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31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本次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
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参加考试的总共有84人,其中最高分为 98分,最低分为 36分,平均分为68分。
本次试卷共包括三个部分:一、积累运用(24分);二、阅读(46分)1、文言文阅读(15分),2、现代文阅读(26分);三、作文(50分)。
我们采取抽样的方法,对这次试卷的答题情况作了分析,以便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第一部分为积累运用,主要有两大板块:古诗词填空和名著填空。
古诗文名句默写,这是近几年来考查的一个重要题型,学业考试中也是重点考查的,这种题型一般有三种类型: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理解型默写,即给出有关诗句的理解,要求写出相关的诗句;运用型默写,即给出一定的背景,按要求填出诗句。
第一种类型是必考的题型.第二大部分为阅读,这个题目共有两个板快,即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的选择的是文言文《陋室铭》和现代文《金属如何耐寒》,《3000斤的良心》。
总体来说,学生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达到了83%。
但在答题的细节方面又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
文言文阅读的问题是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不扎实。
个别的同学对“素琴”的解释不清楚。
对两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释不出来;对于课外的现代文阅读,总体上的感觉就是同学们在考场上阅读的程度还是不深、不细,这使答题的时候很不全面,或者大不到点子上。
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差,这是阅读题失分多的重要原因。
这不仅表现在第一部分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语言运用题的解答上,而且还表现在通过阅读材料,对文章的大意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阅读题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语言表达中。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的全部内容。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本学期期末测试已完成。
本次语文测试试卷采用大连西岗区期末试卷,此卷分为语言积累和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课内+课外)、作文四部分,卷面满分 150 分,有的题类型与中考题型比较接近,有的题型相去甚远,题的难易程度比较难,基础知识部分能够基本考查学生语文知识情况,至于是否能考察语文能力情况,个人以为能考察西岗区学生,于本校学生而言,难度太大。
本次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共有 94名学生参加考试,总分为8178,及格人数为59人,及格率为 62.76%,平均分为87分.最高分116,最低分21。
此成绩与期中考试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一、基础题情况分析以及解决措施1.注重基础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考查.在积累与运用板块中,范围涉及书写、字词的识记、古诗词的背诵及赏析、名著阅读、语言实际运用题等,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扩展阅读量,增加视野。
同时注重积累知识、语言文字能力的运用考查.书写题目两分,得满分的共有27人,占年级组28%。
在字词的识记方面,得满分的有17人,占18%;诗词默写得满分的有16人,占据总人数的17%,其中第一题默写《白杨礼赞》较难,学生丢字拉字多字现象较多。
2 第三题的病句修改题太难,且分数较高,平时为4分,此次竟然为6分。
可以很容易看出命题者在考察大连市里的学生的能力,本校学生答此题惨不忍睹。
其中第一﹑二小题无人答对,第三小题第四小题只有1人答对,准确率不到百分之一。
初二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分析本套试卷知识覆盖面广,重点、难点突出,基础知识考察全面,难易程度适当,着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本套试卷共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部分。
从试卷来看,本套试题更注重对学生语言积累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体现了学以致用,注重积累,题型合理、丰富,适合学生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读写、理解等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一)回归课本,强化基础。
这份试卷,学科特点鲜明,课本是学生学习之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
本次的语文试卷体现了回归课本、强化基础的命题思想。
第一题默写考查了课内文言文以及课内外古诗词,分值为20分。
这将继续引领广大学生背诵现代诗文名篇名句,进行语言积累,为阅读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试卷第2、3题分别为字音辨读和错别字辨析题,均为选择题,以增加覆盖面,共涉及16个词语中16个字的读音,四句话中的所有汉字。
字音辨读中,词语均出自课本,共涉及一、二两单元的课文。
错别字辨析中的词语,出自课外。
这两道题意在引领对课本教学的回归,加强对识字写字这一基础的考查,以利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
第4题修改病句考查了语序不当、成分残缺等,分值为2分,这将进一步引领加强语法运用教学,培养学生语言的实践能力。
第5题是综合性学习,新闻的概括,试题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增强了时代感,也培养了语感。
第6题是名著阅读,要求填人名,并对名著有深刻的了解,比较有创意。
(二)文言文阅读是语文试卷的重要考查内容,长期以来,历次文言文阅读一直考查课内重点篇目,今年的试题依然如此,试卷是文言文《桃花源记》的阅读,让考生联系学习经历谈对文字的理解。
加强同类题材的比较训练。
(三)选文精当,文质兼美。
“阅读评价要结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_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总体分析这一份期末考卷,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
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一个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
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
在试卷的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了汉字的书写、课文的理解、古诗文名句默写、名著的知识、语言运用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现代文阅读采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形式。
这与学业考试全部考课外的不一致,但也是很有必要,有利于提醒老师用好教材,避免出现老师中“学业考试不考课内,课文可教可不教”的想法。
课外题目的设计难度把握较好,材料也很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古诗文阅读在传统的课内古文的选用难度也很适合,没有给学生设置理解的障碍,与学业考试的古文阅读题的要求是一致的,这对初三的教学很有指导性。
(四)拓展延伸(五)作文二、定性分析(答题情况分析)(一)语文知识与运用这一大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运用能力,主要涉及到“汉字的书写”、“拼音”、“分析语病”、“名著导读”、“语言运用”。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总体来说不是很理想,得分率只有76%,说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还有待加强。
(二)现代文阅读总体来说,学生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达到了83%。
但在答题的细节方面又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
本题组最大的问题是审题不清,对问题要求没有把握准确。
(三)古诗文阅读这一份考卷与学业考试进行了衔接,古诗文阅读题尤其明显,在传统的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点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本题组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不扎实。
第13题,做得很好,得分率达98%。
第14题,这题反映出学生的文言语境不足,很多的关键词语没有翻译出来,语句也不是很通顺。
第20题学生相对来说答的还是不错的,因为是写写学生自己的一点感悟,所以说相对于其它的题目来说就好多了。
一. 教学内容:期末试卷及试卷分析【模拟试题】一. 语言的积累和运用1. 按要求默写:(1)《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生死观并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是:(2)《渡荆门送别》中,想象奇特的诗句是:(3)《登飞来峰》中诗人登高远望,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是:(4)如果你对朋友的不幸很同情,很关切,你可以引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诗句来表达,这两句诗是:2. 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句是()A.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大意:凭借着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久住,记下这个地方离开这里了。
B.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大意: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C. 休将白发唱黄鸡。
大意: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D. 干戈寥落四周星。
大意:大家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3. 解释加点的词:(1)自兰峡七百里中()(2)自非亭午夜分()(3)终为忠臣孝子()(3)为人情所患()4. 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虽然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B.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算快。
C.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D.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怎么快。
5.“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的原因分析最准确的是()A. 因为第三只猫是被我打伤而死的,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B. 因为我决定我家永不养猫。
C. 我为自己妄下断语而自责。
D. 因我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的小动物,而又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
6.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A.《三峡》作者描写三峡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
()B.《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一天一夜的见闻为线索,通过设置悬念巧妙穿插,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
()C.“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加点的词写出了作者渴望得到书又不好意思的心理。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全卷共分七大题24小题,考查了字词知识、古诗文的默写、仿写句子、成语的正确使用、作家作品的正确搭配、情景回答、综合性学习、课本文言文的阅读、诗歌的鉴赏、散文的阅读、命题或半命题的写作等知识。
基本仿照中考试卷题型。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
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但有一些能力拓展题,让学生一筹莫展。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分五大题,16道小题,共45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语境填空成语的运用、名著、古诗默写、写话、文言文理解几个方面。
其中文言文方面的难度稍微大点,其它的都属于基础性题目。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 25 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
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这部分整体较难。
第三部分是作文,计40 分。
题目自拟,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
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