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杭州)茶叶深加工产业高峰论坛举行
- 格式:pdf
- 大小:346.43 KB
- 文档页数:1
茶叶科学 2019,39(2):115~122Journal of Tea Science 投稿平台:收稿日期:2018-12-27 修订日期:2019-01-08基金项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研究项目(CARS-19B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D0400803)作者简介:刘仲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茶叶深加工、茶叶加工、茶与健康、植物功能成分利用研究。
Email :larkin –liu@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发展历程与趋势刘仲华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01028摘要:我国茶叶资源十分丰富,在传统茶叶出现产大于销的背景下,中低档茶和夏秋茶资源的利用率偏低,影响茶叶行业效益水平。
茶叶深加工是提高茶资源利用率、茶产业规模与效益的重要途径。
本文系统阐述了国际茶叶深加工产业概况,以及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与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了中国茶叶深加工技术与产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茶叶深加工;资源利用;茶叶提取物;终端产品中图分类号:TS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9X(2019)02-115-08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rend of Chinese TeaComprehensive Processing IndustryLIU Zhonghua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of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for Utilization of Botanical Functional Ingredients , Tea Processing Laboratory of China Tea Research System, Key Laboratory for Tea Science of Education Ministry i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01028, ChinaAbstract: China is rich in tea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tea is greater than the sale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middle or low grade tea, summer and autumn tea resources are low, which affects the benefit level of tea industry. Comprehensive processing of tea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ea resources and the scale and efficiency of tea industr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tea comprehensive process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s tea comprehensive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 ′s tea comprehensive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products.Keywords: tea comprehensive processing,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tea extracts, finished products中国是茶的祖国,茶资源极为丰富。
浅谈茶叶精深加工在乌龙茶业发展作用【摘要】本文在此论述了茶叶精深加工在乌龙茶业发展作用。
【关键词】茶叶精深加工,乌龙茶业,发展作用近年来,各式各样的茶制品登上了货架,袋泡茶、速溶茶、奶茶、茶面包、茶月饼、茶瓜子,以及功能性含茶制品,茶多酚胶囊、含片等都已成为消费者的新宠儿。
茶多酚等系列产品是天然抗氧化剂,是食品行业使用抗氧化剂首选原料。
这些茶制品的大量涌现标志着茶产业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即对茶叶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的需求出现喜爱中高档茶叶,低档茶叶少人要,市场上已经出现低档乌龙茶滞销的现象,价格持续下跌。
由于低档茶占茶叶总量的30%左右,市场疲软,这部分产品常常因为没有直接的市场出路而被白白浪费,严重影响了茶农的收益,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沉重打击,严重制约着潮州乃至粤东地区茶叶的发展,成为制约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因此,开展茶叶的深加工,开发茶叶系列产品,努力提高茶叶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已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茶叶深加工技术从乌龙茶中综合提取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茶多糖、咖啡因等活性物质,制作高附加值产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合理综合利用茶叶资源,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创造出更多更新既方便又健康的茶产品,丰富了市场,满足了人们个性化消费的需要。
开展乌龙茶叶深加工有以下优势:一是有资源优势。
潮汕地区是我国乌龙茶产区,现有茶园22万多亩,年可产2.8万吨茶叶。
潮汕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气候,高度迎合茶树喜温、好温、耐荫的生理学特性,茶叶中所含的活性物质茶多酚含量远高于岭南以北的其他茶区,特别是茶多酚中的酯型儿茶素,其含量一般比低温茶区茶叶高出20%左右。
另外,大量研究表明,叶型大的品种,茶多酚、茶氨酸含量也高,潮汕地区种植的是大叶乌龙茶品种,其茶多酚和egcg含量,分别比我国中部的小叶型茶品种高出47.5%、4.81%。
摘要:茶产业是名山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特别是在4·20雅安地震之后,如何更好地促进当地茶产业的恢复和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笔者在实地走访调研以及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著名的SWOT模型,对名山茶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加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名山茶产业SWOT分析发展战略雅安市名山区作为四川省传统的茶叶产区,其境内的蒙顶山被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确立为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由于蒙顶山海拔、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
目前,名山茶业种植面积已达30余万亩,茶产业已成为经济支柱产业。
本研究根据实地调研成果,运用SWOT模型进行分析,探讨了名山茶产业未来的发展战略。
1优势(Strength)分析1.1自然条件优越蒙顶山地处四川盆地西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海拔1456米,雨量充沛,终年温暖湿润。
年均气温15.4℃,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年均无霜期298天,年均日照1018小时,年均相对湿度82%,适合茶树的生长。
1.2茶叶文化深厚被奉为茶叶鼻祖的吴理真最早就是在蒙顶山种植茶叶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悠久的茶叶历史积淀成了深厚的茶叶文化。
1.3茶区土壤符合有机标准蒙顶山茶区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含量水平基本满足发展无污染、低残留绿色茶叶的需要,pH值符合国家无公害茶园土壤质量标准。
1.4土地资源充裕充足的土地资源是发展茶产业的基础条件。
名山现有茶园面积超过30万亩,约占全国茶园面积的1%,全省茶园面积的9%,其中15个乡镇茶园面积突破1万亩,全区农民人均拥有茶园面积1.26亩,位居全国首位。
2劣势(Weakness)分析2.1农村劳动力短缺茶产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尤其是种植、采摘阶段,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很难使用机器加以替代。
而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以外出务工为主,导致出现劳动力短缺、茶叶采摘不及时等情况,造成了鲜叶的浪费。
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3篇)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1我县是浙江省的产茶重点县,茶叶也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传统骨干产业,产茶历史悠久,鸠坑茶唐代既为贡品,我县也是国家“十大茶种”之一“鸠坑种”的原产地。
我县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是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
全县有茶园面积14.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2万亩,20xx年全县茶叶产值实现2.69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达到690元。
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5.8%,茶叶产业真正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20xx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积极把杭州创建成为中国茶叶展示中心、茶叶信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茶叶贸易中心、茶文化中心和茶旅游中心。
我县是杭州的后花园,也是杭州地区最大的产茶县,茶园面积占杭州市的32.4%,产量、产值分别占杭州的12.4%和26.4%,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中,我县的地位举足轻重。
我们应积极响应和主动接轨这一战略,充分发挥我县茶业资源优势和千岛湖生态环境、旅游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茶叶产销规模,积极实施“千岛玉叶”品牌战略,努力引进培育茶加工企业,拉长茶产业链,强化千岛湖鸠坑茶文化宣传,开发茶叶生态观光游,把我县建设成为杭州茶都的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真正实现“杭为茶都,淳为茶乡”。
1、确立新战略“杭为茶都、淳为茶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要统一思想,营造氛围。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县上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茶叶协会要围绕打造“淳安茶乡”这一目标,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做好全面接轨杭州“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的准备,综合各方力量,不仅要做好茶产业领域的文章,还要在旅游、文化、休闲、市场等诸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营造“茶乡”氛围;二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收稿日期:2022-12-06作者简介:周静怡(1981年-),女,主要从事茶叶生产经营工作。
E maiI:34351410@qq.com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传承现状和发展对策浅见周静怡1 冯海强2 罗列万2(1.杭州狮峰茶叶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8;2.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310020) 摘 要 本文旨在西湖龙井茶产业现状与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西湖龙井茶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与发展建议,并就茶叶企业作为和担当提出了观点与看法。
关键词 西湖龙井茶;技艺传承;品牌文化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S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77 8921(2023)02 106 03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manufacturingskillsofWestLakeLongjingteaZHOUJingyi1,FENGHaiqiang2,LUOLiewan2 (1.HangzhouShifengTeaCo.,Ltd,Hangzhou310008,China;2.ZhejiangAgriculturalTechnologyExtensionCenter,Hangzhou310020,China)Abstract BasedontheanalysisofcurrentsituationandmainproblemsinthedevelopmentoftheWestLakeLongjingteaindustry,theauthorsdiscussedtheintegrationofinheritanceandprotectionoftraditionalproductiontechniquesofWestLakeLongjingtea,withregardstotheresponsibilityofteaenterprisesunderthenewsituation.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facingtotheWestLakeLongjingteaindustrywerealsoproposed.Keywords WestLakeLongjingtea;passingonofskills;brandcultureprotection;sustainabledevelopment 近二十年,是西湖龙井茶产业的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西湖龙井茶品牌价值和知名度大幅提升的一个黄金期。
扛起打好种业翻身仗的责任和使命文/陈付祥 曹宏毅 洪洁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
大华种业作为国有大型种企,身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高地的江苏农垦,自觉扛起打好种业翻身仗的责任,使命光荣,责无旁贷。
必须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努力解决种子“卡脖子”问题,建设现代种业航母。
“十四五”时期,大华种业将聚集主业,发挥自身基地优势,致力打造现代化自主可控种业产业链,不断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强基础、抓优势,打好种业翻身仗 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是集农作物种子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有大型现代种业集团,是国内生产经营量最大的种子企业。
公司总部位于南京,下辖21家分公司、6家控股子公司,广泛分布在江苏省徐州、连云港、宿迁、盐城、淮安、南京等市和陕西、安徽、河南、山东等省,员工600多人。
“十三五”以来,大华种业坚持以提质增效为发展主线,全面建设现代种业产业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来,公司潜心耕种、久久为功,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完整的产业体系从科研到产品,从土地到餐桌,江苏农垦是从土地到餐桌纵向一体化、全产业链的国有农业产业集团。
大华种业依托江苏农垦的资源优势,形成了科研、良繁、收储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特色产品回购加工6大体系。
构建了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上下游高度协同,产业链运转高效。
(二)良好的发展基础过去10年,大华种业一直坚持提质增效,始终保持小步快走、良性、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在整合资源上市的过程中,公司持续优化、完善内控制度体系,提升投资、科研、管理的效率,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打造企业规范高效的运营管控体系,保障企业行稳致远。
“十三五”期间,公司种子的销售量、销售收入年均保持在10%以上的增幅,利润稳公司以“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繁种基地涵盖农垦14个国有农场及周边农村,有近百名农业技术人员、专业质检人员和种子管理人员,产业惠及数千户职工和周边农户。
刘仲华等:创新驱动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茶学基础研究到支撑产业发展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目前,我国茶园夏秋茶占茶叶生物产量的50%以上,大部分都没有被有效利用,而茶叶深加工的重要目标是将中低档茶或弃采的夏秋茶通过提取、分离、纯化而制取儿茶素、茶黄素、茶氨酸等茶叶功能性成分及速溶茶、浓缩汁等提取物,使茶叶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因此,中国茶业在这一轮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一定要高度关注茶叶深加工。
在茶叶深加工领域这些年来也有一系列的创新成果。
如在茶汁沉淀控制方面,揭示了茶汁可逆沉淀与不可逆沉淀形成机制,提出了茶汁分类沉淀理论及茶汁沉淀控制方法。
在解决夏秋茶苦涩味方面,揭示了茶汁苦味、涩味及回甘滋味形成机理,构建了茶汁苦味、涩味及回甘滋味强度预测模型,明确了茶汁苦涩味/回甘滋味转化的临界点,为茶汁滋味品质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夏秋茶苦涩味转化技术目前已经非常成熟,并在产业中广泛应用。
在茶饮料(速溶茶)方面,发明了茶饮料(速溶茶)专用原料加工技术,提出了一整套适合我国的纯味和调味绿茶饮料用原料加工技术体系,解决了速溶茶浸出慢、品质稳定性差的问题;发明了速溶茶定向制备关键技术,在探明茶汁品质浸出特性的基础上,研制出多级逆流提取柱,创新性地提出了多变量动态逆流浸提—高质化定向收集新工艺;发明了基于单宁酶、蛋白酶等复合酶水解的茶汁苦涩味调控技术,结合水解过程pH的变化规律,实现茶汁滋味品质的在线调控,解决了绿茶汁苦涩味强、品质低的问题;发明了用于高香型速溶茶的茶汁ARS/微胶囊包埋加工新工艺,速溶茶香气品质及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常规对照显著提高,解决了传统热溶速溶茶香气低的问题;发明了基于茶鲜叶固/液态复合发酵的红茶汁加工技术;创新了中空颗粒型速溶茶加工核心技术,突破了喷雾干燥工艺制备速溶茶流动性、溶解性、抗潮性的技术瓶颈,为速溶茶的大众化消费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功能性成分提取方面,创建了以纯水或酒精为溶剂,柱色谱、膜分离等技术相结合的儿茶素、茶氨酸绿色高效提制技术体系,解决了传统技术的安全性与分离效率问题;实现了儿茶素单体制备从实验室克级向吨级的跨越,填补了我国儿茶素单体规模出口空白,使我国儿茶素单体在国际市场具有绝对主导地位;提出了聚酯型儿茶素类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制备技术;创建了通过儿茶素进行生物定向合成、分离纯化,最终形成工业化、规模化的茶黄素混合物和单体的茶黄素酶促氧化制备技术体系,突破了茶黄素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这一技术使茶黄素制备成本降低70%以上,为今后茶黄素及其衍生产物在大健康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储备。
长安一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试题(文)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A.移民意愿B.交通运输C.环境承载力D.人口密度2.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①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②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③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④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
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A.15-19岁比例增加B.男女比例失衡C.25-29岁数量减少D.平均年龄增大4.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A.产业结构升级B.城乡发展差距扩大C.环境承载力扩大D.人口迁出数量增加珠三角城市群是推进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的前沿阵地,区域内各城市,井级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迫在眉睫,下图为2010到2020年珠三角一些城市部分产业占比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珠三角地区城市工业发展中()A.东莞工业产值下降快B.佛山工业化水平最高C.广州工业结构最合理D.深圳新兴工业发展快6.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原因是()A.环境污染严重B.经济发展动力不足C.土地资源严重不足D.劳动力严重短缺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F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经历了数次转变(下表),近年来,该村每年都会吸引来自杭州、上海等地的老年人在此休闲居住,短则1个月,长达5个月。
旺季时,该村外来老年人与本村村民的人数比例超过6:1,吸引周边村庄500余人就业。
F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养老型村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13茶界十大事件 &2014茶行业十大趋势如果非要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2013年中国茶界的十大事件,那么“年份茶、网购茶、深加工、国际化、茶叙和茶文化”无疑是2013年的热点。
回顾2013年,以下内容分量十足:1、茶主题电视剧《茶颂》、纪录片《茶》亮相央视讲述中国人的茶生活;2、竹叶青茶上榜2013中国十大奢侈品牌、芬吉年份茶火爆耀莱奢博会;3、茶文化首进孔子学院;4、茶叶受到国家重视,中国国茶发展战略专家研讨会暨国茶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5、安溪铁观音等三家企业IPO被终止审查;6、茶叶农残新国标趋国际化;7、三公消费从严,礼品茶销售受阻,茶企寻求深加工、营销模式新突破;8、普洱等黑茶再掀收藏热,白茶不示弱;9、茶博会风起云涌,深圳华巨臣开启全国茶业大联展新模式;10、茶叶电商新突破,龙润、怡清源等黑茶亲近年轻人成大赢家。
解读2013,“芬吉”年份茶风生水起,透视芬吉现象,可以从容把握茶行业未来走势。
第一趋势:茶文化热,茶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2013年底,雾霾全国流行,央视纪录片《茶》让大家忧郁的情绪多了清新和乐观,茶文化热,使更多的人了解茶、喜欢茶,把茶当做生活的一部分;现代人生活紧张,节奏飞快,在繁忙的一天能喝到一杯好茶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咖啡文化的推广,得益于速溶咖啡的开发和普及,让茶成为时尚,成为工作、休闲的伴侣,应该是中国茶行业的发展目标。
微电影《茶王》也来为茶文化加火。
如果身体太快,灵魂就希望慢一点,茶,是让人们灵魂休息的一种生活模式,而年份茶,更是将时间的味道收藏起来,让人们体会岁月的味道。
基于中国式茶感体验,展示现代茶生活空间茶香书香CHASTORY在上海都市秀出时尚风采;在北京,字里行间书店的10多家核心店联手芬吉年份茶,书香和茶香交相辉映,让现代的年轻人在读书的时候能品上一杯美好的热茶,也是茶文化热的一个现象。
第二个趋势:国际化,中国茶的再崛起星巴克也经营中国茶了,咖啡、红酒和茶,究竟哪一个更时尚,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答案,有一点是不用质疑的,那就是在美国喝茶,绝对是一件让人惊奇的事情。
茶园面积全球第一,但平均单产倒数第一!刘仲华院士谈深加工目前,我国茶产业整体的经济效益不高。
中国茶产业要通过资源创新、加工技术创新等,研发出广受国内、外市场消费者欢迎的茶产品,进而实现茶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茶叶深加工肩负着茶产业发展的责任和希望。
刘仲华院士(茶界第二位院士)是我国茶叶深加工领域带头人,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
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刘仲华院士在2019年中国(深圳)茶业科技年会主题报告一、中国茶产业与深加工现状1998—2018年,全球8个主要产茶国(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亚、阿根廷)中仅有中国保持了茶园面积和产量持续的增长。
1、中国茶产业现状2017年,中国茶园面积为4272.8万亩,中国干毛茶产量为2,496,411吨。
2018年,中国茶园面积为4395.6万亩,中国干毛茶产量为2,616,002吨。
其中,我国2018年各省茶园面积前5位依次为:贵州(684.3万亩)、云南(666.8万亩)、四川(545.1万亩)、湖北(449.0万亩)、福建(310.8万亩)。
2018年,我国共出口茶类总量为36.47万吨,出口金额为17.78亿美元。
其中,出口花茶(0.69万吨,0.66亿美元,均价9.57美元/kg),绿茶(30.29万吨,12.23亿美元,均价4.04美元/kg),乌龙茶(1.90万吨,1.80亿美元,均价9.52美元/kg),普洱茶(0.30万吨,0.28亿美元,均价9.44美元/kg),红茶(3.30万吨,2.81亿美元,均价8.50美元/kg)。
综上,我国绝大部分茶是国内消费为主。
其中,茶叶消费形式为喝掉、存茶陈化、收藏投资,还有不少成为库存茶。
2、中国茶产业尴尬2015—2017年,世界茶叶生产前12位国家有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亚、阿根廷、日本、孟加拉等。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15期农村经济学“洞庭碧螺春”品牌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丽姚菱一黄宇轩沃雨婷胡武生吴隽*(苏州市职业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中心,江苏苏州215155)摘要“洞庭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茶,但随着国内其他茶类的强势崛起,目前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
本文分析了“洞庭碧螺春”品牌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西湖龙井”品牌保护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大培育力度、建立茶叶数字化管理体系、开拓“互联网+”新渠道、组建专业研究机构等,以期为“洞庭碧螺春”品牌提供发展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洞庭碧螺春”;品牌保护管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3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5-0210-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5.05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Problems of"Dongting Biluochun"Brand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ZHANG Li YAO Lingyi HUANG Yuxuan WO Yuting HU Wusheng WU Jun* (Food Safety and Nutrition Research Center of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Suzhou Jiangsu215155) Abstract"Dongting Biluochun"is one of the top ten traditional famous teas in China,but with the strong rise of other domestic teas,it is facing a severe competitive situation at presen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brand protection management of"Dongting Biluochun",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s of the brand protection management of"West Lake Longjing",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including 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cultivation,establishing a digital tea management system,opening up new marketing channels of "Internet+",and establishing professional research institutions,so as to provide development ideas and ways for the "Dongting Biluochun"brand.Keywords"Dongting Biluochun";brand protection management;problem;countermeasure近年来,在国内外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进口农产品对国内农产品造成一定冲击,农产品贸易竞争更加激烈,实施品牌建设战略成为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吕宣贵发布时间:2021-10-09T02:17:45.895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9期作者:吕宣贵[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茶叶制备技术虽取得突出进步,但在深加工的过程中仍需依据技术要求,对其进行改进。
茶天然产物提取技术不断发展,为茶叶深加工技术的营养提供理论基础,在终端产品的开发中,关注产品本身性能,提升产品的独特性,形成独特的开发形式,利用茶叶资源的差异性,开发出更多的功能性茶产品,进而促进我国茶产业深加工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
济南尚霖寻茶问水茶文化有限公司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茶叶制备技术虽取得突出进步,但在深加工的过程中仍需依据技术要求,对其进行改进。
茶天然产物提取技术不断发展,为茶叶深加工技术的营养提供理论基础,在终端产品的开发中,关注产品本身性能,提升产品的独特性,形成独特的开发形式,利用茶叶资源的差异性,开发出更多的功能性茶产品,进而促进我国茶产业深加工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
关键词: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引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茶叶深加工取得突出进步,逐渐形成了新的产业,对世界的茶叶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茶叶深加工现状1.1袋泡茶袋泡茶是当前主流的茶叶形式,接受程度较高。
袋泡茶由于具备冲泡时间快和清洁卫生的优势,深受人们的喜爱。
当前社会生活以快节奏为主,袋泡茶的形式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销售量不断提升。
在欧美发达国家,袋泡茶的关注度更高,广受青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袋泡茶不断推陈出新,通过优化设计,确保茶叶的清香。
1.2茶饮料茶饮料以饮品为主,是一种调味基础茶,以茶作为基础,在其基础上加入糖和酸等调料。
与其他汽水及果汁饮料相比,茶饮料具备清新感,口感较好。
茶饮料中天然成分较多,因此成为新时代饮料,受到消费者的喜欢。
近年来,冰茶的普及范围较广,20世纪80年代,日本研制出纯茶饮料,推向市场后发展迅速。
2024年上半年茶叶产业工作总结茶叶产业是我国传统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2024年上半年,茶叶产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以下是对2024年上半年茶叶产业工作的总结。
一、茶叶产量稳定增长。
上半年,茶叶产量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
这得益于茶叶种植技术的进步,以及茶园管理的不断改善。
同时,茶叶种植结构的优化,如优质茶园的扩建和改造,也为茶叶产量的增长提供了保障。
茶叶产量的增长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还为茶叶加工和销售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二、茶叶质量稳步提升。
上半年茶叶的质量不断得到提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茶叶采摘技术的改进,如一芯一叶采摘法等,使得茶叶的嫩度和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其次,茶叶加工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如蒸青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茶叶的口感和香气更加浓郁。
再者,茶园管理和茶树保护工作的加强,使得茶叶的外观和内在品质都有所提升。
这些都为茶叶品质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茶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上半年,茶叶产业结构呈现出以下几个变化。
首先,优质茶园的扩建和改造,使得高品质茶叶的供应得到了增加。
其次,中低端茶叶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中低端茶叶的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者,茶叶加工技术的改进,如绿茶和红茶的深加工,使得茶叶加工环节的附加值不断提高。
这些变化使得茶叶产业在结构上更加合理和协调。
四、茶叶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
上半年,茶叶品牌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
首先,在国内市场,一些知名的茶叶品牌继续保持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其次,在国际市场,一些茶叶品牌通过推广和营销策略的调整,使得产品销售渠道得到了拓宽,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
茶叶品牌建设的成功,为茶叶产业增加了更多的附加值,也为行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茶叶市场稳定发展。
上半年,茶叶市场呈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茶叶作为一种健康、环保的饮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外经贸学院课程论文题目杭州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0年5月杭州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引言杭州一直在为打造“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而努力,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且杭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地理、产业等众多优势,所以在茶叶产业中展现出比较好的发展趋势。
但是,如何进一步在国际上推广以“龙井茶”为代表的高档绿茶品牌,抢占和扩大国内外茶叶市场的份额成为打造“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关键。
杭州虽在2005年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上获得了“中国茶都”的称号,但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决定了必须以产值和市场占有率等实力说话。
杭州龙井茶的产地面积有限,加上制假售假成风等负面影响,可能难撑杭州茶都的昔日风光。
本文对杭州市茶叶的发展现状进行一些分析,继而探讨部分对策的可行性,以期杭州市茶叶得到更理性的发展。
二、相关背景研究综述(一)杭州茶叶的发展历程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茶叶贸易的国家。
早在公元5世纪,中国茶叶就开始外销国际市场。
中国茶叶作为商品进入国际贸易领域至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已有1500年的历史,按照其发展的不同特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茶叶的早期输出时期。
从中国南北朝的初、中期至明代末年,基本上是以物易物为主要特征的对外输出贸易。
第二阶段:中国茶叶统占世界茶叶市场时期。
1号半角从1644年清王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200年,是中国茶叶国际贸易大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世界市场需求的茶叶全由中国独家供应。
第三阶段: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竞争时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年来,世界茶叶市场逐渐出现多国竞争局面,中国茶叶出口数量从历史高峰,逐渐走向低谷。
王小英和汤宇虹在《茶叶对外贸易实务》中写到中国是茶的故乡,产茶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茶叶贸易长达2000余年,茶叶对外贸易也有1500余年历史。
2013年中国茶行业十大事件[五篇范例]第一篇:2013年中国茶行业十大事件2013年茶行业十大事件盘点过去的一年,中国茶界有很多事件发生,从年份茶、星巴克茶吧到老白茶等等热点现象让人津津乐道。
解读2013,可以总结出联盟、深加工、转型调整、茶文化、国际化、电商化等关键词,从容把握茶行业未来走势。
TOP10:茶主题电视剧《茶颂》、纪录片《茶》热播掀起茶文化热新闻回放:2013年底,茶主题电视剧《茶颂》、纪录片《茶》亮相央视讲述中国人的茶生活,以其浓厚的茶文化底蕴、精彩悬疑的故事设置、新颖的民族元素等成为民族题材影视剧中又一经典力作,社会中也随之掀起了一股“茶文化热潮”。
入选理由:茶为国饮,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对茶也有着特殊的感情。
《茶颂》的热播,既重现了波澜壮阔的百年茶政风云,同时也是一场国人追溯历史的寻根之旅,掀起对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茶道、茶品的追寻。
观众表示:“复兴国饮,传承国粹,茶文化在《茶颂》中得到延续,这部剧也堪称‘茶中史记’,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TOP 9:中国国茶发展战略专家研讨会暨国茶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新闻回放:2013年12月8日上午,由国务院参事室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主办的“中国国茶发展战略专家研讨会暨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国茶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国务院参事室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茶业界、文化界等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为中国茶产业健康发展、让中国好茶走向世界献计献策。
国茶专家委员会聘请国务院参事、农业部原副部长刘坚出任国茶专家委员会主任,聘请张天福、陈宗懋、翟虎渠、阎肃等为顾问。
入选理由:国茶专业委员会经国务院参事室领导正式批准,同意成立国茶专家委员会并召开本次会议,体现出茶产业受到国家重视。
国茶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将对我国茶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TOP8:竹叶青茶上榜2013中国十大奢侈品牌新闻回放:11月14日,中国奢侈品市场权威研究机构—财富品质研究院在上海盛大发布了2013年度《中国奢侈品报告》。