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
- 格式:pptx
- 大小:68.80 KB
- 文档页数:15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一、诗歌创作的背景在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中,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早发白帝城》。
这三首诗歌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杰作,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和价值。
这些诗歌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水准,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且在诗歌鉴赏能力上有所提高。
二、诗歌内容和主题1.《登鹳雀楼》这首诗是王之涣创作的,表现了作者对壮美自然风光和时代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全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景象,以及对繁华曾经的感慨。
在诗中,王之涣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寄托了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沧桑的感慨,体现了诗人的胸怀和抒发了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
2.《静夜思》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静思,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篇,直截了当地表现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对身边环境的感受。
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更是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表现了对故土情怀的深切。
3.《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是杜甫的作品,通过描写诗人旅发白帝城的经历,表现了对国家兴亡命运的思考和对壮丽山水的赞美。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感怀祖国和表达对命运的深刻思考为主题,通过对旅途中所见所闻的描写,反映了我国古代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并展现了对世界和人生的宽广眼界。
三、作者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词,《登鹳雀楼》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社会文化的思考,《静夜思》和《早发白帝城》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国家兴亡的深刻感悟。
在我看来,这三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命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和国家的独特理解,对于我们理解古人的情感和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也让我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博大精深。
总结回顾在学习《古诗词三首》这一课程中,我们深入品读了三首优秀的古诗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深刻体验了古代诗人的才情和思想情感。
语文六年级人教版必背古诗词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课本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古诗词,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供同学们学习和背诵:
1.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春夜喜雨》 -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 《绝句》 -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 《江雪》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 《望岳》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8. 《题西林壁》 -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 《游园不值》 -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 《赠汪伦》 -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些古诗词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哲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领会其中的精神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六年级上册0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注释: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0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的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注释: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0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图文解读+知识点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古
诗词)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小学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也会学习一些古诗词,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的古诗词的复习: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3.《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4.《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5.《悯农》——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通过背诵并理解这些古诗词,可以提高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对古人文化的了解。
除了背诵古诗词,还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与历史背景,进一步丰富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欣赏。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获取更多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学名师联盟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获取更多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学名师联盟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笔记一、诗人介绍1. 张继: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以自然景观、羁旅愁思为主题。
2.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被誉为“诗史”。
3.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自然清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二、诗词大意1. 《枫桥夜泊》:诗人夜晚停船在枫桥边,听到了远处的钟声和客船上的渔火。
诗人通过描绘月落、乌啼、霜满天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的羁旅之思。
2. 《春望》:诗人通过描写春天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3. 《宿建德江》:诗人通过描绘建德江畔的秋景,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三、重点字词解释1. 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指月亮已经落下去;乌啼,指乌鸦的啼叫;霜满天,指秋霜弥漫整个天空。
2.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枫,指江边的枫树;渔火,指渔船上的灯火;对愁眠,指对着愁思入睡。
3. 国破山河在:国破,指国家破败不堪;山河在,指山河依旧存在。
4. 城春草木深:城春,指春天的长安城;草木深,指草木茂盛。
5. 移舟泊烟渚:移舟,指移动小船;泊烟渚,指停泊在烟雾笼罩的小洲边。
6. 日暮客愁新:日暮,指太阳落山的时候;客愁新,指旅客的愁思又增添了一层。
四、诗词主旨及思想感情1. 《枫桥夜泊》通过描绘月落、乌啼、霜满天等自然景象和渔火、客船等人文景象的交融,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之情。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2. 《春望》通过描写春天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和诗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情。
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国家前途的期待。
3. 《宿建德江》通过描绘建德江畔的秋景和诗人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之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所有古诗词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放生出去的鱼鳖追赶着人们来,到处都开着不知谁种的荷花。
躺在船里的枕席上可以觉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动,飘荡在风里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留连不已。
湖里生长的乌菱和白芡不用论钱,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绿盘里。
忽然回忆起在会灵观尝食新谷之事,如要滞留在江海之上需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啊。
兰舟上的采莲女把湖上的荷花采下来送给游人,在细雨斜风里,她们头上的翠翘被打湿。
芳草丛生的小洲上长满了香草,这些采莲女又如何能一一认识?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
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注释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又名钱弘)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全部以下是《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全部:
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登高士》海拔三万六千尺,岚光初动日光白。
登高士,楼阁玲珑十二色。
前村落,饮马解鞍独望远,目断秦川路。
寂寞深闺,孤烛灭时,更漏初停夜未央。
6.《秋思》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0.《七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1.《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重点笔记》一、前言在《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本中,第三课涉及了三首古诗,分别是《题都城南庄》、《登鹳雀楼》和《春晓》。
这三首古诗均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墨客的风采,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三首古诗的重点内容和深层含义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笔记,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之美。
二、《题都城南庄》1. 重点内容:这首诗以描绘南庄的田园风光为主题,通过反复运用“草色”、“白苹”、“青山”等词语,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
2. 深层含义:诗人通过南庄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清新自然的追求和向往。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忙碌于生活和工作,很容易忽略自然之美。
而诗人通过这首诗,提醒我们要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向往自然、珍惜自然的心。
三、《登鹳雀楼》1. 重点内容:该诗以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象为主题,通过“白发”、“三松”、“秋月”等词语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2. 深层含义:诗人借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对家国山河的厚爱和对人生的豁达。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对自然景色有所赞美,更是对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抱有希望。
这种爱国情怀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对当代人们也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
四、《春晓》1. 重点内容:这首诗以描绘春日清晨的景象为主题,通过“春眠”、“百花”、“小草”等词语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悟。
2. 深层含义:诗人通过春日清晨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和希望的赞美。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对春天景色有所感悟,更是对生命的无限可能性抱有信心。
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当下社会中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总结与回顾在学习《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中的这三首古诗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更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题都城南庄》、《登鹳雀楼》和《春晓》这三首古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诗歌之美,也可以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人生力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1. 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 解析- 第一句“移舟泊烟渚”,就是说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
这里“烟渚”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就好像一幅水墨画开始铺展。
- 然后“日暮客愁新”,天快黑的时候,诗人的愁绪又涌上心头。
为啥呢?因为他是个客居他乡的人啊。
就像我们在外面旅游久了,到晚上的时候就会特别想家,诗人也是这样,看着天黑了,就更觉得孤独寂寞了。
- “野旷天低树”,这野外特别空旷,感觉天空都比树还低呢。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视觉感受,把那种空旷无垠的感觉写得特别生动。
- 最后“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江水里,好像离人特别近。
这时候啊,月亮就像是诗人唯一的伙伴,在他孤独的时候陪着他。
诗人通过描写这些景色,把自己的羁旅愁思巧妙地融入其中。
1. 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 赏析- 开头“黑云翻墨未遮山”,这黑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但是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呢。
这比喻可太形象了,一下子就能想象出乌云滚滚的样子。
- “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一样,胡乱地蹦进船里。
这雨下得又急又大,那些雨点就像调皮的小珠子在船上乱蹦跶。
- 接着“卷地风来忽吹散”,突然一阵大风席卷而来,一下子就把乌云和雨都吹散了。
这风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大力士,一下子就把坏天气给赶跑了。
- 最后“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的湖水像天空一样平静、澄澈。
这前后的对比可太强烈了,刚才还是狂风暴雨,现在就风平浪静了,苏轼把西湖这瞬息万变的天气写得太绝了。
1. 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 解析- “明月别枝惊鹊”,明亮的月光照在树枝上,把喜鹊都惊飞了。
这画面感很强啊,好像我们能看到月光下,喜鹊扑棱棱飞走的样子。
- “清风半夜鸣蝉”,半夜里清凉的风吹来,蝉也在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