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育种
- 格式:doc
- 大小:812.50 KB
- 文档页数:3
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及应用1. 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基因工程育种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来改良和改变其性状的一种育种方法。
其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基因克隆:基因工程育种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基因克隆。
基因克隆是指将目标基因从一个生物体中提取并复制到另一个生物体中。
这样做可以将某种有益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其表达具有该基因所编码的特定蛋白质或其他功能分子。
2.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指通过针对目标基因进行精确的DNA序列修改来改变生物体的性状。
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有CRISPR-Cas9和TALEN等。
这些技术可以在生物体的基因组中精确地切割和修改DNA序列,以实现对目标基因的特定改造。
3.遗传转化:遗传转化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并使其在细胞内正常表达的过程。
常用的遗传转化技术包括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和生物颗粒枪介导的基因转化等。
这些技术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将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引入到目标生物体,从而改变其性状。
4.基因表达调控:基因表达调控是指通过对目标基因的转录和转译过程进行调控,以改变生物体的性状。
常用的基因表达调控技术包括启动子工程、转录因子介导的调控和RNA干扰等。
这些技术能够使研究人员能够精确地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变生物体的性状。
2. 基因工程育种的应用基因工程育种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作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农作物的改良。
通过导入与抗虫、抗病、耐逆等性状相关的基因,可以使农作物具有更好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逆境适应性。
例如,将Bt基因导入到作物中,可使其对昆虫害虫具有抗性,从而降低对农药的依赖。
2.畜禽养殖:基因工程育种也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中。
通过引入与生长速度、肌肉质量、抗病能力等性状相关的基因,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
例如,通过导入生长激素基因,可使畜禽生长速度加快,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3.医药研发:基因工程育种在医药研发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基因工程育种的育种原理
基因工程育种是一种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对目标物种进行基因的改造和调控,以实现特定品质的改良或新品种的培育。
其育种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因定位和筛选:通过使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基因工程育种可以精确定位到控制着目标品质的基因。
通过分析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异,找到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基因。
2. 基因编辑和转化: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
可以针对目标基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编辑,改变基因序列或功能。
通过将特定基因导入目标品种的基因组中,可以引入新的性状或改善现有的性状。
3. 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工程育种还可以通过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来实现对性状的调控。
通过调节基因的启动子、转录因子或其他调控元件,可以增加或减少目标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目标性状的表现。
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将特定基因或DNA序列与目标性状进行关联。
通过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在育种过程中快速鉴定具有目标性状的基因型,加快育种进程。
基因工程育种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基因的精确编辑和调控,加速并指导育种进程,实现对目标性状的改良或培育新品种。
这种方法在农业、畜牧业和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可以
提高作物和动物的抗病性、适应性和产量,并为人类健康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
基因工程育种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手段对作物的遗传物质进行改良,以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抗病性和适应性的目的。
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主要包括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基因转移和基因表达等几个方面。
首先,基因定位是基因工程育种的第一步。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和遗传连锁图谱,可以精确定位到目标基因的位置,确定其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和序列信息。
这为后续的基因克隆和转移奠定了基础。
其次,基因克隆是基因工程育种的关键环节。
通过PCR扩增、限制酶切割和
连接、转化等技术,可以将目标基因从原始植物中精确地克隆出来,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改造。
基因转移是基因工程育种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载体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可以
将目标基因导入到受体植物中,实现外源基因的稳定表达。
这样就可以使受体植物获得目标基因所带来的新性状,比如抗病性、耐逆性、提高产量等。
最后,基因表达是基因工程育种的最终目的。
通过转录、翻译和后转录修饰等
生物学过程,外源基因被转录成mRNA,再翻译成蛋白质,从而表达出新的功能
性状。
这就是基因工程育种实现作物改良的关键步骤。
总的来说,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通过精确定位、克隆、转移和表达目标基因,实现对作物遗传物质的改良和优化,从而获得具有新性状和优良特性的新品种。
这一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对于解决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基因工程育种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林木育种的主要方法引言:林木育种是指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改良和改进林木的遗传性状,以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抗逆性、木材品质等经济性状,从而满足人们对林木产品的需求。
林木育种方法主要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多种手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特点。
一、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或种群,进行繁殖,逐代提高林木的遗传性状。
选择育种主要分为家系选择和单株选择两种方法。
1. 家系选择家系选择是指在一定的育种单位(如个体、家族、种群)内,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以获得优良家系。
这种方法适用于遗传性状较为稳定的林木,如一些传统的经济林木。
通过家系选择,可以逐代固定和提高优良性状,但进展较慢。
2. 单株选择单株选择是指在林木群体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单株进行繁殖,以获得优良后代。
这种方法适用于遗传性状较为不稳定的林木,如一些野生树种。
通过单株选择,可以快速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但需要大量的人工筛选和选择工作。
二、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将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通过亲本间的基因重组和互补作用,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杂种。
杂交育种主要分为常规杂交和特殊杂交两种方法。
1. 常规杂交常规杂交是指将两个具有不同性状的亲本进行结合,通过自然或人为授粉,使其产生杂种后代。
常规杂交适用于遗传性状稳定但差异较大的亲本,如同一物种的不同种源或不同品种。
通过常规杂交,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但需要进行大量的杂交组合与筛选。
2. 特殊杂交特殊杂交是指将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亲本进行特殊的交配处理,如胚胎培养、花粉离体培养等,以获得杂种后代。
特殊杂交适用于遗传性状不稳定或难以杂交的亲本,如异花杂交、同源异株杂交等。
通过特殊杂交,可以克服一些传统杂交方法的限制,加速育种进程。
三、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指利用自然或人工诱变,使林木产生突变体,通过筛选和选择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品种。
突变育种主要分为自然诱变和人工诱变两种方法。
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基因工程育种是一种通过改变生物体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来创造新的品种的方法。
它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对目标基因进行精准编辑和调控,使得植物、动物或微生物获得特定的性状,从而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
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主要包括目标基因的筛选、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和新品种的鉴定。
首先,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之一是目标基因的筛选。
科学家们首先需要确定他们想要改变的性状,并找到与之相关的基因。
这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基因组学研究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确定哪些基因与目标性状相关。
一旦目标基因被确定,科学家们就可以开始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其进行改变。
其次,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是基因工程育种的关键环节。
目前,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TALEN和ZFN等。
这些技术可以精确地切割、插入或替换基因组中的特定DNA序列,从而改变目标基因的功能或表达。
通过这些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实现对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基因组的精准编辑,使其获得特定的性状,比如抗病性、耐逆性、高产性等。
最后,新品种的鉴定是基因工程育种的最终目标。
经过基因编辑技术的改变,科学家们需要对新品种进行全面的鉴定和评估。
这包括对其遗传稳定性、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检测。
只有经过严格的鉴定和评估,新品种才能被认定为合格的改良品种,并投入到实际生产中。
总的来说,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包括目标基因的筛选、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和新品种的鉴定。
通过这些步骤,科学家们可以实现对生物体基因组的精准编辑,创造出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为农业生产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将继续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生物资源和经济效益。
微生物基因工程育种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遗传改良,以实现特定目的的育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生物基因工程育种方法:
1. 选择合适的目标微生物:
-选择适合进行基因工程改良的目标微生物,如细菌、酵母等。
-确保目标微生物具有明确的育种目标和应用场景。
2. 基因克隆与表达:
-利用重组DNA技术将感兴趣的基因从其他生物体中克隆到目标微生物中。
-通过适当的启动子和调控元件实现目标基因在目标微生物中的高效表达。
3. 基因组编辑: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组编辑技术对目标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精确编辑,实现有针对性的改良。
-可以插入、删除或修改目标基因,以改变微生物的性状和功能。
4. 代谢工程:
-通过改良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实现特定产物的高效合成。
-优化微生物代谢通路,增强产物产量和纯度。
5. 蛋白工程:
-对目标微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改良,提高其稳定性、活性或特定功能。
-可以设计新的蛋白质结构,实现特定功能的表达和应用。
6. 表型筛选与优化:
-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对基因工程微生物进行表型筛选,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优良菌株。
-不断优化育种过程,提高目标微生物的产量、稳定性和适应性。
通过以上基因工程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实现微生物的育种改良,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如工业生产、环境修复、医药健康等。
在开展微生物基因工程育种时,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伦理要求,确保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基因工程在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是一种现代生物技术,它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来创造新的特性或改善现有的特性。
在育种中,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被用来改良农作物、家畜和其他生物的品质和产量。
以下是基因工程在育种中的应用。
1. 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是一种新兴的基因工程技术,它可以直接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
通过使用CRISPR-Cas9系统,科学家可以选择性地剪切和粘贴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以实现所需的特性。
这项技术可以用于改良农作物的抗病性、耐旱性和耐盐性等方面。
2. 基因转移
基因转移是一种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技术。
通过将具有所需特性的基因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可以创造新的品种。
例如,将一些抗虫基因从一种作物转移到另一种作物,可以增加该作物的抗虫性。
3. 基因静默
基因静默是一种通过RNA干扰技术来抑制特定基因表达的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
用于改善作物的品质,例如,通过抑制某些基因的表达来改善水果的口感和质量。
4. 基因标记辅助选择
基因标记辅助选择是一种利用基因标记来筛选具有所需特性的个体的技术。
通过在基因组中标记与所需特性相关的基因,可以更容易地选择具有所需特性的个体,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5. 基因组学
基因组学是一种通过分析生物体的基因组来了解其遗传特性的技术。
通过对作物和家畜基因组的分析,可以确定哪些基因与所需特性相关,并加速育种进程。
总的来说,基因工程技术在育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创造出更具有抗病性、耐旱性、耐盐性和高产性的农作物和家畜,从而提高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提供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
现代工业微生物育种一、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通过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紫外线、X射线、化学诱变剂等,诱导微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具有新性状的菌株。
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微生物的变异频率,为育种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二、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是通过人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其导入到微生物中,从而实现基因的转移和表达。
这种方法可以定向地改造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表达出所需的性状。
基因工程育种具有高度定向性和可预测性,是现代工业微生物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代谢工程育种代谢工程育种是通过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提高其代谢产物的产量或改变代谢产物的性质,从而获得所需的菌株。
这种方法需要对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精确地调控其代谢网络。
代谢工程育种在现代工业微生物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四、组合生物合成育种组合生物合成育种是通过构建多个基因的组合文库,并筛选出具有所需性状的菌株。
这种方法类似于基因工程育种,但具有更高的遗传复杂性,可以创造出更丰富的变异类型。
组合生物合成育种在现代工业微生物育种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策略。
五、定向进化育种定向进化育种是一种模拟自然进化过程的育种方法。
它通过对大量随机突变体进行筛选和选择,以实现所需性状的定向进化和优化。
定向进化育种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高度适应特定条件的优良菌株,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六、菌种保藏与复壮菌种保藏与复壮是工业微生物育种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的保藏方法,可以保持菌种的活力和遗传稳定性;而复壮则是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保藏的菌种恢复活力,以保证其用于生产的性能。
七、基因组编辑育种基因组编辑育种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精确的编辑和改造,以实现定向改良和创造新品种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系统、ZFNs和TALENs等。
基因组编辑育种具有高度精确性和可控性,为现代工业微生物育种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一、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基因工程育种技术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或动物细胞,以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改良品种。
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可以实现定向、高效的遗传改良,为农作物和动物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细胞工程育种技术是利用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等技术,对植物和动物细胞进行遗传改造和繁殖,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该技术为快速繁殖和改良品种提供了有效手段。
三、酶工程育种技术酶工程育种技术是利用酶的作用来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酶工程育种技术在植物和动物育种中都有应用,可以加速品种的改良进程。
四、发酵工程育种技术发酵工程育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的过程,对微生物进行遗传改造,以获得具有特定代谢产物的菌株。
该技术可以生产出高产量、高质量的生物产品,为工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蛋白质工程育种技术蛋白质工程育种技术是通过蛋白质的合成和改造,来获得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从而实现对生物体的遗传改良。
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作物和动物育种中,提高生物体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六、分子育种技术分子育种技术是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生物体的基因组进行研究和改造,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分子育种技术包括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和基因编辑等技术,为精准育种提供了有力支持。
七、基因编辑育种技术基因编辑育种技术是指通过基因编辑的方法,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精确的修饰和改造,以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个体。
基因编辑育种技术包括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为快速、高效地进行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手段。
八、合成生物学育种技术合成生物学育种技术是通过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系统,实现对生物体的遗传改良。
合成生物学育种技术包括人工染色体构建、人工基因组设计和合成等,为创造全新的生物种类提供了可能。
九、转基因育种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中,使生物体获得新的性状和特征。
转基因育种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作物和动物育种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强动物的抗病性和适应性。
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
基因工程育种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修改和调控,实现对目标性状的改良和选择的方法。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基因工程育种的第一步是从有所需性状的物种中克隆相关基因,并将其导入到目标物种中。
这可以通过PCR、限制酶切剪、DNA连接等技术来实现。
随后,将克
隆的基因导入到目标物种的细胞或组织中,并利用基因转导技术使其能够表达出来。
2. 基因的编辑和修饰: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
技术或TALEN技术,可以在目标物种的基因组中进行精确的
编辑和修饰。
这可以通过特定的核酸序列设计,引导特定的酶来切割和替换目标基因中的特定区域。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目标性状的修饰和改良。
3. 基因的调控:通过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可以实现对目标性状的选择和改良。
这可以通过插入外源调控元件,如启动子、增强子和抑制子等,来调控目标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此外,还可以利用RNA干扰技术来抑制或降低目标基因的表达,从
而实现对性状的调节。
4. 基因的传递和选择:基因工程育种通过将编辑和修饰过的基因传递到后代中,实现对目标性状的选择和固定。
这可以通过转基因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基因组选择和胚胎选择等方法来实现。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将有利性状的基因固定在目标物种
的基因组中,并传递给后代,以实现性状的稳定遗传。
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基于对基因和基因表达的精确控制和调节,以及对遗传信息的编辑和修饰。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实现对目标性状的选择和改良,为农作物、养殖动物和微生物等的育种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1.引言1.1 概述本文将讨论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农业需求的不断增长,育种技术也在不断演进。
基因工程育种作为一种新兴的育种方法,通过对目标基因的编辑和转移,可以显著改良植物和动物的遗传特性,并提高其适应环境能力、产量和质量。
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主要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和基因转移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对目标基因的直接编辑,改变或修复其序列,从而改变物种的遗传特性。
常见的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TALEN和ZFN等。
另一种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是基因转移技术。
该技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物种,使其表达具有特定功能的外源基因,从而改变物种的遗传特性。
外源基因可以来自同一物种的其他个体,也可以来自不同物种,甚至是培养皿中的合成基因。
基因工程育种的应用前景广阔。
它可以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耐旱性、耐盐性等重要农艺性状,增加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基因工程育种也可以用于改良家畜和禽类,提高肉质和产量,减少疾病传播等。
通过基因工程育种,人类可以更有效地满足食物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支持。
总结而言,基因工程育种作为一种强大的育种方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通过基因编辑和基因转移技术,我们可以改良各种植物和动物的遗传特性,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生产需求。
然而,基因工程育种也存在一些伦理和安全问题,需要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加以慎重考虑。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的介绍,让读者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下面是对1.2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的一个示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会在第2.1节对基因工程育种进行定义和背景介绍,以便读者对该主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接下来,在第2.2节,我们将详细探讨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
其中,2.2.1小节将介绍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而2.2.2小节将探讨基因转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基因工程育种名词解释
基因工程育种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动物或微生物
进行改良的育种方法。
基因工程育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
克隆、基因编辑、转基因技术等,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性,以达
到改良作物、改良家畜、改良微生物的目的。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增
加作物的产量、改善作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和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新型的工业原料和药物等。
基因工程育种的关键技术包括基因克隆,即将感兴趣的基因从
一个生物体中分离出来并进行复制;基因编辑,即通过
CRISPR/Cas9等技术精确地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转基因技术,即
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其具有新的性状。
这些技术的
应用使得育种过程更加精准和高效,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期望的遗
传改良效果。
基因工程育种在农业、畜牧业和生物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
用前景。
通过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培育出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提
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畜禽的生长速度和产品质量,生产出更高
效的工业微生物,以及研发出新型的生物药物等。
同时,基因工程
育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如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生态环境影响等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监管。
总之,基因工程育种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生物体遗传特性的育种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需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基因工程育种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1.基因工程又叫做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通俗地说,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基因工程是在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_____________水平的设计施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
3.基因的“剪刀”是指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
其作用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基因的“针线”是指_____________。
当用_____________切割两种来源不同的DNA后,露出的末端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黏合起来,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而构成的DNA骨架上仍有缺口,该缺口就需要靠_____________来“缝合”。
5.基因的运载体是指_____________的运输工具。
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必备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稳定保存并大量复制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C、有标记基因,以便筛选
6. 质粒存在于细菌以及等生物中,是细胞拟核或细胞核外能够___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_状DNA分子。
7.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1.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时,需要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提取抗虫基因,“放入”棉花细胞中与棉花的 DNA分子结合起来并发挥作用。
请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切割抗虫基因所用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云金芽孢杆菌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获得抗虫基因的常用方法是“鸟枪法”。
具体做法是:用_____________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DNA分子切成许多片段,然后将这些片段与
_____________结合,再通过_____________转入不同的受体细胞,让它们在各个受体细胞中大量
_____________,从中找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再用一定的方法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分离出来。
(3)写出“转基因抗虫棉”抗害虫的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行基因操作一般要经过的四个步骤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
(5)该科技成果在环保上的重要作用是
2.如图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示意图,所用载体为质粒A。
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质粒A导入细菌B后,其上的基因能得到表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目的基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将目的基因和质粒相结合形成重组质粒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把重组质粒导入细菌细胞时,效率还不太高;导入完成后所得到的细菌,实际上有的根本没有导入质粒,有的导入的是普通质粒,只有少数导入的是重组质粒。
此处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来鉴别得到的细菌是否导入了质粒A或重组质粒:将得到的细菌涂布在一个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的就是导入了质粒A或重组质粒,反之则没有。
用这种方法鉴别的原理
是。
1、⑴限制酶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切割DNA分子⑵限制性核酸内切运载体运载体复
制和繁殖(3)抗虫基因
−
−→
−转录RNA−
−→
−翻译毒蛋白 (4)①提取目的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②将目的基因毒蛋白基
因与运载体结合③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植株④目的基因的监测和表达(5)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2.答案:(1)人的生长激素基因(2)①用一定的限制酶切割质粒,使其出现一个有粘性末端的切口;②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③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到质粒的切口处,再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质粒与目的基因结合成重组质粒。
(3)普通质粒A和重组质粒都含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