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14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教材分析《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选自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一单元第一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主要讲述了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
一方面,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
另一方面,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俄国、美国和日本也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主要讲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在拉丁美洲和印度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本课由“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两部分内容构成。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这两地起义的原因、代表人物、产生的影响,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历史学习方法,抽象思维能力大幅提升。
本课是世界近现代史,从时间上离学生比较近,但空间上还比较远,再加上对一些历史人物的不了解和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时应多补充一些史料、图片,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
那么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我设立了如下三维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基本史实;通过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文献材料、图片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文献材料、图片等资料、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殖民地人民英勇抗击殖民者的正义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接下来我来说一说我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玻利瓦尔、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迹2.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五、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法、史料分析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
世界近代史专题(4)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学历案】【学习主题】世界近代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
【设计者】郭利丹【课标要求】1、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2、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3、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列出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填写表格,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
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解读,渗透时空观念,联系世界近现代史上其他的民族解放运动,正确认识殖民侵略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的危害。
2.通过阅读教材、填写表格,比较得出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均促进了社会进步。
通过史料研读,落实时空观念,得出俄国1861年改革的作用。
3.通过阅读教材,填写表格,知道美国内战的主要内容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通过史料研读,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史上的作用。
4.通过完成表格的填写,知道美国历史上三位总统的功绩,并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5.通过阅读教材,史料研读,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作用,并能通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对比中国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评价任务】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前《滚动迁移》知识清单的填写。
(检测目标1)2.观看时间轴,落实时空观念的任务,让学生明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树立全球史观。
(目标检测2)3.完成考点一表格的填写,夯实基础,体会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体现的民族精神。
(目标检测3)4.小组成员解读思维导图,整理中外历史上的民族解放运动,认识到亚非拉国家落后的原因及如何改变其落后的面貌。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单元教案(优质教案)第⼀单元殖民地⼈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民的反抗⽃争1.认识拉丁美洲独⽴运动和印度民族⼤起义爆发的历史原因。
2.对⽐分析拉丁美洲独⽴运动和印度民族⼤起义的异同,理解⼆者结果不同的根源。
3.了解玻利⽡尔和章西⼥王在反抗殖民统治⽃争中的主要事迹及杰出作⽤,体会殖民地国家和⼈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殖民地⼈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章西⼥王、玻利⽡尔。
殖民地⼈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讲述法、问题创设、师⽣互动、合作探究。
1课时。
(⼀)设置情景导⼊主题导⼊新课: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管》中写道:黄⾦和⽩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波托西的光辉:⽩银的周期/西班⽛⼈养⽜,别⼈喝奶/骑⼠和马的分⼯/波托西的废墟,⽩银的时代/洒下鲜⾎和热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葡萄⽛⾛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拉丁美洲处于西班⽛、葡萄⽛的殖民统治之下。
有句名⾔告诉我们:“有压迫就有反抗。
”⾯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民展开了怎样的反抗⽃争呢?(⼆)⾃主学习梳理新知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部分地区仍处于__西班⽛__和__葡萄⽛__的殖民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在__美国独⽴战争__和__法国⼤⾰命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场__反抗殖民统治__、__争取民族独⽴__的运动。
3.在南美洲北部地区,__玻利⽡尔__解放了__哥伦⽐亚__、__委内瑞拉__和__厄⽠多尔__等地,成⽴了“⼤哥伦⽐亚共和国”;在南美洲南部地区,__圣马丁__领导了__阿根廷__、__智利__、__秘鲁__的独⽴运动。
圣马丁和玻利⽡尔被誉为南美的“__解放者__”。
4.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当时,英国完成了⼯业⾰命,进⼀步加强了对印度的__经济掠夺__和__政治压迫__。
5.1857年,__印度⼟兵__⾸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课标要求】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的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本课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它们的目的都是反抗殖民者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争取民族独立。
教材重点介绍了玻利瓦尔、圣马丁和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迹。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使拉丁美洲出现了一些独立国家;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过程;了解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地图《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过程,使学生掌握读图和借助历史地图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讲述玻利瓦尔、圣马丁和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殖民地人民英勇抗击殖民者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玻利瓦尔、圣马丁和章西女王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拉丁美洲有一个国家叫玻利维亚。
这个国家的名字和拉丁美洲历中上的一位伟大人物有关,他的名字叫玻利瓦尔。
那么,玻利瓦尔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他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在他生活的时代,拉丁美洲发生了什么大事?今天我们就来追忆历史,缅怀英雄。
让我们一起步入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来领略历史的风采。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拉丁美洲国家的名称玻利维亚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导到拉丁美洲伟大的历史人物玻利瓦尔,提出问题,激趣导入,从而引入本课新课的学习。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课程标准: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独立运动: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领导独立运动。
南美洲南部:圣马丁领导独立运动。
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原因: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时间:1857--1859年力量:印度士兵,农民、手工业者还有封建王公。
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代表:章西女王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标准: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一、彼得一世改革:时间:18世纪初.目的: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创建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性质: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地主阶级改革影响: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弊端: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背景(原因):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改革实施者:亚历山大二世前提:维护地主利益目的:挽救统治危机,避免革命的发生。
时间:1861年,因此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也称1861年农奴制改革。
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于当时的低价(实质:对农奴的掠夺)。
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1.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遵循一条与西方任何国家都不相同的方针,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二在工业发展领域,“阁下”们不仅计划了,还用政府经费投资建造了他们认为国家需要的产业……他们招聘外国技师,派遣日本人去海外学习。
……当这些产业“组织有序且生意兴隆”的时候,政府会把它们卖给私人企业。
日本政治家们断定产业开发对日本来说至关重要……日本的成就便在于以最小的挫折和浪费建立了它认为必需的工业。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兴办生产事业的方式及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怎样经营这些产业?政府的经营方式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3)据材料三,概括政府经营方式发生转变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明治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与西方国家有何不同?【答案】(1)方式:官办原因:诱导人民(人民不愿办企业);示范引领(2)经营:学习先进技术(招聘外国技师,派遣日本人去海外学习)变化:官办变为私营(卖给私人企业)目的:以最小的挫折和浪费建立了它认为必需的工业(3)原因:官办妨碍民间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有了竞争力(4)作用:示范引领(政府干预);适时放手(因势而变)【解析】【详解】(1)根据“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习题精选三十三第1题【单选题】在历史复习课上,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要求,将发生在十九世纪60年代的重大事件进行归类。
下列属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①美国南北战争②俄国废除农奴制③日本明治维新④中国洋务运动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此后,日本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气象。
如:武士发结被剪去,不再随身佩刀;改旧式礼服为和服或西服;天皇带头喝牛奶、吃牛肉。
西餐也开始流行。
”相关措施是( )A、废藩置县B、允许土地买卖C、鼓励发展近代工业D、文明开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哪一个国家与其它三国相比,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明显不同( )A、英国B、美国C、法国D、俄国【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日本人最终认识到,锁国政策并不可行,遂开始研究西方的方式,并加以改变……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此后,日本开始( )A、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B、建立军部法西斯专政C、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D、实行“科技立国”政策【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民生问题是当前我国“十二五”规划所关注的焦点,也是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
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大力发展教育C、提倡文明开化D、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在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日本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 )A、废藩置县B、允许土地买卖C、引用西方先进技术D、努力发展教育【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866年,身为俄国贵族的彼得与自己的朋友——美国农场主的汤姆进行了多次通信,信中他们交流了美俄两国的变化。
这些变化正确的是( )①俄国的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②美国依然保存着黑奴制度③俄国的农奴可以无偿获得土地④美国联邦军队中可以看到黑人的身影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在人类进入到近代时期以来,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先后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历史性突破。
我们在学习完前两次科技革命之后来简单的回顾一下吧。
环节一:整理旧知(1)这两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发明分别是什么?环节二:分析比较对比这两次科技革命,我们可以发现,在动力机器交通运输工具方面都有重大发明和突破。
也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产生了影响。
(2)请列举下列各项成就的发明者。
(3)这两次科技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中国人民进行了怎样的探索与抗争?环节三:联系生活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4)请从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中试举一例说明人类在应用科技成果时该如何趋利避害。
【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
……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
……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
……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请回答:(1)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中“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2)材料二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3)材料二的“变革”中日本政府采取的什么措施为日本以后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两次改革给这两个国家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5)俄国、日本的两次改革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哪些启示?【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61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材料二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面对日本提出的苛刻要求,清廷难以接受。
在谈判过程中,李鸿章“竭力申说”,试图降低日方的过分要求,日方对此不予理睬。
4月10日,日本提出最后修正案。
李鸿章本想在最后关头使谈判有所转机,没想到,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一开始便以不容置辩的语气恫吓他:“但有允、不允而已。
”最后,更以战争再起和进攻北京相威胁。
一度拒绝签约的光绪帝最终无可奈何地在条约文本上盖了玺印,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材料三变政全在定典章宪法,日本如此成效大著,中国今欲大改法度,可采而用之。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1861年改革是谁领导的?这次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它对俄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维新变法的影响。
【答案】:【解析】:第11题【材料分析题】材料一的“法令”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是俄国历史上什么事件?材料二表明林肯的态度,最终通过什么方式解决南北双方的矛盾?据材料三日本为向西方学习,为解决民族危机做出了什么“反应”李鸿章等人为解决“独火器不能及”掀起的这场运动是什么运动?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获取智慧,启迪未来。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总结这些大国崛起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有何启示?【答案】:【解析】:第12题【材料分析题】发展资本主义是世界近代历史上不可逆转的潮流。
17-19世纪的西方各国和日本纷纷以不同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从而走上了强国之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分别写出“1640年革命”开始的标志和“1789年革命”的结果?19世纪60年代起,俄国、日本当时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它们分别是怎样解决的?在俄国、日本的改革中,统治者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答案】:【解析】:第13题【材料分析题】世界历史的发展波澜壮阔,大国崛起之路是其中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材料三:伏尔泰推崇中国的儒家学说,对孔子推崇有加。
……他重视中国文化,完全是为了“为我所用”,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
……伏尔泰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的国家”。
——《重读伏尔泰》材料四: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国崛起》材料五: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
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材料六: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
……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材料七:1831年的一天,在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奴隶主们正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一位北方来的年轻水手看到眼前的悲惨景象,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有了机会,我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1861年他当上了美国总统,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
材料八:公元1917年11月7日,晚上9时40分,起义前线指挥部下达命令,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52毫米口径的空包弹被推入炮膛,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攻打冬宫的信号发出了。
听到炮声,士兵、工人赤卫队潮水般地冲进冬宫。
——摘自《正道沧桑》请回答:依据材料一,举出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上影响“人心的改变”的两个重要史实。
材料二表明了伏尔泰的什么观点?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哪些文件吸收了他的这一观点?(举两例即可)根据材料三指出伏尔泰“借中国文化”的目的是什么?他所推崇的英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革命是什么?在它和法国革命的共同作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扩展有哪些大事?应如何理解材料五中“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这句话?材料六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场“变革”具有怎样的性质?为了实现材料六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七中“北方来的年轻水手”是谁?他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什么障碍?材料八的描述与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指出这一历史事件的领导者。
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推动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至少答出2点)【答案】:无【解析】:第14题【材料分析题】人类社会的发展时常会面临许多危机。
应对得当,则能化危机为发展的契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材料二: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
”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19世纪中叶面临的“侵略威胁”的具体体表现是什么?结合史实归纳这一“威胁”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19世纪中后期“外力冲击”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的事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前人类迎战危机时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有益的经验?【答案】:【解析】:第15题【综合题】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能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请根据日本近代历史相关史实举一例加以说明。
改革能够削弱由现有制度的缺陷带来的危害。
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弊端所导致的经济危机,美国历史上哪位领导人实施“新政”?这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苏维埃政权从诞生开始就社会主义道路的进行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