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北京人第一讲
- 格式:pptx
- 大小:4.03 MB
- 文档页数:37
第一课周口店的北京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周口店的北京人》,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这一课直接讲述了原始社会的历史,,具有开章明义的作用。
本科主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主题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具体说,还可以包含热爱劳动,学会生存,不怕困难,开动脑筋;热爱自己的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等情感目标。
三、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
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
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
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另外,知识讲解上,可把氏族的概念及其特点的分析作为难点对待。
《中国境内早期人的代表——北京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知道山顶洞人及其特征。
2、过程与方法: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思考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特征2、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述法、情境创设法等2、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四、新课解读导入:展示一张恐龙化石的图片(同学们,这张图片认识么?我们自贡恐龙博物馆里面的恐龙化石,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生活在2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的恐龙的生活。
那么,你们知道什么叫化石么?化石又有什么作用呢?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时间,被周围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几乎不会改变。
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
如果化石会说话的话,它会告诉我们些什么呢?我们一起进入到今天的学习:如果化石会说话。
)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一)会说话的化石——小元(元谋人牙齿化石)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两颗人类牙齿化石,之后,在同一地方,又陆续出土的打磨过的石器和炭屑。
这些化石会告诉我们些什么呢?通过牙齿化石,地质学家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左右,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而碳屑的发现,又可以证明什么结论呢?对,他们已经知道使用火了。
出土的石器,可以看出已经与一般的石头有所不一样,有明显打磨过的痕迹,说明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了,用于平时的狩猎中而告诉我们这些有效信息的元谋人,他们生活的地点是(云南省元谋县)化石小元只是两颗牙齿,可以证明距今约170万年出现过古人类。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知识梳理: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他们被发现在云南省,距今年。
他们已经能够,知道使用火。
2、该图是人,他们生活在距今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第一个发现他们头盖骨化石的是:。
其特点是:使用石器,处在时代;会使用火,可以改善3、左图是人,他们生活在距今3万年前,你能说出他们比北京人的进步吗?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有了审美的观念。
二、唱唱下面历史歌谣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蜗牛与黄鹂鸟》170万年前的元谋人, 70-20万年前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三万年前我国发现的最早人类裴文中第一个发现他已会钻孔、有了审美观地处云南元谋县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已经能够制造工具打制石器使用火三、选择题:()1.一个欧洲旅游团要参观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应该去:A.四川省 B.陕西省 C.北京郊区 D.云南省()2.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3.“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火”。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4.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北京人一天的生活,离不开种类繁多的打制石器B.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北京人往往围坐在火堆前C.北京人在寒冷的冬天能穿上用骨针缝制的兽皮衣服D.北京人的生活方式是集体的群居()5.“他们已掌握了磨制技术和钻孔技术,有了审美观念。
”,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们属于哪一远古人类: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6.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①脑容量接近现代人②使用打制石器③掌握钻孔技术④会用骨针缝衣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7.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从材料中看出,古人最需要的是:A. 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使用火D.过群居生活()8.北京人已经是人了,主要是因为A.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了B.他们会使用天然火C.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了D.他们会使用语言了()9.北京人所处的时代是:A.新石器时代B.旧石器时代C.打制石器时代D.磨制石器时代()10.我国境内原始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居民B.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半坡居民C.山顶洞人、北京人、半坡人、元谋居民D.半坡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周口店的北京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周口店的北京人》是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结构。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从而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生活、北京人的生产以及北京人的社会。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较为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生活方式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等方式,直观地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状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结构,掌握北京人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方法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活状况、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
2.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准备教材和课件,确保内容完整、清晰。
2.图片、视频:收集与北京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用于情境教学。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为学生展示北京人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北京人的发现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让学生描述北京人的外貌特征和生活场景。
通过讨论,总结北京人的生活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析一幅与北京人生产方式相关的图片,讨论图片中的工具和生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