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4《儿童文学概论》2014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5
儿童文学概论《儿童文学概论》作业一、选择题1、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及其审美需求的不同,儿童文学可分为幼年文学、童年文学、( )三个层次。
A. 少年文学B. 青年文学C. 青少年文学D. 青春期文学2、儿童小说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小学三四年级儿童,他们属于“多梦的年代”。
所以它的基调应当( )。
A. 灰暗B. 明朗、向上C. 沉重D. 简单、明快 3、下列不属于少年文学主要题材的是( )。
A. 少年小说B. 少年报告文学C. 少年散文D. 童话 4、幼儿文学的主体读者是( )。
A. 父母B. 幼儿文学爱好者C. 幼儿D. 幼儿文学编辑、按照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心理发展四个阶段的划分,婴幼儿心理处在( )。
5A. 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B. 感知--运动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D. 感知--运动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6、幼儿文学最大的特性是( )。
A. 趣味性B. 启蒙性C. 真实性D. 艺术性 7、童话和寓言常采用( )修辞手法,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其好的品质。
A. 拟人B. 比喻C. 对比D. 反复 8、下列哪部作品被誉为体现了儿童“被压抑着的最狂野的幻想”( ) A.《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B.《龟兔赛跑》C.《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D.《长袜子皮皮》9、叶圣陶的《稻草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作家创作的童话,它属于儿童文学哪个流派的代表作( )A. 人生派 B(本位派 C. 教育派 D. 未来派 10、下列幼儿文学作品中体现趣味性主题的是( )A.《什么叫做好,什么叫做不好》B.《蓝色的树叶》1C.《皮皮鲁与童话节》D.《小伞兵和小刺猬》 11、幼儿文学的语言要求浅显、音乐性、形象性和( ) A. 生动性B. 动作性C. 丰富性D. 通俗性12、以下不属于传统儿歌的特殊形式是( )A. 摇篮歌B. 游戏歌C. 绕口令D. 童谣 13、金波《我心中的秋天》属于幼儿散文哪种类型( ) A. 叙事散文 B. 写景散文 C. 童话散文 D.抒情散文 14、1854年,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开始出版他的童话集( ),标志着创作童话(即作家童话或文学童话)的诞生A.《讲给孩子们的故事》B.《儿童和家庭童话》C.《狼外婆的故事》D.《灰姑娘的故事》 15、下列不属于民间童话的作品是( )A.《丑小鸭》B.《狼外婆》C.《田螺姑娘》D. 《七色花》一、简答题1、简述幼儿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精选范文)儿童文学参考资料一、名词释义1.儿童文学: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儿童口味:指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儿童语言和行为的口味。
3.儿童文学题材:指儿童文学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
4.儿童年龄特征: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与一定年龄相对应的社会化程度的综合表现。
5.童年期的儿童文学:童年期的儿童文学是一切适合童年期儿童发展的文学。
6.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是儿童发育的物质因素,为人类活动提供最多的物质条件基本的条件。
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大脑的结构和机能、人体运动器官、内脏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状态等。
7.心理因素: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
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
8.社会化程度:指人由“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学习技能和行为规范、以取得社会适应性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最核心的是人际交往。
9.青春期早期:青少年身体快速发育的高峰期。
他们的身高和大脑重量接近成年人,这一时期仍然是性成熟期。
10.少年后期:指十四五岁到18岁这一阶段,大致相当于高中阶段。
这一阶段又叫青年初期,它是整个儿童时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青年时期的开始阶段,其个体特征是在生理、心理上接近成熟。
11.性格: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个体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以及社会化的完成。
青春期后期是人格形成的时期。
除了生理和心理的基本成熟外,作为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人格在社会化程度上已经初步形成,或者说人在青春期后期具备了成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12.儿童故事:为儿童创作的适合于儿童阅读的故事。
是倍受孩子青睐的儿童文学样式之一。
13.历史故事: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叙述对象的故事。
比如《三国演义》、《鲁班传奇》等等。
14.童话:童话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儿童文学概论》2012期末考试指导1. 儿童文学(以3——17、18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专为他们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且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总称)、幼儿文学(以3——6岁的幼儿为主体接受对象,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并具有适应幼儿审美意识的艺术精神的文学)的概念: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的关系:二者的服务对象是相同的;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二者间最大的区别是范围不同。
(常见题型:概念题、简答题)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
三个层次划分的意义是:可以明确不同2.层次的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与思想、艺术上的不同要求,从而使创作更具有针对性;可以回答和澄清一些在儿童文学理论方面长期纠缠不清的问题;可以明确儿童文学的各个层次存在的价值,提升儿童文学的地位。
(常见题型:简答题)3. 儿童文学的俩个门类: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和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4. 幼儿心理的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其审美意识特征是具体形象性、同一性、生命性。
幼儿动态的审美心理特点是:主要是通过“听”来接受文学意识;感知型的接受方式;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与精神扮演。
(常见题型:简答题)5. 幼儿文学的文体特征是:启蒙文学、亲子共读的互动文学、单纯明快的浅语文学、图文并茂的直观文学、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和丰富生动的美感文学。
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童真之美、稚拙之美、荒诞之美、向善之美。
幼儿文学的鲜明特征对其文学创作的要求是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和能理解的事物为主要创作题材;主题要求单纯、浅显、鲜明;结构要条理清楚;情节要符合幼儿理解的水平;类型化的人物形象。
(常见题型:简答题、论述题) 6. 幼儿文学的功能和作用有向幼儿传达大千世界中的种种知识,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求知兴趣;让幼儿认识生活,学习生活,传递给他们各种社会现象和道德规范,引导他们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促进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给幼儿美的享受,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愉悦幼儿的性情,塑造乐观开朗的性格;实现幼儿文学功能和作用的途径是:通过游戏精神很强的作品来宣泄、疏导幼儿的烦躁、压抑等不健康情绪;用幽默感很强的作品直接激发儿童的快乐。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精选范文〕儿童文学参考资料一、名词解释1.儿童文学: 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开展的文学作品。
2.儿童情趣: 指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儿童语言、行为的情调趣味。
3.儿童文学题材: 指儿童文学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
4.儿童的年龄特点:指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一定年岁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化程度的综合表现。
5.童年期的儿童文学:童年期的儿童文学是一切适合童年期儿童开展的文学。
6.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是儿童开展的物质因素,它为人的活动提供最根本的条件。
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大脑的结构和机能、人体运动器官、内脏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状态等。
7.心理因素: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响,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
8.社会化程度:指人由“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学习技能和行为标准、以取得社会适应性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最核心的是人际交往。
9.少年前期:少年身体迅速开展的顶峰期,其身高与脑重量都已接近成人,而且这一时期还是性成熟期。
10.少年后期:指十四五岁到18岁这一阶段,大致相当于高中阶段。
这一阶段又叫青年初期,它是整个儿童时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青年时期的开始阶段,其个体特征是在生理、心理上接近成熟。
11.人格: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个体生理、心理上的成熟和社会化的完成。
少年后期是人格形成时期,除生理、心理根本成熟外,在社会化程度上,初步形成了作为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人格,或者说人在少年后期才有了人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12.儿童故事:为儿童创作的适合于儿童阅读的故事。
是倍受孩子青睐的儿童文学样式之一。
13.历史故事: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表达对象的故事。
如《三国故事》《鲁班的传说》等。
14.童话:童话是一种带有浓厚梦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它是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儿童文学样式15.超人体童话以神仙妖怪、魔法宝物为主人公,梦想神秘、奇特,表现出超乎人类力量的童话。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指导与练习第一部分期末考试说明一、期末考试要求《儿童文学》教材是《儿童文学教程》(王泉根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内容为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儿童文学的内涵与外延界定、儿童文学的人文价值与美学责任、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与两大门类、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与艺术母题、儿童文学的审美创造、儿童文学的教学应用等)和儿童文学的文学体裁(包括文体体裁的界定、六大儿童文学体裁的分类及其分析与作品鉴赏等)。
考试内容基本不超出该教材范围。
二、组卷原则试卷组合主要依照“难易适中”的原则进行。
考核要求一般分为三个个层次:了解、掌握、重点掌握。
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大纲规定的)有初步的认识;掌握是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具体问题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认识,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课外阅读,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述;能够对教材内或难度一般的课外儿童文学作品进行独立的思考分析评述;能够结合理论分析儿童文学作品,阐释儿童文学现象,评议儿童文学思潮,开展儿童文学创编。
原则上一套试题有一定难度的部分(了解部分)占试卷总分值约40%,体现一定离散效果的较难部分(掌握与重点掌握部分)占试卷总分值约60%。
三、试题类型考试题型分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四种,满分100分;填空题(每空1分)占试卷分值比例为20%,判断题(每小题2分)占试卷分值比例为20%,简答题(每小题10分)占试卷分值比例为30%,论述题(每小题30分)占试卷分值比例为30%。
四、考核形式本课程的考核形式采用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部分考核的内容和要求上编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关键问题1.考核目的了解儿童文学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层次划分、儿童文学的主要特征等内容,等等。
为儿童文学的学习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儿童文学复习提纲》一、试题类型试题题型为选择、填空、辨析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作品分析。
选择题 10% 填空题 15%辨析题 16%名词解释 9%论述题 20%分析题 30%二、课程考试主要内容第七章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第一节儿童故事识记:儿童故事的含义;P168 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的区别。
一、区别:1、读者对象不同。
①儿童小说一般以小学高年级以上少年儿童为读者。
②儿童故事一般以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为读者。
2、内容不同。
①儿童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更多样,更复杂。
②儿童故事的内容较单纯、篇幅短小。
3、艺术表现方式不同。
①小说:注重人物形象塑造,强调性格、心理及环境描述。
故事:侧重于表现完整的情节。
叙述口语化,淡化对人物的心态,外貌及环境的描写。
理解:儿童故事的基本特征【具体见P168】完整连贯(结构完整、线索清晰)生动有趣(情节新奇、曲折生动)语言口语化与生活化应用:掌握一部作品的内容,懂得分析作品特色。
【见例子P169】第二节儿童小说识记:儿童小说的含义和特征【具体可见笔记】P177;掌握儿童小说的“小说性”与“儿童性”的关系【辨析题】;掌握悲剧色彩的儿童小说中的童趣表现方式,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
1、含义:儿童小说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创作并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小说。
2、特征:(一)故事——基本的存在形态①故事情节单纯明了②故事情节集中紧凑。
(二)人物——儿童性格化的文学形象。
儿童小说很注重故事,但小说的故事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阅读儿童小说时,首要的是要把握住作品的形象特点和人物命运。
①表现鲜明的人物性格②展示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③反映儿童生活的时代特点。
(三)主题——明朗化地揭示文本意义。
①主题的鲜明性②主题的积极性、针对性。
3、掌握儿童小说的“小说性”与“儿童性”的关系【辨析题P177】;①儿童小说指涉的范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小说的,二是儿童的。
②儿童小说是小说体裁中的一个分支,必然要遵循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抓住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要素。
《儿童文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每空1分,共15分)1.娱乐2.独幕剧多幕剧3.分格4.图画文字5.科学性6.儿童散文7.《五卷书》8.童话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儿童文学:指为儿童创作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审美要求和阅读欣赏水平, 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禺言:带有讽刺或劝诫性的故事,它将深刻的道理寄予简单的故事中, 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它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3、儿童科学文艺:科学文艺指用文学艺术手法描写科学、表现科学、普及科学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总称。
其中,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的科学文艺, 即儿童科学文艺。
儿童科学文艺用各种儿童文学体裁和形式来反映科学的知识与内容,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其主要阅读对象是青少年和儿童。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1、简述儿童文学的作用。
(一)儿童文学有利于儿童对世界的整体性认知,丰富经历,开拓视野(二)儿童文学有利于实施潜移默化的教育,塑造儿童健全的人格1.儿童文学有利于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2.儿童文学有利于儿童健全品格的培养(三)儿童文学有利于保护儿童的相象力与创造力(四)儿童文学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1.提高儿童的审美感受力2.培养儿童的审美判断力3.提升儿童的审美理解力(五)儿童文学有利于使儿童舒展天性,轻松地生活。
2、简述儿童图画书的特征。
(7分)儿童图画书是儿童的第一本启蒙书,它是儿童文学中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以图画为主要叙事手段,传达故事的发生、发展,抒发内在的情绪情感,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征。
1.直观的图画性图画书最主要的表达工具是图画,它主要靠一连串的图画来叙述故事内容。
人物的动作、神态、性格、情绪甚至心理活动,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环境、事件发生的过程、具体的场景、生动的细节无一例外都是通过画面来一一展示的。
2.整体的表达性图画书虽然主要是通过图画来表达情感、描绘事物的特征、展示故事的发展,但图画是外在形态,其内在的本质是文学,这是图画书最实质性的特征。
儿童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篇:儿童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儿童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现代科幻小说重要开创之一,他的三部曲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其中《80天遨游地球》被誉为“凡尔纳四大神科学幻想你小说。
2、19世纪的出名代表作家安徒生、格林论。
3、叶圣陶《稻草人》是我国有史以来创做的第一部童话集、现代童话的基础。
4、叶圣陶创作给中国现代童话的影响主要两点A、从梦幻走向了现实,是童话人物象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把成年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B、鲜明浓郁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来源于中国的现实生活,主题出民族土壤中发掘出来,人物和生活环境与民族全是中国式。
5、左联时期的儿童文学A、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奠定了我国长篇童话的基础,代表人物:叶圣陶、茅盾、冰心、陈伯吹····6、拉格勒夫(瑞典)——《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中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作品。
7、中国当代新童话A、热闹型童话——自由精神(快乐原则)代表人物:郑渊洁、周锐、金逸明B、诗意型童话——写情富有诗意C、探索童话——明显疏离社会意识倾向8、怀特三部曲《小老鼠斯图亚特》《吹小号的小天鹅》《夏洛的网》9、安徒生和格林童话堪称世界两大童话。
10、巴里和他的《彼得潘》11、黑柳彻子《窗别的小豆豆》12、中川理枝子《不不园》堪称东方幼儿童话的典范。
13、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14、科洛狄的《木偶奇遇记》成功的突破了“教育童话”的模式,但它依然是一部教育童话。
其中皮诺桥——自我意识很强,富有自私心,而且是会不知不觉会膨胀,重感情、重写实、信赖人、贪玩、调皮、善感、容易狂妄、用撒谎来掩饰自己的的过错。
15、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加快了美国儿童文学的进程《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历险记》。
解答题一、童年期儿童文学的常用手法回答要点1、写实手法、夸张手法、幽默手法、二、童年期儿童文学的意义和作用1、童年期是儿童心里飞速发展时期,了解世界的一切这种求知的需要变得更加强烈。
0034《儿童文学概论》2014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0034《儿童文学概论》2014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第一部分考试说明《儿童文学概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
与中国文学相比,《儿童文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更具针对性,即它是针对儿童这一特定年龄群体的文学。
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幼儿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的关系。
《儿童文学概论》考试题由两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试卷内容的构成及分数分布如下所示:1、简答题: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
答题技巧:简述题要求简略地回答出所要求的问题答案,简略的结果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概括来完成,再用自己的话将其加以叙述。
不要事无巨细地将教科书或讲义中相关的内容不加整理与概括地全部搬到试卷上。
这样的回答虽然内容上有了保障,把可能的答案都给了出来,但不符合题的要求。
简答题,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情况,更为主要的是考察学生把握和处理知识的能力。
化繁为简,是对知识深入理解和将其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的重要过程和重要步骤。
所以,能否在几百字间将简答题的答案写清楚,是考察简答题质量的一个标准。
也就是说,如果全答对了,但是不够简练,也不会得到满分。
2、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答题技巧:论述题的要求是用所学的概念或理论观点分析和认识现实问题,而这种认识的结果,是学生所形成的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根本目标。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任何知识共同的目的。
但是,这里的论述题,不是简单的将所学相关内容套到考试题重的问题上就可以了,而是要用来分析解释问题,得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自己的看法可以和教科书以及老师课堂上讲述的观点和看法不同,但要有理有据,即对自己的看法给出实证的和逻辑上的支持。
第二部分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幼儿文学的概念1.儿童文学(以3——17、18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专为他们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且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总称)、幼儿文学(以3——6岁的幼儿为主体接受对象,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并具有适应幼儿审美意识的艺术精神的文学)的概念: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的关系:二者的服务对象是相同的;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二者间最大的区别是范围不同。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指导与练习第一部分期末考试说明一、期末考试要求《儿童文学》教材是《儿童文学教程》(王泉根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内容为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儿童文学的内涵与外延界定、儿童文学的人文价值与美学责任、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与两大门类、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与艺术母题、儿童文学的审美创造、儿童文学的教学应用等)和儿童文学的文学体裁(包括文体体裁的界定、六大儿童文学体裁的分类及其分析与作品鉴赏等)。
考试内容基本不超出该教材范围。
二、组卷原则试卷组合主要依照“难易适中”的原则进行。
考核要求一般分为三个个层次:了解、掌握、重点掌握。
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大纲规定的)有初步的认识;掌握是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具体问题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认识,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课外阅读,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述;能够对教材内或难度一般的课外儿童文学作品进行独立的思考分析评述;能够结合理论分析儿童文学作品,阐释儿童文学现象,评议儿童文学思潮,开展儿童文学创编。
原则上一套试题有一定难度的部分(了解部分)占试卷总分值约40%,体现一定离散效果的较难部分(掌握与重点掌握部分)占试卷总分值约60%。
三、试题类型考试题型分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四种,满分100分;填空题(每空1分)占试卷分值比例为20%,判断题(每小题2分)占试卷分值比例为20%,简答题(每小题10分)占试卷分值比例为30%,论述题(每小题30分)占试卷分值比例为30%。
四、考核形式本课程的考核形式采用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部分考核的内容和要求上编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关键问题1.考核目的了解儿童文学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层次划分、儿童文学的主要特征等内容,等等。
为儿童文学的学习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0034《儿童文学概论》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第一部分考试说明《儿童文学概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
与中国文学相比,《儿童文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更具针对性,即它是针对儿童这一特定年龄群体的文学。
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幼儿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的关系。
《儿童文学概论》考试题由两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试卷内容的构成及分数分布如下所示:1、简答题: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
答题技巧:简述题要求简略地回答出所要求的问题答案,简略的结果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概括来完成,再用自己的话将其加以叙述。
不要事无巨细地将教科书或讲义中相关的内容不加整理与概括地全部搬到试卷上。
这样的回答虽然内容上有了保障,把可能的答案都给了出来,但不符合题的要求。
简答题,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情况,更为主要的是考察学生把握和处理知识的能力。
化繁为简,是对知识深入理解和将其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的重要过程和重要步骤。
所以,能否在几百字间将简答题的答案写清楚,是考察简答题质量的一个标准。
也就是说,如果全答对了,但是不够简练,也不会得到满分。
2、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答题技巧:论述题的要求是用所学的概念或理论观点分析和认识现实问题,而这种认识的结果,是学生所形成的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根本目标。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任何知识共同的目的。
但是,这里的论述题,不是简单的将所学相关内容套到考试题重的问题上就可以了,而是要用来分析解释问题,得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自己的看法可以和教科书以及老师课堂上讲述的观点和看法不同,但要有理有据,即对自己的看法给出实证的和逻辑上的支持。
第二部分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幼儿文学的概念1.儿童文学(以3——17、18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专为他们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且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总称)、幼儿文学(以3——6岁的幼儿为主体接受对象,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并具有适应幼儿审美意识的艺术精神的文学)的概念: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的关系:二者的服务对象是相同的;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二者间最大的区别是范围不同。
《儿童文学复习提纲》一、试题类型试题题型为选择、填空、辨析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作品分析。
选择题 10% 填空题 15%辨析题 16%名词解释 9%论述题 20%分析题 30%二、课程考试主要内容第七章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第一节儿童故事识记:儿童故事的含义;P168 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的区别。
一、区别:1、读者对象不同。
①儿童小说一般以小学高年级以上少年儿童为读者。
②儿童故事一般以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为读者。
2、内容不同。
①儿童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更多样,更复杂。
②儿童故事的内容较单纯、篇幅短小。
3、艺术表现方式不同。
①小说:注重人物形象塑造,强调性格、心理及环境描述。
故事:侧重于表现完整的情节。
叙述口语化,淡化对人物的心态,外貌及环境的描写。
理解:儿童故事的基本特征【具体见P168】完整连贯(结构完整、线索清晰)生动有趣(情节新奇、曲折生动)语言口语化与生活化应用:掌握一部作品的内容,懂得分析作品特色。
【见例子P169】第二节儿童小说识记:儿童小说的含义和特征【具体可见笔记】P177;掌握儿童小说的“小说性”与“儿童性”的关系【辨析题】;掌握悲剧色彩的儿童小说中的童趣表现方式,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
1、含义:儿童小说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创作并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小说。
2、特征:(一)故事——基本的存在形态①故事情节单纯明了②故事情节集中紧凑。
(二)人物——儿童性格化的文学形象。
儿童小说很注重故事,但小说的故事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阅读儿童小说时,首要的是要把握住作品的形象特点和人物命运。
①表现鲜明的人物性格②展示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③反映儿童生活的时代特点。
(三)主题——明朗化地揭示文本意义。
①主题的鲜明性②主题的积极性、针对性。
3、掌握儿童小说的“小说性”与“儿童性”的关系【辨析题P177】;①儿童小说指涉的范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小说的,二是儿童的。
②儿童小说是小说体裁中的一个分支,必然要遵循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抓住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要素。
儿童文学期末考试教学设计儿童文学期末考试教学设计建议如下: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要素。
2.掌握基本的文学语言和文学鉴赏方法。
3.发现作品中的美感,培养审美能力。
二、教学大纲1. 儿童文学的基础知识。
2. 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节分析。
3. 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4. 儿童文学的文学语言和文学鉴赏方法。
5. 儿童文学作品的评价和欣赏。
三、教学内容1. 教授儿童文学的基础知识,介绍儿童文学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分类等。
2. 分析几篇具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节,要求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掌握分析文学主题的方法。
3. 介绍儿童文学中不同的人物类型,如主人公、反派角色等,分析其形象特点,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初步方法。
4. 引导学生关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语言元素,并掌握相应的文学鉴赏方法,如词语的选择、句子的长度、修辞等。
5. 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评价和欣赏,让学生能够发现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让学生熟悉儿童文学的基础知识和文学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一些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让学生深入理解儿童文学的魅力。
3. 讨论教学法。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估1.考试评估。
采用笔试或口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儿童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作业评估。
布置阅读作业、分析作业,以及小组讨论和展示等任务,以此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
以上是儿童文学期末考试教学设计建议,仅供参考。
0034《儿童文学概论》2014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第一部分考试说明《儿童文学概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
与中国文学相比,《儿童文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更具针对性,即它是针对儿童这一特定年龄群体的文学。
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幼儿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的关系。
《儿童文学概论》考试题由两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试卷内容的构成及分数分布如下所示:1、简答题: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
答题技巧:简述题要求简略地回答出所要求的问题答案,简略的结果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概括来完成,再用自己的话将其加以叙述。
不要事无巨细地将教科书或讲义中相关的内容不加整理与概括地全部搬到试卷上。
这样的回答虽然内容上有了保障,把可能的答案都给了出来,但不符合题的要求。
简答题,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情况,更为主要的是考察学生把握和处理知识的能力。
化繁为简,是对知识深入理解和将其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的重要过程和重要步骤。
所以,能否在几百字间将简答题的答案写清楚,是考察简答题质量的一个标准。
也就是说,如果全答对了,但是不够简练,也不会得到满分。
2、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答题技巧:论述题的要求是用所学的概念或理论观点分析和认识现实问题,而这种认识的结果,是学生所形成的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根本目标。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任何知识共同的目的。
但是,这里的论述题,不是简单的将所学相关内容套到考试题重的问题上就可以了,而是要用来分析解释问题,得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自己的看法可以和教科书以及老师课堂上讲述的观点和看法不同,但要有理有据,即对自己的看法给出实证的和逻辑上的支持。
第二部分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幼儿文学的概念1.儿童文学(以3——17、18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专为他们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且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总称)、幼儿文学(以3——6岁的幼儿为主体接受对象,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并具有适应幼儿审美意识的艺术精神的文学)的概念: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的关系:二者的服务对象是相同的;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二者间最大的区别是范围不同。
(常见题型:概念题、简答题)2.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
三个层次划分的意义是:可以明确不同层次的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与思想、艺术上的不同要求,从而使创作更具有针对性;可以回答和澄清一些在儿童文学理论方面长期纠缠不清的问题;可以明确儿童文学的各个层次存在的价值,提升儿童文学的地位。
(常见题型:简答题)第二章幼儿文学接受主体的特殊性3.幼儿心理的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其审美意识特征是具体形象性、同一性、生命性。
幼儿动态的审美心理特点是:主要是通过“听”来接受文学意识;感知型的接受方式;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与精神扮演。
(常见题型:简答题)第三章幼儿文学的特征4.幼儿文学的文体特征是:启蒙文学、亲子共读的互动文学、单纯明快的浅语文学、图文并茂的直观文学、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和丰富生动的美感文学。
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童真之美、稚拙之美、荒诞之美、向善之美。
幼儿文学的鲜明特征对其文学创作的要求是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和能理解的事物为主要创作题材;主题要求单纯、浅显、鲜明;结构要条理清楚;情节要符合幼儿理解的水平;类型化的人物形象。
(常见题型:简答题、论述题)第四章幼儿文学的功能5.幼儿文学的功能和作用有向幼儿传达大千世界中的种种知识,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求知兴趣;让幼儿认识生活,学习生活,传递给他们各种社会现象和道德规范,引导他们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促进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给幼儿美的享受,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愉悦幼儿的性情,塑造乐观开朗的性格;实现幼儿文学功能和作用的途径是:通过游戏精神很强的作品来宣泄、疏导幼儿的烦躁、压抑等不健康情绪;用幽默感很强的作品直接激发儿童的快乐。
(常见题型:简答题、论述题)第五章幼儿文学的创作6.幼儿文学作家的特殊性包括童心与使命感、对幼儿世界的深刻把握、审美意识和想象力、传达技巧、创新意识。
7.幼儿文学创作对文本的基本要求是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和能理解的事物为主要创作题材;主题应单纯、浅显、鲜明;情节应单纯、生动、有趣;构思应尽量新颖巧妙、富于想象力;情节应是完整的、有头有尾;结构应是条理清楚。
幼儿文学创作的语言原则是浅显、音乐性、形象性、动作性。
(常见题型:简答题)中编内容第一章儿歌8.儿歌是适合幼儿口头吟唱、欣赏的简短诗歌,现代儿歌大多是现代成人作者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用简洁的韵语写成;也有幼儿自己在游戏等活动中随口编唱的。
儿歌的特点:天机活泼的稚趣美;节奏明朗,富于音乐美;儿歌与游戏的互补互融。
儿歌的分类是:知识性儿歌、教育性儿歌与游戏性儿歌。
几种特殊的儿歌形式:摇篮歌、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绕口令、颠倒歌、谜语歌、字头歌等。
(常见题型:概念题)9.影响幼儿文学文体成长的要素:民间文学、大文学、社会发展的影响。
幼儿文学文体的分类:包括韵文和散文的二分法;包括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的三分法;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的四分法。
(常见题型:概念题、简答题)10.民间儿歌(儿童自己在游戏时随口吟唱或成人哄孩子、或劳作后抒解疲劳、聊以娱乐而有所感而发)的定义。
民间儿歌与现代创作儿歌的关系:创作儿歌设定有明确的读者对象,在思想上更具深度,艺术上也更纯粹些,比民间儿歌来得成熟,但创作儿歌是在民间儿歌的丰厚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常见题型:简答题)第二章幼儿散文11.幼儿散文的定义:以幼儿为主体接受对象的适合幼儿欣赏要求的提升幼儿文学素养的特殊散文。
幼儿散文的特征是:篇幅短小,内容真实,实现两种感情的沟通与融合;灵活自由,生动活泼,充满幼儿的想象;语言清新,意境优美。
幼儿散文的类型: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童话散文、知识散文。
(常见题型:论述题)第三章幼儿诗12.幼儿诗的定义:以幼儿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幼儿听赏吟诵的自由体短诗。
幼儿诗的种类:叙事诗、抒情诗、童话诗、讽刺诗、题画诗、散文诗。
幼儿诗的艺术特征:口语化与音乐性的结合、游戏化与趣味性的结合、图画性与形象性。
(常见题型:简答题)第四章童话13.童话(一种非写实的,以幻想精神为主要审美手段的文体)的定义。
童话与神话、民间传说的区别:表现对象的不同、作用和意义不同、艺术直觉性的不同。
(常见题型:简答题)14.童话的艺术特色:幻想是童话最基本的艺术特色、超现实性、夸张性、逻辑性、变异性、象征性、伦理性。
主要的创作手法有三段式手法、对照式创作手法、连环式创作手法、极端式的创作手法、特异式的创作手法。
童话与寓言的区别:在篇幅上,童话一般较长,寓言往往篇幅短小;在故事情节上,童话的故事情节较复杂,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在思想意义的呈现上,童话的思想意义是通过人物形象自然而然流露;童话形象更注重典型性;不同的表现手法创作技巧;不同的语言风格。
(常见题型:简答题、论述题)第五章幼儿故事15.幼儿故事的分类:幼儿世界内部的自我故事、幼儿世界外部的现实故事、幼儿世界外部的幻想故事。
幼儿故事的艺术特点:故事结构的生动性;人物形象的鲜明性;故事内容的辐射性;故事文本的运动性;浓郁的幽默色彩。
(常见题型:简答题)第六章幼儿图画书与卡通16.图画书的概念:是一种文字和图画巧妙结合的,以表达力强的插图来达到让幼儿读者了解故事的目的的读本。
图画书的种类:根据内容可分为文学类和知识类,根据图画的特点及图画绘制构成的方式可分为漫画、连环画、卡通画。
图画书的艺术特色:图文并茂、连环性、动感性、童趣性。
(常见题型:概念题、简答题)下编内容第一章中国幼儿文学的概况(课外阅读)第二章中国幼儿文学的重要作家(课外阅读)第三部分重点习题一、简答题1.简析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2.简述幼儿故事的分类。
3.什么是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其划分依据是什么?4. 简述我国儿歌的特殊形式。
二、论述题1. 谈谈民间儿歌与创作儿歌的区别与联系。
第四部分习题答案一、简答题1.简析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答案要点】儿童文学是指以18岁以下(3-17、18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专为他们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的相同之处是:二者的服务对象是相同的:都是为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服务;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一切的儿童读物、儿童文学作品,都是为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服务的。
它们之间的区别:二者间最大的区别就是范围不同。
儿童读物的范围很广,包罗万象。
具体可分为以下六个门类:(1)儿童启蒙读物:即向少年儿童传播社会最基础、最重要的人文社会知识的读物。
(2)思想道德伦理读物:即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伦理教育的读物。
(3)科技、科普读物:向儿童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读物。
(4)儿童卡通读物:以图为主的一种读物。
(5)百科知识读物:主要指社会、历史、文化等人文方面的知识。
(6)少年儿童文学读物:指文学作品。
2.简述幼儿故事的分类。
【答案要点】幼儿故事按其表现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幼儿世界内部的自我故事以现实的幼儿为主要角色,讲述发生在幼儿社会活动视野范围之内的、幼儿身边的故事。
这类故事又有以下几个重点表现内容:1、表现幼儿的成长2、表现亲子之间的亲情与互动3、表现幼儿的纯真情态二、幼儿世界外部的现实故事指在幼儿视野之外的现实故事。
如现代英雄故事、社会生活故事、科学知识故事等。
这一类故事对于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心灵是非常有益的。
三、幼儿世界外部的幻想故事指幼儿能接受的完全虚构的幻想故事。
包括神话故事、传奇故事、动物故事、科幻故事、民间故事等。
幻想性是这类故事的共同特征,3.什么是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其划分依据是什么?【答案要点】三个层次:A、幼儿文学,B、童年文学,C、少年文学划分依据:少年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幼年、童年、少年)的生理、心理、经验、审美活动等方面的差异。
4.简述我国儿歌的特殊形式。
【答案要点】儿歌的特殊形式:摇篮歌,游戏歌,数数歌,谜语歌,连锁调,问答歌,绕口令,颠倒歌,字头歌。
二、论述题1. 谈谈民间儿歌与创作儿歌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要点和要求】区别:(1)民间儿歌并不是专为儿童创作的,这形成它在内容上的多样性、无定向性。
与民间儿歌相比,创作儿歌设定有明确的读者对象――幼儿,在创作时更注意幼儿心理特点和接受特点,更适于幼儿听赏;在内容上也更有的放矢,大多数创作儿歌不仅有连贯的意思,更有明确的寓意。
(2)民间儿歌不论从语言、风格、内容特色上,都带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大胆的谐趣,是民间儿歌在艺术上突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