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78.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光学显微镜是用来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要学习《观察植物细胞(洋葱内表皮细胞)》和《动物细胞(人口空腔上皮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胞的结构。
只有规范、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才能为学生培养良好实验习惯打下基础。
只有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才能为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中解决。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认识实验用具和各种玻片标本。
②能力目标: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发展实验能力;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③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显微镜的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②难点: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物象的同时,右眼睁开,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七年级学生没有上过生物课,生物实验能力差,上实验课的热情很高,对显微镜很好奇,认为不管是什么物体,只要放到物镜下都能观察得到,所以一到实验室就随意玩弄显微镜,根本不听从老师的指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课前分好组选出组长,培训几位组长,当学生自己观察不到细胞时,先向组长提问,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辅导,期间,我在实验室里巡视督促同学们做实验。
这样看似麻烦,实际在上课时解决了不少问题,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显微镜,所以在开始就要强调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学设想为消除学生首次接触显微镜的陌生障碍,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由于学生对照图片比较容易感知显微镜的各部,所以显微镜的结构则采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先学的活动去认识。
标签:初中;生物;显微镜;教学一、教材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被安排在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学》教材第2单元第3章第1节的最前面,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显微镜是我们了解生物学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技能是学好细胞的重要基础。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教材中是以活动“练习使用显微镜”呈现的,它包括“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以及“练习使用显微镜”两部分内容,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比使用操作显微镜容易得多,且使用显微镜能加深对显微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所以“练习使用显微镜”既是本节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属于新课标十大主题中第二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内容。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认识、使用显微镜对学生在后面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不必对显微镜的原理这样的艰深问题进行深入了解,而应让学生通过不断地练习,达到熟练使用显微镜的目的,为下一节细胞的观察和今后的生物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教材第一单元是从宏观的角度认识生物,而第二单元首先是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细胞。
这个阶段学生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而细胞结构微小、功能比较抽象,教师多给学生提供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机会,不仅能集中在一段时间内逐步熟练掌握使用显微镜的使用技能,也能增加学生对细胞的感性认识。
可见,先练习使用显微镜可更好地过渡到细胞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微课程教学设计“显微镜的使用”微课程设计与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微课设计背景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第三章“细胞”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第一部分“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作为本章的第一节的第一部分,其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因为本节主要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
要了解细胞这样小的结构,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因此显微镜的使用就成了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
对比教材中显微镜图示介绍和我校实验室配发的显微镜的外观模样,发现要想让学生仅仅只通过教材来学习如何使用实验室的显微镜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教材中的“老式”显微镜和实验室配发的“新式”显微镜在外观和使用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差异。
为突破这一重难点,仅靠教师上实验课口授是不够的,需要多媒体教学来辅助完善,但在网络上和各资源库中搜索并未找到“新式”显微镜的使用视频,故决定录制“新式”显微镜使用的微课视频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a.识别显微镜的各个结构并说出其各自的功能;b.概述使用显微镜的每一步骤的意义;c.应用“新式”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2)能力目标:a.模仿视频中显微镜的使用步骤;b.学会独立使用“新式”显微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体验使用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的乐趣;b.关注不同显微镜的差异以及各自的优缺点;c.养成善于观察、分析、总结的习惯。
3.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观察学生第一单元的学习发现,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进入第二单元“细胞”的学习要进入实验室实际操作显微镜,这无疑是七年级的学生最渴望的。
但由于“细胞”这一微观概念是七年级的学生不易理解的,必须要实实在在的看到,才能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细胞,所以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我校显微镜区别于教材中的显微镜,所以要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就需要通过直观的视频来解决了。
4.教学创新与策略选择(1)教学创新点本微课通过教师本人实录的方式亲切地让学生展开学习,这样的创新方式让学生无需适应视频中声音等信号,让简单的微课视频更高效。
初中生物显微镜使用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 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3. 能够观察和描述显微镜下的样本。
教学内容:
1. 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显微镜下的样本观察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通过呈现一些显微镜下的图像,引起学生对显微镜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显微镜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学习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15分钟)
1. 讲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物镜、目镜和台子等。
2. 介绍显微镜的原理,包括放大镜和透镜原理。
三、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0分钟)
1. 演示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包括调节光亮度、调节焦距等。
2. 请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向他们展示样本的观察技巧。
四、观察和描述显微镜下的样本(20分钟)
1. 提供不同种类的样本供学生观察,如叶片、细胞等。
2. 引导学生描述他们观察到的样本特征,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与检测(10分钟)
1. 总结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带领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显微镜的问题,检测他们的学习成果。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显微镜的问题,或者观察一些自带样本并写下观察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可以通过增加实验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显微镜的应用。
第3章细胞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学目的:知识目标: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和作用。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感目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乐于探索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和使用显微镜教学难点:显微镜的使用(低倍镜的使用)教法学法:观察、自学、讨论、交流、实践、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2、其中说生物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这个结构基础一般指什么?(细胞)引言:生物体一般由细胞构成,今天我们来学习------板书: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命的奥秘,就必须认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板书;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言:怎样观察和研究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呢?绝大多数细胞微小,不能用肉眼观察,科学家们常常使用什么来观察研究细胞呢?(显微镜)下面我们来认识和学会使显微镜。
活动: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一、显微镜的结构:自学:学生两人一组拿出一台显微镜,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并以书p34的内容和显微镜结构图进行自学。
交流:1、学生两人之间互相提问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以此检验自学过程。
2、学生1---2人上讲台进行演示,一问一答,其余学生进行评价。
引言:请同学们把显微镜放回镜箱。
二、练习使用显微镜:自学:学生两人一组以书p35的内容和观图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了解每一步骤,并动手实践进行操作练习。
交流:学生1---2名上讲台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其余学生认真观摩,并进行评价。
讨论: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哪几步?2、使用显微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后由学生进行归纳。
)小结: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安放。
(2)对光。
(3)放置玻片标本。
(4)观察。
(5)收放。
2、显微镜使用中的注意事项:(1)取送镜方法要正确。
(2)镜头的保护。
用擦镜纸擦污点。
(3)镜筒下降时,一定要使眼睛看着物镜,并使镜筒缓缓下降。
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第三章细胞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一、教学目标: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二、教材分析:重点:使用显微镜,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三、教学策略:本节课设计为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的课。
要求每位同学都能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对以后的学习十分重要。
课上只介绍显微镜的主要部分:镜头、反光镜、准焦螺旋的作用和用法。
在学生自行练习时,教师应巡视,可请同组同学相互纠正。
应提醒学生注意:转动反光镜获得明亮视野时,应先用平面镜,若视野太暗再换凹面镜,这样可以避免强光刺眼。
设计评价方法:随机抽签安排受检者与评委以便检查学生是否会使用显微镜、是否能规范操作、是否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四、课时与课型:2课时实验课(第一课时教师讲解示范)五、材料用具: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擦镜纸、纱布。
六、教学过程:引言: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讲授新课: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一)、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
请同学们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回答老师提示部分的名称。
目镜:放大物象镜筒转换器:换物镜物镜:放大物象载物台(中央有通光孔)压片夹:固定玻片遮光器(光圈):调节光线强弱反光镜:反射光线,调节光线强弱粗准焦螺旋:调焦距细准焦螺旋:调焦距镜臂:提握镜身镜柱:支持镜身镜座:稳定镜身(二)、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边缘5厘米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注意:(1)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一只手提着显微镜;也不能取下反光镜和目镜乱照乱摸。
(2)镜头的保护:目镜和物镜平时放在显微镜箱中专用的盒内。
初中生物显微镜使用教案
目标: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
适用年级:初中生物课程
教学内容:
1. 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4. 观察样本的步骤与技巧
教学步骤:
一、导入 (5分钟)
介绍显微镜的概念和作用,引出学生对显微镜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基本原理和结构 (10分钟)
1. 讲解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
2. 示范显微镜的组装和调节方法
三、演示使用方法 (15分钟)
1. 示范放置样本的方法
2. 示范调节焦距和光源亮度的方法
3. 示范观察样本的正确姿势和操作技巧
四、学生实践 (20分钟)
1. 学生自己动手组装和调节显微镜
2. 学生在指导下观察准备好的样本,并记录观察结果
五、讨论与总结 (10分钟)
1. 学生分享观察的体会和发现
2. 强调显微镜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总结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六、作业布置 (5分钟)
要求学生将观察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操作显微镜时的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内容。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理解深度。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规范使用显微镜。
2.观察到清晰的“e”字图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书本P22-23页内容的阅读来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培养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同桌之间相互纠正错误,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培养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e”字玻片图像与实物在形状、位置上的对比,了解科学探究是大胆猜测,细心求证的过程。
重点: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
难点:看到清晰的“e”字图像
二.教学准备
教师:检查显微镜,选取有卡口的能正常使用的显微镜、“e”字玻片、导学案学生:复习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预习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实验法、练习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直接规范学生的
显微镜收起动作。
显微镜的使用
你能解决下列疑问吗?
1.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有大有小,使用显微镜时,老师如非特殊要求,你
要如何选择目镜和物镜?
2.如果一个显微镜上装有两个镜头,对准通光孔的不是实验要求的物镜,你
要怎么操作,才能使你所要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3.今天阳光明媚/阴天,同学们该怎么操作,才能得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4.将“e”字玻片放上载物台后,你怎样才能尽快的在视野中找到图像呢?
5.如果你的载物台上玻片是这样放的,你的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又是
什么样子?你能总结下规律吗?
6.如果你看到的“e”在视野的右上角,如图,你该怎么移动玻片才能
将它移动到视野的正中央?为什么要这么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