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六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5篇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六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六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一、学习目标:1.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筝”“翩”熟知课文的内容。
2. 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 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二、教学重点: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三、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谈话导入。
介绍作者苏叔阳,回忆他的心灵独白。
2.板书课题,指导生字“筝”的读音和写法。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发学生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规范的“筝”字,感受汉字的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把握特点,理清文脉。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特点。
2.梳理文章脉络,理清课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引导概括四件事 (师相机板书):笑谈残腿、上历史课、倾听发言、放飞风筝3.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出示单元训练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特点,明确学习任务,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体会情感,梳理方法。
1.引言导入,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 抓典型事例中的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点句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
全册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研究、合作研究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研究效果。
2. 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探究态度。
2.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科学探究1. 课题一:身边的科学-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教学内容:观察植物的生长、了解天气变化等。
2. 课题二:生活中的科学-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 教学内容:研究烹饪、了解环保知识等。
第二单元:数学与应用1. 课题一:数学与生活-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 教学内容:购物预算、长度测量等。
2. 课题二:数学与几何-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几何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 教学内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制作等。
第三单元:语文与阅读1. 课题一:民间故事-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民间故事,了解民间文化,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教学内容:民间故事的阅读、讲述和评价。
2. 课题二:诗歌欣赏-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 教学内容:诗歌的阅读、理解和创作。
三、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研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采取行动的能力。
3.促进学生发展综合观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
2.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3.小学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
1.引入导入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向学生解释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学内容讲解
通过课件和教材,向学生讲解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
并且详细讲解其意义和目的。
分析小学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3.实践操作
分组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合作解决社区环境问题、设计制作简单的实用工具等。
让学生动手实践,体会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和意义。
4.总结反思
经过实践操作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并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深入了解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学生的表现及成果,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和不足之处,并对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出调整和改进。
七、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的,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持续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以上是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7篇开设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要提前制定好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有关要求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二、学段目标: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3、了解基本的生活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篇(二)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主要途径和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实践性主题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健康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养成和人格完善,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为主要任务的新型课程。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
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学情分析:我任教六(4)班的综合实践课,该班共有学生38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8人,这是一个活跃、自主性较强的班集体。
小学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主题活动一:第一次挣钱经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主题活动一《第一次挣钱经历》旨在让学生通过回顾和分享自己第一次挣钱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活动建议,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挣钱经历,提高他们对金钱的认识和管理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知识和理财意识,他们可能有过一些挣钱的经历,如做家务、卖东西等。
然而,他们对金钱的理解和管理的深度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分享自己的挣钱经历,并通过讨论和活动,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自己的经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回顾和分享自己的第一次挣钱经历,培养他们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
2.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挣钱经历,提高他们对金钱的认识和管理的深度。
3.通过讨论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回顾和分享自己的第一次挣钱经历,培养他们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挣钱经历,提高他们对金钱的认识和管理的深度。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让学生分享和分析自己的挣钱经历,帮助他们理解和总结挣钱的经验和教训。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金钱的意义和管理的策略。
3.反思总结法:通过让学生写反思日记或制作挣钱经历卡片,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和总结自己的挣钱经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素材,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分享和讨论。
2.准备分组名单,以便进行小组讨论。
3.准备反思日记模板或挣钱经历卡片模板,以便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第一次挣钱经历》。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金钱的理解和挣钱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与金钱相关的案例或素材,如新闻报道、故事等,让学生了解金钱的重要性和管理的必要性。
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1、让学生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自救自护。
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带来的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4篇】,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1教学目标:1.在学文明理后,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共同的生活环境——地球,使学生懂得保护生活环境,树立环保意识,提高环保实践能力,激发热爱家园的情感,增强环保责任感。
2.了解校园、家庭、社区周围的环境情况,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我尽我力,爱我家园”,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通过调查、搜集资料,观察讨论,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共同研究讨论,确定主题、范围结合本学期“绿色学校”的创建目标,结合要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引导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同时也本着体验教学的,又考虑到实施的可能性,因此确定以“我尽我力,爱我家园”这一主题作为实践活动的方向。
二、学生自由组成小组,确定各小组研究的方向和手段1.个人卫生小组:重点了解个人卫生习惯,主要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
2.家庭卫生小组:重点了解每个家庭处理家庭垃圾的习惯,要以问卷、上门调查的方式进行。
3.村镇卫生小组:重点了解每个村镇设有几个垃圾投放站点,投放情况怎么样,主要是实地点数,及问卷调查。
4.道路卫生小组:重点是了解主要脏乱地带,办法是实地考察,拍照等。
5.河道卫生小组:重点是了解河道内污物聚集地段,及主要来源,办法是实地考察,上门采访等。
三、各小组开始分组进行实践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小组的研究方向,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和团结合作,具体分工,进行调查、记录。
2.各小组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小组长那里,再共同。
3.各小组之间由小组长进行联络,随时调整方法和手段,确保材料准确及时,丰富详尽。
4.教师做好全面辅导,及时给出建议。
小学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主题活动二:雾霾现象探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主题活动二:雾霾现象探秘》是小学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一节主题活动课。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雾霾现象,探究雾霾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家园的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雾霾的定义、雾霾的成因、雾霾的危害、雾霾的防治四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对身边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关注。
但他们对雾霾现象的认识可能局限于表面,对雾霾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雾霾的定义、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展示等方法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家园的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雾霾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难点:引导学生探究雾霾的成因,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雾霾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讨论法:分组讨论雾霾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展示法: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调查问卷,用于学生课前调查。
3.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雾霾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雾霾的定义、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让学生对雾霾有全面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雾霾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雾霾现象,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年级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 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如调查、观察、分析、总结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念,增强实践意识。
- 学生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探索家乡文化”,具体内容包括:1. 家乡的历史文化2. 家乡的自然风光3. 家乡的风土人情4. 家乡的经济发展四、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1. 教师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信息。
- 设计调查问卷,用于收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 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个研究方向。
- 学生收集与研究方向相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
(二)实施阶段1.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风景名胜区等。
-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拍照,收集第一手资料。
2. 调查研究:- 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调查。
- 引导学生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3. 动手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绘画、摄影等实践活动。
-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家乡的独特魅力。
4. 成果展示:- 学生分组进行成果展示,可以是PPT、视频、实物等形式。
- 邀请家长和老师参与,共同分享学生的实践成果。
(三)总结阶段1. 学生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实践活动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教案(上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如调查、访问、观察等。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实践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调查、访问、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增强实践意识。
2.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感,提升公民素养。
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关爱环境。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综合实践活动概述1. 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2. 活动内容: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种类及在我国的推广情况。
3. 活动步骤:a.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活动的意义。
b. 讲解:详细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概念。
c.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和体会。
d. 总结: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实践技能培养1. 活动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如调查、访问、观察等。
2. 活动内容:讲解调查、访问、观察等实践技能的要点。
3. 活动步骤:a. 导入:通过实例展示实践技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b. 讲解:详细介绍调查、访问、观察等实践技能的方法和技巧。
c.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评价。
d. 总结:归纳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第三课时:实践项目设计1. 活动目标:让学生能够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可行性的实践项目。
2. 活动内容:讲解实践项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 活动步骤:a. 导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践项目的设计过程。
b. 讲解:详细介绍实践项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c. 练习:让学生分组设计实践项目,并进行展示。
d. 总结:评价实践项目的创新性和可行性,提出改进意见。
人教版小学综合实践全册教案—六年级上册教案一:课程目标- 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教材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 掌握六年级上册各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教案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探索实践1.1 研究目标:了解实践的概念、实践的意义以及实践的方式1.2 教学重点:理解实践的概念和意义1.3 教学难点:运用实践方式解决问题第二单元:实践观察2.1 研究目标:研究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观察力2.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2.3 教学难点:运用观察方法解决问题第三单元:实践操作3.1 研究目标:掌握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动手能力3.2 教学重点:研究实践操作的步骤和要领3.3 教学难点:独立完成实践操作任务第四单元:实践创新4.1 研究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4.2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4.3 教学难点: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和平台教案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践问题- 体验教学法: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深入理解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创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其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案四:教学评价- 观察记录法: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作品评价法:评价学生的实践作品,包括实践报告、实践成果等- 自我评价法: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其对实践活动的反思和总结能力教案五:教学资源- 实践材料:提供与实践内容相关的材料,包括实验器材、图表等- 多媒体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实践过程和实践成果- 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实践活动的扩展和延伸以上是《人教版小学综合实践全册教案—六年级上册》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安排。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一、活动课题:说中秋
二、班级:六年级
三、计划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与中秋节有关的知识。
学会实践活动的操作方法,学习制作活动方案并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的观察、调查的情况。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走向社会,感受生活,培养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观察、调查研究、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探索创新等学习方式。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活动体会中秋节的快乐。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教学活动重点:
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实践活动中新生课题的解决。
3、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4、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六、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确立主题,制定方案
(一)启发提问,明确目标
1、启发提问:
(1)秋天的节日有哪些?
(2)一年之中哪些月份属秋天?
(3)口头描述秋天的景色与特点。
(4)讨论区:如何理解“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
2、明确目标:今天,我们来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叫
《说中秋》。
(板书)
(二)活动指导,教给方法
1、我们可以通过调查、统计、参观、访问和查找资料,开展中
秋节的课题探究。
自主选题,科学分工,小组合作,是有效探究的一个好办法。
参考课题:
(1)中秋节的来历;
(2)金秋诗词欣赏;
(3)中秋节风俗调查;
(4)中秋美食;
(5)中秋佳果;
(6)月饼的变迁;
4、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中秋节》的活动方案吧!
(三)制定方案,布置任务
1、分六组(把观察目标接近的分为一组)安排活动地点,确立分课题,活动目标,活动方法。
探究课题:中秋佳果;
探究活动方案:...和...先查找中秋佳果的资料,...和...再带中秋佳果回来,...把雕水果工具带来大家一起雕刻水果图案,...把带来的照相机找出水果雕刻,...来记录过程,最后用找出来的相片剪贴报展示成果;
2、活动步骤:观察,参观,收集资料,记录;
3、口头整理:你看到了什么?收集到了什么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第二课时] 走出课堂,搜集、调查、积累、整理信息资料,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展开实践调查活动,搜集整理信息资料,作好档案记录。
2、指导教师配合这次活动,指导学生观察、调查,研究解决问题。
3、主要活动安排(分组完成):
(1)为家里设计一个中秋赏月的活动方案,或从外观、色香味角度设计一种月饼。
(2)小实践:制作一个中秋花灯。
(3)电脑作画:电脑制作一幅关于秋月的美丽图画,并打印出来贴在下面的画框里。
主题:月到中秋分外明。
景物要求:月色、山水、楼阁和人物。
(4)秋游登高:有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望远,写下你的感想。
(5)赏花灯: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花灯游园会的图片或者视频。
记得搜集花灯的款式和灯谜哟。
[第三课时] 成果展示,交流汇报,总结反思
一、小组交流:
在这次亲身实践活动中,你们什么收获?
请你们把找到的“中秋节”的材料和组长、组员们商量一下,你们准备与其他小组交流哪些内容?
二、小组汇报:
你们愿意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吗?
1、成果展示展示你所在小组拍摄、制作的图片、灯笼作品。
2、赛诗会与故事会:朗诵小组搜集的有关秋天的诗词,看谁搜集得最多,谁朗诵得最好。
3、集体评议(互相评价),表扬鼓励。
三、活动感受:
谈谈你的体会,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和自豪。
说说中秋节给你带来了哪些快乐,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