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硬脊膜动静脉畸形(瘘)手术
- 格式:ppt
- 大小:225.50 KB
- 文档页数:37
・讲座・硬脊膜动静脉瘘黄 庆 李铁林 段传志 徐如祥作者单位:510282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 V F )是近20年来才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一种椎管内血管畸形。
从1977年K endall 和L og ue 首次报告了10例SDA V F 以来,国内外已陆续报道了260余例。
由于介入神经放射学和显微神经外科学的发展,目前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已有了很大的进步。
现就近年来国内外SDA V F 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1 SDAVF 病因学近年的研究结果越来越支持后天获得性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
其主要支持点有:(1)硬脊膜血管组织学研究显示在正常的硬膜存在潜在的动静脉交通。
(2)有人已经报道先出现颅内静脉窦的闭塞,然后出现硬膜动静脉交通的病例。
(3)颅内手术后的病例有些出现了硬膜动静脉的交通,而这一病变在术前的血管造影时没有出现。
(4)有文献报道静脉窦的闭塞或狭窄先于外伤后瘘口的发生。
(5)多数病人在40岁以后才出现症状,而且瘘口处血流慢,供血血管扩大不明显,与先天性病变的瘘口表现相反。
(6)病灶位于硬脊膜,但静脉引流却仅限于冠状静脉系统。
(7)由于脊神经根处的硬脊膜靠近椎间盘、椎骨或韧带,所以该处硬膜极易受创伤的损害。
2 SDAVF 解剖学椎管的血液循环是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尤其是椎管内静脉系统与全身其它静脉系统相比有较大差别,故Batson 在1940年提出了第4静脉系统的概念,这一系统中的静脉血管内无瓣膜,从而为SDA V F 的发生提供了解剖学条件。
本病是在包绕脊神经根的近端硬膜处及其周围出现动静脉交通性病变,通常有一个或几个供血动脉及一根引流血管,瘘口位于椎间孔附近的硬膜外侧或下方相当于神经根袖套的“腋窝”处,少数位于前侧。
3 SDAVF 病理生理学目前认为引发病人脊髓损伤症状的原因是冠状静脉丛静脉压缓慢升高导致髓内动静脉压力梯度减小。
其过程是:(1)椎间孔处的动静脉交通使动脉血倒流入根髓静脉。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方法及总结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脊髓血管造影确诊,全部经半椎板入路行引流静脉显微外科切断术。
结果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病程长,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
术后行脊髓血管造影复查瘘口全部消失。
结论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金标准,脊髓CTA及MRI检查可以作为筛查的一种手段。
半椎板入路引流静脉切断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效果确切,简单可靠,可作为治疗的首选。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is methods of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and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of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22 patients with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who were treated with microsurgical treatment,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were diagnosed by spinal angiography,were made draining veins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by unilateral hemilaminectomy approach. Results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with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dyskinesia,sensory disturbance,and relieve oneself dysfunction were more seen in aging male,had long course of disease. Orificium fistulae which reexamined by spinal angiography after operation had disappeared completely. Conclusion Spinal angiography is the gold standard of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with the screening methods of spinal CTA and MRI examination. Unilateral hemilaminectomy approach on surgical interruption of venous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has exact effect,is simple and reliable,could be selected as the first treatment methods.[Key words] Spinal dural;Arteriovenous fistula;Operation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 VF)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脊髓血管畸形,发病率低,5~10人/10万人,占脊髓血管畸形的75%~80%,由于其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容易漏诊及误诊,延误了对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使得病情进行性加重,晚期多已造成不可逆性脊髓损害,致残率、致畸率均较高,为提高对SDA VF的认识,现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显微手术治疗的122例有效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例分析总结如下,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1例腰段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治疗的个案护理关键词: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治疗;个案护理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硬脊膜背侧表面的神经根动脉静血管畸形所致的异常动静脉分流,使脊髓灌注减少或受压,导致脊髓缺血和水肿[1]。
SDAVF易误诊,一经发现,应尽快治疗,目前,SDAVF可选择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手术治疗[2]及二者联合治疗[3]3种方法。
其目的是阻断瘘口处动静脉的直接连接,从而缓解脊髓水肿。
本案例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持续监测下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后好转出院,现将SDAVF的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右下肢无力、麻木伴二便困难1年”来院就诊并收住神经内科治疗无好转,经神经外科会诊后转入神经外科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
神经系统专科查体: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3cm,对光反射灵敏,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80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26/107 mm Hg。
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下肢肌力4级,余肢体肌力5级。
右侧踝反射及趾反射消失,双侧膝反射稍活跃。
T11平面一下及右下肢深浅感觉减退,提睾、肛门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
脊髓DSA示Ⅲ型弓,硬脊膜动静脉瘘,瘘口位于L1平面,主要由左侧L1动脉供血,向上引流,其余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为腰段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完善术前相关准备后,在全身麻醉下行椎管内硬脊膜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术后给予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吸氧3 L/min,抗炎、脱水、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
术后第2天患者右下肢肌力恢复4+级,第4天恢复至5-级,右下肢深浅感觉减退稍好转,右侧踝反射及趾反射消失,双侧膝反射稍活跃。
出院时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下肢肌力5-级,右侧踝反射及趾反射存在,右下肢深浅感觉减退明显好转,提睾、肛门反射好转,小腿后部感觉稍麻木,较前明显好转,能自行下床活动。
1.护理2.1术前护理2.1.1术前训练术前指导陪护协助患者进行轴型翻身训练、床上关节活动,预防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