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4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怎样读懂诗歌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知识要点】一. 明白表层意思1)、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2)、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3)、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二领会深层意思1、关注熟悉的作家的概况时代在变迁,思想在传承,大凡杰出的诗人,其诗心总与时代之脉一起博动。
因而要读懂作为思想载体的诗文,就必须能勾勒出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命轨迹及其思想流变,了解其为何喜极而泣又因何痛彻心肺,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其诗风诗意、诗情诗魂。
教材所选的篇目都是历代大诗人的代表作,以此为窗可以洞悉诗人沉浮悲喜的人生,感悟其诗词中的徬惶与呐喊。
如陆游在《书愤》中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明志:恢复中原之志至死不渝;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剖心:忧愤之情深如江海,忠义之心耿如日月。
当此二人的其它同类诗作奔赴眼底时,我们便可据此联读而悟。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例1: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田园居(之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
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2、关注题目--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题目的内涵往往丰富,它可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题材类型等诸多重要信息。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山居”明示了诗的题材属归隐一类;“秋”点明季节;“暝”点明具体的时间。
“秋”与“暝”在古人的笔下往往流淌着悲愁,如“万里悲秋常作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但“山居”那欲隐而难藏的惬意与满足就使“秋暝”的感情亮丽畅快起来了。
如何读懂一首诗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学会找到读懂古诗词的路径、角度。
2、调动相关知识关联分析,读懂古诗词。
【课前作业】1、《考试说明》有关诗词鉴赏的要求: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
2、诗歌鉴赏三步走: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3、怎样才算读懂?(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4、请认真预习《创新设计》P150~~152,读懂一首诗需要注意的七个点,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七看:(1)看标题(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典故(6)看关键词(7)看选项❖特别提醒(1)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词语颠倒、超常搭配)。
(2)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3)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4)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5、阅读陆游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鹊桥仙·夜闻杜鹃①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
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
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惊残:惊醒。
③故山:即家乡。
这首词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杜鹃悲切的叫声;全词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的思想感情。
【课堂探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分析本首诗表达的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如何读懂古诗词学案教学目标1、学会找到读懂古诗词的路径、角度。
2、调动相关知识关联分析,读懂古诗词,为答题做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读懂古诗词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热身碰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说说它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及时巩固: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能力提升:运用本堂课所学知识分析下面这首诗的思想情感。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读懂古诗词教案
一、古诗词的特点
1、古诗词的特点是富有意象性和抒情性,有着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2、古诗词的内容多为反映自然现象,描绘人生百态,表达思想感情。
3、古诗词的语言简练,表达简洁而深刻,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古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历。
二、读懂古诗词的方法
1、读古诗词时要注意分析其中的意象,读懂古诗词的要点在于把握其中的意象。
2、要结合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多留意其中的比兴、拟人、借景等修辞手法,以便更好地读懂古诗词。
3、要多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如历史、地理、文化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4、要多练习,不断积累古诗词的阅读经验,以便更好地读懂古诗词。
如何读懂古诗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第四单元“唐诗宋词”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江雪》等经典古诗词作品。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深入学习,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韵律特点及表达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平仄、韵脚、对仗等,能熟练朗读和背诵指定篇目。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读古诗词的能力,学会运用诗词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诗词的平仄、对仗、意境等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背诵指定篇目,学会分析、解读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同步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中的名句,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3. 课文学习:a. 朗读指定篇目,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b. 分析诗词中的平仄、对仗、意境等表达技巧。
c. 讲解诗词的背景及作者简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经典题目,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基本知识:a. 平仄b. 韵脚c. 对仗2. 指定篇目:a. 《静夜思》b. 《登鹳雀楼》c. 《江雪》3. 诗词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朗读并背诵指定篇目。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掌握情况,以及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词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培养爱国情怀。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词朗诵、创作等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诗词鉴赏————叫我如何读懂你一、把握诗词语言的特点:•语:怎么说的(手法、语言)•言:说了什么(内容、情感)•1、浓缩了的文言文。
•2、含蓄,凝练,形象,具有跳跃性和音乐性。
•3、词语的错综颠倒与诗句的反常组合。
词语的错综颠倒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汉阳树晴川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
诗句的反常组合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二、读懂诗词的一般方法1.先粗读,后精读。
2.“未晓不妨权放过”和“一字一句总关情”。
3.运用想象和联想,诗词欣赏是对于诗人想像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
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参悟诗人的内心情感。
4.读标题。
内容,线索,情感基调;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5.读正文,把握意象,置身诗境。
6.读注释,明确背景,知人论世。
三、实战演练2015年课标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2015年课标2卷残春旅舍(唐)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一如何读懂古诗词精品诗歌鉴赏三步走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达的基础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一)❀如何读懂古诗词三、复习目标:、学会找到读懂古诗词的路径、角度。
、调动相关知识关联分析读懂古诗词。
四、重点、难点:掌握快速读懂古诗词的基本方法。
*古诗词特点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凝练含蓄言简意丰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重要字词、语序、省略)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补充省略!还原语序!重要词语!特点:(写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不知人面去何处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
崔护《题都城南庄》?*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泉壑带(围绕着)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
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
茅茨:茅草屋带:环绕生:升起怜:喜欢期:约定文言文(词语、语序、省略)*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的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他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
谢冕含义韵味读诗任务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从思想内容分这是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方法归纳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何处泊”“断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怎样快速读
懂古诗词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找到读懂古诗词的路径、角度。
2、调动相关知识关联分析,读懂古诗词。
重点、难点:
掌握快速读懂古诗词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二、具体方法
(一)看标题,抓题眼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春夜喜雨邯郸冬至夜思家征人怨咏素蝶诗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从思想内容分,这是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例二、(09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三)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
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
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
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
贬官到长沙。
③古曲有《梅花落》。
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
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
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又如《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抓关键词句
关键词
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悲”、“愁”、“孤”、“喜”、“闲”之类。
意象词:意象的特殊内涵与诗歌的传情达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修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尤其是冷暖色调形容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
关键句
首句(联):从首句了解基调,许多诗词,往往在开头部分,奠定基调,统领全诗。
尾句(联):从尾句了解主旨,在最后一两句升华,卒章显志,或较为鲜明直接地表达出情感、主旨和态度,或婉转含蓄表现郁积在心中的情感。
重要句:隐含诗歌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典故句: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人情感。
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首诗的关键词是____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关键句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山寺夜起(2013山东)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4分)
【例四】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五)看意象,品意境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诗歌中的意象,都关涉两个方面:形象和情意。
抓住那些典型的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特别要注意“象”前后的表“意”词语,以抓住“意”和“象”的契合点。
【例五】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2012山东)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例六】题龙阳县青草湖①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东南,因与洞庭相连,诗中以洞庭称之。
②湘君:传说中的湘水之神,这里借指洞庭。
请简要分析诗歌的前两句的感情色彩。
(六)再现情景,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的情景,设身进入这一情景中去体验、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要有再现诗词画面的习惯和能力。
回顾总结:读懂诗情的突破口
二读作者,知人论世,
三读注释, 抓暗示信息
四读关键词句:情感词、意象词、修饰词。
尾句、首句、典故句
知情达意,揣测情感内容
五读意象,品意境
六再现情景,设身体验
探究主旨,体悟情感
作业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
②芊芊:草木茂盛。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