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 格式:ppt
- 大小:926.50 KB
- 文档页数:26
课题: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科目:生物教学对象:初一学生课时:2提供者:陈冬朋单位:大庆市高新区学校一、成功案例内容分析:“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内容,是本章乃至本册书的重点、难点,是学生在学习了营养物质的种类和作用基础上的知识提升。
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形成以下重要概念:“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胰、大肠和肛门,其主要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胞中。
本课的内容包括消化系统、消化腺的组成和功能,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材以图片(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及文字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直接呈现了相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阅读、分析图文信息,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总结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从而理解消化系统的重要性,产生爱护消化器官、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从全章或全节来看食物的消化过程都应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其中的实验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会有亲身体验,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基于此,正好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过程解决问题。
同时注意总结比较实验的结果,分析原因,使学生评价与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增强。
还可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意识到消化系统的重要性,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为下一节作了铺垫。
二、成功案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实验观察,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观察、动手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一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
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食物在消化系统内怎样消化和吸收的知识比较缺乏。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是指通过消化系统将食物分解并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以供给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正常运转所需。
消化与吸收的过程经历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的作用,以及胃液、胰液和肠液等体液的分泌。
以下将分析这一过程的主要环节以及器官的功能。
1. 口腔消化与吸收口腔是消化吸收的起始点,其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咀嚼并加入唾液。
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够将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为简单的糖类。
此外,口腔内的舌头能够感知食物的味道,从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2. 食道和胃的作用食物通过咽喉进入食道,最终进入胃。
食道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推送至胃部。
胃是位于腹腔中的一个扩张性器官,具有储存、混合和分解食物的能力。
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盐酸和黏液等物质,能够进一步分解食物,并提供杀菌、杀死细菌的环境。
3. 小肠的消化与吸收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组成。
它具有巨大的吸收表面,因其内壁有许多纤维毛。
在小肠中,胰液和肠液分别起到重要作用。
胰液中包含多种消化酶,如脂肪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等,可以分解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肠液中则含有蛋白酶和小肠激肽等,对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和激活。
4. 大肠的作用大肠是消化道的最后一段,它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维生素,以及对未被消化的物质进行整理和储存。
在大肠中,细菌还可以对一些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进行发酵,生成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
综上所述,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涉及多个器官和消化液的参与。
了解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健康的饮食习惯,并提高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是人体内部一系列生理过程,使身体能够从食物中摄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将其吸收到血液中供身体各部分使用。
这个过程涉及多个器官和酶的参与,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一、口腔消化
消化过程的第一步发生在口腔中,主要通过咀嚼和混合食物,将其分解成小块,并与唾液混合。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开始将淀粉分解成糖。
二、食道与胃
经过咀嚼的食物被舌头推入食道,然后通过负责将食物推入胃部的食道括约肌进入胃中。
在胃中,胃液的酸性环境和蛋白酶的作用促使蛋白质分解为肽,胃液还帮助杀灭部分细菌。
三、小肠
食物从胃中进入小肠。
在小肠中,胆汁和胰液被释放出来。
胆汁中的胆盐帮助脂肪乳化,从而使脂肪能够被消化酶分解。
胰液中的酶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小肠壁上还有微绒毛,能够吸收分解后的食物物质。
四、大肠
食物在小肠中被部分消化和吸收后,进入大肠。
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未被身体吸收的废物转变成粪便。
五、吸收
消化过程的最后一步是通过小肠壁吸收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并被吸收入血液供能。
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而脂肪则通过淋巴进入循环系统供能。
结论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过程,它确保我们能够从食物中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保持身体健康。
每个器官和酶的功能及时协作,从口腔到肠道,确保食物的分解和吸收顺利进行。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能够获得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维持身体正常运转。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1.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消化道: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 消化腺:唾液腺、胰腺、肝脏
2. 消化过程
- 机械消化:咀嚼、蠕动运动
- 化学消化:消化酶分解食物
3. 主要消化酶
- 淀粉酶:分解淀粉
- 蛋白酶:分解蛋白质
- 脂肪酶:分解脂肪
4. 小肠吸收
- 小肠绒毛:增大吸收面积
- 吸收营养物质:糖、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
5. 肠道微生物与消化
- 益生菌:维持肠道健康
- 合成维生素:维生素、部分族维生素
6. 消化系统疾病
- 胃溃疡、肠炎、胆结石、胰腺炎等
7. 促进消化吸收的方法
-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 良好的生活作息、减少压力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十分复杂精细,需要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配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维持消化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初中生物】初中一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初中一年级生物上册:人体的消化和吸收】下面是
初一
生物下册人体的消化和稀释知识点的自学,同学们深入细致记笔记。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结构:(1)消化道:口腔、痰、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①内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②外消化腺:肝脏、胰腺。
2、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原理: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特性是:遇碘变蓝。
唾液中存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实验结论是:馒头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作用都有关系。
3、消化:淀粉最先在口腔被消化。
蛋白质步入胃之后已经开始消化。
脂肪直至小肠才已经开始消化。
4、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小肠很长,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
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小肠具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5、肝脏排泄的消化液就是:胆汁,胆汁中不不含消化食物的酶。
通过上面的知识点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此知识点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希望同学们会把生物课程学习的更好,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是指食物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被分解和转化为有机物质,以便身体能够吸收和利用这些营养物质。
这个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口腔消化: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咀嚼和混合唾液的作用,食物开始被分解。
唾液中的酶开始分解淀粉,并将食物变为容易吞咽和消化的浆状物。
2.食管:食物通过咽喉进入食管,然后通过食管向下滑入胃。
在食管中,没有消化器官的特定消化发生。
3.胃消化:食物进入胃部,胃蠕动将其搅拌和混合。
胃壁分泌胃酸和酶,帮助分解蛋白质。
胃酸还有助于消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4.小肠消化:当食物离开胃进入小肠时,胆囊释放胆汁,胰腺释放胰液来分解食物。
小肠壁分泌酶,包括葡萄糖酶、脂肪酶和蛋白酶,它们进一步分解食物,使得营养物质可以被吸收。
5.吸收:小肠壁上有许多绒毛,它们增加了表面积,有助于吸收营养物质。
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等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然后被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供能和维持生命。
6.大肠: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余物经过小肠后进入大肠。
在大肠中,水分被吸收,将粪便变得浓缩。
7.排泄:粪便储存在结肠中,然后经过直肠和肛门排出体外。
这就是关于人体消化和吸收过程的基本概述。
注意,这仅是一个简单的描述,并不包括所有细节和细微的变化。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器官和酶的相互作用。
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教学设计【教材】教材地位及作用探究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是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人体的消化吸收》中的一个探究实验。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开展的探究活动,为第二课时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外,本课时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都有感性认识,对所开展的探究实验参与的热情较高,都愿意积极主动地与小组同学开展合作探究实验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有利的一面: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对牙齿与舌的功能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唾液腺分泌唾液。
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等知识,知道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环节,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生命的奥秘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不利的一面: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实验操作技能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消化、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的含义。
2.理解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生物探究的兴趣和自信心。
3.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树立实事求是的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1.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实验中唾液的收集。
【课前准备】课前对每组的小组长进行简短培训,使其学会收集唾液,然后在课堂上让小组长介绍收集唾液的方法。
在实验中让这部分学生去带动其余学生,使实验顺利实施。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试管刷、烧杯、胶头滴管、量筒、碘液、培养皿、清水、标签纸、旺仔小馒头、纸槽、恒温水浴锅、一次性纸杯、稀盐酸、研钵、研磨棒。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1)1.人体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要依靠消化系统进行和,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和两部分组成。
2.口腔是消化道的。
口腔中的搅拌和的咀嚼,有助于食物消化。
3.右图是牙齿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从外形看,每个牙齿可分为三部分:即[ ] 、[ ] 和[ ] 。
(2)露在外面的牙齿表面,呈乳白色的是[ ] 。
牙齿中央的牙髓腔中,充满了血管和丰富的神经。
(3)牙齿是人体最的器官,成人的牙齿分为、、和。
(4)当口腔内的细菌将糖类变成酸液后,就会慢慢腐蚀牙齿表面的,然后再腐蚀,最后就深入到,引起牙痛。
这样的牙齿叫。
4.从供选答案中选择序号填入下列功能表中。
结构消化道消化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功能A.咀嚼和搅拌食物B.食物经过的通道C.分泌唾液D.通过蠕动,将食物推入胃E.分泌胆汁F.消化和吸收食物G.分泌酸性胃液H.分泌胰液I.分泌肠液J.排出粪便K.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5.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它们必须经过,由物质变成易吸收的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6.酶是细胞产生的、具有能力的一类,也称为生物。
7.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咀嚼和搅拌的过程是性消化。
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程是性消化。
8.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人体的系统的过程叫做。
9.细嚼馒头感到有甜味,原因是( )A.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B.物理性消化C.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D.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10.当体内胆汁分泌不足时,将主要影响以下哪种食物的消化? ( )A.豆腐B.米饭C.肥肉D.瘦肉11.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12.人体内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各不相同,胃能够吸收的物质是( )A.无机盐B.葡萄糖C.维生素D.氨基酸13.既可被毛细血管吸收,又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的营养成分是 ( )A.氨基酸B.脂肪酸C.葡萄糖D.无机盐14.将所提供的答案,填入合适的地方。
教学设计清河实验中学张越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材内容分析本节主要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同第一章比较,本章加大了探究性学习的力度,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能积极动手实践。
同时,在已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本节对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变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认识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对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交流、实验观察,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观察、动手等能力3情感目标: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教学难点: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手段:多媒体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如下:板书设计:人体的消化与吸收(一)食物的消化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脂肪 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二)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葡萄糖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胆汁 胃液 胰液和肠液胰液和肠液 胰液和肠液唾液和肠液 口腔、小肠 小肠小肠小肠 小肠胃。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
2、帮助学生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身健康。
二、作业类型1、知识巩固类作业绘制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图,标注各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完成关于消化系统的知识点填空练习,如消化腺的种类、消化液的成分等。
2、实践探究类作业观察食物在口腔中的咀嚼和吞咽过程,记录感受和发现。
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模拟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观察淀粉与唾液混合后的变化。
3、资料收集类作业收集关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资料,了解其成因、症状和预防措施。
查找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表,分析哪些食物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4、思考讨论类作业讨论不良饮食习惯对消化系统的危害,并提出改进建议。
思考如何通过饮食搭配来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
三、作业难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将作业分为基础、提高和拓展三个层次。
1、基础层次主要针对对消化系统知识初步了解的学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简单的观察实践。
2、提高层次适用于已经掌握一定知识,能够进行分析和推理的学生,增加了实验设计和资料分析的要求。
3、拓展层次面向学有余力、具有较强探究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和创新,如研究新型的营养吸收方法或探讨消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同作用。
四、作业时间安排1、短期作业(当天完成)知识巩固类作业,如填空练习、绘制结构图等。
2、中期作业(一周内完成)实践探究类作业,如观察食物的消化过程和简单实验。
3、长期作业(两周内完成)资料收集类和思考讨论类作业,需要学生花费较多时间进行资料查阅和小组讨论。
五、作业评价1、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2、评价标准知识掌握的准确性。
实践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记录的完整性。
资料收集的丰富性和分析的合理性。
思考讨论的深度和创新性。
六、作业示例1、知识巩固类作业填空题: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和()两大部分组成。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通过阅读课本,参与探究实验活动,能够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理解化学消化的含义,认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准备探究实验活动的材料,制作搜集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1课时)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牙釉质
1.牙牙本质
牙髓
牙骨质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消化系统大消化腺:肝脏、胰腺、唾液
消化腺小消化腺:胃腺、肠
二、食物的消化:
1.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2.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