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音乐用户行为研究报告
- 格式:pptx
- 大小:387.28 KB
- 文档页数:14
针对不同年龄段用户的QQ音乐听歌调查报告针对不同芳龄段用户的QQ音乐听歌调查报告1. 引言在数字化时代,音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家知名的音乐平台,QQ音乐在中国拥有众多的用户群体。
然而,随着芳龄的增长,不同芳龄段的人对音乐的喜好和听歌习惯也会有所不同。
本调查报告旨在研究不同芳龄段用户在QQ音乐上的听歌行为,并为相关音乐平台提供有价值的市场洞察。
2. 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涵盖了不同芳龄段的参与者。
问卷内容包括参与者的个人信息、QQ音乐的使用习惯、偏好音乐类型以及对平台功能的看法等。
共计收集了3000份有效问卷结果。
3. 结果分析3.1 芳龄分布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将参与者分成了四个芳龄段,分别是:青少年(12-18岁)、青年(19-35岁)、中年(36-55岁)和老年(55岁以上)。
问卷结果显示,青年用户占比最高,占总样本的40%,其次是中年用户(30%),青少年用户占比为20%,老年用户占比最低,仅为10%。
3.2 使用习惯在使用QQ音乐的频率上,青少年用户和青年用户普遍是每天都会使用的高频用户,占比分别为60%和55%。
中年用户和老年用户则相对少一些,分别为40%和30%。
大部分用户在家里或者在通勤途中使用QQ音乐,而约10%的用户则喜欢在工作时间使用。
3.3 偏好音乐类型问卷结果显示,不同芳龄段用户对音乐类型有不同的喜好。
青少年和青年用户比较喜欢流行音乐、摇滚和电子音乐,占比分别为40%、30%和20%。
中年用户则更偏爱古典音乐、民谣和爵士音乐,占比分别为35%、25%和20%。
老年用户则主要偏好民歌和经典音乐,占比约为45%和30%。
3.4 平台功能评价对于QQ音乐的平台功能,不同芳龄段用户也存在一些差异。
大部分用户认为QQ音乐的音质和资源库非常出色,无论是哪个芳龄段的用户,满意度都很高。
然而,老年用户对于平台的操作难度有些抱怨,希望有更加简洁和易用的界面设计。
郝珊 佟雪娜“互联网+”时代数字音乐专辑的消费模式探析 随着当下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与数字化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5G、区块链等高新技术的出现为数字化音乐市场的正规发展提供了完备的条件。
数字音乐作为音乐产业的核心层内容,相较于传统音乐而言则更体现出便捷灵活的特征,更为趋向大众对于音乐内容消费的理想形式,但与此同时,数字音乐的迅速发展也提升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等对数字音乐版权保护及维权的难度,因为相较于传统专辑的“实体性”,“虚拟化”的数字音乐专辑则体现出制作成本低、实际操作易、音质损失小且可多次被复制的特征,间接提升了当下对于数字音乐版权保护的门槛。
虽然近些年在版权保护政策的调整下,数字音乐内容的盗版化与音乐专辑的不合理消费等方面有所改善,数字音乐消费模式的开始起步,音乐行业盗版化力量也逐渐弱化。
但是,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下,将互联网消费模式与我国数字音乐产业相结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汇集多方力量,实现合作共赢。
一、问题的提出 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的先进性发展使之得以与不同产业产生融合性开发合作,数字音乐被赋予的“先天优势”与数字技术发展共命运,其主要体现在对数字音乐产品的合理化运营与开放性操作上。
当下,5G 技术的运用不仅使得数字音乐的生产得到统一监管保障,而且促使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下游终端的用户服务呈多样性的发展趋势。
近五年来,我国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下游终端用户数量以9.3%的年复合增长率,从5.8亿增长至9.8亿[1],相比传统音乐产业价值链而言,数字音乐的终端用户对于音乐内容和音乐内容生产商的选择权增大、依赖性增强,这也促使数字音乐市场需要逐步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扩展用户的消费渠道,不仅可以使得长尾理论中的经济增长模式得以实现,而且可以满足下游终端用户的消费心理需求。
在数字技术的不断升级下,产业与产业间所产生的连带效应会逐步增强,所以数字音乐产业当下的发展格局应当密切跟随融合性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市场来进行开拓运营,这会促使我国数字音乐产业与国际音乐产业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使得我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字音乐产业根基不断加固。
中国电音市场洞察报告一、概述中国电音市场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电音,即电子音乐,是一种以电子合成器、音序器等电子设备来创造音乐的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音在中国不仅逐渐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而且在商业领域也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报告旨在深入剖析中国电音市场的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市场现状1、消费者群体: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触和喜爱电音。
电音爱好者群体在中国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以90后和00后为主力军。
2、市场规模:据统计,中国电音市场的规模近年来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扩大。
3、产业链完善:中国的电音产业链逐渐完善,包括音乐制作、艺人经纪、线上直播、版权保护等多个环节。
三、市场特点1、社交性:电音文化在中国逐渐成为一种社交方式。
许多电音节和音乐节成为年轻人聚集和交流的平台。
2、多样性:中国的电音风格丰富多样,包括流行电音、古典电音、民族电音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国际化:国内电音市场逐渐与国际接轨,国际知名电音品牌和艺人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四、发展趋势1、行业规范化: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电音行业也将逐渐规范化。
政府将加大对盗版音乐的打击力度,保护版权,鼓励原创。
2、技术创新: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发展,将为电音市场带来更多的创新机遇。
3、商业模式创新:随着市场的成熟,电音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将不断创新。
例如,通过线上直播平台和音乐应用等渠道,可以更好地推广和销售电音乐作品。
艺人经纪、音乐节组织等也将成为新的商业模式。
4、国际化合作:中国电音市场将有更多的机会与国际市场合作。
通过与国际电音品牌的合作,可以引进更多优秀的音乐人和作品,同时也可以将中国的电音推向世界舞台。
这将为中国电音市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5、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消费者对音乐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电音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2023年移动音乐行业市场调查报告移动音乐已经成为了当代数字音乐市场的一种新趋势。
2021年,全球音乐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2170亿美元,而移动音乐在其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那么,移动音乐行业在中国的市场究竟如何呢?下面是一份结合市场调查数据的移动音乐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一、行业概况据艺恩咨询发布的《中国数字音乐行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指出,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20年该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76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6.5%。
其中,移动音乐占据着近乎绝对的市场份额。
据调查显示,中国90%以上的用户使用移动设备来收听音乐,收听移动音乐活跃用户规模已经超过了5亿人。
这也不难理解,移动设备具有随时随地的特性,对于时下拥有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年轻人来说,便携式音乐设备以及高速移动网络让音乐更加容易被获得。
二、市场竞争当前,在中国移动音乐市场上,BATJ四家巨头(百度、阿里、腾讯、京东)扮演了主要角色。
根据艺恩咨询,2019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份额排行,QQ音乐占据了35.4%的市场份额,网易云音乐和酷狗音乐分别以26.2%和17.7%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而虾米音乐仅占6.8%的市场份额。
此外,与全球其他移动音乐市场相比,中国的市场竞争并不激烈。
行业内从业者普遍认为,未来将会出现一波市场整合。
三、用户画像目前,移动音乐主要流量来自年轻用户。
根据《中国网络音乐用户调查报告》,通过对中国网民的音乐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发现,18-25岁年龄段仍然是移动音乐的主要用户,占据了33.8%的比例;其次则为25-30岁的用户,占据了21.2%的比例。
这两个年龄段的用户占到了总用户数的55%以上。
此外,调查显示,女性用户的比例略高于男性,其中女性占比达到了51.6%。
四、用户消费行为移动音乐催生了多种新的付费模式,其中包括订阅和分层付费等,并且这些付费模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
据相关研究显示,在中国,目前用户对于移动音乐的付费意愿较强,而按次付费、包量付费、订阅服务等付费方式都在逐渐成为用户的付费方式。
2021年2月总第36卷第1期Feb,2021VOL.36NO.1社科纵横SOCIAL SCIENCES REVIEW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趋势判断黄国群1庞媛2(1.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2.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上海201620)【内容摘要】在政市场的双重机制,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现如今较的规,合产业外部环境的产业结构。
数字音乐产业发展虽然逐正轨,仍然在权识、容生产、市场机制不众问题。
本文生统出发,数字音乐产业生统方,生、、、支,分国数字音乐发展结构,一来数字音乐产业发展趋,出中国数字音乐发展的化,国数字音乐健发展用。
【关键词】数字音乐产业分化趋断中图分类号:J124;F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106(2021)01-0073-09流媒体时代,数字音乐是大众生活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音乐产业的主要阵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分支。
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到5.76亿,较2017年同期增加2751万,占网民总体的69.5%①。
如今,我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趋于稳定、清晰,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用户数量的不断激增,资本市场、互联网企业等纷数字音乐产业。
这种短时间内的急速发展,导致诸产业发展相关的问题逐一暴露岀来,来数字音乐产业的健发展问题。
本文我国数字音乐产业结构,生的生统,数字音乐产业生统方,生、、、据,分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岀我国数字音乐发展的优化,来数字音乐产业发展趋岀判,我国数字音乐产业走岀一条又快又稳的健康发展道路具有积极作用。
一、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情况及结构分析(一)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情况解读90年代,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已经历多次改革,产业结构、业规则、市场运行等与时代发展。
如今产业发展,数字音乐生C数字音乐生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产业的生态化管营,丰富音乐容,高音乐传播的虚拟性、互动性、大众化,而且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延伸生的边界。
移动互联网时代音乐App的创新与发展——以网易云音乐为例1数字音乐市场发展现状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2G、3G到如今步入4G时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同时也促使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逐步形成。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变成人人必需的“掌上电脑”。
2016年1月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
我们可以大致将手机网民娱乐行为分为手机游戏、手机视频、手机阅读和手机音乐,其中手机音乐是使用行为中占比最大的部分。
新技术的支持和智能化设备普及,无疑为我国数字音乐行业发展营造了空间、创造了机遇[1]。
本文主要把数字音乐行业发展现状概括为以下几点。
1.1用户规模扩大化,接收终端多样化音乐的接收端包括PC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手机端的用户使用情况。
在使用手机收听音乐的用户中,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手机自带的播放器;另一种则是使用自己下载的音乐播放器。
1.2音乐用户群体收听习惯养成,共享和分享在音乐客户端的用户群体里,年轻人所占比例巨大。
年轻群体的开放化、个性化和渴望分享的特质,越来越凸显。
1.3音乐市场呈扩大化、开放化随着高品质音乐的大量涌现,数字音乐市场不断扩大化。
各大音乐平台不断积累经验,在维护自身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从而促进了音乐市场的大发展。
1.4版权之争不断,手机App功能同质化音乐平台中“未经授权”歌曲大量存在,音乐版权保护工作有待完善。
同时各大客户端提供的基本功能趋于同质化,缺少差异化竞争。
2网易云音乐产品分析网易云音乐是网易公司于2013年4月23日推出的一款专注于发现和分享的数字音乐产品。
截至2015年7月,实现了用户数过亿的突破。
在QuestMobile 发布的《2016春季App实力榜》中,网易云音乐iOS端日活在2016年3月保持了314.6%的同比增长速度,在音乐类应用中,仅次于QQ音乐、酷狗音乐和酷我音乐。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劳工现象——以“网易云音乐” 平台中用户传播行为为例发布时间:2021-04-02T14:09:25.20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月1期作者:马方洁龙学聪[导读]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而互联网也随之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马方洁?龙学聪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而互联网也随之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各行各业都产生着深刻影响。
无论是从观念到行为,还是从传统到创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离不开互联网的,而正是在这样的互联网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大众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推动产业发展的“数字劳工”。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数字劳工;用户传播;表演化生存一、互联网时代下数字劳工现象1.1数字劳工产生的背景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参与到不同平台的互动中来,在这种互动中,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以体现。
那无论是作为用户,还是作为单纯的内容接收者,亦或是生产消费者,大家都在逐渐地参与到内容生产与发布的环节中来。
而就在这时,各大新媒体平台不断崛起,它们需要巨大的数据来发展自己,作为媒体使用者的我们就渐渐地成为了平台不断强大的“养分”,平台在悄无声息地汲取我们的“养分”,也就是我们的个人信息。
平台利用各种算法将我们的信息数据化并储存,利用数据进行资本积累,最后再将这些数据贩卖给广告公司,以此牟取利益。
1.2为何会产生数字劳工新媒体时代下涌现出了新的需求,促进着信息技术的改革发展。
而在这同时,教育行业,购物消费,金融经济,医疗健康也正在被逐渐移入网络世界,而推动这一切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推手就是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我们在享受着网络技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在为这些平台贡献者自己的流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成为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者、各大短视频网站的制作者、文学网站的写手、游戏网站的体验者等等,我们都渐渐成为了不同领域的“数字劳工”。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行业在我国逐渐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市场。
本报告通过对娱乐行业的数据分析,旨在揭示行业发展趋势、消费者行为特征以及市场潜力,为相关企业及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二、行业概况1. 市场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娱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3%。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5%。
2. 产业结构我国娱乐行业主要包括电影、电视剧、音乐、游戏、动漫、电竞等子行业。
其中,电影和电视剧市场规模最大,占比超过50%。
三、数据分析1. 电影市场(1)观影人数:2019年,我国观影人数达到17.7亿人次,同比增长3.5%。
其中,城市观影人数占比超过80%。
(2)票房收入:2019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642.66亿元,同比增长5.4%。
其中,国产电影票房收入占比超过50%。
(3)电影类型:喜剧、动作、爱情、科幻等类型电影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近年来,国产电影质量不断提升,口碑票房双丰收。
2. 电视剧市场(1)剧集数量:2019年,我国电视剧产量达到1.2万部,同比增长8%。
其中,网络剧产量占比超过30%。
(2)剧集类型:古装剧、都市剧、悬疑剧等类型剧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近年来,悬疑剧、甜宠剧等新题材逐渐受到观众喜爱。
(3)电视剧平台: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视频平台成为电视剧的主要播放平台。
其中,爱奇艺市场份额最大。
3. 音乐市场(1)音乐平台:网易云音乐、QQ音乐、酷狗音乐等音乐平台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其中,网易云音乐以独立音乐和原创音乐著称。
(2)音乐类型:流行音乐、嘻哈音乐、摇滚音乐等类型音乐受到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国风音乐、古风音乐等新类型音乐逐渐兴起。
(3)音乐消费:音乐平台付费用户数量持续增长,付费模式成为音乐市场的主要盈利方式。
4. 游戏市场(1)游戏类型: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端游等类型游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2019中国电音市场洞察报告》在全球电子音乐产业年产值趋稳的情况下,中国电子音乐用户规模、电子音乐节数量、电子音乐线上播放量均以高年复合增长率逐年递增,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巨大电音爱好者呈现年轻化和男性化的特点,以白领和学生为主,他们兴趣多元,生活充实,认同潮流文化的个性和先锋电音爱好者中,重度电音爱好者占比57%;他们更男性化、更年轻,学生和白领群体占比更高,收入水平也更高,同时比泛电音爱好者更喜欢去酒吧、夜店,参加派对和演出等社交性活动“放松心情”和“享受氛围”是电音爱好者听电音的主要原因;House Music、Bass Music是更受喜爱的电音风格多数电音爱好者接触电音有一定年限,在听电音上整体表现出高频、长时的特点在听电音的行为上电音爱好者普遍更为主动;特别是重度电音爱好者,比泛电音爱好者更倾向于根据电子音乐风格和特定DJ的歌单/专辑主动搜索,对电子音乐更依赖,考虑到电子音乐现场的意愿更强电音在爱好者不同情绪状态和不同生活场景中全面渗透,重度电音爱好者听电音的场景更多元,意味着电音可以跨界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广泛90%的电音爱好者主要通过音乐类APP听电音;重度电音爱好者比泛电音爱好者更倾向于到电音现场听电音电音爱好者对电音相关领域的消费热情及消费意愿高,消费能力强电音爱好者在电音领域的消费线上线下全面覆盖电音爱好者对跨界产品的高兴趣度,使线下消费有望成为产业新一轮增长点关键词:电音爱好者综合体验诉求凸显电音爱好者对电音节的认知、关注和参与度较高;现场气氛、音质/舞美效果和演出阵容是吸引他们到电音节现场的主要因素,各方面的综合体验驱动电音爱好者的参与国内电音节存在模式同质化、市场对DJ的认知和认可更多局限于百大DJ导致风格单一、受众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政策风险大、场地审批难、运营成本高、本土优秀人才匮乏、获取投资难度大、现场服务体验差等痛点发展预期:介绍和引进更加多样化的音乐风格和艺人,改变市场由百大DJ主导的现状,引导市场走向多元化;把电音节作为产品,设计先行,为参与者提供包括欣赏和参与的综合体验;打造本土品牌(IP),培养高忠诚度受众;倡导电音派对文化/生活方式体验关键词:电音教育有市场,可反哺产业良性发展电音爱好者系统化学习电音的意愿高,同时行业优秀人才短缺,电音教育市场有需求电音教育是产业链中现金流较好的环节,抗风险能力强,可以支持企业的线性增长,同时也是行业的发展基石,能有效反哺行业其他环节未来可以通过与国外知名电音培训学校联合办学的形式,提供分别面向从业者和爱好者的系统化的电音课程具有系统化学习体系和国家教育资质认证的电音教育机构将更受欢迎关键词:电音爱好者综合体验诉求凸显电音爱好者对电音跨界产品消费态度积极,体验是核心诉求- 线下电音体验空间:现场气氛浓烈和主题活动丰富是主要吸引要素- VR音乐游戏:VR的融入感提升游戏体验,是主要吸引因素- 定制电音旅行:到电音节现场的机会、目的地电音文化、电音活动主题的 意义是主要吸引要素,但对电音活动的演出阵容、学习体 验等也有所期待- 电音周边产品:设备、潮牌服饰配件最受欢迎电音可跨界合作的领域广泛,合作基础在于品牌调性一致可探索的合作模式包括内容合作、主题性演出合作、场景音乐合作等c .电音在生活中的角色b .电音爱好者画像 和不同程度的电音爱好者构成d .听电音的动机和电音曲风偏好a .市场规模古典音乐时代,乐器依靠物体共振发声,如古典吉他电子声乐时代,乐器开始有简单的数字模拟音色,如电吉他电子音乐时代,可以用电脑、iPad、手机替代传统乐器,进行音乐制作/创作a .人群规模扩大的推动因素运用传统乐器进行音乐创作需要更专业的能力和更长的学习周期,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进入到电子音乐时代,一台手机一个软件即可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制作,大大降低了音乐行业的准入门槛, 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电音从业者a .人群规模扩大的推动因素一线流行音乐艺人⸺成都,徐女士,学生“以前听的某首流行歌曲,被DJ改了以后,节奏感更强,旋律也会更好一点,让它再火了”⸺成都,尹先生,职员电音元素的融入作品电音化主流流行音乐作品“最先开始是听蕾哈娜,到后面是贾斯汀·比伯,比较多的流行音乐艺人,还有比较火的国外电影,像漫威,他们都会把电音放在里面,就会觉得很嗨,慢慢就喜欢了”b.电音爱好者画像重度电音爱好者 V.S 泛电音爱好者重度电音爱好者更男性化、更年轻、学生和白领群体占比更高、收入水平更高重度电音爱好者比泛电音爱好者更喜欢去酒吧、夜店,参加派对和演出等社交性活动时间重度电音爱好者更男性化,更年轻,学生群体居多,偏二三线城市;消费重度电音爱好者白领群体居多,收入水平更高,偏一二线城市时间重度电音爱好者 V.S 消费重度电音爱好者b .不同程度的电音爱好者特点重度电音爱好者更男性化、更年轻、更爱社交c.电音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电音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兴趣导向者职业导向者仅作为爱好作为副业/职业/事业重度电音爱好者的付费意愿更高、付费能力更强生活满意度高兴趣爱好广泛兼顾家庭/工作/学习,并注重休闲娱乐追逐/引领潮流,认同潮流文化的个性和先锋重度电音爱好者更加喜欢去酒吧、夜店,参加派对和演出等社交性活动听电音主要是为了“放松心情”和“享受氛围”H o u s e M u s i c 、B a s s M u s i c 是更受电音爱好者喜爱的电音风格平均年龄27.8岁,30岁以下为主学生和白领群体占比高男性占比60%重度电音爱好者男性占比更高小结⸺听电音的行为习惯高频:87%的电音爱好者每天都会听电音长时:平均每次听电音的时长45.4分钟重度电音爱好者粘性更高主动性强:电音爱好者会主动搜索歌单、某一曲风或某一DJ/专辑重度电音爱好者更倾向于根据电子音乐风格和特定DJ的歌单/专辑主动搜索,对电子音乐更依赖,考虑到电子音乐现场的意愿更强电音在爱好者不同情绪状态和不同生活场景中全面渗透重度电音爱好者的听电音的场景更多元90%的电音爱好者通过音乐类APP听电音重度电音爱好者比泛电音爱好者更倾向于到电音现场听电音b . 百大D J 助阵国内电音节三亚 ISY MUSIC FESTIVAL武汉 VAC国际音乐节珠海 EDC三亚 ISY MUSIC FESTIVAL上海 EDC上海 DAYDREAM FESTIVALb.电音节行业现状和预期预期:国内电音节未来从音乐风格到艺人选择预期更多元化,电音节的呈现将更产品化和品牌化,也将更倡导电音派对文化/生活方式体验介绍和引进更加多样化的音乐风格和艺人,改变市场由百大DJ主导的现状,引导市场走向多元化把电音节作为产品进行设计,为参与者提供包括欣赏和参与的综合体验;艺人的安排依据音乐节的节奏设计来进行,而非依靠艺人的名气来选择电音节的内容和形式针对特定受众群体的特点和偏好,培养高忠诚度的受众,以期以最小的成本保证其消费力的转化,同时赋予企业指数级增长的潜力电音节的参与过程,未来将融入更多的体验内容,朝向体验生活方式的形式转变,例如以电音为主题的假日生活方式c.电音教育行业现状和预期电音教育未来可以通过与国外知名电音培训学校联合办学的形式,提供分别面向爱好者和从业者的系统化电音课程优点现状痛点方向是产业链中现金流较好的环节,抗风险能力强,可以支持企业的线性增长是行业发展基石,可以有效反哺行业其他环节目前市场规模较小,生源数量少电音教育/培训机构体量小,需要多元化运作得以支撑,如设备租赁、演出等机构缺乏国家教育资质的审批和认证缺乏系统化的培训体系与国外知名电音培训学校联合办学分别构建兴趣导向和职业导向的培训课程体系。
74中国电信业CHINA TELECOMMUNICATIONS TRADE数字音乐产业图谱构建当前,对数字音乐产业链的研究更多从音乐内容分发、流转与变现角度出发,聚焦在数字音乐商业模式形态分析,较少涉及数字音乐内容制作所需相关软硬件工具方面,其视角较为单一。
考虑到数字音乐是数字创意产业重要的细分领域,有必要结合我国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情况,科学搭建涉及技术设备制造、文化创意活动等不同业态的数字音乐全产业链,以便全面摸清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情况。
结合国家统计局印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对数字创意产业的分类情况,以及数字音乐产业本身的实际发展特点,本研究构建了集“软硬件设备—内容产出—内容销售”于一体的数字音乐产业链图谱框架,如下图所示:基于产业图谱的中国数字音乐产业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产业随着网络的诞生和迅速普及,已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兴起与飞速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浪潮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缩影。
与模拟信号记录的传统音乐形式相对应,数字音乐是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编辑、存储和传播的音乐。
它的兴起为传统唱片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转变方向,前景广阔。
上游:软硬件设备软硬件设备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开发两大部分。
其中硬件设备主要包括录音设备和制作设备。
录音设备主要指采集、录入及存储声音的相关设备,包括麦克风(话筒)、声卡、音频接口、转换器、话放、录音笔(外采设备)等。
制作设备则指将采集的声音进行制作、合成、调试及效果播放的相关硬件设备,主要包括监听控制器、调音控制台、硬件效果器、midi 键盘与合成器、DAW 控制器。
软件开发主要指面向音乐制作的相关软件,主要包括音频工作站软件、虚拟乐器软件以及音频效果插件。
中游:内容产出内容产出环节则指数字音乐内容作品生产的主要环节,即音乐内容创作及制作。
音乐创作为音乐制作提供素材底稿,音乐制作则利用上游的软硬件设备作进一步加工处理,形成最终数字音乐作品,该环节主要包括音乐人、音乐工作室和唱片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