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移动互联网全景调研与趋势洞见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96.50 KB
- 文档页数:14
2011年移动互联网行业研究报告2011年2月目录一、行业现状 (5)1、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呈现爆发式增长 (5)(1)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爆发式增加 (5)(2)3G用户规模虽小但呈加速增长趋势 (6)(3)未来5年内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桌面互联网 (6)2、智能手机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7)(1)智能手机渗透率快速提高 (7)(2)iPhone/iPad引爆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 (8)(3)以iPhone和iPad为代表的产品将给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带来持续热潮 (9)3、数据流量将持续暴增,逼迫运营商迅速应对 (10)(1)全球数据流量暴增 (10)(2)智能移动终端暴增与移动互联应用兴起已使3G网络不堪重负 (10)4、3G+WLAN互为补充的无线城市战略大势所趋 (12)(1)升级、网优、WIFI等各种应对策略起上阵 (12)(2)国内运营商探索WLAN+3G的“无线城市”建设思路 (14)(3)从全球来看,WiFi已成为最终用户对移动设备的标配需求 (16)5、移动互联进程中对IP地址严重稀缺 (17)(1)IPv4 地址即将耗尽 (17)(2)我国IPv4地址短缺问题形势更为严峻 (18)(3)IP地址不足将制约移动互联网发展 (18)(4)我国已经步入全面推进IPv6商用,培育和完善IPv6产业链的阶段 (19)6、移动应用服务市场爆发前夜,百花齐放 (20)(1)以苹果App Store为代表的移动应用,用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0)(2)App Store应用数量和下载量爆发式增长惊人,产生巨大产业链 (20)(3)3G网络、智能终端、云计算三大新技术基础将使移动互联网应用进入突破期 (21)(4)3G等网络限制将打开手机动漫、视频等应用的天花板 (22)7、运营商投资高位运行中的结构性机会 (22)二、行业趋势: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竞争与融合 (24)1、产业格局:三足鼎立,加速变革 (24)(1)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竞争对手三足鼎立 (24)(2)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将促使电信业变革 (25)(3)三大商业模式改变产业格局 (26)2、产业发展趋势:融合与转型趋势 (26)3、产业竞争趋势:以用户为中心,移动化、数字化与互联化 (29)(1)以用户为中心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29)(2)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趋势 (29)4、产业周期:价值曲线的趋势 (30)(1)价值创造将演绎“基础设施-平台-应用”三者之间不断更新的发展趋势 (30)(2)移动互联网下的用户发展具有很强的“羊群效应”和“长尾理论” (31)四、投资思路 (33)1、无线覆盖及网优:运营商竞争的必争之地 (33)2、智能手机高增长:带动天线、连接器等产业链高景气 (38)3、WLAN+IPV6设备市场高增长:国家战略鼓励,运营商采购拉动 (44)4、移动应用服务:突破临界扩散后,具有综合创新优势的细分市场 (48)五、细分领域及主要企业 (53)1、网优及无线覆盖:三维通信、世纪鼎利 (53)(1)三维通信:“设备+服务”一体化无线覆盖网优厂商 (53)(2)世纪鼎利:“端到端”的无线网络测试分析和网优厂商 (54)2、智能手机:信维通信、顺络电子 (55)(1)信维通信:国际大厂背后的手机天线“隐形冠军” (55)(2)顺络电子:布局丰富的被动元件国内龙头 (56)3、网络设备及服务:星网锐捷、国脉科技 (57)(1)星网锐捷:网络设备第二梯度的领头羊,引领企业网市场 (57)(2)国脉科技:多模式的高端网络技术服务及外包的领先者 (58)4、移动应用:拓维信息、四维图新、科大讯飞 (59)(1)拓维信息:网络设备第二梯度的领头羊,引领企业网市场 (59)(2)四维图新:“汽车+手机”双轮驱动,位置服务的地图老大 (60)(3)科大讯飞:语音云计算的龙头,新服务新价值 (60)六、主要风险 (61)1、运营商及政府投资风险 (61)2、宏观经济风险 (61)3、3G用户发展风险 (61)4、政府政策及法律风险 (62)一、行业现状2010年,被业界普遍认同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元年。
知名风投公司KPCB发布《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来源: TechWeb 2011-5-11 9:23:55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发布5月11日消息,知名风投公司KPCB日前发布了《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该报告通过10大点分析了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出现,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兴事物蓬勃发展,移动平台正式进入大众市场。
当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会遭遇一些成长的难题,比如营收模式等。
不过无论如何,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来临。
传奇风投、KPCB合伙人约翰·杜尔(John Doerr)曾说,“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社交网络创新者正为用户重新想象和重新定义一个网络,这一网络超越文档和网站。
”一个崭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
以下是具体分析:报告要点:1.移动平台进入大众市场2.移动互联网是全球性的3.社交网络加速向移动网络发展4.移动网络使用时间增长5.移动广告-成长迅速,但营收并不令人不满意6.移动商务-改变购买行为7.虚拟物品及应用内商务出现8.不是所有平台都一样9.变化加速,新玩家快速出现10.概述。
1.移动平台进入大众市场1)iPod改变了媒体行业,iPhone进一步助力,iPad的快速增长则令前两者望尘莫及。
iPad vs.iPod vs.iPhone推出后前3季度全球累计出货量2)iTunes的出现改变了媒体行业,但App Store的出现令其失色。
iTunes和App Store推出后前10个季度音乐/视频/电影vs.应用累计下载量3)Android冲击大众市场。
Android前9个季度全球累计出货量4)台式机+笔记本电脑vs。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如图所示,到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出货量将超越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出货量(2005-2013年趋势图 )2.移动互联网是全球性的1) 截止2009年全球有18亿互联网用户,其中中国,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占比达46%。
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大事记1、中国移动在6城市正式启动TD-LTE规模试验布局4G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同意,中国移动于2011年第一季度正式启动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6个城市组织开展TD-LTE规模技术试验。
2、盛大无线创办面向Android开发者的Joy开发基金1月18日,盛大无线在无线互联网新产品推荐会上宣布,投资2000万,为Android开发者创办Joy开发基金,该基金主要面向Android开发者,采取先付订金的投资方式。
3、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突破3亿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依然是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但用户手机网民增幅较2009年趋缓。
4、腾讯推出类kik移动IM应用——微信1月21日,继小米科技的米聊、盛大Kiki之后,腾讯推出了类kik移动IM应用—微信iPhone版,微信类服务崛起,对移动运营商造成巨大冲击,在移动IM领域注入了创新活力。
5、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1月26日,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
该联盟旨在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推动中关村移动互联产业圈的加速发展,引领创新、辐射全国,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成为全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心。
6、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多盟创始团队首次亮相2月21日,拥有大众点评网、口碑网等近百家合作伙伴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多盟(Domob)创始人团队首次公开亮相,阵容强大,包括百度核心技术负责人齐玉杰、前激动网总裁张鹤、卓望信息技术分责人边嘉耕和139移动互联网研发负责人王鹏云。
7、中国联通推出沃Phone及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2月28日,中国联通旗下自主的OMS操作系统以及搭载该系统的多款机型,在联通公司正式发布。
2011Q3移动互联网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达到108.3亿元,同比增长154.6%,环比增长38.9%。
2011Q3移动互联网增速较上个季度增长了近18个百分点,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爆发之势初显。
艾瑞认为:艾瑞咨询分析认为,移动终端和手机操作系统的竞争加剧,进一步加快了智能手机的普及速度,带动了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增速再创历史新高,爆发之势初显。
同时,传统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大移动互联网的投入,新应用的不断出现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吸引大量新进入者,也在推动各细分行业的成长。
手机电子商务继续其迅猛发展态势,成为移动互联网增速最快的细分行业2011Q3市场格局小幅变动,手机电子商务增速明显。
艾瑞认为: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1Q3移动互联网市场细分格局的变动趋势与上季度一致,其中移动增值市场占比进一步下降,占整体市场规模的43.7%,而手机电子商务占比则明显增大,从二季度的27.9%增长至34.8%。
对于手机广告行业,随着广告主认知的不断提高、手机广告网络公司的不断发展和移动终端用户数的不断增长,其市场规模也在攀升,占比从二季度的9.5%增长至10.3%。
在其它细分市场行业中,移动增值、手机游戏、手机搜索均稳定发展,所占比例略有下降,移动互联网的市场格局更加趋向均衡。
2011Q3手机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37.7亿元,环比增长90.4%,同比增长508.1%。
艾瑞认为:2011Q3手机电子商务继续其迅猛发展态势,同比增长508.1%,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艾瑞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推动因素:第一,传统电商网站都开始运营其移动客户端,并加大其客户端的营销力度,吸引大量用户并产生购买行为;第二,大型B2C网站均支持货到付款,跳过了移动支付的门槛,从而解决了用户的支付问题;第三,移动电商App更有效的提升了用户体验,维持客户关系。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2011年中国手机电子商务的发展已显示出加速发展的趋势,未来手机电子商务规模所占比例还将继续提升。
移动互联网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方法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和对其未来发展的看法。
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在线问卷平台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结果1.移动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发现,约90%的受访者每天都使用移动互联网,其中大部分受访者每天使用时间超过2小时。
移动互联网主要用于社交娱乐、信息获取和购物等方面。
其中,社交娱乐占比最大,达到70%,信息获取和购物的比例分别为60%和40%。
2.移动互联网应用3.移动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移动互联网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他们认为移动互联网方便了信息获取和社交,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同时,也有约10%的受访者认为移动互联网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和信息泛滥等问题。
4.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超过70%的受访者对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移动互联网在社交、购物、娱乐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他们也对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约20%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需要更大的突破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只有约10%的受访者对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表示悲观。
三、调查结论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部分受访者每天都使用移动互联网,主要用于社交娱乐、信息获取和购物等方面。
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存在过度依赖和信息泛滥等问题。
大部分受访者对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认为其在社交、购物、娱乐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他们期望移动互联网持续创新并提高安全性。
四、建议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用户体验和信息安全。
企业应加强对移动应用的研发和优化,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同时,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权益。
此外,政府应加强监管,规范移动互联网市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讯)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为技术基础,旨在满足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并处理信息需求的一种新兴业态。
移动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区域。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
2011年12月国务院在有关部署加快发展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常务会议中指出,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对于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互联网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路线图和主要目标。
可以说,和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热点领域一样,移动互联网已经完全纳入了中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
回顾2011:移动互联网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1)地理格局:初步形成“南北呼应,西部崛起”的总体分布。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主要集中于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和以成都、重庆、西安为核心的西三角这四大区域。
该四大区域的产业规模超过全国整体的90%以上。
其中,广东省的优势尤为明显。
2011年,广东省移动互联网产业产值超过1200亿元,凭借终端制造的巨大优势,稳居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产值的龙头;环渤海区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第二中心,这一地区在移动终端制造、移动互联网软件与服务等领域都具有较强的实力;长三角地区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重点地区,该区域在与移动互联网有关的软件和服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终端制造能力相对较弱;而西三角地区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最具成长性的区域。
(2)结构格局: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以终端为主。
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超过3500亿元,高增速的一个原因是全球移动终端产能迅速向中国集中,从而拉动了产业迅速成长。
市场角度的数据也同步验证了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
另外一个原因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稳定增长。
从2004年开始到2011年12月份,移动互联网用户从区区350万户增长到3.56亿,增长幅度将近百倍。
(讯)根据2012年Q4《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在电信运营商网络接入方面,中国移动仍较大优势位居运营商首席,但下滑态势凸显,且在Android和iOS用户中份额流失较多,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则呈现全年扩张趋势。
2G 网络接入占比最高但呈下降趋势,3G和Wi-Fi的使用越来越多;Android和iOS用户对于三种网络接入方式的选择则更为均衡。
经过研读,该报告基本上反映了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三大电信运营商生存状态和未来趋势。
目前,中电信和中联通逐渐占据了3G以及终端优势,在蚕食中移动用户,逐渐掌握了话语权,中移动昔日辉煌不再,处境不妙。
其一,中联通拥有全球最快WCDMA网络。
中国联通每月新增加300万用户,在3G运营方面独领风骚。
再加上率先引入了苹果iphone,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再胜出一筹。
今天,微博、微信、米聊以及移动应用商店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的,手机上网体验成为运营商取胜法宝。
中联通独占Android系统终端先机,成功实现了抢跑。
相比之下,中国电信此前一直受困于终端,但是如今引入了苹果,成功地搭建国产智能手机产业链,卸下了包袱。
在最全面3G网络覆盖的前提下,一步一步地正吞噬着中国移动的农村市场。
其二,2G网络接入占比最高但呈下降趋势,。
这是未来3年中国通信市场发展的趋势。
中国移动2G用户在6亿以上,中国联通在1.5亿以上。
自2011年以来,全球通转网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非常普遍,这让中国移动苦不堪言。
尽管通过资费下调等手段,但是收效甚微。
疯狂畅游在互联网上的人们,对于网络速度的追求,对于手机应用体验的苛刻,已经让中移动无法挽留。
而中国联通的2G网络也止步不前,急剧下滑。
不难预测,而在4G拍照发放之前,随着手机网民的大幅度增加,用户蚂蚁搬家似的转网现象就一直伴随着。
其三,Android和iOS用户变化背后是谷歌和苹果两大阵营的较量。
估计苹果以iphone、ipad销量已过亿,占据着据对优势。
2011移动互联网全景调研与趋势洞见报告新浪科技、3G门户、UC优视联合发布《手机人——暨2011移动互联网全景调研与趋势洞见》报告,同时根据报告内容,策划了“应用开发者必知趋势”及“手机人常见症状”,分享给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开发者和使用者,希望对开发者有所借鉴,为使用者提供参考。
本次调研由3G门户与UC优视提供数据样本,由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刘德寰教授带领第一象限研究团队共同完成,历时两周,共收集5241样本。
内容主要包括:一、应用开发者必知趋势为应用开发者提供的现状分析及趋势建议,包括了对手机上网人群、上网时间、使用系统的统计数据,以及偏爱应用、用户付费倾向和推广渠道的趋势预测。
1、上网人群趋势:35岁以下的城市年轻人是手机上网用户主体手机上网用户年龄分布手机人2011调研显示,手机上网用户在性别上比例基本持平,但男性略高于女性。
手机上网用户的年龄以年轻人为主体,35岁以下的样本占到总体的89.8% ,而本科学历的用户占到总体48% ,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7999元占总体54.6% 。
作为中国最大国情特点的独生子女与城乡特色,也成为搅动中国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变量。
调研显示,独生子女比例为40.3%,农村比例为26.8% 。
2、上网时间趋势:醒后和睡前成为黄金档时间醒后和睡前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根据本次调查,样本中手机的平均每天接触次数是7.87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经常打开的媒体。
同时,有相当比例的人将手机作为睡醒和睡前接触的媒介。
随着手机上网的普及,更多人开始在睡醒后以及睡觉之前来翻阅手机中的信息。
手机重新定义了传统意义上的黄金时间和碎片时间:传统意义上的9点新闻黄金档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变迁,信息的获取方式随着新媒体的丰富而日益多样,使用手机看新闻、阅读,以及手机微博成为非常流行的一种信息获取、社会交往方式。
3、选择系统趋势:Symbian仍是主流,Android崛起势头明显手机操作系统比例在所有手机用户中,智能机的比例占到58.8,可见普及率已经相当高,其中,城市女性最爱智能手机。
Symbian系统依然占据领先,其次是Android、Windows Mobile和苹果iOS。
其中,Android和苹果iOS的用户增长在2011年操作系统市场最具显著变化,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智能化的谷歌Android和苹果iOS手机操作系统在用户间的受欢迎程度。
4、应用人群趋势:学生群体比非学生群体更能带动潮流四类应用人群随年龄变化比例学生群体由于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且新事物在群体间传播速度更快,下载和使用手机应用软件占四类人群之首,他们比非学生群体更能带动应用潮流。
同时,单身学生群体由于属于自己的时间较多,更有闲玩弄新鲜事物。
要想玩转移动互联网,除了对新鲜事物敏感,有大把的时间之外,各种最新的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家庭经济情况也决定了一个人是不是有经济实力去获得这些设备(iPhone、iPad等)。
调研显示,家庭月均收入在15,000~29,999元区间的弄潮儿比例最高。
而家庭收入高于3万的人群,由于工作繁忙或是保护隐私的需要,会没有时间“弄潮”,或是尽量保持低调。
5、偏爱应用趋势:游戏娱乐类成为用户首选APP类型用户偏爱APP类型从手机人最喜爱的APP类型来看,手机的娱乐性极强,游戏娱乐类成为最受喜爱的APP类型,其次是工具性的系统软件和影音播放,以及社交性的即时通讯一个用,比例均超过60%。
6、上网需求趋势:信息获取与即时沟通成刚需用户上网需求比例在众多用户上网活动和上网需求中,信息需求(“浏览新闻” )、即时通讯以及信息搜索是硬需求。
可以看到,人们在移动互联网的需求与在桌面互联网基本类似。
7、手机游戏趋势:休闲类娱乐游戏攻占用户空闲时间手机游戏使用时机智能手机的高速度、强性能、大屏幕,使得手机游戏的可玩性、丰富性、复杂性增加,触屏也使得手机游戏的体验性增强,手机游戏不再是“俄罗斯方块”“贪吃蛇”这种简单的类型,而变成《愤怒的小鸟》《切水果》这类画面精致、操作新颖、关卡有趣的悠闲娱乐类游戏。
手机的随身携带,又使得它不同于电脑游戏,具有随时随地性。
不管在哪里,只要有碎片的时间,手机就可以变身为“掌上游戏机”,供用户消遣娱乐。
可玩性、有趣性、方便性,使其迅速受到用户喜爱。
根据本次调查,有超过六成的手机网民玩手机游戏,并且,玩游戏的用户比其他用户付费意愿更高。
8、手机视频趋势:女性更愿意为手机视频“埋单愿意为即时性的内容付费付费用户分析在付费用户中,女性占比远高于男性,且无论收入如何,比例普遍较高,并非收入越高越愿意付费。
也就是说,女性愿意付费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
而男性中的付费用户则集中在低收入及高收入两个相对更“有闲”群体中。
另外,在曾经在手机上付费观看或下载视频的用户愿意付费的项目中,有关视频内容的“正在上映的电影”和“特别感兴趣内容的视频”分列一二位。
可见,付费观众群体普遍愿意为即时性的内容付费,如正在上映的电影,或直播内容。
9、手机阅读趋势:熟女更有消费意愿纸质读物价格的10%被多数接受手机阅读用户付费意愿分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手机网民中已付费阅读用户有五分之一左右,并且女性比男性付费用户比例稍高。
但不论男女,付费阅读消费水平都更集中在5元/月以内。
而最多数的乐于付费的手机读者(约三分之一)可以承受的价格是纸质读物价格的十分之一左右。
对于发行商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如何从手机阅读市场中获利。
而市场的潜力决定于消费者的付费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已经进行手机阅读的手机网民中,有37.72%的用户是乐于付费进行手机阅读的。
结合手机阅读势头走高的用户数量,市场仍有可为。
10、推广渠道趋势:手机类网站是手机人获取APP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手机APP推广渠道比例手机类网站是手机人获取APP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人群比例超过70%,其次是通过手机自带和亲友推荐获得APP信息。
二、“手机人”常见症状1、智能时代双机在手同时使用2部以上手机的手机上网人群比例相比起2010年,同时使用2部以上手机的手机上网人群比例有了显著提升,已接近50%,提升了5个以上的百分点。
多机时代已悄然降临,很多人同时拥有2部甚至更多的手机,每部手机可能有其专属功能,比如一部用来上网,一部用来打电话。
随着3G手机的普及,这一趋势也会愈加明显。
而从运营商的选择来看,人们则表现得更为专一,卡号选择同一家运营商的人群比例有所提升,用户对单一运营商的忠诚度有所提升。
2、手机话费下降上网开销增大手机上网用户每月费用分布三大运营商的重组和竞争,各种话费产品套餐、组合的推出,以及可以替代电话、短信的各种手机应用的推广、使用,推动了手机花费的下降。
从整体手机话费来看,上网用户每月的手机话费2011年较2010年有所下降,但网费的支出较2010年所有提升。
话费变网费正逐步成为一种趋势,手机网费将成为手机人月话费开销中越发重要的组成部分。
3、流量不够用月初猛刷月底等待用户偏好的手机上网收费模式对于手机上网用户群来讲,流量包月几乎已成为一种集体行为,超过90%的用户办理过包月。
在手机上网收费模式偏好中,2011年较2010年非常显著的改变在于包月不限流量的偏好有显著提升。
由于手机上网越加成为用户的常规手机行为之一,各项手机应用,特别是手机视频、音乐等耗费流量的应用的发展都使得用户对于流量有了更高的需求,包月不限流量的倾向性越加明显,超过一半的用户期待包月不限流量时代的到来。
4、坐在马桶上玩手机手机上网场合/碎片时间使用情况在此次调查中,选择在公交上、等人时、无聊时、厕所里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分别为67.4%、59.9%、70.0%、43.9%,“碎片时间”的概念正在消逝,手机成了填满这时间的工具。
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与每个人群的信息获取特征、人群生命周期等息息相关。
在厕所手机上网的可能性排序是:城市男性>农村女性>城市女性>农村男性。
其中,具有城市户口的男性显示出了更鲜明的特点:随着学历的增高在厕所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升高。
5、手机微博/SNS是沟通首选手机微博/SNS使用比例提高社交关系变革以及手机的整合媒体属性促使网民上网行为发生变化,手机已成为人们除电脑外最重要的媒体接触方式。
意见表达、社交类手机上网行为经常使用的人群比例比2010年有较为明显的提升,特别是手机微博的经常使用比例,较2010年提升了2倍以上。
手机从最初出现时只是电话发展到目前,已成为多种沟通、联络方式的载体,承载了人们众多的社交需求。
人们更加依赖手机作为沟通、联络的载体,手机成为人们意见表达、沟通交往的首选。
6、经常用手机发表意见手机发表意见用户比例女性群体和单身群体,在意见表达方面意愿更加强烈,这两个群体有着较强的自我展现意愿和旺盛的沟通需求,手机的出现,使表达与沟通更加便捷与及时,满足了群体的需求。
7、电子书天天见每天超过2小时电子书阅读者使用频率对于多数手机网民来说,电子书是一种高粘性、高接触率的手机应用。
在手机阅读者中超过六成的用户是每天都用手机阅读的,并且这些最依赖手机阅读的用户中,绝大多数都是每天多次阅读者。
对于尚未使用手机阅读的用户和手机新用户来说,可以预见的是其中也会有较多的人会频繁使用手机阅读。
从此次调研整体来看,女性的阅读需求强于男性。
虽然在中年阶段由于工作、家庭等原因,其阅读需求难以满足,但仍然保持着比男性更高的图书搜索,而到了中年以后,闲暇时间相对增多,手机阅读又有所提高。
8、走到哪签到哪高收入者更爱签到“签到”功能使用者的收入分布基于GPRS定位技术和智能手机终端的签到服务早在城镇被广泛使用,丰富的娱乐休闲服务和便捷的交通也使得生活在城镇中的人们更喜欢用签到这种方式。
调研显示,签到族主要分布在19岁至34岁之间,且男女比例相当,他们大部分是城镇人口。
其中,工作人群占据签到族的八成以上,学生一族人数较少。
这与工作族多样的生活路线和生活环境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同时,收入越高的手机用户,越有足够的财力“到此一游”。
可见,当物质水准达到一定高度后,他们更注重高品质生活的体验,更追求人类需求的最高级别自我实现,因此借助手机签到可以凸显自己的存在感和意义。
9、随拍随传分享生活手机拍客与整体的手机上网行为对比手机早已不止是通讯的工具,自从手机可以拍照,它的照片效果年年攀升,直至足以媲美甚至超越数码相机。
自从手机可以拍照,更多的瞬间得以记录。
或是美好的刹那,或是突发的一动,或是街边的一景,或是平淡的一刻,都可以在“咔嚓”一声中定格为永恒。
手机拍照让我们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方式,比文字更为生动绚烂,移动互联网让我们有了更便捷的展示途径。
拍客,用手机留下瞬间,分享瞬间。
在“手机拍客与整体的手机上网行为对比”对比中,我们发现,手机拍客一族在移动互联网上表现活跃,经常进行的上网行为每人平均有7项,高于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