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逆转录培训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58.50 KB
- 文档页数:10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30章逆转录病毒》xx年xx月xx日•逆转录病毒的基本特征•逆转录病毒的感染和致病机制•逆转录病毒的检测和治疗•逆转录病毒与其它病原微生物的关系目•展望录01逆转录病毒的基本特征逆转录病毒呈球形,具有二十面体对称结构,直径约100~120nm。
形态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为RNA,被包裹在核心蛋白衣壳中,外层由脂质膜包裹,膜上镶嵌有病毒的糖蛋白。
结构逆转录病毒的形态和结构逆转录病毒的复制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首先病毒RNA进入细胞,通过逆转录酶的作用合成病毒的DNA,再通过DNA聚合酶的作用将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上。
逆转录病毒的复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吸附、穿入和脱壳。
吸附是指病毒通过其特异性受体与宿主细胞表面结合,穿入是指病毒进入细胞内,脱壳是指病毒除去外层脂质膜和核心蛋白衣壳,最后释放出病毒的RNA和逆转录酶。
逆转录病毒的复制特性1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和蛋白23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分为三个部分:5'端长末端重复序列(LTR)、gag基因、env基因。
gag基因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env基因编码病毒的糖蛋白。
LTR是逆转录病毒基因组的调控区域,具有转录和整合功能。
02逆转录病毒的感染和致病机制03病毒复制逆转录病毒利用细胞的合成机制大量复制病毒基因组,产生子代病毒颗粒。
逆转录病毒的感染过程01病毒吸附逆转录病毒依靠表面蛋白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实现病毒颗粒进入细胞。
02病毒注入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后,病毒通过逆转录酶将遗传物质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
逆转录病毒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清除病毒抗原,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引发免疫应答逆转录病毒感染细胞可诱导细胞因子产生,引发炎症和组织损伤。
细胞因子产生某些逆转录病毒感染机体后可诱发肿瘤,主要与病毒基因组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有关。
肿瘤形成逆转录病毒的致病性逆转录病毒具有高突变率,可产生多种抗原变异体,使机体免疫应答难以完全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