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文档第一讲近代中国社会的特征与性质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第一,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第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打破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
但同时,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各种投资,又对中国的民族工商业造成了直接的经济压迫。
这就使中国的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形态。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一定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缓慢,力量软弱,大部分与我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以及中国地域广大,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帝国主义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分裂中国,中国处于分裂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加官僚资本主义),中国广大人民生活日益贫困化,毫无政治权利。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1)地主阶级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仍然占有大量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不过,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
一部分地主将土地剥削获得的货币投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
不过,大多数地主仍主要依靠地租剥削生活,一些城居地主也往往是兼营土地、高利贷和工商业。
(2)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单选]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单选]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多选]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单选]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2、[单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单选]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单选]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7、[单选]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8、[多选]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受到破坏,规定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1)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2)1844年《望厦条约》9、[多选]控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手段有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资本输出。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单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单选]1841年战死虎门的广东水师提督是关天培。
3、[单选]1842年,在镇江战场战死的满族副都统是海龄。
4、[单选]中法战争期间,老将冯子材率领清军和民众取得“镇直关大捷”。
5、[单选]甲午战争中,战死于平壤的清军将领是左宝贵。
一、2012-2013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型:1、单选题:20题*1分=20分2、多选题:10题*2分=10分3、辨析题:2题*10分=20分4、论述题:2题*20分=40分二、2011-2012年下《纲要》复习提纲重点章是:第二、三、六章第一章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0-18基本思路:鸦片战争引起中国社会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1)是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是主要矛盾,鸦片战争前主要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之间的矛盾,鸦片战争后则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3)是革命任务,鸦片战争前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势力,鸦片战后则是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由传统农民战争转变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2、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pp.20-30 基本思路(要求宏观把握):军事:发动侵略,屠杀中国人民(如旅顺大屠杀);侵占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如沙俄侵占150万平方公里土地);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如圆明园的破坏);政治:控制中国内政、外交(如赫德对中国海关的控制);操纵晚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如天津教案);在中国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如慈禧、袁世凯等)经济:控制通商口岸(如江海关);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如通商口岸广设洋行);操纵中国经济命脉(如财政、铁路、金融);文化:名为传教,实为侵略(如传教士郭士立);制造侵华舆论(如“黄祸论”)。
3、从中国内部因素来看,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pp.35-38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朽性;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又是最根本的原因。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腐朽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取得反侵略斗争根本性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2012年春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9-1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怎样的经济影响。
(22。
25-28)1、勒索赔款,抢掠财富;2、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3、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4、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5、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后面四点就行)3、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16-17);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17-18)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等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
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双方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三、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它的来源主要是城市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以及相互关系: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这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理由:1)、——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2)、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3)、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首先与主要的)2)、政治控制3)、经济掠夺4)、文化渗透二、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2)、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华中科技大学2012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考试大纲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本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1、两对基本矛盾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四、基本历史线索 1840-1919年的中国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奴役 第二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第三节 反侵咯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 二、从睁眼看世界到"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一、洋务新政的兴办 二、洋务新政的失败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进行与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二、思想启蒙及其意义 三、戊戌维新运动夭折的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一、封建帝制的覆灭二、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一、共和制蜕变为封建军阀专制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本编综述 天翻地覆的三十年一、中国所处的时代与国际环境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国际格局的变化二、三座大山的重压1、从北洋政府到国民党政府2、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3、外国在华资本的垄断地位4、官僚资本的膨胀与民族资本的困境5、人民的悲惨境遇三、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2、两个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四、基本历史线索1919—1949年的中国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二、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三、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特点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面貌一、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二、工农运动的发动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一、大革命失败与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延安整风及其历史意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 三、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四、国共合作,共赴困难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二、从片面抗战到消极抗战 三、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人民战争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与游击战争的战略作用 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四、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与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四、国民党统治的经济、政治危机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和政治主张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路线和第三大党运动的失败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二、人民政协与临时宪法——《共同纲领》三、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本编综述 走向辉煌的五十年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四、基本历史线索1949— 年的中国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与发展道路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珞一、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一、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第二节 严重的曲折一、“大跃进”及其纠正二、“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三、错误的性质、原因和教训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一、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基本建立二、经济、科教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提高三、大国地位的初步确立与国际环境的改善四、确立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大原则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第一节 建国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解放思想,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二、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三、改革开放的起步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巨大成就一、改革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积极推进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三、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其作用四、外交战略的实施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012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试题及答案第一篇:2012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试题及答案全国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真题和答案2012.7月 1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的时间是A A1851年B1853年C1856年 D1864年2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DA《原道觉世训》B《原道醒世训》C《十款天条》D《天朝田亩制度》3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B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C洋务派与维新派的论战D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4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AA《时务报》B《国闻报》C《湘报》D《万国公报》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CA洋务运动B戊戌维新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61911年在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爆发的民众爱国运动是BA拒俄运动B保路运动C抵制美货运动D拒法运动7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成果后于1914年5月炮制了B A《戒严法》B《中华民国约法》 C《钦定宪法大纲》D《暂行新刑律》81917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反对北洋军阀的C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第一次护法运动D第二次护法运动9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B鲁迅发表《狂人日记》C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D周恩来创办《觉悟》杂志10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C A北洋军阀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B北洋军阀与日本签订“西原借款”合同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受挫111924年11月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是A A周恩来B廖仲恺C邓演达D聂荣臻121925年至l926年间中国工人坚持l6个月之久的罢工斗争是DA香港海员罢工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D省港罢工131928年12月在东北宣布“改易旗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的是BA孙传芳B-张学良C吴佩孚D张作霖14国民党在全国统治建立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DA从农业方面开始的B从重工业方面开始的C从商业方面开始的D从金融业方面开始的15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A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百色起义161928年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A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171933年11月在福州发动抗日反蒋事变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C A马占山和李杜B冯玉祥和吉鸿昌C蔡廷锴和蒋光鼐D张学良和杨虎城181935年北平学生在中共号召和领导下举行的抗日救亡运动是B A五卅运动B一二?九运动C一二?一运动D一二?三O运动191939年1月国民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的会议是dA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B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C国民党五届四中全会D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201942年在缅北对日作战中以身殉国的中国远征军将领是C A佟麟阁B谢晋元C戴安澜D张自忠211945年10月国共两党通过重庆谈判签署的文件是a A《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B《和平建国纲领》 C《对时局的意见》D《国内和平协定》22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制造了镇压上海人民团体和平请愿团的CA五卅惨案B校场口惨案C下关惨案D五二〇案23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宣言》正式提出的口号是B A和平、民主、团结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C将革命进行到底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241948年1月在香港正式宣布成立的中国民主党派是D A中国民主同盟B中国民主促进会C台湾民主自治同盟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25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BA“一体两翼”同时并举的方针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C“两条腿”走路的方针D“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26周恩来代表党和政府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是在c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B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D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27新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d A1964年10月B1966年lO月C1967年6月D1970年4月281971年lo月新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是B A恢复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合法席位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D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29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起点是A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30邓小平在1979年3月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DA“一个中国”的原则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C“三个有利于”的标准D四项基本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火烧圆明园发生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中法战争2.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私营工商业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全面调整的原则是( )A.“消灭资本主义”B.“经销代销”C.“统购统销”D.“公私兼顾、劳资两利”3.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 )A. 政治控制B. 经济掠夺C. 文化渗透D. 军事侵略4.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 )A.虎门销烟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C.太平天国起义D.义和团运动6.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A.奕訢B.张之洞C.刘坤一D.冯桂芬7.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B.小农经济C.市场经济D.封建经济8.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 )A.《海瑞罢官》的发表B.《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C.《五一六通知》的发表 D.《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9.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A.广州、厦门、福州、南京、上海B.广州、汉口、福州、南京、上海 C.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D.广州、汉口、福州、宁波、上海10.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实现“耕者有其田”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现共和D.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11.袁世凯建立的北洋军阀政权代表的是( )A.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B.大资产阶级的利益C.民族资本家和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D.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1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D.提倡民主和科学13.中共成立后,组织成立的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是( )A.全国工人总工会B.京汉铁路总工会C.省港罢工委员会D.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4.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成为扭转时局关键的事件是( ) A.一二九运动 B.瓦窑堡会议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七七事变15.中共中央发表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指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在于( ) A.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B.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C.国民党正面战场应发挥主导 D.使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16.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 )A.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B.半社会主义的性质C.完全社会主义的性质D.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7.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上谕,史称( )A.公车上书 B.自强求富 C.戊戌政变 D.百日维新18.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的政策是( )A.大陆政策B.中立政策C.均衡政策D.门户开放政策19.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互助组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B.半社会主义性质C.社会主义萌芽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20.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 ) A.“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B.“攀登科学技术高峰”C.“向科学进军”D.“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2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2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B.鲁迅发表《狂人日记》C.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23.1945年昆明一二一运动,吹响了国统区爱国学生运动的第一声号角,在全国范围产生了重大影响。
2012年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一、考试题型:1. 单项选择题:20分2. 名词解释25分:3. 简答题30分:4. 论述题25分:二、名词解释:1.鸦片战争:1840~1842年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借口中方销毁鸦片而派兵入侵的战争。
2.《南京条约》: 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五口通商。
强占香港。
勒所赔款。
协定关税。
英国可以在通商口岸派设邻事、管事等官;废除广东公行制度;释放卖国汉奸;英国管员与中国官员平等往来;英军占据中国的地区,直至清政府付清赔偿款项后才撤离等。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
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译作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江宁条约》,又称《中英南京条约》。
3.戊戌维新: 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变法活动。
亦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改良派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4.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5.《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颁布的—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包括社会组织、军事、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
它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6.《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
7.同盟会: 亦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
同盟会在1912年造成大清帝国的覆亡,促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权——中华民国的建立。
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课程代码:03708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卷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2.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原道觉世训》B.《原道醒世训》
C.《十款天条》D.《天朝田亩制度》
3.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的事件是
A.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取得全胜时期
B. 清政府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
C.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 戊戌变法失败
4.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刊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万国公报》
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6.1911年,在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爆发的民众爱国运动是
A.拒俄运动 B.保路运动 C.抵制美货运动 D.拒法运动
7.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成果后,于1914年5月炮制了
A.《戒严法》B.《中华民国约法》
C.《钦定宪法大纲》D.《暂行新刑律》
8.1911年4月27日革命派黄兴组织举行了
A. 四川保路运动
B. 广州起义
C. 武昌起义
D. 护国运动
9.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B.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C.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D.周恩来创办《觉悟》杂志
10.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
A.北洋军阀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B.北洋军阀与日本签订“西原借款”合同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受挫
11.1924年11月,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是
A.周恩来 B.廖仲恺 C.邓演达 D.聂荣臻
12.1925年至l926年间,中国工人坚持l6个月之久的罢工斗争是
A.香港海员罢工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罢工
13.1928年12月,在东北宣布“改易旗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的是
A.孙传芳 B. 张学良 C.吴佩孚 D.张作霖
14.国民党在全国统治建立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
A.从农业方面开始的 B.从重工业方面开始的
C.从商业方面开始的 D.从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15.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16.1928年,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7.1933年11月,在福州发动抗日反蒋事变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
A.马占山和李杜 B.冯玉祥和吉鸿昌 C.蔡廷锴和蒋光鼐 D.张学良和杨虎城18.1935年,北平学生在中共号召和领导下举行的抗日救亡运动是
A.五卅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一二·一运动 D.一二·三O运动19.1939年1月,国民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的会议是
A.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B.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C.国民党五届四中全会D.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20.1942年,在缅北对日作战中以身殉国的中国远征军将领是
A.佟麟阁 B.谢晋元 C.戴安澜 D.张自忠
21.1945年10月,国共两党通过重庆谈判签署的文件是
A.《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B.《和平建国纲领》
C.《对时局的意见》D.《国内和平协定》
22.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国内和平基本实现的事件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国民党发布国共合作宣言
D.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性23.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宣言》正式提出的口号是A.和平、民主、团结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C.将革命进行到底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24.1948年1月,在香港正式宣布成立的中国民主党派是
A.中国民主同盟B.中国民主促进会
C.台湾民主自治同盟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5.1998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 A.讲政治、讲经济、讲文化的教育 B.讲思想、讲作风、讲文明的教育
C.讲理想、讲觉悟、讲正气的教育
D.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
26.周恩来代表党和政府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是在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B.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D.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27.新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
A.1964年10月 B.1966年lO月 C.1967年6月 D.1970年4月
28.1971年lo月,新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是
A.恢复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合法席位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D.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29.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起点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
30.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体制
D.市场为主、计划为辅的经济体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31.1904年至l905年,在中国东北为争夺在华利益进行战争的列强有
A.法国B.俄国
C.英国D.日本
32.20世纪初,陈天华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有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
C.《警世钟》D.《猛回头》
33.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制定的革命纲领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3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对
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
C.民族资本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
35.1928年,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著作有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36.1936年lO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胜利会师的红军主力有
A.红一方面军
B.红十五军团
C.红二方面军
D.红四方面军
37.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构成人民民主专政主要联盟的阶级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8.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的对待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方针是
A.古为今用
B.洋为中用
C.百花齐放
D.推陈出新
3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提出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 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
40.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有
A.全方位B.多层次
C.宽领域D.多方面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1.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
43.简述《资政新篇》的提出者、主要内容及性质是什么?
44.简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和意义?
4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6.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中的地位及其历史启示。
47.试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