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实用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17.51 KB
- 文档页数:6
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与方法一、要对材料进行准确的概括与提炼。
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关键在于对寓意的把握,而把握寓意的前提是读懂材料。
读懂材料表现为准确的概括与提炼,概括与提炼决定了文章内容的深度。
概括就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它既是指在感知和表象水平上的概括,也是指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进行的概括。
提炼,一是指从事物中进行提取,含有筛选提纯、聚集精华的意味;一是对事物、现象进行归纳,含有小结经验、发现规律的意味。
概括提炼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梳理,就像是梳辫子,鉴别、区分、定性,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条一条地理出来,同类的合并,异类的分离,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编织起来。
二是综合,就是把零散的事物串联起来,综合考察。
三是提升,就是对事物进行规律性的揭示和阐发。
在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中,概括提炼能力决定了审题能力,成为作文能否得高分的关键。
概括得全,提炼得准,作文主旨切合题意,文章容易上一类文。
概括不全,提炼不出中心,作文得分就低。
所以,一拿到寓言故事类材料,首先要根据材料中的人、事、物、象,把握各种内在联系,进行准确的概括与提炼。
如下面的一道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螃蟹在森林里迷了路。
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到河边去,怎样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可以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到河边。
后来,有一天,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许多冤枉路!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个关键句,结合整体事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概括与提炼:(1)从螃蟹的角度: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作文想考50+的同学必看近年来,语文一线流行“新材料作文”,即让考生根据命题者提供的材料内涵或意旨进行立意谋篇的作文形式。
所谓“新材料作文”,乃是相对于十多年前的“材料作文”而言,那时也叫“供料议论文”,即指定考生必须紧扣材料中心写议论文,并要讲究结构上的“引、联、转、合”。
而今的“新材料作文”则加大了开放度,考生不仅可以文体自选,还可以立意自选,更不用讲究固定的写作模式,是一种很开放的作文形式。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例说根据常见作文材料的形式,一般有格言类、故事类、现象类、图画类、寓言类等,写作流程通常为:审读材料→提炼内涵→选定角度→明确立意→拟题写作→修改完善。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定要有整体观,不可断章取义;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不能单向思维。
尤其是寓言类材料,往往涉及至少两个以上的事物对象,期间又有着密切关联,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会得出不同的立意结果。
例如下面这则材料:蓝蓝的天空中,鸟儿们发现了一只硕大的氢气球,五颜六色,异常美丽。
但氢气球只有在风儿经过时才会浮动。
于是,一只鸟儿飞到氢气球的身边:氢气球啊,你是美丽的,可你却是不自由的。
不,我是自由的。
氢气球摆着五彩斑斓的头说。
可那根线缚住了你的自由。
另一只鸟儿飞来大声说道。
不,你错了,那根线是我的生命之根,没有它我的生命就不复存在。
鸟儿被氢气球说得哑口无言。
在这则材料中,鸟和氢气球谈话围绕身体和线展开,鸟认为氢气球不自由,但是氢气球说自己是自由的,这是它们第一次思想认识上的交锋。
双方对自由的认识不同,可以引发我们对自由的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自由鸟和氢气球的再一次谈话其实就深入了问题的核心:什么是真正的自由鸟在论证:自由不应有束缚。
氢气球给它以致命回击:“你”看似的羁绊恰似“我”的根,是“我”生命的全部。
高考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一、寓言的定义“寓者,寄也;言者,话也”。
所以寓言就是“寄托的话”。
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小故事里。
寓言的表现方式是通过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深刻道理。
寓言特征:1、隐喻性2、多义性3、哲理性二、注意事项1、寓言中的主体对象有主次之分。
因此主要对象是审题立意的重点,但次要对象的分析也不可忽视。
2、因素列举的越合理,越有利于紧扣材料,立意正确率就越高。
因此分析寓言材料的构成十分重要。
3、由寓言故事的分析,扣紧因素一一对应,转移到现实,立意不易失误。
三、审题方法(一)对比列举法对比类寓言材料中常在主体因素对比里凝聚一个或多个人生哲理、社会道理,这个道理在审题时一定要找出来。
【材料】一般的鱼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与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
鲨鱼无鳔,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下沉。
鲨鱼少一个生存条件,却成为“水中霸王”。
相反,一般的鱼虽然多一个生存条件,命运却不见得怎样好,有时还被鲨鱼吃掉。
这则材料我们就可以提炼出这样的哲理:从一般的鱼这方面也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人生道理:一个人身处顺境,要居安思危,积极进取,才不会遭受失败或被时代淘汰。
或一个人有优势,更要把握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时俱进,否则优势也会转化为劣势。
从鲨鱼这方面也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人生道理:一个人可能条件欠缺,但奋力拼搏,创造生存条件,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出奇制胜,成为强者。
明白了材料所蕴含的道理后,审题的大方向就不会错了。
(联系素材:攻坚、勤奋、磨难等)(二)抓关键句法抒情评价类寓言材料中往往有一些评价议论性的句子,它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其关键句,一般是多在材料的末尾,有的在中间。
一般地讲,故事结尾处评论性的语句常常是理解材料含义的关键,对同一事件如果有不同的评论,说明材料的思维是发散的。
【材料】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
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
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欢迎阅读与收藏!
纵观这几十年的高考作文,这种命题方式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如:2003年全国卷由《韩非子》中一则寓言引出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2008年全国卷根据“海龟和老鹰”的寓言材料的话题作文,2009年全国I卷“小兔子学游泳”的作文再次以寓言为材料。
而寓言类材料作文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寓意含蓄深刻,需要学生自主挖掘,而且侧面多,角度多,立意也多,这使得学生不明所指、无从理解,学生看到这一类型的作文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
可是,再难写的作文我们也可以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确定它的审题立意,寻找它的写作技巧,从而让我们在高考写作中轻松自如。
学生要写好寓言类材料作文,就必须审好题、立好意,下面我就谈谈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要确定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先理解后审题
面对一篇寓言类材料作文,我们首先要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然后再来认真审题。
也就是说我们要读懂寓言故事里讲的是什么,它的寓意是什么,这应该是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
读懂寓言,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寓言这一文体的特点。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
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主题用意在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
高考语文专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策略【寓言的定义】“寓者,寄也;言者,话也”。
所以寓言就是“寄托的话”。
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小故事里。
寓言的表现方式是通过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深刻道理。
寓言特征:1、虚构2、有故事结构因素3、由虚构到现实蕴含深刻道理【基本格式】1、寓言中的主体对象有主次之分。
因此主要对象是审题立意的重点,但次要对象的分析也不可忽视。
2、因素列举的越合理,越有利于紧扣材料,立意正确率就越高。
因此分析寓言材料的构成十分重要。
3、由寓言故事的分析,扣紧因素一一对应,转移到现实,立意不易失误。
【审题方法】方法一:对比列举法对比类寓言材料中常在主体因素对比里凝聚一个或多个人生哲理、社会道理,这个道理在审题时一定要找出来。
如材料:一般的鱼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与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
鲨鱼无鳔,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下沉。
鲨鱼少一个生存条件,却成为“水中霸王”。
相反,一般的鱼虽然多一个生存条件,命运却不见得怎样好,有时还被鲨鱼吃掉。
列表主体对象因素列举一般的鱼有膘便于上浮与下沉被吃掉鲨鱼无膘不停游动避免下沉水中霸王由虚构到现实(对比)有的人拥有条件不积极进取被时代淘汰有的人欠缺条件奋力拼搏成为强者这则材料我们就可以提炼出这样的哲理:从一般的鱼这方面也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人生道理:一个人身处顺境,要居安思危,积极进取,才不会遭受失败或被时代淘汰。
或一个人有优势,更要把握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时俱进,否则优势也会转化为劣势。
从鲨鱼这方面也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人生道理:一个人可能条件欠缺,但奋力拼搏,创造生存条件,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出奇制胜,成为强者。
明白了材料所蕴含的道理后,审题的大方向就不会错了。
(联系素材:攻坚、勤奋、磨难等)(练一练)传说古希腊岛上住着两位女妖,她们用美妙的歌声诱惑水手自动跳海而死。
水手奥得赛途经该岛时,用蜡把同伴的耳朵封起来,用绳把自己绑在桅杆上,结果他差点儿挣断绳索跳海。
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步骤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步骤材料作文相对于传统的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而言,最大的变化就在审题上。
它既不像命题作文那样对审题要求很严格,又不像话题作文对审题要求那样宽泛,因此这对考生们的审题能力要求相对以往提高了不少。
一、认识寓言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就是以一则或多则寓言为材料的作文。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
寓言类材料作文以其简洁的叙述、寓意深刻,成为材料作文偏爱的宠儿,2013年全国17套高考试卷,就有两套是以寓言类故事为材料。
二、学生审题时易出现的误区1. 以“偏”概“全”寓言类材料作文往往由几个对象的对话构成,如果考生审题时没有注意全面理解材料,而只是抓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极有可能走题。
如09年陕西高考材料作文题材料: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
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
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
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
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
加油!呷呷!”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该材料的立意有多种,如青蛙―抓特长,因材施教;仙鹤―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勇于尝试、全面发展,学会变通,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兔子―扬长避短;动物管理局―尊重客观事实,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培训班教练野鸭―付出不一定成功;小狗、小龟―多一种本领,多一条出路……有的学生只看到了培训教练野鸭说的“成功的90%来自汗水”,而大谈特谈努力、汗水可换来成功,而忽略了整则材料的立意,以致作文离题。
寓言故事类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审题导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3年南通二模)黑暗中,一块石头见身边的一颗钻石没有一点光泽,便嘲笑道:“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
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暗淡无光吗?”“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
”钻石说,“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
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闪烁出熠熠的光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寓言类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须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弄清材料叙述的对象。
本则材料中叙述了两个对象,即钻石与石头,在立意上,可分别从这两个对象入手,也可以从两者之间的关系入手。
但是从思维习惯这一角度来说,从钻石这一对象入手比较好理解,也比较好写。
第二,审题立意的方法。
1.抓关键句法。
在整个材料中“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和“身边的钻石立刻闪烁出熠熠的光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两句话是关键句子。
钻石和石头本身都是没有光泽而且不能发光,但是钻石在星光下却能发光,其本质在于借助外物。
2.以果溯因法。
在整个材料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个结果,那就是钻石最后发光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追问来找到发光的原因。
原本都是没有光泽的石头和钻石,石头始终没有发光而钻石最终发光了,原因是在于钻石借助了星光。
由此可以从钻石这一对象提炼出“善假于物”、“分享光芒,成就自我”、“假人之长,补己之短”等立意角度。
也可以从石头角度提炼立意,抓住“嘲笑”“又有什么两样呢”这样的关键词句,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他人”等立意角度。
我们都知道,材料作文立意是多角度的,但是在众多立意角度中,往往是有最佳立意,那么怎么才能把握最佳立意呢?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把握材料的整体性原则。
高考寓言类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题型南太平洋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
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
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
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
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等待时机的老鹰又再回来了,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寓言的含义及特点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
它具有三个特点即: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
三、寓言类材料的审题(1)把握整体寓意具体操作时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
(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明确材料主旨(寓意)要从整体上把握寓言的主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
读懂寓言,理解寓意是作文的关键。
(2)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
(3)多角度思考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
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4)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四、审题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
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作文如何立意?1、寓意揭示法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
这件事使它很高兴。
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
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2.倾向揣摩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示例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贬斥之情溢于言表,显然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
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
如不顾材料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不怕难”、“坚持就能成功”之类的观点,就有跑题之嫌。
3.互补完善法示例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
两者孰是孰非?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
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一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寓言类材料的特点:1、定义: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谕、讽刺的材料。
2、特点:⑴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⑵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由果溯因,明确结果,探原因)⑶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
(由此及彼,联系现实悟道理)二、寓言类材料的审题方法:1、把握整体寓意具体操作时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明确材料主旨(寓意)。
要从整体上把握寓言的主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
读懂寓言,理解寓意是作文的关键。
2、多角度思考: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3、由果溯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4、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系现实(人生、社会),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
三、例文解析:传说有一只鸟儿,从离巢的那一刻起,就在寻找能够大展歌喉的圣洁之树,直到如愿以偿,才会歇息。
不幸的是,在即将找到圣洁树并飞向其怀抱的一刻,身体被挂在了荆棘上,于是它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
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聆听,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它的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
1 关键语句超脱了自身的痛苦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2 陈述对象鸟儿3 事件4 结果5 原因(由果溯因)6 寓意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7 联系现实8 立意(多角度)从故事本身立意:①超脱了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会美丽;②有顽强的意志,才能挑战生活中的荆棘;③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
高中语文寓言类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
它具有三个特点即: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
寓言类材料的审题(一)审题原则:1.整体性原则:寓言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的细节。
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寓言类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时同样要遵循服从材料的整体、观点可能比较新颖、自己有这方面的素材积累等原则。
(二)审题的一般方法:1. 把握整体寓意:具体操作时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明确材料主旨(寓意)。
要从整体上把握寓言的主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
读懂寓言,理解寓意是作文的关键。
2.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
3. 多角度思考: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
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4.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审题指导:(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
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
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实用技巧
纵观这几十年的高考作文,这种命题方式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如:xx年全国卷由《韩非子》中一则寓言引出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xx年全国卷根据“海龟和老鹰”的寓言材料的话题作文,xx年全国I卷“小兔子学
游泳”的作文再次以寓言为材料。
而寓言类材料作文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寓意含蓄深刻,需要学生自主挖掘,而且侧面多,角度多,立意也多,这使得学生不明所指、无从理解,学生看到这一类型的作文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
可是,再难写的作文我们也可以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确定它的审题立意,寻找它的写作技巧,从而让我们在高考写作中轻松自如。
学生要写好寓言类材料作文,就必须审好题、立好意,下面我就谈谈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要确定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先理解后审题
面对一篇寓言类材料作文,我们首先要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然
后再来认真审题。
也就是说我们要读懂寓言故事里讲的是什么,它的寓意是什么,这应该是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
读懂寓言,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寓言这一文体的特点。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
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主题用意在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辞海“寓言”(fable)辞条】“寓者,寄也;言者,话也”。
所以寓言就是“寄托的话”。
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
小故事里。
寓言的表现方式是由此及彼,通过借古喻今、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的深刻道理。
了解了这些,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材料,不难审题了。
例题1: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
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
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
动
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
况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读完这则寓言故事,我们应该明白,它讲的是一个哲学教授和
青蛙以及其它动物们之间的故事,结果是这个哲学教授被青蛙和其它动物们驳倒。
教授被驳倒是因为:(1)理论与实践脱离。
(2)具体问题
不能具体分析。
(3)说话过于绝对。
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是因为:(1)
勇于质疑。
(2)敢于挑战权威。
动物们反驳教授是因为:教授只信自己,小看他人。
理解了这些,我们也就不难审题了,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事物下的结论不要
太过绝对,看问题也不能太过绝对;要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二、找对象明角度
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而且一般对象比较少。
我们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以及每个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有助于我们明确写作角度。
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同时也是我们写作的主要角度。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其它角度去解读材料来写作,这是考场作文中允许和提倡的。
例题2: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的一声锁开了。
铁棒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弄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钥匙、铁棒都有象征意义。
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看完这篇例题,我们不难知道它所涉及到的对象有:锁、钥匙、铁棒。
而每个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是:(1)锁被钥匙打
开;(2)钥匙打开了锁;(3)铁棒打不开锁。
而材料中的“锁”“钥匙”“铁棒”都运用了比喻,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锁”比喻为问题、矛盾;“钥匙”和“铁棒”比喻为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明确了这些,我们就可以选择写作角度了。
而我们写作的角度可以有两个:
钥匙--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说明做任何事情必须以了解为基础,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铁棒--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说明做事不讲究方法,一味蛮干。
所以,做事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一味蛮干,只会把事情办糟。
三、寻侧面确立意
寻找出了寓言故事的对象,其实也就寻找出了写作的对象,寻找出了写作的侧面。
而写作侧面的确立,关键在于要懂得归纳总结。
写作侧面归纳出来了,文章的立意也就出来了。
这第三点和第二点相似,又有所不同,它应该是第二点的更高一级,是对材料的更进一步理解才能得出的。
例题3:上帝召开一个会议,了解自从赐给了动物的翅膀后,它们是如何使用的。
鹰说:我用翅膀,在天空上飞翔,在这个高度里,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也因此而生活无忧。
鸵鸟说:我用双腿在荒漠里奔跑,翅膀从没派过用场,它背负在身上,已经成为了沉重负担。
企鹅说:我已经把翅膀变成了鳍,它使我和鱼一样,能在海洋的深处自由来往。
……
上帝突然发现现场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你没有翅膀,来这里干啥?人说:上帝啊,虽然你没有赐予我翅膀,但是我的灵魂却可以飞翔,它带着我飞翔到任何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
上帝听了后,感喟良久,说:我赐给了你们最珍贵的翅膀,你们却浪费在身上;我没有赐给人以翅膀,他们却有了灵魂的飞翔,这是一切飞翔中最崇高的翅膀!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三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则寓言涉及到的对象比较多,写作的侧面也比较多,归结起来也比较繁杂,但只要我们心不乱,思路就不会乱。
我们一步一步来,首先看它涉及到的对象有:上帝、鹰、鸵鸟、企鹅和一个人。
上帝在这里应该是起关键作用的,归为一类;而鹰、鸵鸟、企鹅这三种动物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翅膀,只是各有不同的用处罢了,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一类;还有一类就是没有翅膀的人。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写作的角度有三个。
那么写作侧面又有哪些呢?
1)从上帝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对人、事、物要公平公正;2)从“鹰、驼鸟、企鹅”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1、同样的翅膀,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用处。
也就是说,相同的东西(工具),在不同的人手里会有不同的用处;2、路是人走出来的;3、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4、还可以谈谈如何适应环境,在恶劣的环境里生存发展走向成功;
3)从材料中“那个人”说的话里我们可以得出:1、让心灵的翅膀去飞翔;2、不依赖别人的恩赐;3、不要抱怨上帝的不公;4、上帝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