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讲义媒介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25
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以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为指导理论,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综合运用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原则,全面论述文化产业管理各个领域,是一门基础类通识课程。
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铺垫作用。
该课程对于培养拥有纵贯古今的文化视野,具有创意策划、公关调研、开拓创新和组织营销能力,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文化经济与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型、开拓型和创造性的高级专门人才起到基础学科指引作用。
(二)教学目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从事或发展文化产业的观念,对一系列文化产业领域的重要问题进行梳理,了解当今文化产业在国内和国外的发展现状;了解并形成艺术文化的鉴赏能力、文化行业的观察和把握能力;初步培养文化项目的创意、策划和经营能力,文化项目和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们在掌握文化产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渐认识自己,挖掘自己的兴趣点,为职业生涯规划起到指导作用。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领域和理论方法。
教学内容共分八章,主要包括:第一章迅速崛起的文化产业、第二章文化产业管理的路径、原则和模式、第三章文化产业资源与开发、第四章文化产业的投资管理、第五章文化产业的品牌管理、第六章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第七章文化产业的项目管理、第八章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管理。
(四)教学时数1、时数:3课时/周,总计:54课时2、进度:《文化产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进度表(五)教学方式以课程教学法为主,并采取案例教学,采用研究、讨论、讲座等互动式教学法。
要求学生按要求事先查阅相关的研究文献、课堂上经常交换、交流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六)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60%)与平时成绩(含考勤,10%+课堂表现,30%)结合。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掌握、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专业管理的基础。
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专业任选课程,旨在丰富文化产业管理系学生的选择课程,拓宽、更新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及发展学生的职业兴趣,辅助学生能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树立文化产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组织内人力资源的吸收、选拔、培训、使用、考核与激励的客观规律与具体方法,帮助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职业素养。
注重通过案例分析、观看录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能力。
着眼于贯彻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开发能够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理念,帮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组织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企业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的种种潜在的贡献。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务。
教学内容共分八章,主要包括: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文产人力资源战略与计划、第三章文产人力资源工作分析、第四章文产人力资源员工招聘、第五章文产人力资源员工培训、第六章文产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第七章文产人力资源薪酬福利、第八章文产人力资源生涯规划。
(四)教学时数1、时数:2课时/周,总计:36课时2、进度:《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进度表(五)教学方式主要以“参与式”课程教学法为主,采用课堂讲授、头脑风暴、案例讨论、情境演练等互动式教学法。
要求学生熟悉课程所涉基本理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具体的学习环节,认识并讨论企业人力资源高效开发与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目的。
(六)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与课程论文相结合。
文化产业管理基础知识.doc
文化产业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文化产业管理概述第一节文化与文化产业1。
文化1。
文化活动:提炼和浓缩文化、创作和储存文化作品、传播文化、消费文化、推广文化等。
2.文化产业:
文化活动发展到一定规模会促进产业的出现,并按照产业的运行规律促进文化活动的发展,从而生产出优秀的精神文化消费品。
2.工业(机械取代人类的过程)3。
文化产业1。
也称为:
创意产业、文化内容产业、版权产业、信息内容产业。
国外学者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围绕以下几点:
(1)将文化内容作为获得商业价值的手段;
(二)为服务目的。
(3)内容具有创造性。
3.国内文化产业的定义:
向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一系列生产活动。
4.文化产业的基本属性1。
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
文化产业属于精神生产。
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
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也是“高文化含量”产业。
第二节文化产业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的概念1。
定义:
它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活动,管理着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
2.微观管理:。
【关键字】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讲稿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6学时)第一节人力资源的概念一、人力资源的定义1. 资源“资财的来源”(《辞海》)。
在经济学上资源是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于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
当代经济学家把资源分为以下几类:自然资源(一般用于生产活动的一切未经过加工的自然物)资本资源(一般指用于生产活动的一切经过人加工改造的自然物(资金、厂房、设备、机器等)信息资源(从狭义角度来说,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学技术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社会发展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都是信息资源的重要构成要素。
从广义角度来说,信息资源是信息和它的生产者及信息技术的集合)人力资源(第一资源)2.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最一般含义:智力正常的人都是人力资源。
宏观定义: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特定社会系统发展进步并达成其目标的该系统的人们的能力的总和。
微观定义:人力资源指特定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推动其持续发展、达成其组织目标的成员能力的总和。
3. 人力资源的特征"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企业家的关注,人是个性的人,要让我们的雇员成为我们高效充实快乐的人是我的管理目标。
我们的雇员对于公司来说是一种高级资源,不同于电脑,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共产主义说:"要让社会中的人成会把劳动当做享受的事情!"这真让人向往和费解,就我们现在的生产力水平,还看不到共产主义的希望,但我们可以塌实地建设我们现今这个社会.合理的处理好人的关系!那就需要我们了解人力资源的特点:⏹能动性:能动性是人力资源最基本、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唯一能起到创造作用的因素。
自然资源的载体是物质,而人力资源的载体则是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各种活动,能对自身行为做出抉择,并能主动调节自身与外部的关系。
自我强化选择职业积极劳动⏹两重性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媒介的人力资源管理介绍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组织中非常重要的职能,它涵盖了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一系列活动。
媒介行业作为一个信息传播行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有着独特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媒介行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招聘在媒介行业中,人才的招聘非常关键。
媒介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创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因此,在招聘过程中,媒介公司需要更加注重对候选人的综合素质的评估。
可以通过面试、测试以及参考评估等方式来进行综合评估。
此外,媒介行业中的职位通常具有很高的工作压力和变动性。
因此,媒介公司在招聘时应该更加注重候选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以确保员工能够适应这种快节奏的工作环境。
培训媒介行业的技术和趋势变化非常迅速,因此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也非常重要。
媒介公司应该建立一个持续的培训计划,以确保员工能够及时跟上行业的变化。
首先,媒介公司可以在招聘时选择具有相关经验和技能的候选人。
其次,可以在入职后提供专门的培训课程,帮助员工了解行业趋势、技术工具和最佳实践。
此外,媒介公司还可以鼓励员工参加培训课程、学习小组和行业研讨会,以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媒介公司的核心管理活动之一。
媒介行业通常有量化的指标和目标,例如广告效果、点击率等。
因此,媒介公司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指标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为了有效进行绩效管理,媒介公司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指标,与员工共同制定,并定期评估和反馈,以促进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2.基于数据进行绩效评估。
媒介行业的特点是可以通过数据来衡量绩效,因此媒介公司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可能的改进意见。
3.提供适当的激励措施。
媒介行业通常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激励措施可以帮助员工保持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媒介公司可以通过设定奖励机制、提供培训机会和晋升机会等方式来激励员工。
维护员工福利和工作环境员工福利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吸引和保留媒介行业人才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