意的。
中国古代的音韵学者在提及声类时,一般将其分为五类,即唇,舌,齿,牙,喉。
这大体说的是发音部位,不过,也有一些其它的音素在里面。
为什么要分为五类呢?这个是因为音韵学家非要把它和五音商,宫,角,徵,羽什么的牵扯起来,此例一开,后来什么不搭界的东西都凑了上来,什么五行金木水火土,四方东西南北中,五脏肝脾心肺肾。
这个也是音韵学令人敬而远之的元音之一。
当然,我们今天掌握了现代语言学的知识,对于这些概念就可以有更清楚的了解,而不必纠缠于古人的文字游戏中了。
“三十六字母”的第一行“帮滂并明,非敷奉微”被称为是唇音,更细一些的划分是,“帮滂并明”是重唇音,“非敷奉微”是轻唇音。
从现代语言学的说法来看,重唇音就是双唇音,轻唇音就是唇齿音。
为什么叫轻重?大抵人类嘴唇结构是上唇较下唇突出,发唇齿音远较双唇音放松,因此,唇齿音“轻”,双唇音“重”。
第二行“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称为舌音,和唇音一样,舌音也分为两类,“端透定泥”称为舌头音,“知彻澄娘”称为舌上音。
实际上两者都是舌尖或舌面的塞音,不同之处是,前者是舌尖音,后者是舌面前音。
第三行“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称为齿音。
齿音亦分为两类。
“精清从心邪”称为齿头音,“照穿床审禅”称为正齿音。
它们彼此间的关系类似于舌头音和舌上音,发音部位一个靠前,一个靠后。
在现代语言学上,实际上舌音和齿音的发音部位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硬腭或齿龈和舌尖或舌面所发出的,不同的是,舌音都是塞音,而齿音都是塞擦音或擦音,将同一位置的塞音和塞擦音或擦音归为不同类也是古人的一贯做法。
古代三十六字母是宋代韵图中代表中古汉语声类的字母系统。
声母的表征字母。
旧时唐末沙门守温创制了三十个声母代表字,宋朝的无名氏将守温三十个字母扩充成三十六个字母。
唐宋语音系统的初步反映。
1.所谓“守温三十个字母”,是唐末僧人守温选定的代表字,在汉语语音中,代表一定辅音(声母),在前人的音韵著作中,是“纽”音。
按道理讲,既然是辅音的代表字,那就是凡属同一辅音的任何一个字都可以做代表字,所以我们在前人的韵文中,也经常会看到一些与上述三十六字不同的字作代表,只是上述三十六字经过选定,为后世音韵学界所认同,所以我们在前人的音韵学著作中,也经常看到一些与上述三十六字不同的字作代表,只是上述三十六字经过选定,为后世音韵学界所认同。
2.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音韵学家将三十六字母分为清音和浊音。
清音符指的是声带不振动的辅音。
浑浊是发音时声音带振动的辅音。
又依据气流的强弱或浊度,古人又将清、浊各分为全清与次清、全浊与次浊。
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是指发音时不送气、声带不振的塞擦音;次清指发音时送气而声带不振动的塞音和塞擦音。
“混浊”指发音时声音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次浊指发音时带振动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
3.三十六字母:传统认为有三十六个字母,字母指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因此不得不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如见溪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状况。
古代的声母已有三十二种,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
古汉语三十六字母的音节与反切字,三十六字母是表示中古汉语声类的一种字母系统。
"字母"即声母。
前传为唐末沙门守温音所创的声母代表词三十个。
宋代的无名氏则把三十个字母扩充为三十六个字母。
扩展:通过这套字母,人们可以追溯古代的声母系统,也可以从这个字母研究现下的方言语音以及用来说明语音发展的规律。
那三十六个字母实际上是宋人根据唐末三十字加补的,即《守温韵残卷》,反映的是唐朝时候的中古音语音系统。
三十六字母所谓字母,就是汉语声母的代表字。
三十六字母反映的是唐宋时代汉语的声母系统。
五音:古人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字母)分为五类,即: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唇音,称为“五音”。
加上半舌音、半齿音,合称“七音”。
浊音、清音:音韵学家把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声纽(声类)叫做“浊音”,把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声纽叫做“清音”。
(声纽不等同于现代意义的声母)(上表录自曹述敬主编《音韵学辞典》)三十六字母,唐以前未有言之者。
相传出于僧守温,温亦唐末沙门也。
司马温公《切韵指掌图》,言字母详矣,初不言出于梵学。
至郑樵作《七音略》,谓华人知四声而不知七音,乃始尊其学为天竺之传。
今考《华严经》四十二字母,与三十六母多寡迥异。
四十二母,梵音也;三十六母,华音也。
华音疑非敷奉诸母,《华严》皆无之。
而《华严》所谓二合三合者,又非华人所解。
则谓见溪群疑之谱出于《华严》者非也。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九八页,上海书店出版,1983年)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
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
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
世呼为“永明体”。
(南史·陆厥传)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尚丽靡,复逾于往时。
(梁书·庾肩吾传)《康熙字典》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上古声母字母后“h”送气音。
“ng”是鼻音。
教材为三十二声母。
王力《汉语语音史》、《同源字典》均为三十三个,多一个“俟”母。
山母亦写作“生”。
声母亦称“纽”。
同纽为双声。
同类同直行,或舌齿同直行者为准双声。
同类同横行者为旁纽。
同类不同横行者为准旁纽。
喉与牙、舌与齿为邻纽。
参考书:王力《汉语语音史》34页、王力《同源字典》13、18页。
就古汉语学习来说,掌握上古音最重要,用处最多。
三十六字母:传统认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如见溪群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
而上古的声母现在研究为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
重唇音帮、滂、并、明,今为双唇音;轻唇音非、敷、奉、微,今为唇齿音;舌头音端、透、定、泥,今为舌尖中音;舌上音知、彻、澄、娘,今为舌面前音;齿头音精、清、从、心、邪,今为舌尖前音;正齿音照、穿、床、审、禅,今为舌面前音;
牙音见、溪、群、疑,今为舌根音;喉音晓、匣,今称舌根音;喉音影,今称零声母;
喉音喻,今称舌面中音,是个半元音;半舌音来,今称舌尖中音,是个边音;半齿音日,今称舌面前音。
三十六个字母初步反映了唐宋时期的语音系统,人们可以通过这一套字母追溯上古的声母系统,也可以由此研究现下的方言语音以及用来说明语音发展的规律。
汉语拼音大写字母读音表汉语拼音字母表(大小写对照)Aa Bb Cc Dd Ee FfGg啊百才带饿爱副该Hh I i Jj Kk LI MmNn哈一接开爱了爱木乃O0 Pp Qq Rr Ss Tt哦派求啊爱死太UU VV WW Xx 丫y Zz无为挖乘法表1 X1=11 X2=2 2 2=41 X3=32 3=63 3=91 X4=42 4=83 4=124 4=161 X5=52 5=103 X=154 5=205 5=251 X6=62 6=123 X=184 6=245 6=306 6=361 X7=72 7=143 X=214 7=285 7=356 7=427 7=491 X8=82 8=163 X=24 4 8=325 8=406 8=487 8=568 8=641 X9=92 9=183 X=274 9=365 9=456 9=547 9=638 9=729 9=81口诀表——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八八三十八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4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
三十二字母和三十六字母摘要:一、前言二、三十二字母的起源与特点1.起源2.特点三、三十六字母的起源与特点1.起源2.特点四、三十二字母与三十六字母的关系1.共同点2.差异点五、总结正文:一、前言三十二字母和三十六字母是我国古代汉语音韵学中的两种声母分类方法。
这两种方法对于研究古代汉语语音、文字及诗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这两种字母的起源、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二、三十二字母的起源与特点1.起源三十二字母最早见于南朝梁代的《玉篇》。
它是由当时的文字学家将当时的声母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分类整理而成。
三十二字母包括了三十六字母中的一部分,以及一些其他特殊的声母。
2.特点三十二字母的特点是,它将声母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分类,共分为14 组,每组包含2 个声母。
这种分类方法对于研究古代汉语的发音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三十六字母的起源与特点1.起源三十六字母最早见于唐代的《切韵》。
它是唐代文字学家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将声母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分类整理而成。
三十六字母是在三十二字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相较于三十二字母更为完善。
2.特点三十六字母的特点是,它将声母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分类,共分为16 组,每组包含1 个或2 个声母。
这种分类方法更加符合当时的语音实际,对于研究古代汉语的发音规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四、三十二字母与三十六字母的关系1.共同点三十二字母和三十六字母都是古代汉语音韵学中的声母分类方法,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分类。
2.差异点三十六字母相较于三十二字母更加完善,它将三十二字母中的一部分声母进行了细分,同时增加了一些新的声母。
这种改进使得三十六字母更加符合当时的语音实际,对研究古代汉语的发音规律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五、总结三十二字母和三十六字母都是我国古代汉语音韵学中的重要声母分类方法。
三十二字母作为早期的分类方法,为后来的三十六字母提供了基础。
“三十六字母”清浊之我见由唐末僧人守温首创、宋代学者补充而形成的“三十六字母”,选定三十六个反切上字代表中古时期汉字音节的声母,被称为传统的“三十六字母”。
传统的“三十六字母”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
按照《康熙字典》所展示的等韵图的标目,具体划分情况如下:○见⊙溪●郡◑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状◑审●禅○影⊙晓●匣◑喻○来◑日其中“○”代表全清,“⊙”代表次清,“●”代表全浊,“◑”代表次浊。
《辞海》和其他一些资料中关于“三十六字母”清浊的划分,与以上标注只是符号不同,内容完全一致。
这种划分方法已有一千多年,学界没有异议。
但笔者认为其中存在着严重错误,且这些错误对人们正确认识汉语语音产生了一些障碍。
故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论述。
一、汉字音节中的声母客观上没有清浊之分众所周知,所有表音文字都以由字母构成的音节直接组成文字,音节又由元音和辅音构成,辅音又分清辅音和浊辅音。
区分辅音清浊的基本标志,就是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
凡是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都是浊辅音;凡是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都是清辅音。
对所有表音文字来说,这种对辅音清浊的划分是完全必要的。
这是因为表音文字以元音的个数划分音节,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但却可以有多个辅音。
这样,在单词中,有的辅音就没有与元音相拼合的机会,只能独立发音。
如英语中的class,其音标为[klɑ:s],这里的辅音[k]和[s],都没有与元音拼合的机会,必须独立发音。
在这种情况下,[k]和[s]的读音,只有气流呼出,声带并不振动,其清音特性非常明显,与浊音有根本的区别。
而汉字的创造是从表义开始的,后来人们创制的各种字母只是注音工具,不能直接构成文字。
汉字音节与表音文字的音节有着本质的区别,每个音节只有一个韵母,也只有一个声母(零声母字则没有声母),发音时二者必须互相拼合,声母没有独立发音的机会。
因为韵母发音时声带必须振动,所以即使人为地对声母划分了清浊,在实际应用中,清音声带不振动的特性也会完全被掩盖,清音与浊音的区别无论如何也表现不出来。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宋人三十六字母顺口溜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介绍宋人三十六字母顺口溜
2.分析顺口溜中的韵律和节奏
3.探讨顺口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4.结论:总结宋人三十六字母顺口溜的特点和价值
正文
1.介绍宋人三十六字母顺口溜
宋人三十六字母顺口溜,是一种流传于宋代的汉语语音教学工具。
它是一种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的顺口溜,将当时的三十六个声母和韵母组合在一起,便于人们记忆和掌握。
这种顺口溜形式简单,易于传唱,对于推广和普及汉语拼音有着重要作用。
2.分析顺口溜中的韵律和节奏
宋人三十六字母顺口溜的韵律和节奏感十分明显。
顺口溜采用了七言诗的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四句,形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单元。
这种结构使得顺口溜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同时,顺口溜中的押韵和音韵变化也使得它更具音乐感,更容易被传唱和传播。
3.探讨顺口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宋人三十六字母顺口溜的出现,与当时汉语语音的发展和演变密切相关。
在宋代,汉语的声母和韵母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为了反映这些变化,人们创作了这种顺口溜。
它不仅具有教学作用,帮助人们掌握和运用拼音,还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语音和语言的认识和理解。
4.结论:总结宋人三十六字母顺口溜的特点和价值
宋人三十六字母顺口溜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韵律感,成为汉语语音教学史上的一种重要教学工具。
它不仅便于人们记忆和掌握拼音,还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