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1低等植物
- 格式:ppt
- 大小:6.17 MB
- 文档页数:76
“低等植物”部分的思考题1、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包括有哪些?按何特征分为低等与高等植物、孢子与种子植物、维管植物与非维管植物、颈卵器植物?2、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何?植物分类的主要阶层有哪些?3、藻类植物的共性是何?。
4、植物的生殖有哪三种形式?其特点如何?5、何谓“衣藻型”细胞结构?6、石莼的生活史有何特点?7、论述水绵的形态结构及生殖特点8、了解绿藻门常见的代表:衣藻属、团藻属、石莼属、水绵属。
9、试述轮藻与殖绿藻的异同;10、试述硅藻属的细胞结构及生殖特点。
11、简述红藻门色素种类及紫菜生活史的特点12、简述海带生活史特点、色素种类、杆状中心体、孢子体组成特点;13、叙述蓝藻门的原始性特征及代表植物;14、论述藻类植物起源的“三条路线”设想;15、简述菌类的共性及其与藻类的不同;16、简述粘菌的生物学特性;17、真菌门四纲如何区别?18、子囊果有哪三种类型?19、根霉属的生殖有何特点?20、藻状菌纲的代表植物有哪些?,21、“锁状联合”与“钩状体”有何异同?22、子囊菌纲的有性生殖产生什么“孢子”?其主要代表植物有哪些?23、担子菌纲的有性生殖产生什么“孢子”?其常见代表植物有哪些?24、银耳与木耳如何区别?25、伞菌目的担子果外形、菌褶内部构造如何?26、什么是地衣植物?27、从外形上把地衣分成哪几类?从内部结构上又有哪些?28、叙述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主要区别;29、藻类植物的生活史有哪些类型?试举例说明。
解释名词:双名法、同配、异配、卵配、裂殖、合子减数分裂、配子减数分裂、居间减数分裂、孢子体、配子体、孢子与配子、核相交替与世代交替、复大孢子、藻殖段、原植体与原丝体、菌丝体、菌丝组织体、根状菌索、子座、菌核、子实体、钩状体,子囊果、子实层、锁状联合、担子果、双游现象与层出现象、转主寄生“高等植物”部分思考题1 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主要区别;2苔藓植物的特征;3地钱的形态特点,葫芦藓的形态特点;4角苔与苔纲、藓纲的区别特点;5苔藓植物的水陆两栖性(演化上的盲枝);名词:同层地衣,异层地衣,颈卵器,胞芽,蒴帽。
第十章_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一、植物分类的方法有哪些?各种分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答:有人为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
人们为了自己工作或生活上的方便,仅依植物的形态、习性、生态或用途上的一两个特征或特性为标准,不考虑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而对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称人为分类法。
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林奈的《植物种志》等。
按照植物间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相似程度的大小,力求反映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彼此亲缘关系的分类方法称为自然分类法。
如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柯郎奎斯特系统等。
二、什么是双名法?统一用拉丁文给植物命名有什么意义?答:1. 双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命名,作为国际间通用的学名,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加词,全部字母要小写,再加上命名人的姓名或缩写。
2. ①因为拉丁文是18~19世纪欧洲、美洲等地区常用的科技交流通用的书面文字,世界上多数科技工作者都应掌握的一种文字;②拉丁文从口语上讲是一种死语,虽书面上有广泛的应用,但口语交流中很少使用,所以每个单词所表述的意义及每个单词的拼写形式相对比较稳定。
所以用拉丁文给植物命名不仅可以消除植物命名中的混乱现象,又可大大地推动国际交流;同时双名法也为查知所写的植物在植物分类系统中的位置提供了方便。
三、请自选10种植物,用两种不同的检索表形式将它们加以区别。
答:1. 格式要正确。
2.描述要准确。
在批阅考题时一般应各占1/2的分值。
四、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有何不同?各自都包括哪些类群?并说明各类群的基本特征。
答:低等植物常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地方。
植物体结构简单,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的原植体植物。
生殖器官常是单细胞,极少数是多细胞。
有性生殖过程中,合子萌发不形成胚,而直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包括藻类、菌类和地衣。
藻类植物一般都具有光合作用的色素,生活方式为自养,属自养植物;菌类植物一般不含光合作用色素,是异养低等植物;地衣植物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原植体植物,具有低等植物的所有基本特征。
植物类群的演化⼀、低等植物: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植物低等植物的特征:1.结构简单,单细胞或着多细胞的丝状体或叶状体,分枝或不分枝,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殖器官是单细胞,极少数是多细胞。
3.⽣殖过程简单,合⼦直接萌发成丝状体或叶状体,⽽不形成胚。
4.多数⽣活在⽔中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
藻类植物特点:1. 形体较⼩⽽构造简单,仅有单细胞、群体、丝状体或叶状体,这种植体称为原植体。
2.多数含有叶绿素和其他⾊素,能进⾏光合作⽤。
3.多为⽔⽣,少为陆⽣。
分类: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藻门、甲藻门、褐藻门、红藻门。
蓝藻门:常见有发菜最简单蓝绿⾊⾃养植物,呈丝状结构。
绿藻门:藻类植物最⼤的⼀个门。
结构:单细胞,⾊素体,淀粉核,细胞核,收缩泡,眼点⽣殖⽅式:⽆性⽣殖——游动孢⼦。
有性⽣殖——配⼦绿藻门:⽔绵属结构:多细胞组成,不分枝的丝状体。
鲜绿⾊。
⾊素体,带状。
叶绿素a 、b 、胡萝⼘素等。
贮藏物质:淀粉。
⽣殖⽅式:营养⽣殖——丝状体断裂。
有性⽣殖——接合⽣殖。
褐藻门:结构:假根、柄、带⽚(表⽪、⽪层及髓)。
⾊素:叶绿素、胡萝⼘素、墨⾓藻黄素。
贮藏物质:褐藻淀粉和⽢露醇。
⽣殖⽅式:营养⽣殖——丝状体断裂。
有性⽣殖——接合⽣殖。
世代交替:植物界低等植物(⽆胚植物原植体植物)⾼等植物(有胚植物蓝藻门绿藻门眼⾍藻门⾦藻门甲藻门褐藻门红藻门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地⾐门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种⼦植物门:裸⼦植物亚门被⼦植物亚门(有花植物)维管植物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孢⼦植物(隐花植物)细胞细胞壁:纤维素和果胶质。
原⽣质体中央体:含染⾊质,⽆核膜、周质:含叶绿素a ,藻蓝素。
孢⼦体占优势。
菌类植物特点:1. 菌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没有叶绿素。
2.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进⾏光合作⽤。
3.营养⽅式为异养型。
寄⽣:从活的有机体中吸取营养;腐⽣:从死的动植物或动物的排泄物上吸取营养。
分类:细菌门、黏菌门、真菌门。
细菌门:最低等的单细胞植物,多为异养,原核⽣物。
第十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第十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演化【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
种的概念。
2.掌握植物双名法。
3.掌握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区别。
4.掌握低等植物各门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5.掌握世代交替的特点。
【教学重点】1.植物生活史及区别。
2.植物演化规律。
3.植物的分类。
【教学难点】植物的演化规律。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张宪省、贺学礼主编.《植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2.曹仪植主编.《植物分子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3.周云龙主编.《植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是地球上植物、动物、真菌、原核生物等所有的事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遗传多样性(genitic diversity)遗传多样性亦称基因多样性,广义的概念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的概念是指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地区内物种的多样化。
就全球而言,已被定名的生物种类约为140万种(或170万种),但至今对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数尚未弄清。
生态系统多样性(ecological system diversity)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的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景观多样性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或多样性。
上述4个层次的多样性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任何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基因库和遗传组织形式;物种多样性则显示了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又是构成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生态系统多样性离不开物种多样性,这样,生态系统多样性也离不开不同物种所具有的遗传多样性。
第十三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进化第一节藻类植物导航:蓝藻门 | 眼虫藻门 | 绿藻门 | 金藻门 | 甲藻门 | 红藻门 | 褐藻门 | 各门藻类间的亲缘关系地球上现有植物种类近50万种,它们是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
据研究考证,地球上最原初的植物是原核的藻类植物,诞生于迄今38亿年前的海洋,陆出现至少有26亿年的历史,而一种红藻(Cyanidio schyzon Merolea)则被黑岩(日本,2004)证实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植物。
因此,陆地上出现真少是20亿年以前。
植物经过长期的进化发展,出现了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差别。
有些类群繁盛起来,有些类群衰退下去;老的物种不断消亡(来自的证据),新的物种不断产生。
植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进化并繁荣着(表13-1)。
在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植物中,有的结构简单、低等而古老,常生活于水中或阴湿地方;植物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又称原植体植物(thallophyte 器官常为单个细胞;有性生殖的合子,不形成胚而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细胞,再萌发成新的植物体,故又称为无胚植物(nonembryophyta);它们类(Algae)、菌类(Fungi)、地衣(Lichenes)等的低等植物类群,约有10多万种。
有的植物,形态构造和生理上都比较复杂,绝大多数营陆生生活;常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可例外),生活周期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生殖器官由多个细胞构成(产生颈卵器,又称颈卵器植物);由受精卵发育成胚,继而形成植,又称有胚植物(embryophyta);它们是包括苔藓植物(bryophyta)、蕨类植物(pteridphyta)和种子植物(seed plant)等高等植物,约有20万种以有的通过单个细胞的繁殖孢子传播扩散,而被称为孢子植物(spore plant)或隐花植物(cryptogamae);有的产生种子来繁衍生息,而被称为种子植物或(phanerogam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