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金矿地质及找矿前景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关于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杨 龙,唐嘉俊(广西壮族自治区二七一地质队,广西 桂林 541199)摘 要:针对广西地区金矿的成矿背景,进行科学性的分析,并简要介绍合理确定找矿方向的重要性,提出广西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取得良好成效,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广西;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1-0053-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gold depositsYANG Long, TANG Jia-jun(271 geological team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Guilin 541199,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mineralization background of gold deposits in Guangxi region, this paper makes a scientific analysis,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of reasonably determining the prospecting direction, puts forward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gold deposits in Guangxi region, and achieves good results.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personnel.Keywords: Guangxi; Gold mine; Geological features; Prospecting direction结合当前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的利用现状可以得知,黄金矿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全面分析黄金矿的形成原因,并采取科学的开采技术进行开采,不仅能够提升黄金矿的利用效率,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稳步,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广西地区金矿地质和找矿方向,主要内容如下。
金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分析金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贵金属,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然而,金矿地质勘查一直是矿产开发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影响着金矿开发的成败。
本文旨在分析金矿地质勘查的现状及找矿方向。
1.固有方法单一。
金矿地质勘查的方式多样,但实际上,多数勘查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固有的勘查方法中,如矿物和岩石学、重矿物分离、地球物理方法,这些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2.勘探技术相对滞后。
勘探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匹配,很少有新型技术被应用到金矿勘探中。
例如,当代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在矿产勘察领域的应用还相对较少。
3.勘探成本高。
难以控制勘探成本,特别是在一些遥远、人力、物力、财力成本都较高的地区,资金短缺仍然是阻碍公司继续进行勘探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找矿方向分析1.多种方法结合。
由于传统的勘探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互联网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必须采用多种勘探方法的结合,同时还应加强勘探技术的更新和开发,多元化勘探方法的使用可大大提高金矿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
2.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
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优化勘探方案,在找寻优质金矿的同时,降低勘探成本,提高金矿勘探的效果和效率。
3.加强勘探重心转移。
在现有金矿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区域型、地段型资源潜力评价,提高勘探效率和成果,增加新发现的金矿,将勘探重心逐渐转移到深层、复杂地区和新的潜在区域。
4.深入研究矿藏形成规律。
矿床有其特征,矿床的形成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需要从经济地质学角度深入研究矿床形成机理和特征,正确认识矿床分布规律,才能更加精准地找到新金矿。
三、结论金矿地质勘查是矿产开发的前提,应对金矿地质勘查的现状和难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和研究,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和矿产勘察的信息化手段多方位接触找寻,将现代技术和方法应用于金矿地质勘查工作中,提高金矿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降低勘探成本,增加新金矿的发现,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做出积极的贡献。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广西位处于中国南部的西南边缘,地处华南地区,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这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在广西的矿产资源中,金矿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其黄金矿床的分布也有明显的规律。
下面就简单地谈谈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
一、广西金矿床特点广西的金矿床具有质优、量大、矿化程度高、成矿物质复杂等特点。
广西地处东南地区造山带的羊武—南昆山构造枢纽带内,M岩浆活动异常发育,形成了大量岩浆型金矿床。
此外,广西各地还发现了低温热泉沉积型金矿、砂砾型金矿、蚀变-砂岩型金矿等多种类型的金矿床。
二、广西金矿床分布规律1.金矿床与构造关系密切广西的金矿床分布与构造关系密切,在断裂带上或强烈抬升区分布较集中。
例如,广西北部的玉林地区,就是一个钙质变质岩带,该带内分布多个金矿床,这些金矿床都与断裂及其活动有密切联系。
2.金矿床与岩浆活动有关广西的金矿床与岩浆活动有关,其中以侵入岩型金矿床最为多见。
侵入岩是深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容易引发金矿物的浓缩,形成金矿床。
比如说横县的茂鑫金矿和兴业县的新浪金矿都是典型的侵入岩型金矿床。
3.金矿床分布与岩性有关广西的金矿床分布与岩性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岩性较为复杂、脆性较强的区域,易发现金矿床。
例如,四会岩脉富含石英、方解石、锰矿、硫化物等矿物,在其附近可以发现大量的金矿床。
三、广西金矿床找矿方向浅析1.注重构造分析在广西找矿时,应重视对区内构造分布情况的分析,尤其是断裂带的分布情况。
可通过天然断层、露头和表露岩体、矿体和地球物理勘查方法进行探测。
2.重视岩石及岩浆类型在找矿时,应特别重视岩石及岩浆类型。
侵入岩是广西金矿床的主要类型之一,而相对于其他区域,广西相对更为适合侵入岩型金矿床的探测。
3.多角度定位矿区在找矿过程中,应采取多角度的方法定位矿区。
可以从地球物理探测、微地震、卫星遥感等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选区。
综上所述,广西的金矿床分布规律明显,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类型性。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以及找矿方向作者:黄绍剑陈楠来源:《地球》2014年第03期[摘要]我国广西省富集大量矿产资源,其中首屈一指为金矿资源,其在我国黄金生产总量中占到了核心地位。
我国广西省历来以黄金资源著称,资源丰富、采金生产活动历史悠久,各种金矿类型非常丰富,并且资源分布情况非常充足,当地金矿开采资源条件成熟,因此发展我国金矿床的开采与生活作业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广西省矿产金矿床分布规律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 P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40-20引言现阶段在我国广西省,各种金矿资源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并且具有十分悠久的开采历史。
广西省金矿资源的分布规律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质结构、地层条件、岩浆运动情况以及长时间风吹雨林等作用的强弱,因此在广西金矿床开采及找矿的实践工作中,需要认真了解及掌握当地地质情况以及地质状况,有针对性地了解并认识广西金矿资源的实际分布规律及其具体成矿情况,那么将对日后广西省的金矿普查及找矿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广西金矿的地质状况1.1广西省地层情况我国广西省位于南岭成矿带的西部位置,并且作为全球环太平洋以及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地区之一。
现阶段我国广西省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迁以及结构演变,已经发育非常成熟,因此当地地质条件也比较完善、齐全,在广西省内出露地层结构自从元古界一直发展至第四系,其中在元古界时期作为发育时期,特别是其中的泥盆系获得最为广泛的发育,最终演变成为目前标准的华南产地。
广西省由于其地质条件相对特殊,因此沉积矿产异常丰富。
并且在各个地层结构中具有其自身不同的含矿性,然而最为根本的地质含矿层则位于地质结构中的石炭系、二叠系以及泥盆系,与此同时这几种地质结构层共同组成了广西省的复矿沉积建造类型,尤其是地质结构层中的中上盆泥层系是在沉积矿床结构与多金属层金矿床层的核心层位。
1.2地质构造分析在广西省的区域构造以及地质演变方面,我国广西省具体上地理位置属于滨太平洋和特提斯——喜马拉雅这两大核心构造地区的复合性部位上,并且处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南一段,广西省西北部和扬子准地台在远古时代就具有过渡的性质。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 5月上122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广西巴马县龙安矿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韦贵忠(广西煤炭地质局 ,广西 柳州 545005)摘 要:广西巴马县龙安矿区金矿通过地表及少量深部工程揭露和控制,初步圈定一个金矿体。
初步查明本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分,化学成分,矿石类型特征等。
笔者对本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分析矿床特征,探讨找矿前景。
关键词:地质找矿;公益先行;商业跟进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09-0122-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longan gold deposit, Bama County, GuangxiWEI Gui-zhong(Guangxi Coal Geology Bureau, Liuzhou, Guangxi 545005)Abstract: the gold deposit in longan mining area, Bama County, Guangxi is preliminarily delineated by surface and a few deep engineering project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e deposits, structural structure, mineral composi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ore ty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e are preliminarily examined.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and discusses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Keywords: geological prospecting; public welfare first; business follow up收稿时间:2018-04作者简介:韦贵忠,壮族,生于1970年,大专,广西平果,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找矿。
广西微细浸染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吕光裕(中南地勘局南宁地调所)广西微细浸染型金矿是1981年底于桂西的高龙首次发现,85年以后又发现了金牙金矿及一批新的矿点,与其黔西南、滇东南金矿带构成了我国南方的金三角地区。
近期在桂中横县、桂东南北流县也相继发现了该类型金矿床和矿点,据现有资料证实该类型金矿一般都具中—大型规模。
该类金矿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已成为广西目前金矿找矿的主攻类型,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
一、区域地质概况广西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边缘,为我国华南褶皱带南西端北缘与扬子准地台西南端南缘相接部位。
1、矿化地层该区的地层发育齐全,自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虽然从前寒武系至白垩系各个地层均有金矿分布,但是最重要的含金层位为寒武系、三叠系、其次为泥盆系。
从表1可以看出寒武系金的丰度较高(4.78ppb)为本区各类型金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区内一些大—中型金(金银)矿床及大部分含金石英脉型矿床(点)均产于寒武系浅变质砂页岩中,是最重要的含金层位;泥盆系以页岩、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含金丰度也较高,为本区伴生金矿的主要产出层位;三叠系是广西近年来才发现重要含金层位,其岩性为砂页岩夹火山岩,桂西微细浸染型金矿即产于此地层中(表2)。
表1、桂东南各地层中Au、Ag丰度值元素丰度值(ppb)地 层 样 数Au Ag前寒武系 2 0.75 170寒武系 19 4.78 297奥陶系 29 3.02 251志留系 11 2.03 161泥盆系 7 4.81 387石炭系 3 1.23 327地壳丰度 3.50 80表2、桂西各时代地层中Au、Ag丰度值元素丰度值(ppb)地 层 样 数Au Ag三叠系 6 1.6 1250二叠系 6 0.34 4500石炭系 15 0.83 4760泥盆系 6 0.43 4325地壳丰度 3.50 802、控矿构造广西是一个多旋回的褶皱造山区。
在长期多期性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现在的地质构造基本轮廓:桂北江南古陆;桂东大瑶山—大明山褶皱带和云开隆起;桂东南钦州—玉林褶皱带;桂西拗陷带。
广西湾岛金矿床深部找矿前景分析——基于 CSAMT测量摘要:广西湾岛金矿床有构造破碎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矿化类型。
近年研究发现花岗斑岩体为加里东期。
为了了解岩体深部空间分布形态及构造蚀变带的分布情况,更好地指导矿区深部找矿工作,实现找矿的重大突破,笔者在大瑶山金矿整装勘查区的湾岛金矿区参与开展了CSAMT剖面测量工作,在分析岩矿石物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CSAMT反演成果,对湾岛金矿区岩体及构造蚀变带的深部空间分布形态有了新的认识,探测隐伏岩体的存在,并预测深部找矿靶区,这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钻探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CSAMT法;深部找矿;湾岛金矿;广西Prospecting Potential at Depth of the Wandao Gold Deposit in Guangxi: An Analysis Based on CSAMT SurveyYang Zejin,Ruan di,Xu siqiang,Mao ChenganThe Fourth Geological Team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Guangxi530000Abstract :The Wandao gold deposit in Guangxi hosts quartz vein and tectonie alered rock types of mineralization.Recently.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GRANITIC porphyry isCaledonian.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deep rock mass and distribution of tectonic alteration zone can help ore exploration in the deeper mining area and realize the breakthrough of prospecting. For this purpose, we have partieipated in the work of CSAMT profile measurement in the Wandao gold mining area of the Dayaoshan gold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ocks and ores and the CSAMT in version results, We had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deep spatial distributionof the rock mass and structural alteration zone in the Wandao gold deposit area, detect the existence of the concealed rock mass and predict the deep prospecting target area.These results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of the fulure work,and also providea reliable basis fordrilling construction.Key words:CSAMT survey ; deep prospeting; Wandao gold deposit;Guangxi广西湾岛金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东南部,属昭平县古袍镇管辖,是广西大瑶山成矿带平南一昭平地区金矿整装勘查区的典型矿床。
广西隆林县张家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摘要:广西隆林县张家湾金矿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中小型矿床。
矿体既有顺不整合面分布的层状矿体,也有赋存于切层断裂中的脉状矿体。
岩性组合是形成层状矿体的基础,断裂构造是形成脉状矿体的主要控制因素。
区域矿床对比表明层状矿体是后生热液成因矿床。
关键词: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卡林型金矿广西张家湾金矿张家湾金矿位于广西西北部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或乡的大平村—牛江坳一带,隆或金矿的西南侧约1.5km处该矿发现于2005年,目前查明浅部的资源/储量若干吨。
张家湾金矿既有顺不整合面分布的层状矿体,也有赋存于切层断裂中的脉状矿体,因此对该矿床的研究,可进一步揭示层状矿体与脉状矿体之间的成因联系,为正确建立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的普适性成矿模式提供一个重要的中间型式。
1 地质背景右江褶皱带主要是一个印支期的造山带。
前人资料大多将其划为华南地块的一部分(任纪舜等,1980;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85;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990),但也有资料将其划归为扬子地块(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987)。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85)根据右江盆地的特殊演化历史,将其称为右江再生地槽,也有学者称之为右江裂谷(柳淮之等,1986)。
右江地区在早泥盆世晚期由于受古特提斯洋打开影响而发生裂解,形成陆缘裂谷,并逐渐演化为台沟相间的古地理格局,局部形成有限小洋盆;早中三叠世,沉积充填了巨厚的陆源碎屑浊积岩,并将盆地内长期发育的孤立碳酸盐台地淹没,形成所谓的“右江再生地槽”。
晚三叠世,盆地回返造山,形成印支期的造山带(曾允孚等,1995)。
燕山期出现超基性岩-酸性岩墙组合和小型断陷盆地,标志着新一轮的岩石圈伸展,地壳重新裂解。
2 矿区地质概况2.1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有上古生界泥盆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下统罗楼组、中统板纳组及第四系。
泥盆系包括台地相融县组(D3r)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石炭系包括台沟相英塘组(C1yt)硅质岩、粉砂岩、泥岩,为隆或金矿的主要含金层位。
2003年第1期 矿 产 与 地 质第17卷2003年2月M IN ERA L RESO U RCES A N D G EO LOG Y总第94期广西龙胜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①黄 杰,莫江平(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摘 要:广西龙胜地区金矿属于脆—韧性剪切绿岩型,成矿物源主要为上元古界地层中的初始富集金,在“面状”渗透性构造带的地质环境中,多次强烈的构造活动驱使地下热(卤)水、区域变质水等热水溶液渗透、循环而形成成矿溶液,在构造动力作用下沿断裂、裂隙运移,在适宜构造场所沉淀富集成矿。
金矿化类型有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两类,前者分为细网脉型、脉带型、单脉型、碎裂石英脉型;后者分为细碎屑岩质构造蚀变岩型、碳硅质构造蚀变岩型、基性—超基性岩质构造蚀变岩型。
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提出了以构造活动强烈、构造形迹明显的较低级次的脆—韧性剪切断裂、裂隙带和浅变质泥质(粉砂)岩、浅变质含硅含碳泥质(粉砂)岩组合找矿的思路,并重视进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找矿。
关键词:矿床学;金矿;地质特征;找矿;广西龙胜中图分类号:P618.5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03)01-0020-041 地质背景1.1 地层区内出露地层有上元古界丹洲群浅变质碎屑—细碎屑岩夹钙铁质岩,具复理石建造。
可划分上、中、下三部分,下部为浅变质砂质页岩、碳质页岩为主,中部浅变质砂质页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上部为浅变质砂质页岩夹钙质条带组成。
震旦系浅变质碎屑—细碎屑岩系,划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浅变质含砾泥质砂岩、泥质粉砂岩、含铁砂岩夹条带状磁铁矿,上部为浅变质粉砂质页岩、页岩及硅质岩夹碳质页岩和透镜状白云岩。
寒武系砂岩、页岩,具类复理石建造。
区内出露地层以丹洲群、震旦系为主,约占90%左右(图1)。
1.2 构造该区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南板块二级构造单元扬子陆块南缘与华南褶皱带的交接部位[1],加里东造山运动期,该区处于华南褶皱带变形的前锋,构造变形强烈,表现为紧密的线性褶皱和推覆构造。
广西隆或金矿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前景作者:杨志华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第09期摘要:本文通过对隆或金矿区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的综合分析,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特征,对本区金矿成因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开展该区及外围的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际资料依据。
关键词:隆或金矿地质特征成因分析0 引言广西隆或金矿是近些年来发现的较具有代表性的微细粒型金矿(在广西也称为右江型)及土型金矿(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层中),矿区位于广西右江地区隆林县隆或一带。
矿区主要含矿层位为C1yt、P、T1l三个层位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及T1l的断裂破碎带,主要为层控矿床及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
而右江地区广泛发育有碳酸岩及碎屑岩。
在目前右江地区所发现的同类型金矿中,成矿地质条件基本相似。
研究和对比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对该地区及附近外围的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1 地质背景本区位于右江再生地槽桂西拗陷之西林~百色断褶带内隆或穹窿一带,区内地层以古生代及中生代浅海台地及深水槽盆(台沟)沉积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为主,局部含较多的火山碎屑,区内经历了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运动等多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伴随有岩浆活动。
区内出露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
矿区位于隆林县隆或乡,由隆或、大平、坡头上三个矿段组成。
隆或矿段矿床类型为右江型上泥盆统与下石炭统沉积间断面亚型矿床,大平矿段、坡头上矿段为上、下二叠沉积间断面亚型矿床。
大平矿段下三叠统逻楼组的断裂中也有金矿产出,属近沉积间断面断裂亚型矿床。
隆或矿段沉积间断面亚型矿床暴露地表后,经风化剥蚀和溶蚀作用,形成土型矿床。
2 构造特征本区位于右江再生地槽桂西拗陷之西林—百色断褶带内隆或穹窿的南西端,主要有次级褶皱和断裂,两者互相交接、制约,并沿某些地层发育有层间破碎带。
区内构造主要有褶皱及断裂。
构造线以北东向为主,此外还有北西向及近东西向,东西向断裂具控矿作用,构造较为复杂。
广西壮族自治区黄金矿产资源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部边疆,南濒北部湾,面积23万多平方公里。
广西是我国重要产金省、区之一,不但采金历史悠久,而且产量在全国也曾名列前茅,为我国黄金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
据文献记载,远在唐、宋时期已开始采金,到民国呈现盛期。
1941年是广西最高产金年,产量为1453公斤,在当时居全国第2位。
但到解放前,采金业已奄奄一息。
解放后,广西黄金事业有了新的发展,1959年产量达到1209公斤,居全国第3位。
从70年代后期起,由于地质工作跟不上,致使黄金产量逐年下降。
近几年由于金矿地质工作的突破,广西黄金事业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黄金资源现状广西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较好,金矿资源丰富,分布很广。
截至1989年底,全区共发现金矿床(点)370处,其中金矿床85处,包括岩金矿床60处(大型2处,中型18处,小型40处),砂金矿床14处(大型1处,中型3处,小型10处),小型伴生金矿床10处,中型共生金矿床1处,分布于全区60个县(市)。
截至1989年底,全区累计探明金矿储量108.899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38.112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2.25%,居第16位。
全区保有储量为81.985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23.488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07%,居第16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52.615吨,砂金保有储量17.395吨,伴生金保有储量11.975吨。
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3 3.147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48.838吨。
据目前正在勘查的38个矿床预测,可获金矿储量142吨,其中“八五”期间可新增金矿储量85吨。
黄金生产概况截至1989年底,全区已建黄金矿山8个,,总生产能力543公斤/年,占有储量19.515吨,其中岩金矿山7个(中型1个、小型6个),生产规模500吨/日,生产能力422公斤/年,中型砂金矿山1个,生产规模91万米。
/年,生产能力121公斤/年。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3年第12卷第4期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引言近年来,广西省不管是矿产资源冶炼加工企业的数量,还是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都已经相当可观了。
仅以2003年为例,在有色金属行业,整个广西共134家冶炼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104.123亿元,增加值34.482亿元,销售额101.203亿元,利税总额13.782亿元,约占整个工业企业规模的8%。
其中,金矿企业产值对整个有色金属行业仅贡献1.5%。
由此可见,广西金矿产业在整个矿产行业的占有量还很低,相对于其他矿产来说,金矿对广西的经济增长贡献还很有限,而广西的金矿资源在其贵金属储量中的占比量是较大的。
在此背景下,探讨整个广西的金矿探寻、开采前景很有必要。
本文先对广西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省内找矿前景,得出了一些可靠结论,以期给金矿行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1 广西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探讨传统观点认为金矿矿床成因为岩浆热液,20世纪80年代突破该观点后,研究者们开始意识到矿源层的成矿重要性,对金矿成矿的地质条件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参考。
下面分四个方面来探讨各类金矿成矿的地质条件。
1.1 时空角度广西的金矿成矿时期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元古代成矿期、加里东成矿期、海西成矿期、燕山成矿期、喜山成矿期。
金矿的成矿发生在沉积层,一般需要经历初始聚集、富集成矿的漫长演变过程,因此该类矿床的时控表现较为复杂。
不过广西区内所有金矿成矿都有一个相对重要的时期,以此为出发点,在漫长的成矿期中,可以抓住决定矿产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就是“时控”,即决定矿产形成的主要时期。
那么在我区金矿成矿过程中,桂西主要以海西成矿期为主,桂东南和桂东则以燕山成矿期和加里东成矿期为主。
分期阐述如下:(1)元古代期。
矿化现象较为常见,而有多处含金石英脉型矿点分布于桂北地区,初步分析为雪峰期的产物。
(2)加里东期。
是桂东地区成矿的重要时期,据不完全数据分析和地质依据,矿床类型主要是含金石英脉型,来自寒武系的岩浆热液。
广西贵港龙山金矿田的矿床成因分析广西贵港龙山金矿田是中国重要的金矿区之一,其矿床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金银矿床。
石英脉型金银矿床是一类沉积、变质和岩浆作用形成的高温-低压热液矿床,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
本文将从矿床成因角度对广西贵港龙山金矿田的形成机制和特点进行分析。
一、地质背景广西贵港龙山金矿田位于中越地区的中越印支造山带的月岩岩浆带中部,属于琼南-龙州地块的龙山-武磨岭组。
该地区早二叠世为北越-高平地块和华南地块的交界地带,在长期的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矿床类型。
二、矿床成因广西贵港龙山金矿田是典型的石英脉型金银矿床,主要分布在寒武-奥陶系与三叠系砂岩中断层和屑石岩、砂岩、泥岩和石英岩之间的深嵌和近地表石英脉中。
该矿床的成矿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热液成矿阶段广西贵港龙山金矿田的石英脉中富含SiO2、Al2O3、K2O、Na2O、CaO等成分,其石英脉包体中的含金石英、硫化物和Fe-Mn氧化物成为金银的主要载体。
该矿床成矿时,热液流体通过深层断层向上运移,与沉积岩和变质岩相互作用,造成了岩石的变质、变形和蚀变。
同时,高温-低压热液在断层带中的岩石孔洞和裂隙中沉淀,形成了矿脉。
2.华夏成矿阶段在成矿过程的后期,华夏期地区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的影响显著增加,流体成分持续复合变化,促使矿床形成了更多以黄铁矿和黄铜矿为主成分的矿脉。
3.侵蚀-沉积作用阶段广西贵港龙山金矿田地质构造活动的强烈变形导致矿床向地表裸露,并因地表水的再循环作用与肥料物质的习惯作用等而形成了新的主要黄金沉积现象。
这些黄金沉积物质垂直于地表面的分布也反映了下部矿床的形态和空间分布。
三、矿床特点广西贵港龙山金矿田的矿床具有以下特点:1.以石英脉为主,赋存富含Au、Ag、Cu、Pb、Zn等多种金属元素的分散矿脉,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
2.高温-低压流体在石英脉中的沉淀成矿作用显著,矿床颗粒细小、分布均匀,且岩石琥珀灰色微红色,呈明显的石灰质致密。
广西金矿地质及找矿前景浅析
摘要:广西省如今存在的金矿点有几百余处,在已经探明的金矿储量中,绝大部分金矿产于寒武系和三叠系中,在经过了多次的地质岩浆活动以及地质构造活动后,广西地区形成的金矿床种类丰富多样。
本文从广西金矿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和广西金矿地质的种类特征两方面探究了广西金矿地质的现状,并将广西金矿分为桂东、桂北以及桂中等几个地区,根据矿化特征、成矿作用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等因素对各个地区的找矿前景进行了讨论,这对于广西金矿地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广西金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
1、广西金矿地质分析
随着广西科学技术以及工业技术的进步,人民经济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对金矿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在饰品、电子、货币、宇航以及奖章制造等行业应用非常广泛。
广西采矿业的不断发展推动着金矿的开采数量的增加,但金矿市场依旧是供不应求,导致了金价的不断提高,也因此活跃了金矿采矿行业,使广西金矿地质在新金矿类型的发现、理论知识探究等方面不断取得成就。
广西的金矿资源非常丰富,因处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而受到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质构造和沉积建造等活动的影响,广西金矿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多物源、多成因和多层次等特点,而且金矿地质特征明显,类型繁多。
1.1 金矿时空分布
从寒武纪到第四纪,广西省在这些时代都有相当数量的金矿产出,而且赋金层位分布非常广泛。
在目前已经知道的金矿储量中,寒武系的储量最多,约为57%,其次是第四系的砂金产量占23%,另外前寒武系、泥盆系以及其他时代的储量大概为20%。
而且,广西金矿的含金岩石分布也非常广泛,广西伴生金最主要的产出层位为:丹洲群和元古界四堡群(主要为绢云板岩、一套变质砂岩、变质细碧、角斑岩和页岩)、下震旦(主要为粉砂岩、含铁砂岩、统砂页岩、寒武系砂岩、页岩等)和泥盆系(主要为白云质灰岩、砂岩、页岩等)。
金的丰度在火山岩、页岩以及三叠系砂岩等岩石中较高,平均值大约为2.72ppb,而寒武系中金的平均丰度值远远大于克拉克值,这为以后各种类型金矿在各个时期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条件,比如广西省大多数的含金石英脉矿床以及六个中型矿床全部产于寒武系中。
另外,由于地质原因,广西省分别经过了燕山、广西、印支和四堡等相关的造山运动,燕山造山运动与稀土和多金属等矿物的形成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广西造山运动将广西从以前的地槽转变成了地台,而印支造山运动使得非常强烈的褶皱活动出现在了沉积盖层,使广西省沉积方式由以前的海相沉积变成了内陆盆地沉积。
同时多次发生的构造活动致使类型繁杂多样的断裂构造大量产生,其
中矿田和金矿带的分布主要受到断裂活动所产生的次级断裂、断裂活动的多次性和长期性等因素影响,而矿脉和矿床的分布主要受到破碎带和次级断裂的控制,比如大瑶山的东西向次级断裂就控制着六岑、桃花、古袍等金矿。
1.2 金矿地质特征
按照广西金矿的成矿作用、矿物质来源以及矿化特征等,可以将广西金矿的类型及地质特征总结如下:
原生金矿:根据原生金矿的成矿作用,可以分为(1)变质作用,主要为热液变质金矿,矿床的规模为中型或者小型,矿体形状为脉状和似层状,由石英、自然金以及少量黄铁矿组成,如桃花、平等和古袍等矿床。
(2)岩浆作用,主要为岩浆热液金矿,矿床的亚类型可分为断裂破碎带是蚀变型岩金矿和含金硫化物金矿,矿床的规模主要为中型,矿体形态大多为脉状,由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自然金以及辉银矿等组成,如金山、龙水和钦甲等矿床。
(3)火山作用,主要为火山和次火山热液金矿,矿床亚类型为中酸性火山蚀变岩破碎带金矿,矿床规模为小型或者中型,矿体形状为脉状,比如张公岭和龙头山矿床。
(4)地下热水溶滤作用,主要为热水溶滤金矿床,矿床亚类型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和石英方解石脉型金矿床,矿床规模为小型或中型,例如桂西北矿床。
砂金矿:(1)表生作用,主要为淋积型和风化壳型金矿,矿床亚类型为岩溶堆积型金矿和残破积型金矿,矿床规模为小型,矿体形状为脉状和似层状,主要由萤石、自然金、方解石和黄铁矿等组成,比如那桃、镇圩、义圩等矿床。
(2)机械沉积作用,主要为砂金矿,矿床亚类型为冲积型金矿,矿床规模为小型到中性,矿体形态为层状或不规则状,主要由独居石和自然金等组成,例如水台和马头矿床。
2、广西金矿找矿前景探析
根据广西省的地理位置、地质成矿条件以及地质构造特点等,可以将广西分为桂东、桂北、桂中、桂东南和桂西北等几个成矿区,本文主要对桂东、桂北和桂中三个成矿区的找矿前景进行讨论。
2.1 桂东成矿区
桂东成矿区包括贺州、苍梧以及平南几个地区,因它处于大瑶山东西部的构造隆起带,桂东成矿区的含金丰度在寒武系比较高,那里有着频繁的岩浆活动,有利于成矿,根据调查桂东成矿区存在的金矿区占整个广西地区矿点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以贺州地区为例,贺州地区的岩浆活动比较剧烈,属于燕山期的姑婆山岩体和加里东期的大宁岩体多有出露,主要出产金矿为张公岭金银矿床和鹰阳关铅锌矿床等。
贺州矿区的金矿与金属硫化物、石英的作用密切,而岩浆在结晶时产生的热液萃取物主要为金属硫化物和二氧化硅,因此贺州地区的金属矿物主要来源为岩浆活动,目前在贺州龙水金矿的周围出现了很多条破碎带,为金矿的发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桂北成矿区
桂北成矿区主要包括兴安、龙胜以及三江等地区,处于桂北元古界的褶皱带,在桂北地区进行绿岩型金矿的寻找具有很大的前景。
以龙胜县为例,此地区已经发现的金矿区有很多,如潘内、福平包以及分水坳等矿床,根据成矿作用和地质环境,龙胜地区的金矿类型为脆韧性剪切绿岩。
该区的地质构造发育由上古元界火山杂岩多层次的断裂构造组成,金的成矿资源非常丰富,地下热液因为构造活动而进行了长时期的循环渗透,迁移、活化并沉淀了原始矿源中的成矿物质,因此龙胜地区具有形成金矿的优势地质条件,找矿前景非常良好。
另外,三江地区具有砂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以及含金破碎带,也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2.3 桂中成矿区
桂中成矿区包括横县、贵县、上林等地区,位于天平山-大明山褶皱带,以横县为例,横县金矿矿床形态大多为脉状、似板状和似层状,金和硅化有着很紧密的联系,金的组成主要是自然金,外面包裹着少量的氧化物,金矿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地下热水溶滤金矿床,矿化特征主要是锑矿化和金矿化。
锑矿化还没有形成工业矿体,大多数产生于强硅化部分,可以伴生或者不伴生金矿化,与金矿属于相同的热液成矿区但阶段不同。
而本地区能产生工业矿体的唯一矿化为金矿化,金矿化的形成必然伴随着硅化的形成,但是硅化的形成不一定有金矿化产生,浸染状烟灰色黄铁矿以及第一期热液石英与金矿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外,广西上林县的砂金矿储量据统计占广西总储量的百分之九十,而新的含金石英脉又在龙头山次火山金矿区被发现且品位较高,在贵县黄练地区周围的找矿前景也是非常不错的。
除此之外,桂东南成矿区各个时期内混合岩、花岗岩以及岩浆岩具有广泛的分布,有利于成矿,除了已经探明的中苏金银矿床和金山外,在博白地区的断裂带上很有可能发现新的矿床,而位于容县的鸡龙顶是桂东南区找矿的远景区;桂西北成矿区是进行方解石石英脉型以及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矿床发现的主要地点,而金矿化在田林和巴马等地基性岩中的发现,也说明了该地区的找矿前景相当广泛。
3、结语
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让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逐渐进步,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金矿的寻找和发现对于活跃金矿市场、推动金矿采矿行业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对广西省金矿地质进行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地质特征类型两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探析了桂东成矿区、桂北成矿区以及桂中成矿区等地区的找矿前景,旨在促进广西金矿地质工作的新突破和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南方国土资源.广西:广西国土资源中心,2008,09.
[2]中国科学院黄金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金矿研究新进展(下篇)[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
[3]郜北典.广西矿床成矿系列成矿模式研究报告,广西科技技术出版社,1995.
[4]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址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