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品下册第八课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一. 教材分析本课《维护公平正义》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八课的内容。
教材从公平的内涵、公平的重要性、国家为维护公平采取的措施以及青少年要维护公平等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公平对于社会的重要性,理解国家为维护公平所采取的措施,树立公平意识,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于公平正义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公平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理解公平的重要性以及国家为维护公平所采取的措施。
此外,学生在面对不公平现象时,往往缺乏维护公平的勇气和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平正义的含义,提高他们维护公平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内涵,认识到公平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国家为维护公平采取的措施,增强对国家法治建设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提高学生面对不公平现象时,敢于维护公平、采取合法手段维护公平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公平的内涵、公平的重要性、国家为维护公平采取的措施。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公平意识,提高维护公平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公平的重要性以及国家为维护公平所采取的措施。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维护公平,提高面对不公平现象时的应对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情景模拟道具,便于学生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公平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公平?为什么我们要维护公平?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公平的重要性。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8课:维护公平正义(公平正义的价值)》听课记录一、导入(1.1)1、教师行为:•简要介绍《礼记》的背景,并说明其在古代社会礼仪和文化中的地位。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大道之行’中的‘大道’指的是什么?在你们的理解中,什么样的社会才能称之为‘大道之行’?”•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社会的理想状态与现代社会的差异。
2、学生活动:•聆听教师的介绍,并对《礼记》和“大道之行”产生兴趣。
•思考并回答教师关于“大道”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
•思考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3、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介绍《礼记》和提出问题,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为后续的课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朗读课文:•教师先示范朗读《大道之行也》,注意语调和节奏。
•要求学生跟读,注意字词的发音和句子的停顿。
2.文本解析:•分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难句。
•引导学生理解“大道之行”的具体内容,包括“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等理想社会的特征。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排比、对偶等。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大道之行”的理想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异同点。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大道之行”的理念,如何构建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分享相关的历史故事或现实案例,加深学生对“大道之行”的理解。
2、学生活动:•认真跟读课文,注意字词的发音和句子的停顿。
•积极参与文本解析,理解“大道之行”的具体内容和修辞手法。
•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大道之行”的理念,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3、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朗读、文本解析、小组讨论和拓展延伸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道之行”的理念和内容。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第一框基本经济制度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经济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5.国家对国有经济的态度?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6.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含义: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7.国家对集体经济的态度?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8.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2)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9.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10.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评价?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被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第二框根本政治制度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八下8.2《公平正义的守护》教学设计一、课标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内容有三部分:一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不以家境、身体、只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二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三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法律与秩序”。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的第二课《维护公平正义》的第二框题《公平正义的守护》。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他将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与法治精神融合在一起,主要是对中学生进行法治理念的教育,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离不开法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同时,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明确国家通过崇尚法治精神,保证公民追求自由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主要讲公平、正义的含义及重要性,本课共设置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公平正义的价值”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公平、正义,理解公平、正义的价值。
本框题是第二课时,“公平正义的守护”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公平、正义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学会坚守公平、守护正义。
三、学情分析初中学生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过程中,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并且会出现各种复杂交错的矛盾。
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必须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期。
面对出现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弄虚作假,甚至违法乱纪等非正义行为,只靠教师的严肃批评教育和正确的价值引导与说教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来真正内化积德扬善,伸张正义的观念。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我国消费者的权利。
2、会熟练背出消费者的权利内容。
3、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以及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4、能分辨出消费者哪些权利受到侵害。
二、学习重点: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
三、学习难点:增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自主预习: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消费,这既包括____________的消费,也包括__________的消费
2、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促进___________的发展,保证__________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
的________________,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3、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社权、
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权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九项权利。
4、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
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___________处于有利地位,
______________而处于被动和不理地位。
5、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参照国际立法惯例,《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规定了我国消
费者享有的_________,同时规定了经营者的_____________。
五、合作探究:
1、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是什么?
2、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是什么?
3、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4、消费者应履行什么义务
六、课堂检测
1、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消费者
B作为消费者,每个公民都享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C作为市场经济的法治国家,有责任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D《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2、李阿姨购买特价电饭锅时,被迫买一套水杯,商家损害了李阿姨的()
⑴自主选择权⑵求偿权⑶公平交易权⑷生命健康权
A ⑴⑵
B ⑴⑶
C ⑵⑶
D ⑶⑷
3、在商品市场上消费者最主要的权利是()
A安全权B自主选择权C知情权D公平交易权
4、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专门性法律的是()
A《消费者权益保护法》B《商标法》
C《反不正当竞争法》 D 《广告法》
5、王某到农贸市场李某的摊位购买了2.5千克牛肉。
付钱后觉得分量不够,到工商管理处
一称,只有1.8千克。
李某侵犯了王某的
( )
A自主选择则权B公平交易C知情权D依法求偿权
6、2008年春运期间,铁道部下发文件,明确要求春运车票不涨价,改变过去那种一到春运火车票就上涨的做法,这样做维护了乘客的()A安全保障权B知悉真情权C自主选择权D公平交易权
7、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必须保障()
A产品、数量、质量 B 消费者购买的需求
C产品固定等级D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8、虚假广告中的销售者主要侵害了消费者的()A安全权 B 受尊重权C知情权D自主选择权
9、一名女中学生和家人在餐馆用餐,由于产品质量不合格,涮羊肉用的燃气炉突然爆炸,将她的脸大面积烧伤。
这侵犯了消费者的()A知情权B安全权C自主选择权D公平交易权
10、孙某刚买的高压锅在使用中爆炸,依照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孙某可以不向出售高压锅的商场索赔,而向()索赔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 生产该高压锅的厂家
C人民法院 D 消费者协会
11、※2009年“六一”儿童节这天,小明在商店买了一盒牛奶,妈妈看后,告诉他,这牛奶不能喝了。
说完,把标签中相关内容(如下所示)指给他看。
小明看后,恍然大悟。
原料:鲜牛奶
产品类型:全脂灭菌纯牛乳
产品标准号:GB\T10790
生产许可证:GS410006220388
保质期:常温密闭保存6个月
生产日期:2008年10月24日
(1)小明是怎么看出牛奶是不宜饮用的?
(2)销售者侵犯了小明的哪些权利?
(3)为避免出现类似小明的遭遇,消费是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1、<衡阳日报》曾经报道“某羊肉粉点”利用狗肉冒充羊肉,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有关部门随即对相关人员进行查处。
该羊肉粉店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合法权利()
①依法求偿权②公平交易权③自主选择权④知悉真情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最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餐饮企业设置“最低消费”,将被视为“霸王条款”。
这主要保护了消费者的()
A.公平交易权 B.知情权 C.安全权 D. 求偿权
3、从1998年中国第一笔互联网网上交易成功,到2013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超过10万亿人民币。
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
网购方便了生活,也带来了新问题。
漫画《送“祸”上门》中经营者的行为主要侵犯了消费者的()
A.安全权 B.自主选择权C.隐私权 D .依法求偿权
4、商场中“打折商品,概不退还”的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
A.知情权B.安全权C.公平交易权D.人格尊严权
5、王先生于2014年4月16日在某药店买了一盒感冒药。
服药时,他发现药瓶外包装上的生产日期竟是“2014年12月31日”“是我穿越了还是药品穿越了?”王先生担心买到假药,一直不敢服用,也不敢再去那家药店买药,商家这种做法()
A.是不道德的行为,但不违法
B.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C.侵犯了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权
D.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属于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