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英译本误译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翻译规范视角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英译本研究阴王丽斌福州理工学院商学院外语系[摘要]中国网络小说风靡国外,引发外国读者热烈追捧。
本文从图里的翻译规范视角,对畅销书《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英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描述性研究,旨在重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遵循的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英译本所遵循的翻译规范,对于中国网络小说“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翻译规范;图里;中国网络小说[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1)15-0039-041研究背景在全球化视域下,中国网络小说“出海”浩浩荡荡,Alexa相似站点检索工具显示,中国网文海外翻译网站至少有51家。
中国网络文学以中国文化为根基,凭借独特的中国故事,在海外掀起了一阵“网文热”浪潮。
网文“出海”,翻译先行。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下简称《三生三世》)是中国网络小说(或中国玄幻小说)的经典之作,由英国译者陶丽萍(Poppy Toland)翻译,经亚马逊公司出版,曾一度占据亚马孙中文小说销售量排名榜前三名,是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的典例。
本文基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对《三生三世》英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描述性研究,旨在重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遵循的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以期为中国网络小说翻译实践及研究提供借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2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翻译研究的重心由语言学层面转向了文化研究。
以色列学者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提出了翻译规范论,突破了以往文本语言研究的局限性,将视角移至更广阔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文本外因素。
图里认为,翻译是为规范所制约的活动,并将规范分为三类:预备规范(initial norms)、初始规范(preliminary norms)和操作规范(op-erational norms)(Toury,2001)。
翻译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从目的论看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字幕翻译王涛(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摘要: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最具影响力和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当前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研究中最为流行的翻译理论。
该文以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为例,运用目的论的三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分析译文,认为译者充分考虑了目的语电影观众的文化背景和信息需求,将英文字幕恰当地融入更适合他们的文化语境。
通过英文字幕和电影画面的巧妙融合,译者带给他们与中国电影观众同样的视听享受。
关键词:目的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字幕翻译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14-0014-021引言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由同名热播IP 大剧改编拍摄,英文名为Once Upon a Time ,主要讲述了青丘女帝白浅与九重天太子夜华之间三生三世的爱恨缠绵。
为了让这部电影能够更好地被英语国家的受众接受,同时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原著的主要内容与情节,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其字幕翻译上用词考究,简洁明晰,语言透明、流畅,符合目的语的表达方式,充分考虑了目的语观众的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注重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提升其观影热情。
本文拟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分析该电影的字幕翻译,希望能为走出国门的电影字幕翻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简介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主要讲述了青丘狐帝白止幺女白浅与九重天太子夜华之间三生三世的爱恨纠葛。
该电影由杨洋和刘亦菲领衔主演,以全新的IMAX-3D 方式完美再现了原著似真似幻、仙气十足的场景,为观众呈现了一对唯美精致的神仙眷侣。
在人物关系上,该电影基本延续了原著。
[1]由于受到影片时长等因素的限制,与原著相比,该电影在内容上有所删减,但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有所保留。
在故事情节上,该电影也有所改动。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通过镜头演绎了白浅与夜华三世的爱恨缠绵,并将战争与仇恨等元素贯穿其中,如天族与鬼族的大战、素锦对白浅的陷害、白浅对素锦的报复。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字幕翻译批评与赏析作者:冯月锐来源:《学业》2019年第03期摘要:影视是跨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是互联网环境下各个国家对文化输出的重要工具。
影视能反映出文化,不同国家影视反映出不同国家的文化,现在我就来谈谈中西文化差别——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为例。
关键词:影片介绍;片名翻译批评与鉴赏;字幕翻译批评与鉴赏一、影片介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主要情节:(片头——东海相遇——青丘小住——俊疾往事——大紫明宫(过渡)——天庭旧闻——瀛洲同险——结魄灯开——重回若水——片尾)。
天族战神墨渊镇压鬼君擎苍于无妄海,魂飞魄散,仙体冰封于青丘炎华洞内。
青丘帝姬白浅同天族太子夜华早有婚约,二人却未曾相见。
直至东海盛宴,夜华发现白浅竟然同亡妻素素相貌一样,便住进白浅的青丘,只为求解开白浅与素素之谜。
夜华侧妃素锦生妒,暗中协助鬼族王后玄女抢走墨渊仙体。
白浅一怒之下血战鬼族大紫明宫,身负重伤,终被夜华救下。
白浅跟随夜华来到九重天,通过天族圣器结魄灯恢复记忆,回想起身为素素一世之时所受伤害,不能原谅夜华。
陷害白浅的素锦受到责罚,发配至无妄海,由妒生恨,利用夜华之子小天孙阿离之血放出被封印的鬼君擎苍。
夜华为维护四海八荒,以元神生祭东皇钟,将擎苍封印。
二、片名翻译批评与鉴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影版英文名为“Once Upon a Time”字面意思是“很久以前”,这个英文名字面意思是“很久以前”,而我们的童话故事和小说的开头很多都是“long longago很久之前”,给人一种对故事的遐想,吸引人去观看,这点十分符合中国文化。
诛仙台那里素锦说因果轮回,循环反复,无论你是素素还是上神白浅,这诛仙台都是你的劫数。
其实东皇钟也是墨渊和夜华的劫数。
两个人都在重复同样的结局,是因果轮回,循环反复。
所以once upon a time 既是对前尘往事的搁笔留白,以达意犹未尽的效果,也是因果轮回,循环反复的伏笔。
觉得很好。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英文
【原创版】
目录
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英文翻译
2.英文版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出版情况
3.英文版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对原作的还原度
4.英文版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作用
正文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我国知名作家唐七公子的一部小说,自 2014 年起便风靡全国。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的走出去,这部作品也被翻译成英文,走向了世界。
英文版名为"Eternal Love: Ten Miles of Peach Blossoms",于 2018 年由一家英国出版社引进并出版。
英文版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了原作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翻译团队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采用了大量的本土化表达,使得英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部作品。
从这一点来看,英文版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对于原作的还原度是相当高的。
英文版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出版,不仅使得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走向了世界,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这部作品,英文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中国当代文学的魅力,还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从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总的来说,英文版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一部成功的文化输出作品。
第1页共1页。
文言文翻译论文从《桃花源记》四种英译文对比研究看文言文翻译*****学号:********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班级:英语0701时间:2010年6月从《桃花源记》四种英译文对比研究看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要求译者不仅要有较高的汉语水平,还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这样才能实现语言之间的准确转换。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飞速发展,汉译英工作蓬勃开展,相当数量的中国古代优秀作品译成英语,优秀的作品各具千秋,但仔细阅读又会发现诸多问题。
本文将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例,对比分析其四个比较成功的英译版本(即:A Tale of the Fountain of the Peach Blossom Spring--by罗经国; The Peach Colony --by 林语堂; Peach-Blossom Springs – by 方重; Peach-Blossom Source -- by A. R. Davis ), 以揭露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首先,题目《桃花源记》,因为此文为叙事散文,所以“记”译成tale 还是比较合适的,但是罗用的fountain与spring有重复之嫌,而林忽略了“源记”的翻译、方和Davis忽视了“记”,则略显不当,所以笔者也赞成导师高玉芳老师的译文“A Tale of Peach Blossom Spring”。
文言文英译的语言准确表达很难!文言文的翻译过程比较复杂,是“理解(古汉语)----转换(成现代汉语)----表达(成外语)”比现代文的翻译多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转换,而这期间避免不了对原文信息的误解和丢失,从而使原文面临二度损失。
本文将在词句、篇章方面,分别举例加以对比分析。
词句方面:例1,翻译“缘溪行”时,林用walking, 而根据上下文的理解我们知道,捕鱼人是划船而往的,所以罗的rowed his boat更合适; 例2,翻译“落英缤纷”时,罗用了in riotous profusion, 这样就失去了情景的美感,与原文意境不符,而林直接用了rose petals更让人不甚明了,Davis 的fallen blossom lay in profusion差强人意,幸好方的Here and there falling blossoms were dancing gracefully in a housand hues 能较好的描述当时的景色,给人美妙的感受。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借鉴?抄袭?∣听听来自虎知队的声音随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影版的上映,原著涉嫌抄袭的争议再度在网络上掀起波澜。
8月9 日,原著作者唐七在微博公开了一份声明及鉴定书,否认抄袭,但很快,这份鉴定书又引发了质疑:单方面的鉴定书是否有法律效力?如何看待唐七发表的未抄袭声明?又该如何界定文学或影视作品抄袭、雷同与借鉴?虎知队队员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虎知队赵虎律师观点:抄袭和借鉴之间,有的时候显而易见,有的时候只有一线之隔。
简单的说,如果借鉴的是别人的思想,则为借鉴;如果“借鉴”的是他人的表达,则可能构成侵权。
法律保护的是独创性表达,不保护思想(即思想表达二分法)。
难就难在:思想和表达,看起来非常清楚,找到中间那条线却是极难极难的。
总体来说,越形象、越具体,则越可能被认定为表达;越抽象、越概括,越可能认定为思想。
从来没有人在理论上找到那条分界线,所有关于表达和思想的认定都要深入到个案之中,有裁判者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否用了《桃花债》的独创性表达,这是个法律认定,基本上不靠证据来证明,而是由法官根据双方的作品的比对情况和庭审的具体情况进行认定。
这个时候的律师意见、专家意见、鉴定机构意见(鉴定机构是否有这个鉴定能力和资格,我存疑)只能被认为属于辅助材料,不属于证据的范围。
证据就是原告的作品和被告的作品,方法就是如何进行比对。
附上其他文章转载的我讲过的两个例子,或许有助于大家更好的理解思想表达二分法:如在写作手法上有「偷龙转凤」这个桥段,一个作家用了「偷龙转凤」的桥段写了一个故事,如果不允许另外一个作家用这个桥段再创作,无疑会限制了创作,不利于文化的发展,而「偷龙转凤」这个桥段就是思想的范畴,不过具体如何「偷龙转凤」则可能会落入表达的范畴,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比如,一个作家看完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后,写了一个现代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他也写了两个同学之间互相吸引,但是因为家中有世仇或者家境相差悬殊遭到父母反对,一方自杀,另外一方被迫嫁给他人,新婚夜殉情这么一个故事。
小编给你一个美联英语官方免费试听课申请链接:/test/waijiao.aspx?tid=16-73675-0美联英语提供:娱乐英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零差评爆红国外This is the best movie ever. Love the actors and actresses especially the main actors. Anyone who love this movie as much as I do should read the novel ( to The Sky Kingdom) while waiting for the new episodes. It's really interesting when you read the novel before watching the movie.这是迄今为止我觉得最好的影视剧。
很喜欢这部戏里的演员尤其是主角们。
如果你像我一样超爱这部戏,应该趁着还没更新最新剧集时去看看原著小说。
在追剧之前看看原著小说的话会很有意思。
Ok so Ive been watching the epis raw(up to epi 36) and its over half way done and Im still watching!! This show is just great all around! I usually have no patience to watch long dramas as they tend to get draggy especially chinese ones but this one is truly an exception! Awesome chemistry b/t the leads<3 I jus started reading the book...hope its jus as good as the show!OK,我刚刚看完36集,整部戏剧情已经过半但我依然还在看!!这部剧全程都很赞,一般来说我没有耐心去看有些拖拉的超长电视剧特别是中剧,不过这部真是个例外!主演之间有超棒的化学反应,比心,我准备开始读这部戏的原著小说了,希望小说和剧集一样优秀。
《聊斋志异》英译本中的伪翻译现象分析-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引言同《红楼梦》和《论语》等其它许多中国典籍一样,《聊斋志异》也不断被不同的译者翻译成英语,慢慢完成了其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过程。
19 世纪40 年代至20 世纪40 年代,是《聊斋志异》英译的第一次高峰时期。
在此期间,许多西方汉学家,如德国汉学家郭实腊和卫礼贤,美国汉学家卫三畏,英国汉学家梅辉立、禧在明、阿连壁和翟理斯,法国汉学家乔治苏利耶德莫朗等,为英语世界奉献了许多特色各异的《聊斋志异》英译文,为《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翟理斯的两卷本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更是自出版伊始就被公认为英语世界《聊斋志异》英译本的代表之作。
早期西方汉学家英译《聊斋志异》时处西强中弱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西方汉学家深受当时盛行的西方中心主义意识形态影响,翻译《聊斋志异》时会根据西方的意识形态、文化习惯以及自己的翻译目的对原文进行操纵,结果导致他们的《聊斋志异》英译中存在大量的伪翻译现象。
1 伪翻译伪翻译分为两种,一种是图里所指的那些无实际翻译操作过程,借翻译之名行创作之实的翻译( Toury,2001: 40) ; 一种是拉多所指的那些偏离原文太远而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翻译( MarkShuttleworth &Cowie Moria,2004: 134) 。
中外翻译史上,第一种伪翻译并不鲜见。
例如,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史上存在大量伪翻译: 《清静心法经》、《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本生心地观经》、《仁王经》等都是借翻译之名自创的伪经; 中国当代作家王山出版自己创作的畅销书《第三只眼睛看中国》时,声称该书是译自德国学者洛伊宁格尔的作品; 俄国文豪普希金发表诗歌《致李锡尼》时,声称译自某个古罗马诗人,其实该诗是他自己创作的作品; 法国作家皮埃尔路易出版《比利提斯之歌》时,声称该书译自希腊女诗人比利提斯的作品,不过后来人们发现《比利提斯之歌》是皮埃尔路易本人的创作。
以林语堂的诗学翻译观浅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译著发表时间:2018-01-25T14:32:28.603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10月下作者:邓婷婷[导读] 本文先简介译者及其译著在海外的影响,再谈林语堂的诗学翻译观,最后举例从林语堂的诗学翻译观观浅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译作中的美言佳句。
邓婷婷(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 400031)摘要:唐七公子所作地言情兼仙侠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讲述了青丘帝姬白浅和九重天太子夜华的三生爱恨,三世纠葛的故事。
其文风抒情唯美,其中一些表达甚至大有来头。
比如“桃花灼灼,枝叶蓁蓁”,出自《诗经》,而对夜华的描述“眉如泼墨,鬃若刀裁”则是出自《红楼梦》。
笔者欲以林语堂的诗学观浅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译著中的美言佳句。
本文先简介译者及其译著在海外的影响,再谈林语堂的诗学翻译观,最后举例从林语堂的诗学翻译观观浅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译作中的美言佳句。
关键词:林语堂的诗学翻译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译著;1.前言近期,由杨幂、赵又廷、张智尧、迪丽热巴、高伟光、张彬彬、于朦胧、安悦溪、祝绪丹、黄梦莹等主演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赢得了超高的收视率。
它是根据唐七公子所作地言情兼仙侠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所改编地,小说中讲述了青丘帝姬白浅和九重天太子夜华的三生爱恨,三世纠葛的故事。
其文风抒情唯美,其中一些表达甚至大有来头。
比如“桃花灼灼,枝叶蓁蓁”,出自《诗经》,而对夜华的描述“眉如泼墨,鬃若刀裁”则是出自《红楼梦》。
笔者欲以林语堂的诗学观浅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译著中的美言佳句。
本文先简介译者及其译著在海外的影响,再谈林语堂的诗学翻译观,最后举例从林语堂的诗学翻译观观浅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译作中的美言佳句。
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译者简介、译著影响2.1译者简介陈星,南京大学英语系讲师。
爱丁堡大学英语文学博士(2014),研究方向为莎士比亚及英国文艺复兴文学。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英译本误译研究作者:赵思萌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9期内容摘要:To the Sky Kingdom是中国网络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英译本之一,随着同名电视剧及电影的热播,英译本研究也变得炙手可热。
但是研究发现,译本存在一些误译现象。
本文以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为指导,从语法分析错误、语境分析错误以及文化理解错误三方面对译本中的误译进行分析,为网文译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误译交际翻译语义翻译 To the Sky Kingdom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工具,各类语言间的交际需要通过翻译来实现。
当今中国主张文化“走出去”战略,对外译介中国文学作品是一个重要的传播路径。
To the Sky Kingdom是中国网络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英译本,译者为PoppyToland。
此译本一经出版,便取得亚马逊Asian Literature畅销榜第3名、Kindle Edition 畅销榜的亚洲文学区图书第1名的佳绩。
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及其背后文化间的差异,译者在翻译时出现了误译现象。
误译是译作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指“在思想意义上或在文字上背离了原文,通常是由理解或表达不当造成的”(方梦之,2004)。
有学者从全译批评标准出发,对误译进行了界定:译语在语用、语义、语形三维度的偏离超出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影响交际的正常进行(顾俊玲,2015:43)。
基于此标准笔者主要从语法、语境以及文化三方面分析To the Sky Kingdom 中的误译现象。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部分。
语义翻译指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意义,表现原作的思维过程,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发挥语言的表达功能。
交际翻译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它侧重于发挥语言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原虹,2003:1)。
交际翻译的关注点是目的语读者,尽量为这些读者排除阅读或交际上的困难与障碍,使交际能够顺利进行。
而语义翻译中,译者仍然以原文基础,坚守在源语文化的阵地中,只是解释原文的涵义,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文本的意思。
简言之,交际翻译强调译文的“效果”,而语义翻译强调保持原文的“内容”(江利超,2018:133)。
三.To the Sky Kingdom 误译分析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该译本中的误译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3.1语法分析错误语法分析,即利用英语语法知识,通过分析原句语法结构,从而分辨、确定原句意义或原句中某个词的意义(陆同,2017:11)。
但是英汉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二者语法结构不尽相同,所以翻译时分析句子十分必要。
理解是翻译的基础,而语法分析又是理解的前提,如果句子语法分析错了,必然会导致误译。
例如:原文:“这就是你家娘子新近给你添的姑娘?这小模样儿长得倒真是不错。
”(唐七,2015:3)译文:“Is this your new baby daughter?How lovely they are at this age.”(Poppy,2016:22)例句中后一句是折颜上神对狐帝新出生女儿的评价,句子主语是“小模样儿”,就算在翻译时添加上人称主语也应该是“she”,但是译者译为“they”,就有些指代错误,显然这里是译者对主语分析的错误造成的误译。
交际翻译的关注点是尽量为目的语读者排除阅读或交际上的困难与障碍,但译为“they”会增加西方读者的困惑,不清楚它在这里指代什么。
此译文不符合交际翻译要求,更别说强调保持原文“内容”的语义翻译了。
3.2语境分析错误语境也叫上下文,是指词、短语、语句或篇章所处的前后语言环境(陆同,2017:12)。
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一词多义现象,不同语境下同一词语的意义往往不同,因此语境分析在翻译中非常重要,它可以使词汇的意义单一化和具体化,有助于译者理解。
语境分析错误势必会引发误译。
如:原文:“……投身在江南一个世代书香的望族,叔伯祖父皆在庙堂上供着要职。
”(唐七,2015:239)译文:“ This family had an excellent, longstanding literary reputation, and for two generations the males had held senior temple positions.”(Poppy,2016:383)据现代汉语词典显示,“庙堂”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指庙宇,指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二指朝廷,指人君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对它的翻译也相应地有两种:temple和imperial court。
根据例句可以很明显地判断出“庙堂”在这一语境中应该译为“imperial court”而非“senior temple”。
语义翻译要求尽量译出原文确切的语境意义,而该譯文没有做到。
此外,中文读者能够明显看出“庙堂”一词的真正含义,但西方读者无法根据译文读出这个词的意思,所以说该译文也不符合交际翻译法。
词汇翻译的准确与否不仅要根据其语境判断,还要检验它与句中其他成分是否搭配得当。
显然在译者的译文中“ the males”与“had held senior temple positions”互不搭配,只会让西方读者以为家中男性是神职人员,是在庙宇、神殿之中任职。
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需要根据语境来调整词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译文。
3.3文化理解错误翻译活动不单纯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的碰撞。
由于原作者与译者不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To the Sky Kingdom中出现了文化理解错误或文化缺失导致的误译现象。
例如,文中有一位名为“西王母”的神仙。
在中国上古神话中,西王母指端庄华美的女神仙。
而译者在翻译时望文生义,将其译为“Western Empress’s mother(西皇后的母亲)”。
该译法没能准确传达这一词语的含义,容易让西方读者产生误解。
交际翻译要求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近似于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显然这里并未做到。
有学者建议将西王母译为“The Queen Mother of the West”(Bernard, Elizabeth,2000),或者将西王母直接音译为“Xi Wang Mu”。
上述译法才能让西方读者获得与中方读者相似的阅读效果,符合交际翻译法的要求。
再如文中另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词语——“青衣”,同样也出现了误译。
“……看戏台子上的青衣将水袖舞的洋洋洒洒”(唐七,2015:275)一句中,译者将其误译为“an actress in a blue dress”,明显是不了解中国戏曲文化。
中国读者一看便知这一词语的真正含义是中国传统戏剧中的一个主要角色,但西方读者看到译文只会误以为这只是一个演员而非专业术语,故而该译法违反了交际翻译法。
青衣属于我国戏曲人物中旦角的一种,指戏曲表演中的一个女性角色,也指闺门旦或正旦。
因此这一词语应译为“Qingyi 或 Guimen Dan,Zhengdan”,或在翻译时加以注释,译为“main female role in opera”。
这样的翻译才能帮助外国读者理解词语含义,产生与中文读者一样的阅读效果。
四.总结本文主要从语法、语境、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了To the Sky Kingdom 中的误译现象,并且通过对比分析Newmark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笔者认为该书的误译违反了这两种翻译方法。
但是要想杜绝这种误译现象的发生绝非易事。
译者翻译前应深入分析源文本,对于不熟悉的地方要进行多方查证。
本文所述的誤译现象在实际翻译工作中非常普遍,译者要有严谨的翻译态度、相当的语言知识积累,牢记两种语言的语义和文化方面的差别,积极积累不同文化知识,提高对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才能把误译减到最少,提高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1].Bernard, Elizabeth. Goddesses who Rule[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2]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Press, 2001.[3]Poppy Toland. To the Sky Kingdom[M]. AmazonCrossing, Seattle. 2016.[4]方梦之.译学辞典[K].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5]顾俊玲.误译判定标准论[J].中国科技翻译,2015,28(04):42-45.[6]江利超.Peter Newmark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J].海外英语,2018(07):133-135.[7]陆同.英汉翻译中误译的原因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11-13.[8]唐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9]原虹.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3(02):1-2.[10]张潇丹.英语翻译过程中误译的探讨——评《翻译技巧与误译》[J].新闻与写作,2018(02):128.(作者介绍:赵思萌,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翻译硕士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