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人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当兵的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唱《当兵的人》这首歌,能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表达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
(二)、初步了解当兵人的生活,热爱当兵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由学生表演导入)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当兵的人》
思考: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内容?演唱的情绪怎样?
生答,师归纳:演唱家怀着激昂的情绪、用饱满有力的声音演唱,表达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
2 、作者简介
王晓岭(1949~)歌词作家。
河北定州人。
1969年入伍。
1984年起在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从事创作。
代表作有歌词《三唱周总理》、《风雨兼程》、《当兵的人》等。
臧云飞(1952~)作曲家。
祖籍河北清苑,生于山西太原。
1969年入伍,1979年起在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从事音乐创作。
代表作有歌曲《当兵的人》、《珠穆朗玛》等。
3、学唱歌曲
①歌曲重复播放,学生分组自学歌曲。
②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跟伴奏)乐谱。
Doc
③以比赛的形式分组展示。
(一组表演时,其余三组注意歌曲演唱的正误。
)
教师根据各组的不同情况,进行评点。
四、在《当兵的人》演唱中结束本课。
《当兵的人》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军人的职责、荣誉和牺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2. 通过分析歌词和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歌词的含义,感受军人的伟大和牺牲。
2. 学会歌曲《当兵的人》,提升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歌词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 学会歌曲中的高音部分,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2. 歌曲《当兵的人》乐谱。
3. 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和视频资料,介绍军人的职责、荣誉和牺牲,引发学生对军人的敬意和思考。
2. 学习歌词(10分钟)让学生反复听歌曲《当兵的人》,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师逐句解析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
3. 分析歌曲(10分钟)分析歌曲的结构、调式、节奏等音乐元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高音部分,讲解唱高音的技巧。
4. 学唱歌曲(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习。
重点指导学生唱好高音部分,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5. 实践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观摩和交流,提高演唱水平。
6. 展示汇报(5分钟)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其他学生担任评委,评选出最佳演唱奖。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复习歌曲《当兵的人》,下一节课进行抽查。
9. 板书设计歌曲《当兵的人》军人——职责、荣誉、牺牲10. 教学反思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军事知识问答,加深学生对军人的了解。
2. 邀请退伍军人到校分享军旅生活,让学生亲身感受军人的生活和牺牲。
3. 开展军事模型制作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1. 学生对军人职责、荣誉和牺牲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学会歌曲《当兵的人》的情况,包括旋律、节奏和高音部分。
3. 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
《当兵的人》教案教学内容1.欣赏《英雄赞歌》《再见吧,妈妈》。
2.唱歌《当兵的人》。
3.音乐活动:为《当兵的人》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
教学准备1.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2.小军鼓、大军鼓、三角铁、铃鼓等。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英雄赞歌》《再见吧,妈妈》,让学生感受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2.学会歌曲《当兵的人》,并有感情地演唱。
3.为《当兵的人》设计各种队列活动,并用自编的军乐队打击乐器伴奏音型伴奏,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感受歌曲的鲜明节奏。
教学过程1.欣赏《英雄赞歌》(1)教师提问:是否有同学知道(或会唱)这首歌?(2)教师讲解歌曲的来源,并简单介绍电影《英雄儿女》的故事梗概。
(3)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给他们的感受。
(4)播放影片片断,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塑造的英雄形象。
(5)再听录音,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并谈谈两个乐段的节奏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对歌曲的表现有什么作用?(6)请同学跟着录音或钢琴学唱这首歌,记住主旋律。
2.欣赏《再见吧,妈妈》(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表现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学生分析歌曲的乐句特点(每一乐句都是在弱拍上起唱),这种特点在歌曲的表现上有何作用。
(3)再听录音,注意演唱时的处理,比方说“再见吧,妈妈”要唱得舒展,“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要唱得坚定威武。
尾声要由强渐弱,就像战士挥手辞别母亲、辞别家园慢慢地走向远方,尤其要注意旋律中颤音的处理。
3.唱歌《当兵的人》(1)播放录音,请学生熟悉歌曲的曲调、情绪。
(2)教师讲解队列歌曲的特点。
(3)请学生跟着录音或钢琴学唱曲谱,注意唱出节奏重音和切分音。
(4)填词演唱歌曲,直至唱熟。
(5)请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
可分组实行。
(6)请学生练习集体踏步、摆臂、敬礼、变换行进方向等队列活动。
(7)请学生分成三组合作表演,一组在钢琴或录音伴奏下,演唱歌曲;一组进行队列活动;一组用打击乐器伴奏。
当兵的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军人的职责和使命,增强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尊重军人,热爱祖国的情感。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军人简介:军种、职责、使命2. 军人日常生活:训练、作息、纪律3. 军人荣誉:勋章、荣誉称号4. 军人牺牲:英勇事迹、缅怀5. 军人待遇:福利、政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军人的职责、使命、日常生活、荣誉、牺牲和待遇。
2. 教学难点:军人荣誉的含义、军人牺牲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军人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军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军人英勇事迹,培养学生尊重军人、热爱祖国的情感。
3. 小组讨论法:讨论军人待遇和荣誉,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军人职责和使命,引导学生思考军人的重要性。
2. 讲解军人日常生活:训练、作息、纪律,让学生了解军人的辛苦和付出。
3. 分析军人荣誉:勋章、荣誉称号,引导学生理解荣誉背后的含义。
4. 讲述军人牺牲:英勇事迹、缅怀,培养学生尊重军人、热爱祖国的情感。
5. 讨论军人待遇:福利、政策,让学生了解国家对军人的关爱。
6. 总结:强调军人职责和使命,引导学生尊敬军人,热爱祖国。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军人职责、使命、日常生活、荣誉、牺牲和待遇的理解程度。
2. 考察学生对军人尊重、热爱祖国的情感表现。
3. 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军人相关图片、视频、案例资料。
2. 勋章、荣誉称号的相关资料。
3. 军人福利、政策的相关文件。
八、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军人相关图片、视频、案例资料等。
2. 收集勋章、荣誉称号的相关资料,制作展示文档。
3. 整理军人福利、政策的相关文件,以便于教学过程中引用。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军事博物馆,深入了解军人历史和荣誉。
2. 开展军事模型制作、军事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军事的兴趣。
公开课《当兵的人》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军人的职责、荣誉和牺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歌词《当兵的人》,使学生感受军人的伟大和自豪,激发他们的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声乐技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词《当兵的人》的学习和理解。
2. 声乐技能的培养,包括音准、节奏、唱腔等。
3. 音乐欣赏,了解军乐的特点和魅力。
三、教学重点:1. 歌词《当兵的人》的理解和感悟。
2. 声乐技能的掌握,尤其是音准和节奏的准确。
四、教学难点:1. 歌词的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2. 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军人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军人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理解歌词的意义,感受军人的伟大和自豪。
3. 声乐训练:教师教授声乐技巧,学生进行音准、节奏的练习,提高声乐能力。
4. 合唱练习: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合唱的技巧和情感表达。
5. 音乐欣赏:教师播放军乐作品,学生了解军乐的特点和魅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军人的职责和荣誉。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练习歌词和声乐技巧,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评估他们对歌词的理解和感悟。
2. 通过声乐练习和合唱表演,评价学生声乐技能的提高情况。
3. 收集学生课后作业,评估他们的练习效果和进步。
七、教学资源:1. 军人视频或图片。
2. 歌词《当兵的人》的打印副本。
3. 声乐练习的音乐材料。
4. 军乐作品的播放设备。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军人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军人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理解歌词的意义,感受军人的伟大和自豪。
3. 声乐训练:教师教授声乐技巧,学生进行音准、节奏的练习,提高声乐能力。
4. 合唱练习: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合唱的技巧和情感表达。
当兵的人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七年级2、学科:音乐3、课时:一课时二、教材分析:1、人教版第十三册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当兵的人(唱歌课)2、“当兵的人”是现代军人的代名词,也是一个透着光荣感、充满自豪感的称谓。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军人们放弃了不少个人机遇,以无私奉献精神,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1994年,当兵出身的作者在部队深入生活时有感于此,创作了歌曲《当兵的人》。
王晓岭的词作歌颂了军人在和平年代的价值,唱出了新时期士兵的豪迈心声。
曲作者臧云飞、刘斌谱出一首极具阳刚之气的进行曲。
音乐简炼上口,第一句“咱当兵的人”就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唱出了军威。
这首歌由刘斌首唱,深受战士和人民群众的喜爱,被人们誉为“真正军人的歌”。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进行曲,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的美。
真正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体验、表演与讨论交流,感受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无穷的魅力。
3、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进行曲的知识分析所欣赏的进行曲在音乐上的主要特点,它所运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当兵的人》难点:歌曲演唱情绪的把握;附点音符、切分音符准确时值的把握。
五、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录音磁带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1、引入:⑴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大家先猜一下老师会唱一首什么歌?⑵播放《为了谁》的伴奏,老师深情地演唱。
⑶那么大家知道这首歌是在什么时候什么背景下为谁而作的吗?(学生回答)⑷对,这首歌就是在1998年抗击洪水中,为歌颂广大武警官兵为了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抗洪的动人事迹而作的,而这些抗洪将士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底下最可爱却又最普通的“兵”。
同学们,他们这种崇高的思想、振奋的精神值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值)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师提示:积极进取?消极颓废?)2、同学们,你们了解军人吗?你们能谈谈对军人的认识吗?保卫国家的人、铁打的汉子、最可爱的人、穿绿军装的人……是啊,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不说战争时期,就说当今的和平年代,海难大搜救、反恐辑捕、核泄露应急救援、抗洪抢险,哪次没有军人一马当先的开路队伍?每次总是耳闻目睹着绿色的身影赴汤蹈火、勇往直前、抛头颅洒热血换取百姓生命的悲壮场面;在死神威逼着人民性命的危难时刻,只要绿军装的身影一出现,生命就有了希望,曙光就会驱散了阴霾。
《当兵的人》教案一、教学内容: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歌曲《当兵的人》二、教学目标:1、了解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及其特点。
2、通过学习《当兵的人》这首歌曲,能够向我们的武警官兵学习,能够用积极进取的态度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3、背唱《当兵的人》这首歌,根据歌曲表情需要,能运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演唱。
三、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进行曲的音乐节奏,结构特征,有感情地演唱《当兵的人》。
四、教学难点:1、对歌词的理解,分析歌曲。
2、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的准确时值。
五、教学过程:1、导入:欣赏歌曲<为了谁>师: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歌是在什么时候为谁而作的吗?(学生回答)2、同学们,你们了解当兵的人吗?你们能谈谈对当兵的人的认识吗?师: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今年我们国家发生了很多大灾难,在灾难面前,哪次不是我们当兵的人一马当先?为了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百姓的生命。
说句心里话,我们对当兵的人总有特殊的感觉,那么大家考虑一下,他们“特殊”在什么地方?特殊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欣赏视频《当兵的人》。
3、这首歌是在1994年的时候,当兵出身的作者在深入部队生活时,有感而发创作的,那么同学们在听这首歌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这首歌的旋律节奏和以前我们学的歌不一样?(学生回答)引出——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常用于队列行进中。
这种音乐作品的结构严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富有强烈的号召性。
4、用军训时的步伐节奏(进行曲节奏)发声练习:1=C-F 4/4 (有力度有弹性)1 3 5 3 |1 3 5 3 |1 —0 0‖Mimimi mi mamama ma mi5、教师自弹自唱《当兵的人》,学生认真听后,对歌曲进行分析。
(教师唱的时候情绪是怎样的?分成几个部分?)《当兵的人》一共分为两个部分:A、刻画出当代军人高大威武的形象。
公开课《当兵的人》的教案-初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军人的基本素质和军营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习歌曲《当兵的人》,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唱歌技巧。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歌曲旋律的掌握。
2.歌词的理解和表达。
3.音乐素养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高音部分。
2.歌曲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当兵的人》,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二)歌曲学习1.教师讲解歌曲背景,让学生了解《当兵的人》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高音部分。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4.学生集体演唱,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三)歌曲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涵,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进行歌曲表达,注意情感投入和表现力。
(四)音乐素养培养1.教师讲解音乐知识,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学生进行音乐游戏,提高音乐素养。
3.学生创作简短的音乐作品,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1.学生集体演唱《当兵的人》,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指导。
(二)歌曲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生进行歌曲表达,注意情感投入和表现力。
3.学生分享自己的演唱心得,互相学习、交流。
(三)音乐素养培养1.教师讲解音乐知识,如曲式结构、音乐风格等。
2.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3.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提高审美能力。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演唱表现、团队协作等方面。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当兵的人歌曲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当兵的人歌曲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军旅歌曲2. 帮助学生理解军旅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情感表达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 了解当兵的人歌曲的背景和特点2.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3. 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意义教学准备:1. 当兵的人歌曲的录音或视频资源2. 歌曲的歌词和翻译3. 乐器伴奏或音乐背景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播放当兵的人歌曲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2. 学习歌词(15分钟)让学生阅读歌曲的歌词和翻译,帮助他们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3. 学习旋律(15分钟)教师演奏歌曲的旋律,让学生跟唱,并教授歌曲的音乐元素和特点。
4. 分析歌曲(15分钟)与学生一起分析当兵的人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意义,讨论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5. 表演与讨论(10分钟)分组让学生表演当兵的人歌曲,然后进行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展现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
6.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当兵的人歌曲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军旅歌曲。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他军旅歌曲进行学习和表演2. 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或学校,以歌曲演唱的形式进行宣传和表演评估方式:1. 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 学生在表演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3. 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态度和兴趣程度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军旅歌曲,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当兵的人》教学设计
杨河中学:龚明红
一、教学内容:学唱《当兵的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叫“进行曲”,愿意深入总结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力目标:学会唱《当兵的人》这首歌,能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表达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
3、情感目标:初步了解当兵人的生活,热爱当兵的人。
振奋精神,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投入生活。
三、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音乐第13册第四单元“当兵的人”是现代军人的代名词,也是一个透着光荣感、充满自豪感的称谓。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军人们放弃了不少个人机遇,以无私奉献精神,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1994年,当兵出身的作者在部队深入生活时有感于此,创作了歌曲《当兵的人》。
王晓岭的词作歌颂了军人在和平年代的价值,唱出了新时期士兵的豪迈心声。
曲作者臧云飞、刘斌谱出一首极具阳刚之气的进行曲。
音乐简炼上口,第一句“咱当兵的人”就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唱出了军威。
这首歌由刘斌首唱,深受战士和人民群众的喜爱,被人们誉为“真正军人的歌”。
四、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六、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参与体验法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拉德茨基进行曲》音乐声中,学生边击拍边走进教室。
(教师简单介绍曲名及表现内容)
2、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说出更多的军歌?
(充分挖掘学生对军歌的了解程度)
3、播放《一二三四歌》和《说句心里话》。
类比欣赏,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对同一体裁的不同乐曲进行互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进行曲这种体裁有了更深更多的了解,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启发和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
4、问题:这两首歌曲音乐风格有什么不同?
(在感受音乐时让学生用不同动作加以体验风格,并引导学生从速度、力度、节奏、情绪上去辨析以及找出答案。
)
(二)导入新课教学:
1、教师播放歌曲《当兵的人》。
思考:(1)这首歌是进行曲还是抒情歌曲?
(2)歌曲情绪前后是否一样?前后情绪有什么变化?
(3)并要求学生用不同力度的动作挥拍体验。
2、听后学生回答上面问题。
3、探讨歌曲的前后部分为什么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轻放音乐,学生熟悉曲谱,自读歌词,师巡回指导,解决疑难句。
)4、讨论发言,形成要点。
(1)根据歌词内容前后的不同。
(并让学生用不同的情绪、声音、力度来朗诵歌词)
(2)根据曲谱上的记号变化。
A、老师把去掉休止符、重音、切分节奏,附点的乐句与原乐句对比弹或唱,让学生听辩。
并理解音乐记号的作用。
B、通过学唱,让学生理解:音区变化,力度变化也会使歌曲情绪产生变化。
5、复听这首歌并轻唱,再次感受歌曲表达的意境。
6、课堂实践:
〈1〉学生用多种形式分组讨论后演绎歌曲。
〈2〉个别学生身穿军服表演解放军的风采,其他学生一边小声歌唱一边拍手为这首歌伴奏。
〈3〉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表演这首歌。
八、课堂总结: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根据歌曲表情需要,运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演唱,表达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豪迈情怀。
重点落在有情感的演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
以情感体验为线索,展开各项学唱活动,由于本节课目标设计较合理,学生能够积极地乐于参与其中,特别是在最后升华处,学生的情感表达很丰富,效果也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